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脂蛋白脂酶基因S447X及HindⅢ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S447X及HindⅢ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4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6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各项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LPL基因中S447X及HindⅢ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LPL S447X及Hind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按血浆TG水平分组可见低TG组(TG<1.7mmol/L)的SX/XX基因型频率及X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高TG组(TG≥1.7mmol/L),P<0.05.且低TG组中SX/XX基因型与SS基因型比较各项血脂水平(sLDL除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X、H 、H-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LPLS447X及HindⅢ多态性并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S447X变异由于对血脂代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TC、TG、LDL-C、sLDL、VLDL-C及ApoB水平均降低,HDL-C升高)因而可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分解代谢酶脂蛋白脂酶(LPL)的表达和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P)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HLP住院患者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另选取血脂正常患其他疾病者50例为对照.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数值、血清LPL/肝脂酶(HL)活性;RT-PCR检测LPL mRNA表达;聚合酶链-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分析LPL基因内含子8 Hind Ⅲ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 HLP组血清TG、胆固醇(Ch)和FFA测定值均显著高于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LP组ApoE值显著高于AP组和对照组(P<0.05);HLP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LP组LPL值为(5.98±2.28)U/L,均显著高于AP组和对照组[(1.97±0.76)U/L和(1.04±0.53)U/L,P值分别=0.046和0.031];HLP组HL值为(8.15±2.86)U/L,均显著高于AP组和对照组(1.64±0.59)U/L和(0.86±0.39)U/L,P值分别=0.002和0.001].HLP组LPL mRNA表达高于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LPL基因内含子8 Hind Ⅲ分析,H2等位基因频率HL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90比0.72,P<0.05);H1等位基因频率在HLP和AP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10比0.28和0.14比0.28,P<0.05).HLP组H2H2基因型患者TG和Apo E值均显著高于H2H1/H1H1基因型(P值分别=0.043和0.046);AP组H2H2基因型患者TG值显著高于H2H1/H1H1基因型(P=0.032).结论 HLP患者LPL Hind Ⅲ H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主要与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相关,而与胰腺炎无关;且H2H2基因型的HLP患者血清TG、ApoE值高于其他基因型者.HTG可引起LPL基因和蛋白表达活性增高,加速TG大量分解代谢和FFA等分解产物蓄积,是诱发和加重HLP的中心环节和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脂分布、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对9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和51名正常对照组LPL基因第8内含子HindⅢ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测定体脂分布指标与血脂水平。结果LPL HindⅢ位点在两组中均以H+等位基因为主。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肥胖组H+H+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均<0.05),腰围、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也显著高于非H+H+基因型者(P<0.05)。结论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对肥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脂肪分布有影响。具有HindⅢ酶切位点的H+等位基因可能是单纯性肥胖患者出现腹型肥胖和脂代谢紊乱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郑州地区汉族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脂酶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LPL内含子6的PvuⅡ和内含子8的HindⅢ多态性,以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LPL基因PvuⅡ和HindⅢ的等位基因P、H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LPL基因PvuⅡ多态性中的P /P 基因型患者的TG、TC和LDL-c水平高于非P /P 患者和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非P /P 患者和对照组。结论LPL基因PvuⅡ突变位点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可通过了解LPL基因多态性以了解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脂质代谢紊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酯酶(LPL)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方法以及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方法,检测12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14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和血糖。结果脑出血组T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8%和9.2%;对照组分别为82.3%和17.7%。脑出血组G等位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G、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TT基因型人群TG水平较TG+GG基因型人群明显升高(P<0.05)。调整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L HindⅢG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保护性因素(OR=0.392,95%CI:0.1910.805,P=0.011)。结论 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有一定关联,LPL HindⅢG等位基因突变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和PvuⅡ酶切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群异常体液型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按维吾尔医学将T2DM患者分为4种体液型,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87例T2DM患者和157例正常人LPL基因HindⅢ和PvuⅡ酶切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异常黏液质型和异常黑胆质型T2DM组H-等位基因、H+H-基因型和P-P-基因型的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37.5%比18.5%,39.7%比18.5%,P<0.05;H+H-:55.0%比29.3%,58.6%比29.3%,P<0.05;P-P-:35.0%比10.8%,27.6%比10.8%,P<0.05).在异常黏液质型和异常黑胆质型T2DM组中携带突变[(H+H-)+(H+H)]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H-H-基因型的个体患T2DM的危险性增加(OR=2.793,95% CI为0.525~ 14.925;OR=2.907,95% CI为0.683~12.345),在这两组中携带突变[(P+P-)+(P+P+)]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P-P-基因型的个体患T2DM的危险性增加(OR=4.425,95% CI为1.555~ 12.658;OR=3.134,95% CI为1.205~8.197).结论 LPL基因HindⅢ和PvuⅡ多态性与新疆汉族人异常黏液质型和异常黑胆质型T2DM的危险性相关,与新疆汉族人异常胆液质型和异常血液质型T2DM的危险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居住的健康查体人群,体质指数(BMI)≥25.0 kg/m2归为肥胖组,共233例,BMI< 25 kg/m2归为正常对照组,共108例.从正常对照人群中选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343例样本LPL基因第8内含子HindⅢ多态性,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中并发高TG血症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H+H+基因型者与H-H-基因型者比较,血清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肥胖无相关性,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H+H+基因型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PubMed及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关于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原始研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7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其中冠心病患者1184例,对照组1004例。按Peto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LPL基因的HindⅢ多态性H+H+基因型/(H+H-/H-H+)基因型的OR值为1.22,95%CI为1.02—1.46,P=0.03。结论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卒中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LPL基因突变较为多见,其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如HindⅢ、PvuⅡ基因多态性;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如D9N、N291S、Ser447X多态性等的研究较多。基因型在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些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研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人群血脂代谢及冠心病(CA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定血糖、血脂水平;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LPL基因HindⅢ、PvuⅡ及Ser447Ter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 DM组血清TG、S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而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携带LPLHindⅢ等位基因H+及PvuⅡ等位基因P+的个体其CAD发病率较携带等位基因H-、P-的个体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较高的TG水平(P0.05)。携带LPLSer447Ter等位基因G的个体其冠心病发病率较携带等位基因CC的个体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较低的TG水平(P0.01)。结论糖尿病组血清TG和S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DL水平显著降低;LPL等位基因HindⅢH+、PvuⅡP+多态性是老年T2DM合并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er447TerG变异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早发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HD)患者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与血脂关系。方法:收集106例早发CHD患者(早发CHD组)血脂参数等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LPL的P、H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HindⅢ和PVUⅡ酶切),并与81例非CHD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发CHD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早发CHD组P+,H+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H+H+基因型TC、TG明显高于H+H-基因型,HDL-D低于H+H-基因型;P+P+基因型TG明显高于P-P-基因型,HDL-C低于P-P-基因型(均P<0.05)。结论:早发CHD患者血清TC、TG和L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H+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H+H+和P+P+基因型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S447x单倍型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第 8内含子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第 9外显子S447x位点突变之间相互关联对血脂和载脂蛋白 (apo)的影响及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 ,分析 1 4 4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CHD患者 (CHD组 )及 1 2 8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LPL基因S447x位点及HindⅢ位点多态性 ,并进行连锁分析。另外 ,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apoAI及apoB浓度。结果 LPL两位点多态性之间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 ,S447x位点X等位基因仅出现在HindⅢ位点H-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中 ,两位点之间仅存在三种单倍型 :H+S、H-S、H-X ,但三种单倍型在CHD组及对照组的频率无显著差异。排除年龄、体重指数 (BMI)的影响后 ,同H+S单倍型比较 ,CHD组与对照组中H-X单倍型血清TG、LDL C显著降低 (P <0 0 5) ,HDL C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同H-S单倍型比较 ,H-X对脂质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H-X单倍型可能与血清TG、LDL C水平显著降低、HDL C水平显著升高有关 ,进而可能有降低CHD危险性的作用。但该单倍型和CHD危险性的关系可能主要由于HindⅢ多态性引起 ;LPL基因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卒中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LPL基因突变较为多见,其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如HindⅡ、PvuⅡ基因多态性;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如DgN、N29lS、Ser447X多态性等的研究较多。基因型在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些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脂酶(LPL)及其基因多态性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LPL具有脂解作用和分子桥作用,其在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如HindⅢ、PvuⅡ、S447X、-93T→G、D9N、N291S、Gly188Glu、D8S261等)对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等有一定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对LPL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对成都地区200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220例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及其血脂、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正常人均以H2H2纯合于基因型为主,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H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0.855比0.745,P<0.01);而H1等位基因频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145比0.255,P<0.01)。H2H2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脂、载脂蛋白CⅡ、CⅢ水平、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均显著高于H1H1基因型者(P<0.01),比H1H2基因型者有明显增加(P<0.05)。此结果显示,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 T2 DM)患者脂蛋白脂酶 ( L PL)基因位点变异对大血管病变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16例 T2 DM患者 ( T2 DM组 ) ,采用 PCR-RFL P检测其第 6、第 8内含子基因多态性 ,并与 63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 1)对照组与 T2 DM组 L PL/Pvu 、Hind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相似 ( P>0 .0 5 ) ;( 2 ) P-P-型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为 62 % ,明显高于 P+P+型 ( 3 6% ) ( P<0 .0 5 ) ,而且 P-P-型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 ( r=+1.67,P=0 .0 0 8) ;( 3 ) H+ H+型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为 45 % ,高于 H-H-型 ( 2 2 % )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 4 ) H+H+型三酰甘油 ( TG)水平明显高于 H-H-型 ( P<0 .0 5 ) ,P+P+型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 -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 P-P-型 ( P<0 .0 5 )。结论  LPL /Pvu 基因多态性调控 T2 DM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19例对照组人群.以位于LPL基因的PLR-rs326位点为遗传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LPL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G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LPL rs32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苏慧  黄晨  孙新  王晓明  李兰荪 《心脏杂志》2005,17(6):599-602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s法,对西安地区2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脂蛋白脂酶基因第8内含子区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依据显著病变(冠脉腔内狭窄率>50%)的冠脉支数确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P<0.01),与显著病变冠脉数相关(P<0.05)。结论: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Y染色体非重组区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60岁以上男性254例,其中正常人群(对照组)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69例。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方法检测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对照组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基因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高血压病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HindⅢ(+)基因型较HindⅢ(-)基因型收缩压(145.1±25.7)mm Hg(1 mm Hg=0.133 kPa)vs(154.1±24.8)mm Hg,P=0.006,平均动脉压(105.9±15.4)mm Hgvs(110.7±14.9)mm Hg,P=0.019,脉压(58.8±17.6)mm Hgvs(65.1±18.7)mm Hg,P=0.007均明显降低。结论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其可能是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20.
老年 2型糖尿病 (DM)患者常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血症 ,是DM患者伴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2〕。Ahn等〔3〕报道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第 8内含子内切酶HindⅢ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与HTG、低HDL C血症有关。我们探讨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DM伴HTG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选择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DM患者 144例。其中男74例 ,女 70例 ,年龄 60~ 8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