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IBS组和眼针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然后采用眼针治疗。取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进行针刺,治疗7d。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测定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结肠组织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S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IBS组比较,眼针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S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眼针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的含量及结肠组织中SP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眼针组采用眼针治疗,针刺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匹维溴铵组用匹维溴铵灌胃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结肠组织神经激肽1(NK1)的mRNA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NK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结肠组织中N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结肠组织中NK1的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NK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结肠黏膜层、腺腔内、肌间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等部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匹维溴铵组结肠组织中N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眼针能够降低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K1的表达,从而对D-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ig,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 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RT-q PCR进一步检测结肠组织中VIP,AQ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大便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AQP3 mRNA的表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药抗组,采用应激与束缚的方法18d复制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和药抗组大鼠给予中药23.6 g·kg-1,ig 1次/d,连续7d,药抗组第4天开始给予血管活性肠肽(VIP)受体拮抗剂35 μg· kg-1,iv 1次/d,连续4d.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采用RT-PCR法和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8,AQP8)的表达.结果:①大鼠粪便含水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粪便含水量降低(P<0.01);药抗组粪便含水量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结肠组织AQP8: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8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QP8表达上调(P<0.01);药抗组AQP8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药理学机制可能通过VIP途径调节AQP8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D-IBS模型组和眼针组3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并进行眼针治疗。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结肠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5-HT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5-H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D-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和结肠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5-HT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能够调控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然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VIP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VIP的释放、下调VIP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然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VIP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VIP的释放、下调VIP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Wang Z  Ma XD  Liu HH  Liu XD  Gao Y  Guan HQ  Wang DS 《中国针灸》2011,31(8):727-73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及取材前30 min,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来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未插鱼线,其余同模型组,但不做治疗干预.于再灌注后3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大脑皮层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及mRNA表达.结果: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0±0.54,与模型组2.63±0.92比较明显下降(P<0.01).免疫组化检测大脑皮层AQP4蛋白表达,正常组为116.33±10.24、假手术组118.97±12.72、眼针组129.30±18.36,与模型组150.88±15.82比较,AQP4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1);眼针组与正常组比较,AQP4蛋白表达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屡AQP4蛋白表达,正常组为0.53±0.04、假手术组0.55±0.07、眼针组0.67±0.08,与模型组0.94±0.04比较,AQP4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1);眼针组与正常组比较,AQP4蛋白表迭升高(P<0.01).各组大鼠大脑皮层AQP4 mRNA表达趋势同AQP4蛋白表达.结论:眼针具有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复方地芬诺酯ig法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共给药4周。检测大鼠首粒黑边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治疗1,2,3周不同时间点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缩短,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且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升高更显著,给药后第2,3周较第1周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P0.01)。结论:硝菔通结方能够调节胃肠动力和改善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VIP-c AMP-PKAAQP3通路来实现,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适合版纳地区使用的骨蜡处方。方法:调整蜡和油的比例。结果:有3个处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季节。结论:不同的温度条件要分别使用不同的骨蜡处方。  相似文献   

12.
马齿苋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它在欧洲和地中海国家也很受欢迎。马齿苋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炎等药理活性。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作为减肥佳品和保健食品。本文就马齿苋的植物来源、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理及药代动力学、毒性及安全性评价、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三因”说是中医病因学的大纲,但为中医基础学研究的薄弱环节。笔者在四川彭州的白水河高寒山区,按照六淫、七情、不内外因(外伤、饮食、痰瘀),使用王米渠教授编制的三因调查量表,按轻、中、重,以1,2,3进行等级评分,调查445例次山区农民患者。结果表明,三因发病的例数及分数的百分比依次为:七情>不内外因>六淫,在外伤六淫发病上:寒>风>湿>暑>火,但女性分数百分比上风邪仍高于寒邪,这与中医传统理论“风为百病之长”并不矛盾,甚至从侧面更有力地支持此论。内伤七情发病背景情绪的百分比依次为:喜>怒>思=悲>忧>惊>恐。在不内外因中,饮食劳逸明显高于痰瘀、外伤,而男女患者在三者发病率构成次序上基本与总发病率保持一致。强调应广泛开展三因发病调查,以深化中医病因学,也可促进中医心理学新兴学科的发展。当然三因发病调查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甚至有一些是研究中难以跨越的断层。思、怒、忧、悲等因量化的困难,三因调查今后要进行数理设计、建立数据库及贴切数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视产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津民  夏莹 《针刺研究》1990,15(2):117-122
  相似文献   

15.
天津打响全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遭遇战,在奥密克戎疫情救治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中医药深度介入治疗康复全过程,也积极总结奥密克戎疫情防控经验,包括及时开展奥密克戎中医证候研究并优化救治方案,创新中医专家会诊机制,一人一策防复阳,临床治疗与康复一体化,中药预防全覆盖等,并总结中医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面积烧伤治疗及防创面过敏的临床处理办法.方法:将新鲜或已感染的创面用生理盐水和1‰ 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干净,局部外用或全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皮质醇激素类药物与烧伤药物同时外用.结果:过敏症状消退,创面痊愈.结论:烧伤创面过敏的患者经合理抗过敏治疗,可同时继续原烧伤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时咪唑安定的疗效,试图寻找一种在区域麻醉中的最佳用药方式.方法:以20-60岁上或下肢骨折全身状况良好,无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为观察对象,共分三组,每组200例.给药方法:各组均于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经静脉给予咪唑安定,5分钟后摆放体位实施麻醉操作,术后4小时记录病人对麻醉操作,手术摆位摆放时肢体疼痛反应及手术开始的记忆情况.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5min、10min记录血压、心率、及SPO2.组I静注咪唑安定2mg,麻醉满意后如病人完全清醒追加用药2mg,组Ⅱ静注3.Omg,麻醉满意后如病人完全清醒追加用药2mg,组Ⅲ4mg/kg静注,麻醉后如病人完全清醒追加用药2mg,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收集609例,有效病例600例.在除外的9例中,2例术前存在气管疾病患者用药后发现严重呛咳,经吸氧及应用气道解痉药后逐渐缓解;7例因麻醉效果欠佳追加用药时出现燥动,其中2列改为全麻.注药前各组血压、心率、脉博氧(SPO:)无差异.组Ⅲ和组Ⅱ注药后5min收缩血压下降明显、组Ⅰ血压呈下降趋势,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组Ⅲ组Ⅱ心率下降明显,组Ⅰ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别;组Ⅲ血压下降较组Ⅰ更明显(p〈O.O1)(表Ⅱ).SPO2组Ⅰ组Ⅱ较用药前无明显差异,组Ⅲ给药后5分钟开始呈下降趋势。面罩吸氧后恢复.全部有效病例中用药后出现轻度咳吸者71例.结论:1不同剂量的咪唑安定对病人的循环影响是不一样的,剂量越大影响越大.2静注4mg咪唑安定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用药5min后SP仉即出现明显下降.3原有气道疾病的病人应用咪唑安定要慎重.4在区域阻滞麻醉前静注咪唑安定3mg较为适宜.既有利麻醉操作,又起到了良好的镇静及顺位遗忘作用,同时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红花新疆产地适应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红花在新疆的适宜生长区域,为红花规范化种植、科学选址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除了伊吾盆地、南疆部分地区及南北疆高寒山区,全疆几乎都有红花分布。  相似文献   

19.
浙江东钱湖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东钱湖地区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方法 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和对当地居民的访问相结合.结果 统计得知浙江宁波东钱湖有药用蕨类植物20科,23属,26种.结论 浙江东钱湖药用蕨类植物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云南最富盛名的明代医药学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姊妹篇——《医门擥要》[1]中提到"虽日中暑,其实系感秋湿之症,切不可以中暑治之"。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有"秋伤于湿"的说法。然而,清代名医喻嘉言在《秋燥论》篇中提出质疑"误传伤燥为伤湿,解者竟指燥病为湿病,遂至经旨不明"。"秋伤于湿"抑或"秋伤于燥"后世杏林中人对此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笔者纵览经书,根据中医三因制宜基本治疗原则,结合多年临床观察及云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理气候环境,特提出"云南秋湿"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