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楼宇梁  全仁夫  李伟  费慧 《中国骨伤》2020,33(9):853-859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接受OLIF联合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55~73(62.2±5.3)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椎弓根螺钉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同期行脊柱全长站立位X线片,术后6个月行腰椎CT检查,观察冠状位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椎间融合等情况。结果:患者OLIF手术时间(98.7±16.8)min,术中出血量(50.2±10.7)ml。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手术时间(101.5±23.4)min,术中出血量(63.1±19.7)ml。总手术时间(200.2±40.2)min,术中出血量(113.3±30.4)ml。术后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5(16.5±5.3)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8±1.6)分、(6.2±1.1)分和(64.6±10.4)%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1.0)分、(1.0±0.5)分和(15.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侧凸Cobb角和SVA分别由术前的(20.3±13.5)°、(42.3±16.5)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5.5±3.1)°、(25.1±1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L和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25.8±8.2)°、(5.9±2.7)mm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39.3±9.1)°、(10.9±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形臂CT导航置钉240枚,术中O形臂三维扫描优良率为96%(230/240)。术后6个月腰椎CT显示椎间融合器均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前内侧疼痛,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左侧屈髋无力,均在随后的随访中恢复。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O形臂CT导航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微创、导航置钉准确、骨融合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放  方忠  刘广武  郭建峰  徐勇  曾恒  熊伟  李锋 《骨科》2018,9(4):260-267
目的 评估导航辅助经皮置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其中行导航辅助MIS-TLIF手术病人26例(导航辅助MIS-TLIF组),行开放TLIF手术34例(开放TLIF组)。收集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等情况;记录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通过其腰椎X线、CT、MRI检查结果,评估椎间融合率、置钉精准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所有病人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永久性并发症。导航辅助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为(146.8±20.9) min,显著长于开放TLIF组的(133.6±15.8) min,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72.4±71.2) ml、(130.0±40.6) ml、(5.8±2.2) d,显著低于开放TLIF组的(253.3±88.6) ml、(206.1±38.8) ml、(7.5±1.9) d,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辅助MIS-TLIF组术后2 d腰痛VAS评分为(3.1±1.6)分,显著低于开放TLIF组的(4.4±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7,P<0.001);但两组病人术后3、6、12、24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腰痛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辅助MIS-TLIF组和开放TLIF组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0.77%、82.35%,置钉精准率分别为90.38%、88.9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导航辅助MIS-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置钉精准、安全性高,并且更加微创、出血少、术后腰痛轻微、康复快。  相似文献   

3.
何升华  利锦  赖居易 《中国骨伤》2021,34(11):1010-1015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lamina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PE-TLIF治疗的37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30~68(45.62±13.57)岁;体质量指数19.5~28.8(24.33±3.51)kg/m2;病程18~48(27.18±6.65)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8~171(120.74±41.19)min;术中出血量为61~102(85.26±25.44)ml;术后引流量为35~98(40.75±12.17)ml。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神经损伤2例,疼痛加重4例,内固定松动1例,椎间隙不融合1例。患者术后1周、6个月、1年VAS、JOA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PE-TLIF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在实际临床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一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modified MIS-TLIF组,n=53)和TLIF(TLIF组,n=53)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modified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modified MIS-TLIF组术后1、6、12个月ODI优于TI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对于TLIF,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相较于传统MIS-TLIF,该技术减压空间充分,学习难度低。因此,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方式,可作为MIS-TLIF的一种替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技术要点,评价并探讨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24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72(59.6±9.5)岁;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退变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9例;22例为单节段融合,2例为双节段融合;单节段融合的节段L2,3 1例,L3,4 3例,L4,5 18例,2例双节段融合均为L3,4及L4,5。该技术主要包括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穿刺及椎间孔镜下减压、椎间隙处理及取自体骨植入、融合器植入并撑开,以及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及1、3、6、12、18个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评估内植入物稳定性及融合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单节段融合手术时间(192.3±22.7)min,双节段融合(272.5±24.7)min。估计术中出血量每节段<50 ml,所有患者未输血。术前VAS(7.4±1.1)分,术后改善至(2.3±0.8)分(t=-19.65,P<0.000 5);术前ODI(41.2±3.3)%,末次随访时改善为(12.3±2.5)%(t=-35.76,P<0.000 5)。术后共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性症状,于对侧椎间孔镜减压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出现经皮螺钉置入相关神经症状,予拆除该侧钉棒内固定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予清创缝合术后好转。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融合器及钉棒系统的移位和松动,14例出现融合迹象。

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其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张宇飞  郝阳泉  宇文星  许珂  李辉  杨治  许鹏  鲁超 《中国骨伤》2022,35(12):1183-1188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术和传统髓芯减压术治疗ARCOⅠ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行髓芯减压术的ARCOⅠ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均为单侧手术),其中行骨科机器人辅助导航下髓芯减压术患者30例(RCD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7~58(38.50±10.61)岁。行常规髓芯减压术患者30例(CCD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5(40.63±10.63)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24个月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RCD组随访时间21~26(23.40±1.65)个月,CCD组21~26(23.30±1.6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D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9.43±1.14)次、(153.80±22.04) ml、(33.40±1.87) min,CCD组分别为(19.67±1.32)次、(165.04±20.41) ml、(54.75±3.4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Harris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髓芯减压术,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进行髓芯减压治疗ARCOⅠ期股骨头坏死可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王丙刚  刘娜 《中国骨伤》2022,35(7):625-629
目的:观察传统髂骨取骨和保留髂骨髂嵴两种取骨方式在自体植骨手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50例需行自体植骨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髂骨取骨方式和保留髂骨髂嵴取骨方式进行髂骨取骨,每组25例,其中传统髂骨取骨组,男18例,女7例,年龄(42.0±7.9)岁,住院时间(20.0±5.5) d,随访时间(13.68±1.60)个月;保留髂骨髂嵴取骨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4.0±8.2)岁,住院时间(21.0±6.5) d,随访时间(14.04±1.5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取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传统髂骨取骨组手术时间为(16.20±2.51) min,术中出血量(63.20±17.73) ml,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4.72±1.21,骨折愈合时间(4.84±0.90)个月。保留髂骨髂嵴取骨组手术时间为(16.24±3.00) min,术中出血量(62.80±18.14) ml,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4.80±1.29,骨折愈合时间(4.68±0.80)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髂骨取骨手术相比,保留髂骨外形的取骨方式,简单方便,在保证取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了髂骨的髂嵴外形,减少术后局部不适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脊柱后凸截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楼宇梁  全仁夫  李伟  韩雷 《中国骨伤》2020,33(2):144-148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脊柱后凸截骨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2例退变性脊柱后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50~71(62.1±12.3)岁;术前Cobb角25.3°~36.7°,平均(28.6±10.2)°。32例患者均使用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截骨工具不同分为传统工具组(A组,18例)和超声骨刀组(B组,1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平均椎板切除时间、截骨节段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4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单椎板切除时间A组多于B组(P<0.05);截骨节段数A组少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A组均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神经及脊髓损伤,无器械操作不当及截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进行Ponte截骨安全有效,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的同时,能有效节省单椎板切除时间,且安全性、临床疗效不亚于传统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新型胸锁钩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13例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6~78(54.08±13.91)岁。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根据X线和CT评估骨折复位以及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评定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77±4.6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9~13(11.00±1.75) d,骨性愈合时间3~4(3.65±0.46)个月。手术时间50~76(54.08±13.91) min,术中出血量20~56(46.08±11.15) ml,住院时间6~14(8.31±2.32) d。术后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83±11.26)分;Rockwood评分(13.70±1.85)分,其中优11例,良1例,可1例。结论: 采用新型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优良,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勇  徐勇  高放  郜德龙  吴巍  关邯峰  廖晖  熊伟  方忠  李锋 《骨科》2019,10(1):1-7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3例采用Wiltse入路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其中,男35例,女48例;年龄为(52.4±8.5)岁(33~75岁)。①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②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③通过观察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统计滑脱率。结果 ①本组手术时间为(135.0±15.7) min,术中出血量为(297.8±63.6) ml,术后随访时间为(28.6±6.7)个月(18~40个月),5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发生浅表感染,1例出现深部感染。②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5±1.8)分、(5.0±3.0)分和59.7%±12.7%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0)分、(1.4±1.2)分和19.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滑脱率由术前的21.4%±4.0%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7.3%±2.1%,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的(7.0±1.8) mm、3.0°±1.2°、38.5°±7.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8±1.6) mm、5.2°±1.0°、4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经Wiltse入路TLIF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于恢复腰椎序列、缓解疼痛、功能改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PETD治疗的28例TLIF术后相邻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4.0±8.8)min,手术出血量为(32.6±6.8)m L,住院天数为(2.68±1.06)d,随访时间为(25.1±3.4)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 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9.3%。结论 PETD治疗TLIF术后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 mL,住院时间(6.2±2.4) 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 mL,住院时间(10.8±4.2) 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腰椎融合手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采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TLIF治疗(A组),男37例,女35例,年龄(48±16)岁;6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B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5±15)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3(8±5)个月。A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B组术后发生伤口坏死1例,经清创缝合后痊愈。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融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且术后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优于B组(P<0.05)。结论: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少、并发症少、融合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琨  杨浩  杨隆秋  胡美琴 《中国骨伤》2019,32(7):647-652
目的:评价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中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60~76岁,平均66岁,病程10个月~4年。根据两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BEIS组和翻修组,BEIS组用BEIS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翻修组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腰椎翻修。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和3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EIS组的手术时间为(60.2±10.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4.5) ml、术后卧床时间为(2.2±1.5) d、住院时间为(4.04±1.40) d,均显著低于翻修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BEIS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疗效较TLIF翻修手术更好,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及传统开放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9月收治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6例,采用MIS-TLIF治疗26例(MIS-TLIF组)、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30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肌酸激酶(CK)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Bridwell分级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在术后腰椎CT上采用Ra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4.7±2.1)个月。MIS-TLIF组较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T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较TLIF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12个月时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2组椎间融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A型螺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型螺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共发生硬膜撕裂4例、下肢麻木加重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临床疗效类似,且在手术时间、术中辐射暴露情况及椎旁肌肉损伤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建议选择传统开放TLIF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应用单一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重建椎体前中柱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 年6月,采用单一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19例.分别评价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19例患者平均随访15.6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器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证实椎间融合,19例患者术前平均伤椎高度为正常椎体高度的(40.62±12.32)%,术后恢复至(96.52±10.62)%,末次随访时为(95.43%9.54)%.腰椎前凸角术前32.2°±5.1°,术后38.4°±5.2°,末次随访时为38.4°±7.2°.末次随访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能完成短节段三柱固定,同时修复了前柱及矫正脊柱后凸,取得满意的骨性融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斜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DL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OLIF治疗15例(OLIF组)、采用TLIF治疗15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5±2.3)个月,末次随访时OLIF组均获得椎间融合,TLIF组1例未完全融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ODI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 d时OLIF组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治疗DLS近期临床疗效良好。OLIF创伤小,ODI、椎间和椎间孔高度恢复优于TLIF。  相似文献   

18.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经TLIF手术治疗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TLIF方法通过一侧椎间孔抵达椎间盘间隙摘除椎间盘,处理椎间隙后置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4.5d。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经清创缝合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健侧神经根牵拉伤,门诊随访4个月后恢复;其余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3个月。采用改良MaeNab标准评价随诊结果显示优良率达到92.3%。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显示优良率达到92.24%。结论TLIF手术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活动能力快、术后并发症少及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45岁。术前ASIA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3例,B级7级,C级6例,D级4例,E级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评价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分析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40(192±47)min;术中出血量380~750(603±120)ml。术中发现3例由外伤导致的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瘘,均给予缝合修补;1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4~45(37.0±9.5)个月。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8.9±0.4降低至术后即刻的4.2±1.3(P0.05)。至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至3.6±0.8。ODI由术前的(95.30±3.5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32.51±6.30)%(P0.05)。Cobb角由术前的(21.2±8.8)°矫正至术后即刻的(2.3±3.1)°(P0.05)。至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3.2±2.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A级3例,B级3例,C级5例,D级6例及E级4例。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椎间植骨融合,融合时间为8~13(10.3±2.5)个月。结论:对于主要累及椎间盘及终板平面的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能够有效的重建三柱结构及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此外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外科治疗的60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OLIF组和TLIF组,每组30例。其中OLIF组采用OLIF+后路肌间隙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2~74(62.6±8.3)岁;TLIF组采用左侧入路TLIF治疗,男14例,女16例,年龄50~81(61.7±10.4)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观察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分析实验室指标,包括术后第1、5天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评定临床疗效,根据术后不同时期腰腿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LIF组(P<0.01)。OLIF组术后DH恢复优于TLIF组(P<0.05)。OLIF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左侧腰大肌面积及高信号程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LIF组左多裂肌面积与左最长肌面积及左多裂肌与左最长肌Mean值低于TLIF组(P<0.05)。OLIF组术后第1、5天CK较TLIF组低(P<0.05)。术后第3天OLIF组腰背痛及下肢痛VAS低于TLIF组(P<0.05)。术后12个月ODI及术后3、6、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下肢皮温升高,考虑术中损伤交感链;2例出现左大腿前方麻木,考虑与腰大肌牵拉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0%(3/30)。TLIF组术后1例患者踝关节背伸受限,考虑神经根牵拉有关;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导致硬膜囊撕裂;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考虑椎旁肌剥离损伤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3%(4/30)。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6个月时椎间全部融合,无融合器塌陷。结论: OLIF与TLIF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但OLIF手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较轻,DH恢复较TLIF有明显优势。同时从实验室指标CK变化及影像学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及T2像高信号比较,可以看出OLIF术式对肌肉损伤及干扰程度低于TLI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