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制备及理化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脂质体粒径分布和Zeta表面电位,利用氧化指数测定氧化程度,葡聚糖凝胶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和渗漏率。结果: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平均粒径(102.4±3.8)nm,多分散指数0.18±0.01,呈双分子层结构,Zeta电位(27.4±0.58)mV,氧化指数<0.2,包封率86.42%。冰箱(<4℃)保存9个月后脂质体的渗漏率<8.0%,而室温保存时渗漏率较大,9月渗漏率达34.8%。结论:制备的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粒径均匀,外观良好,包封率高。脂质体的渗漏率与保存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膜的组分对细胞摄取和基因转染的影响。方法以十八酰胺(SA)、3β[N-(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卵磷脂(SPC)、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等为膜材,制备阳离子脂质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阳离子脂质体对细胞摄取荧光标记寡核苷酸(FAM-ODN)的效率,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pEGFP-N1)编码的绿荧光蛋白(GFP)表达的情况。结果不同阳离子脂质对细胞摄取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DC-Chol/SPC脂质体对细胞摄取ODN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SA/SPC脂质体;而中性脂质对基因表达有重要影响,DC-Chol/DOPE脂质体的转染效率优于DC-Chol/SPC脂质体。结论通过药剂学的处方筛选,可以提高阳离子脂质体作为非病毒载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选出制备穿膜肽(CPP)修饰紫杉醇和他莫昔芬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薄膜分散-硫酸铵梯度法制备CPP修饰紫杉醇和他莫昔芬脂质体,以磷脂/胆固醇(摩尔比),磷脂/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摩尔比),磷脂/紫杉醇(摩尔比)为自变量,以修饰紫杉醇和他莫昔芬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拟合。结果: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磷脂/胆固醇=50:1,磷脂/PEG 2000-DSPE=5.5:1,磷脂/紫杉醇=50:1,脂质体中紫杉醇和他莫昔芬含量的综合评分为95.48%。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出了CPP修饰紫杉醇和他莫昔芬脂质体的最佳处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1(Rg1)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方法: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CH)、豆固醇(ST)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g1/DPPC/CH脂质体和Rg1/DPPC/ST脂质体。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Rg1的包封率。结果:确定Rg1/DPPC/CH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X17.4~8.1%,X250.0~85.0min,X360.0~63.0℃;Rg1/DPPC/ST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X17.6~8.1%,X295.0~100.0min,X340.0~63.0℃。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Rg1脂质体制备工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Rg1/DPPC/CH脂质体与Rg1/DPPC/ST脂质体包封率相近,提示可用ST替代CH用于Rg1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薄荷醇修饰紫杉醇阳离子脂质体(Men-PCLPs)并优化处方,评价Men-PCLPs体外靶向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n-PCLPs。使用Box-Benhken响应面法选出Men-PCLPs最优处方工艺。评价各组脂质体对C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6和bEnd.3细胞对不同脂质体的摄取情况。结果 脂质体最优处方为磷脂106 mg、人参皂苷Rh2 20 mg、PTX 2.200 mg、DC-Chol5 mg,总处方量5 mL,紫杉醇的平均包封率为(93.800±0.006)%。紫杉醇阳离子脂质体和Men-PCLPs能明显抑制C6细胞的生长,且Men-PCLPs对C6细胞和bEnd.3细胞的靶向性显著增强。结论 优化后的Men-PCLPs具有较好的主动靶向性,对C6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怡  吴琼  余秋强  赵菊香 《中草药》2012,43(10):1946-1950
目的 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DLCL)处方.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DLCL,分别以卵磷脂(PC)与多西他赛(DOC)质量比(X1)、PC与胆固醇(Chol)质量比(X2)、DSPE-PEG 2000与PC物质的量之比(X3)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载药量(Y2)、综合指标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DLCL的最佳处方.结果 最优处方为X1 =0.616 2,X2=1.0,X3=-1.0;DLCL的包封率为(94.71±1.75)%,载药量为(5.37±0.43)%,标准偏差均小于10%;平均粒径139.6 nm,分布均匀,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DLCL处方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其体外热敏释药性质。方法pH梯度法制备EPI-LTSL,葡聚糖凝胶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测定包封率,HPLC测定药物含量。进行优化处方,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脂质体的体外热敏释药率。结果优选处方制备的EPI-LTSL为半透明橘红色,磷脂质量浓度为75mg.mL-1,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肉豆蔻酰溶血磷脂酰胆碱(MSPC)摩尔比为82:8;药脂比为1:10,平均粒径小于100nm,载药量大于2mg.mL-1,包封率99%,相变温度为42.76℃。EPI-LTSL37℃水浴15min的累积释药小于5%,而43℃水浴4min的累积释药达到90%以上。结论制备的EPI-LTSL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热敏释药性质良好。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EPI-LTSL体外热敏释药率准确快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作用的丹皮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修饰脂质体,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并考察其真皮滞留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丹皮酚VEGF抗体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Franz扩散池法考察该脂质体的真皮滞留效应。结果:丹皮酚VEGF抗体修饰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质量浓度7.36 g·L~(-1),按卵磷脂-胆固醇-丹皮酚-(对硝基苯酯基-聚乙二醇3000-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贝伐单抗-聚乙二醇3000-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14∶5∶4∶0.28∶0.05),成膜温度41℃,pH 7.5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脱膜,超声3 min(超声时间2 s,间隔3 s,功率300 W);包封率(73.61±2.36)%,平均粒径(235.7±4.67)nm,Zeta电位-(5.13±0.25)m V,丹皮酚VEGF抗体修饰脂质体透皮速率缓慢,真皮滞留效应显著。结论:丹皮酚VEGF抗体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包封率较高、体外透皮性能良好且具有缓释效果;药物真皮滞留量显著高于丹皮酚原料药和丹皮酚脂质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磷脂和胆固醇三者分子间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两种方法研究了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胆固醇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SC实验结果表明,4%的丹皮酚或者胆固醇都使DPPC脂质体的前相变消失,主相变温度从42℃降低到38℃,二者都使DPPC脂质体主相变的协同性明显下降,但丹皮酚使DPPC脂质体主相变协同性下降更多。同步辐射X光衍射峰的峰形分析表明,4%的丹皮酚或者胆固醇都使脂质体发生明显的分相现象,且丹皮酚诱导的分相现象更加明显,与DSC实验结果一致。结论:DSC和XRD实验结果都表明,丹皮酚脂质体中胆固醇与DPPC疏水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要大于丹皮酚与DPPC疏水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预示着在确定丹皮酚脂质体的处方时胆固醇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丹皮酚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双嘧达莫(DIP)肺靶向脂质体的较优处方。方法以薄膜蒸发法制备DIP肺靶向脂质体,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药/磷脂(%)、胆固醇/磷脂(%)和DIP投药量(mg)为自变量,包封率(%)、收率(%)、粒径(μm)与5μm的差值和径距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较佳处方。结果总评归一值的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效应面得到较佳处方范围。以优化处方制备样品,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地优化DIP肺靶向脂质体的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胡椒碱聚合物复方胶束(Cur/PipF127/P123-PM)的处方工艺。方法 UPLC法测定姜黄素和胡椒碱的含量。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Cur/Pip F127/P123-PM,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投药量、F127所占质量比和水化体积为自变量,以姜黄素载药量和包封率、胡椒碱包封率以及胶束粒径为因变量,进行3因素5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实验,分析结果得出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验证。最后对胶束制剂的最佳冻干条件进行初步筛选。结果优化得到的Cur/Pip F127/P123-PM最佳处方工艺:姜黄素与胡椒碱的投药量分别为12.96 mg和0.69 mg、F127的质量比为0.46、水化体积为8.85 mL。采用最优处方制得的复方姜黄素胶束制剂对姜黄素的载药量为5.63%、溶解度为1.27 mg/mL、包封率为86.86%;对胡椒碱的包封率为77.54%;胶束制剂平均粒径为66.79nm;Zeta电位接近于0。以8%甘露醇为保护剂制得的冻干制剂复溶效果较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用于复方姜黄素胶束制剂的处方优化,精度高,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2.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Ⅱ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兴荣  韩光  张瑜  焦文温  张生杰  华素 《中成药》2012,34(4):633-637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 -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TC -Ⅱ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以投药量、胆固醇用量、水化体积为处方工艺的考察因素,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星点设计,建立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条件,并通过验证性实验进行预测分析,对ATC-Ⅱ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 各指标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最优,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得ATC-Ⅱ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46.3±2.47 )nm,包封率为(88.54±1.12)%,载药量为(3.16±0.06)%;ATC-Ⅱ脂质体具有缓释特性,体外释放过程符合Riger-Peppas方程.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ATC-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优化,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Syr)-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Syr-NPs)的处方。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Syr-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PLGA质量浓度(A)、丁香苦苷质量浓度(B)、水相与有机相比例(C)3因素考察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的影响,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处方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9.63 mg/mL,Syr质量浓度为12.88 mg/mL,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为1∶9.46,制得的Syr-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27.86±0.87)%、(7.02±0.15)%、(110.0±1.20)nm。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优化包载Syr的PLGA纳米粒处方与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5.
冯宇飞  常书源  秦国昭  井中旭  王艳宏 《中草药》2020,51(23):5934-5942
目的 优化线粒体靶向金丝桃苷脂质体(DLD/Hyp-Lip)制备的最佳处方,并研究研究其在胎牛血清中的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其线粒体靶向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LD/Hy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磷脂总量与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用量比、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与DLD用量比等条件对DLD/Hyp-Lip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LD/Hyp-Lip处方。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径仪观察测定脂质体粒子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血清稳定性实验和体外释药、线粒体靶向性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DLD/Hyp-Lip最佳处方为磷脂总量和金丝桃苷用量比为12.50:1,磷脂总量与胆固醇用量比为6.00:1,DSPE-PEG与DLD用量比为3:5;测得金丝桃苷包封率为(95.57±0.56)%,载药量为(8.55±0.57)%。所制备的DLD/Hyp-Lip外观良好,平均粒径为(124.9±3.4)nm,Zeta电位为(-6.2±1.9)mV;在胎牛血清中性状稳定,在体外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量达到40%。线粒体靶向实验表明DLD/Hyp-Lip可以促进药物聚集在线粒体部位。结论 采用此方法能够精准有效的优化DLD/Hyp-Lip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DLD/Hyp-Lip制备与处方的优化,制备的DLD/Hyp-Lip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为DLD/Hyp-Lip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载金丝桃苷的DLD/Hyp-Lip具有良好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性,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6.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地锦草总黄酮结肠定位片处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地锦草总黄酮结肠定位片的处方.方法:以果胶、L-HPC用量及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2,6,9h地锦草总黄酮中有效成分槲皮素的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得到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优于多元线性模型,为最终拟合模型;最佳处方的各时间点累计释放度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接近,相对偏差绝对值<5%.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对地锦草总黄酮结肠定位片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NLC)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溶剂乳化超声法制备B-NLC,以单因素考察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所制备的B-NLC为淡蓝色乳光的透明液体。最优条件为药物用量为1.28 mg,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为1.08%,固态脂质与液态脂质的比例为1.45∶1,平均粒径为(136.89±4.2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89±0.005,Zeta电位为(-34.46±0.31)m V,包封率为(68.98±2.06)%,载药量为(1.90±0.06)%。结论溶剂乳化超声法制备的B-NLC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B-NLC制备与处方的优化,为马钱子碱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HPLC-电雾式检测器(CAD)检测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庆伟  杨瑞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3):1794-1796
 目的建立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ion,CAD)检测脂质体磷脂含量及降解产物的方法。方法选用几种类脂材料制备成空白脂质体注射剂及冻干粉针剂,利用HPLC-CAD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各种类脂的含量,采用反相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结果4种类脂材料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7%,99.5%,99.1%;RSD分别为1.1%,1.5%,0.8%,1.3%。结论实验充分证明了HPLC-电雾式检测器联合应用,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脂质体中的磷脂含量及杂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NaCl用量、致孔剂含量、包衣增质量为自变量,药物累积释药量及累积释放量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因变量,应用Design Expert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34 mg,致孔剂质量分数99%,包衣增质量4%;优化处方呈零级释放特性.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建立了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