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78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应用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研究造影剂渗透压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相关,并比较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我科冠状动脉造影注册数据库中连续78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临床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应用相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术中造影剂使用类别由操作者决定, 379例应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409例应用低渗造影剂碘帕醇。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临床指标。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评估肾功能。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变, CIN及术后7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组患者年龄、血清尿素氮、肌酐和CRP显著高于碘帕醇组,Ccr水平显著低于碘帕醇组,两组造影剂用量及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cr降低幅度在碘克沙醇组显著小于碘帕醇组,碘克沙醇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碘帕醇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造影剂用量>100 ml (OR=12.943; P=0.000)、术前Ccr<60 mL·min-1·1.73m-2(OR=2.642;P=0.009)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碘克沙醇可显著降低CIN发生率(OR=0.398;95%;P=0.006)。进一步分析24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碘帕醇组CIN发生率显著高于碘克沙醇组(4.1%vs 13%,P=0.010)。回归分析发现除造影剂用量和碘克沙醇外,术前Ccr<30 mL·min-1·1.73m-2(OR=12.746;P=0.001)是CIN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术后7 d内心脏、外周血管栓塞、脑卒中和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等渗性造影剂相对与低渗造影剂更有利于降低CIN发生率,且应用等渗造影剂及控制造影剂用量对降低高危患者CIN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行冠脉介入诊疗、使用造影剂为碘海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6例,根据服用厄贝沙坦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冠脉介入组,观察组为冠脉介入加厄贝沙坦组;冠脉介入前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术后72h复查血清肌酐,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肌酐的水平差异,并观察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水化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CIN发生率为1.47%,观察组CIN发生率为1.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结论接受冠脉介入诊疗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厄贝沙坦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及分析碘普罗胺在冠脉介入中对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对应用碘普罗胺行冠脉造影中1 761例患者术前行肾功能、尿液分析检查均正常,术后给患者充分水化,术后3 d内行肾功能、尿液分析检查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性别、年龄、民族,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疾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82例发生CIN,发病率10.43%。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碘普罗胺造影剂剂量≤50 m L的758例患者59例患病;剂量51~100 m L的659例患者69例患病,剂量>100 m L的患者354例患者有54例患病,经χ2检验不同剂量造影剂者发生造影剂肾病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0,P<0.05)。伴有糖尿病患者310例患病44例,发生率为14.19%;不伴发糖尿病1 451例中患病138例,发生率9.51%,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间造影剂肾病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4,P<0.05);伴有或无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差异统计学无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100 m L碘普罗胺及伴发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易发生CIN,因此在进行冠脉介入造影时不仅要充分水化,同时考虑患者的并发症、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对伴有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减少剂量或不进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冠脉造影对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脉造影对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CysC)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78例,分为糖尿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于造影术前及术后第1,2,7天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肾功能.结果:糖尿病患者造影术后1 d血CysC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对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12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造影剂的选择将受试者分为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组(A组),72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组(B组),5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前后血清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以及近期预后。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造影剂均可能引起Scr的增高及Ccr的下降,导致CIN的发生,但碘克沙醇组CIN发病率明显低于碘海醇组(4.2%vs29.6%,P<0.05);6例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碘海醇组5例,碘克沙醇组1例。结论与低渗性造影剂相比,等渗性造影剂可以降低Scr水平及RCIN的发病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住院的32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CIN)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按照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共有19例患者可诊断造影剂肾病。结论造影剂剂量和术前原有肾功能水平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齐鲁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200例患者,分别监测造影前3?d内(任意1?d)和造影后第3、7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β2微球蛋白(β2 MG),分析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CIN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4例(7%)发生CIN。在CIN组和非CIN组,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CIN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年龄、BMI、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等不是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糖尿病患者行介入诊疗术治疗前后对肾功能的影响,了解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下肢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造影剂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使用等渗非离子造影剂,剂量100~200ml,接受水化(静脉或口服水化)。结果造影剂使用前肾功能正常者28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造影剂使用后无CIN患者发生。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毒性药物、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使用ACEI和造影剂种类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但如在介入前给予肾功能不全患者危险因素充分评估和给予积极干预,对高危患者严格掌握造影的适应证,同时造影时给予非离子型造影剂中等剂量100~150ml/每次,术后充分水化,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0.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及高龄.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412例行冠脉介入诊疗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t〉75岁,n=183)和非高龄组(60~75岁,n=229)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CIN的发生率并观察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高龄老年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其CIN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25.2%VS10.5%;P〈0.05)。两组CIN患者术后1、3d血清肌酐水平(Sc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恢复到基础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组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等。结论高龄老年患者CIN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和年龄、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有关,应在术前慎重评价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崔荣  王丹 《黑龙江医学》2010,34(8):573-57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AC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水化治疗,NAC组联合水化治疗给予NAC口服,比较造影前、造影后48 h、5 d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结果 NAC组造影后SCr、BUN、β2-MG、NAG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NAC联合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优于生理盐水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针对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低中危人群选择性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低渗造影剂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226例,根据Mehran R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高危组,低中危的患者随机使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A亚组)或低渗造影剂碘海醇(B亚组),高危组使用碘克沙醇,采集患者基础、造影剂接触后24 h、48 h、72 h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并随访3年,分析两种造影剂对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低中危组占63%,A亚组71人中3人发生CIN(4.2%)、B亚组73人中2人发生CIN(2.7%),A、B两亚组CIN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危组CIN发生率为3.5%(5/144);高危组发生率为9.8%(8/82),总的CIN发生率5.8%低于文献报道。结论根据危险程度有选择地使用造影剂可降低急诊PCI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针对低中危人群有选择性地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低渗造影剂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水化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PCI患者180例,采用非随机分组观察,将观察对象分为强化饮水组(对照组)86例和静脉水化组(静脉组)94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等结果。结果: 静脉组术后SCr、BUN、β2-mG及尿β2-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静脉组术后发生CIN 3例,对照组术后CIN 1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术后48 h不限制饮水的水化方法比较,通过静脉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进行水化可以预防肾功能损伤,并有效减少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骏涯  黎启华  殷建峰 《吉林医学》2013,(31):6474-647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值及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丹红组治疗后Scr水平及CIN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对比剂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有效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四川医学》2013,(11):1690-1691
目的 观察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PCI介入治疗的11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负荷组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前2h再给予40mg口服,术后继续20mg/d治疗;对照组术前不予阿托伐他汀,仅术后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测定PCI前后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高剂量负荷组患者CIN发生率为1.6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6% (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cTnI、CK-MB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高剂量负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可减少ACS患者术后CIN发生率,该保护效应可能与其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化治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水化治疗联合NAC研究组5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前3天(任意一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的血清肌酐水平。结果术后第1、2、3、6天对照组较研究组血清肌酐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CIN1例(1.82%),对照组发生CIN8例(19.51%),两组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化治疗联合NAC较常规治疗可显著减少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尿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浓度的变化,评价其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3—9月连续行CAG和/或PCI的18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2 h、6 h、12 h、24 h、48 h尿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pecific assay,ELISA)检测尿IL-18浓度,于术前3 d内及术后24 h、48 h采集静脉血3ml,用于Scr检测。结果 1180例纳入患者共发生16例CIN,CIN的发生率为8.9%。CIN组患者尿IL-18浓度于术后2 h开始升高,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尿IL-18浓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48 h Sc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示术后12 h尿IL-18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35~0.888,P〈0.05),检测截断点为815.61 pg/ml时诊断CIN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5%和62.2%。3单变量分析结果示术前、术后尿IL-18浓度与肌酐成正相关(P〈0.05)。结论尿IL-18对冠心病患者行冠脉诊疗介入术后发生CIN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