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建省食管癌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福建省1989~1990年曾进行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的14个县市68个抽样点(乡、镇、街道),每个抽样点按1981年全国人口标准构成调查45~74岁的居民200人,探讨各抽样点食管癌标化截缩死亡率与人群20年前饮食、生活习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资料的简单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霉粮、腌制蔬菜、腌制豆类、粗粮占口粮的比例及男性吸烟等因素与食管癌的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新鲜蔬菜则可能为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多元中位数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方程的因素为腌制蔬菜、腌制豆类、新鲜蔬菜及男性的新鲜水果等。未发现鱼露、饮酒、腌制海产品等因素与食管癌死亡率之间的联系。结论食用腌制蔬菜、腌制豆类,少吃新鲜蔬菜、水果可能是福建省食管癌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食管癌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病例、对照各120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量饮酒、热烫饮食、喜食酸菜、咸菜和辛辣饮食、家族史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常吃新鲜水果和经常服用维生素则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来减少食管癌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发病与心理行为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2比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食管癌患者86例及其配比对照组调查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吸烟、饮酒、摄食行为、C型行为类型、愤怒/敌对特征、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以及食管癌家庭史、体格指标等。经单因素(相关系数)和多因素条件Logisitc回归分析,表明愤怒(OR=2.228~4.699),焦虑(OR=2.638),吸烟(OR=0.2739)、食管癌家族史(OR=3.033),摄入烫食行为(OR=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危险因素,为食管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河南省林州市(林县)姚村医院首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11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河北省武安市和邯郸市经胃镜筛查正常者625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吸烟、饮酒情况,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葱蒜、腌晒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霉变食品摄入情况及食管癌家族史等。对食管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病例组平均年龄为(59.6±8.0)岁,对照组为(50.8±7.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3,P<0.001);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两组研究对象饮酒资料数据缺失较多而未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组吸烟率,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葱蒜、腌晒食品经常食用率及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及霉变食品经常食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倍,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者是不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者的1.5倍,有家族史者是无家族史者的2.5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及葱蒜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校正年龄因素后发现,吸烟,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腌晒食品及家族史是食管癌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经常食用腌晒食品与年龄有交互作用〔OR=1.0,95%CI(1.00,1.01),P=0.006〕。结论食管癌是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对具有不同遗传体质的个体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应积极推进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食管癌危险因素知识及防治方法,大力宣传戒烟,倡导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沿海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老年人骨折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降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 对沿海地区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基本人口学特征、膳食特点、运动习惯、既往病史等指标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相关性.使用IBM SPSS 22.0软件采用统计描述、假设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2.831)、体重指数(OR=-2.943)、吸烟(OR=1.874)、饮酒(OR=2.377)、吃豆制品(OR=-3.398)、喝牛奶或酸奶(OR=-3.254)、户外运动(OR=-1.592)、高血压(OR=1.719)等八项指标是影响沿海城市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体质指数、经常吃豆制品、经常喝牛奶或酸奶及户外运动为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吸烟、饮酒和高血压史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沿海地区老年人骨折与性别、体重指标、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应控制适当体重、调节健康饮食、调整良好生活习惯,以有效预防沿海地区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及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武安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与食管上皮高度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发病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按1:4配比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病例和对照组的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饮食习惯对食管上皮高度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发病的影响.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烫饮食习惯、食用霉变食物以及经常食用葱蒜为食管上皮高度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饮茶则为保护因素.其中食用霉变食物、新鲜蔬菜及饮茶与发病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河北省武安地区,食管上皮高度异型增生以及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其地域特点,因此对于武安地区食管癌的预防工作应当结合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饮食因素与男性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在天津市男性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市市内6区的1999年86例新发病例和158例对照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喜食腌菜(OR=4.30,95%CI为1.98-6.50);喜食烫食(OR=2.40,95%CI为1.65-4.12);饮茶(OR=2.18,95%CI为1.07-4.12);水果摄入(OR=0.64,95%CI为0.46-0.84),蔬菜摄入(OR=0.14,95%CI为0.05-0.37)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结论 经常食用腌菜、饮茶、喜食烫食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经常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食管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丹  吴显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2):249-253, 258
目的探讨阶段性认知干预对保护性医疗围手术期肺癌病人的C型行为模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新入院的住院肺癌病人及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最终干预组(病人+照顾者组)肺癌病人及其照顾者各40例;干预组(病人组)40例;对照组最后有效病例40例。比较3组干预前后的C型行为模式。结果3组病人入院时干预前C型行为模式各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干预后C型行为模式焦虑、抑郁、愤怒、乐观、社会支持5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干预后3组C型行为模式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控制4个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各组焦虑、抑郁、愤怒向内、愤怒向外4个维度得分下降程度:对照组 < 病人组 < 病人+照顾者组(P < 0.05~P < 0.01);干预后各组乐观和社会支持2个维度得分上升程度:对照组 < 病人组 < 病人+照顾者组(P < 0.05~P < 0.01)。结论阶段性认知干预对保护性医疗肺癌围手术期病人C型行为模式的改善是有效的,而家庭照顾者同步的阶段性认知干预效果则要更优于仅针对病人的阶段性认知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及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例,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患者抑郁及焦虑障碍的发病率:评估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与抑郁及焦虑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中有65.3%的患者存在抑郁障碍,有67.4%的患者存在焦虑障碍,同时存在抑郁及焦虑障碍的有36.8%。抑郁障碍患者焦虑障碍发病率较低(P〈0.05),焦虑障碍患者抑郁障碍发病率较低(P〈0.05)。发生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增加,抑郁程度逐渐增加(r=25.849,r=0.485,P〈0.05)。未发生抑郁障碍的患者SAS得分高(P〈0.05)。发生抑郁障碍的患者SDS得分与SAS得分有明显相关性(r=0.393,P〈0.05),而焦虑障碍患者SDS得分与SAS得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其中抑郁障碍女性多发,年龄越大。抑郁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郑纪平  赵伟丽 《河北医学》2013,19(2):203-207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自我效能评价。方法:收集女性癫痫患者共138例(研究组)及女性健康体检者265例(对照组),分别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Qo.LIE-31中文版)、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价患者及对照生活质量、抑郁、焦虑及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8个项目每一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成人女性癫痫患者抑郁占86.23%,焦虑占78.99%。癫痫患者轻、中、重度抑郁、焦虑得分与对照组无抑郁、焦虑组得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级、中级水平生活效能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与低级水平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年女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低,抑郁、焦虑发生率高,且均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提升成年女性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原发性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按照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心理社会应激量表(PSSG)分别对152例病例组和30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测评,运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生活事件L"、"消极应对NC"、"积极情绪体验PE"、"积极应对PC"及TS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不和或婚姻问题、家人病重、个人健康变化等负性生活事件、"情绪压心底不表现又忘不掉"等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中的"能够尽快将不愉快忘掉,主动求助于别人、诉说"进入模型。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方式为食管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饮食习惯及对食管癌认知状况,为防癌抗癌服务。方法:用自制问卷入户对四川省盐亭县、南部县4个乡镇2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居民的饮食状况及其对食管癌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1年高发区居民进食泡菜、腌菜、酸菜量少的比例分别为43.8%、72.4%、54.3%;了解和清楚食管癌的人只有17.9%,了解和清楚本地区为食管癌高发区的人只有17.9%,了解和清楚食管癌常见诱因、主要症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政府干预措施的人分别7.1%、19.9%、5.7%、3.0%、1.7%。结论: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抗癌防癌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食管癌的认知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邯郸市食管癌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回顾调查,在邯郸市第一医院选择病例和对照,按照性别和年龄配对,应用logistic回归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食速度快、喜食烫食、食道病变、食管癌家族史及性格抑郁为食管癌危险因素.而常吃蔬菜、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显出对食管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食管癌发病受饮食习惯、食道病变和食管癌家族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正常者、食管炎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膳食摄取水平,阐明膳食因素与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食管正常者(对照组)、食管炎患者(食管炎组)和ESCC患者(ESCC组)各72例作为调查对象,比较3组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和膳食与ESCC的关系。将是否食用腌肉、腌肉食用频率和1年中腌肉食用时间分别纳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3组调查对象癌症家族史和一级亲属中ESCC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食管炎组比较,ESCC组患者摄入水果少(P<0.01),摄入酸菜(P=0.003)及玉米(P<0.01)多。ESCC组患者食用腌肉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组比较,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5.78,95% CI:1.36~24.64;OR=6.87,95% CI:1.25~37.87)。与食管炎组比较,食用腌肉频率≥每周1次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6.48,95% CI:1.65~25.49);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8.70,95% CI:2.07~36.55;OR=44.38,95% CI:5.34~368.65)。结论:过多食用腌肉可能增加食管正常者和食管炎患者患ESCC的风险,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降低患ESCC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与C型行为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型行为量表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已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OLP患者(85例)及非OLP(85例)进行调查,量表包含焦虑(anxiety)、抑郁(depression)、愤怒(anger)、愤怒内向(anger toward inside, anger in)、愤怒外向(anger toward outside, anger out)、理智(reasoning)、控制(domination)、乐观(optimism)、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9个分项,将OL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得分进行计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的各项C型行为特征得分按照性别、病损网纹 糜烂 溃疡分型、病程长短等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85例OLP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OLP最常好发的部位为颊部,非糜烂型患者多于糜烂型患者。C型行为量表中,OLP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愤怒、乐观得分分别为(43.01±7.47)与(37.94±8.70)、(44.02±7.61)与(39.58±7.35)、(21.56±5.26)与(18.12±5.39)、(22.15±4.00)与(24.0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患者与对照组女性在焦虑、抑郁、愤怒、理智、控制、乐观得分分别为(43.21±6.97)与(37.20±8.68)、(44.29±7.54)与(39.33±7.33)、(21.64±5.09)与(17.64±5.28)、(39.12±5.66)与(41.23±4.71)、(16.29±3.95)与(17.85±3.69)、(22.05±4.12)与(24.2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各项得分与对照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糜烂型OLP患者愤怒得分(22.94±5.26)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20.6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OLP患者抑郁和愤怒的倾向越明显,乐观得分越低。患病时间3年以上患者的外向愤怒得分(17.36±3.35)高于患病3年以内(包含3年)的患者(15.19±3.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P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低乐观等C行行为特征明显,在OLP的诊治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胃镜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二组进行胃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有关胃癌发病可能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并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发生胃癌的OR值是1.525,有胃癌家族史发生胃癌的OR值是1.4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的危险因素:三餐饭不准时吃的OR值4.543、经常吃腌制咸菜的OR值22.574、吸烟的OR值4.426;胃癌的保护因素:喝茶的OR值0.05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经常食用腌制咸菜、吸烟和进食不准时可能是宁夏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喝茶可能是减少胃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活习惯,精神因素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瑛  林琳 《医学与社会》1997,10(2):24-27
对广州市区12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喜甜食和常喝绿茶是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常吃烧烤煎炸食物、盐渍食物、霉变食物、干硬食、重盐食和生闷气等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Gastric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in the deaths caused by cancer in China. The highest level area of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China, such as Qinghai, Ningxia, Gansu Provinces, etc, while the lowest mortality area is located in Guangdu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In recent years the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tends decrease steadily. The sex ratio is 2.06:1 (male:female), the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remarkably increases at the age after 35 years old. The mortality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of Kazak i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of the Miao nationalily is the lowest. The low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income, the higher the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is. There is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ession and the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The dietary factor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occurrence of gastric cancer: salted food, lack of protein, lack of fresh vegetables and fruits, irregular dietary habits, over eating at one time, heavy salty taste, eating quickly, eating piping hot food, eating hard food, etc; these factors are high risk factors of gastric cancer. Mentally, as having suffered severe mental impaction, often burdened of unhappy things, and belonging to the depressive mental type, these are high risk factors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i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of the tertiary period stratum, and to the amount of intake of trace elements such as Zn, Ni, Se, etc. There is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gastric cancer an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gastric cancer are: less or not intake of salted food; avoidance of heavy salty taste; more intake of rich protein food such as fresh meat, fish, eggs, milk and soybean products; taking more fresh vegetables and fruits; keeping an optimistic view at any time;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et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农村居民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汶上县某乡镇1148 个进行食管内镜检查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其中内镜检查阳性者102 例作为病例组,阴性者1046 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食管癌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食用腌晒食品与食管癌呈正关联,OR 值(95% 可信区间)为1.676(1.166 ~ 2.410),文化程度高、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则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OR 值(95% 可信区间)分别为0.691(0.504 ~ 0.949) 、0.384(0.227 ~ 0.651) 、0.422(0.295 ~0.735).结论 食用腌晒食品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学历较高和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则是食管癌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