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桷兰乙醇溶液是否对蚊痒小鼠有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在其耳后注射磷酸组胺建立瘙痒模型。根据体质量随机分组,每组10只,将不同浓度组(高、中、低)的黄桷兰乙醇溶液和其他处理组的药物涂抹于小鼠耳后,观察并记录用药后30 min之内小鼠的搔抓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断头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的浓度;取耳后皮肤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增生程度;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浓度(0.02 g/mL)的黄桷兰乙醇溶液可以明显减少搔抓次数(P0.05),高浓度(0.5 g/mL)的黄桷兰乙醇溶液对炎症细胞的浸润、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各组间血清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桷兰乙醇溶液对小鼠瘙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低剂量溶液止痒效果好,但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进而探讨黄桷兰乙醇溶液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索荷芩止痒搽剂可能的止痒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荷芩止痒搽剂对由4-氨基吡啶、右旋糖酐-40、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的抑制作用,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荷芩止痒搽剂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抑制由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皮肤瘙痒反应;中、高剂量组能有效抑制由磷酸组胺引起的小鼠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低、中剂量组对由4-氨基吡啶引起的小鼠瘙痒症状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由氯喹诱发全身瘙痒反应时体内IL-4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右旋糖酐-40和氯喹引起的小鼠搔抓反应及2,4-二硝基氯苯诱导产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作用不明显.结论荷芩止痒搽剂具有一定的止痒、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组胺释放、降低血清IL-4等炎性因子和抑制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养血止痒胶囊对小鼠瘙痒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养血止痒胶囊对小鼠急慢性瘙痒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葡聚糖 40 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经口给予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 48 g(生药)/kg、32 g(生药)/kg、16 g(生药)/kg,1小时后尾静脉注射葡聚糖 40(1.25 mg/kg)。通过观察给予葡聚糖后至小鼠首次搔抓的时间(潜伏时间)及30分钟内的搔抓次数判定止痒作用;养血止痒胶囊抗组胺实验。结果 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潜伏时间分别为(137.5±89.9) s、(112.1±59.6)s、(96.2±43.7)s,较对照组(56.3±34.4)s明显延长。并且搔抓次数亦较对照组减少 50%;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小小鼠腹部蓝染的风团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湿热颗粒抗炎止痒的作用。方法通过湿热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的影响,观察湿热颗粒对炎症的影响;通过湿热颗粒对葡聚糖-40所致的小鼠瘙痒模型、磷酸组胺豚鼠致痒模型的影响,观察湿热颗粒对瘙痒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湿热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颗粒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致炎后30 min,1、2、3、4、6 h大鼠足趾肿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颗粒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葡聚糖-40所致小鼠瘙痒的潜伏期及减少其瘙痒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颗粒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瘙痒的致痒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颗粒具有抗炎、止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瘙痒神经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瘙痒-疼痛共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一:将KM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瘙痒共病组(SQ)及空白对照组(CON);实验二:KM雄性小鼠16只,分为SQ+AMTB(SQ-A)组和SQ+ AMTB溶媒对照组(SQ-V).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d,术后1、3、5d测定术侧机械痛阈值(MWT)、冷痛阈值及热痛潜伏期(PWL),CON、CQ、NS、SQ组分别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搔抓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次数;实验二:SNI模型建立第5天分别鞘注AMTB(SQ-A)及溶媒(SQ-V)前后测定疼痛行为学,注射氯喹和生理盐水后观察瘙痒行为学.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d冷痛阈值及MWT降低,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而PWL仅在术后1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较SQ-V组鞘注后冷痛阈值、MWT显著升高(P<0.05),两组PW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Q组较NS组定向搔抓次数显著增多,搔抓潜伏期缩短(P<0.05),SQ组搔抓次数明显低于CQ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搔抓次数显著高于SQ-V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瘙痒共病时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TRPM8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止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阵发性皮肤瘙痒,记录小鼠30min内的阵发性皮肤瘙痒发作次数及时间,并测定小鼠血中组胺、TXB2、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阵发性皮肤瘙痒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中组胺含量(P0.05或P0.01),但以中剂量组最佳;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TXB2均显著降低(P0.01);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大、中剂量组6-Keto-PGF1α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剂量组6-Keto-PGF1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苯海拉明组相比,在瘙痒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上,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P0.05)较高低剂量组(P0.01)差异小。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拮抗组胺释放和促进血循环均有关系,但与抑制组胺释放关系最为密切;其止痒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鲜碱对激活蛋白激酶Cα(PKC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肥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鲜碱低剂量(1.2 mg/kg)组、白鲜碱中剂量(2.4 mg/kg)组、白鲜碱高剂量(4.8 mg/kg)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反复刺激建立AD模型。白鲜碱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背部每天分别涂抹1.2、2.4、4.8 mg/kg白鲜碱,地塞米松组涂抹地塞米松乳膏,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涂抹10mL/kg橄榄油,各组连续给药7 d,1次/d。观察小鼠抓搔次数及背部皮损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组胺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HE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背部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及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肥大细胞活化状态;WB法测定PKCα、NF-κBp65及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酪氨酸激酶(Lyn)及磷酸化Lyn(p-Lyn)、脾酪氨酸激酶(Syk)及磷酸化Syk(p-Sy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等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角化、增厚及炎性损伤较重,血清组胺及IgE水平、搔抓次数、肥大细胞浸润、PKCα、p-NF-κBp65/NF-κBp65、p-Lyn/Lyn、p-Syk/Syk、TNF-α、IL-6、IL-1β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鲜碱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背部损伤缓解,血清组胺及IgE水平、搔抓次数、肥大细胞浸润、PKCα、p-NF-κBp65/NF-κBp65、p-Lyn/Lyn、p-Syk/Syk、TNF-α、IL-6、IL-1β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白鲜碱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鲜碱可能通过抑制PKCα/NF-κBp65通路活化,降低肥大细胞浸润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来改善AD小鼠炎症及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药对对MRL/lpr狼疮模型小鼠相关免疫指标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改变的影响,探索青蒿-鳖甲药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机理。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L-6、IFN-γ含量,对肾脏组织进行HE常规染色及PAS、Masson特殊染色。结果:灌胃青篙-鳖甲药对水煎液后,低、高剂量组MRL/lpr小鼠血清中的IL-6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血清中的IFN-γ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肾脏组织HE、PAS、Masson染色病理改变差异显著。结论:青蒿-鳖甲药对能抑制MRL/lpr小鼠血清中IL-6的生成,减少小鼠血清中IFN-γ的分泌,能明显改善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平面法优化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联用建模的剂量,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豚鼠瘙痒动物模型。方法 用星点设计安排实验,各组分别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0.5 mL不同致痒剂,记录豚鼠30 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用综合评分法筛选最佳致痒组方。通过观察豚鼠的行为学变化和测定血液中的组胺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对豚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行为学实验发现,联合组在30 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增多(P<0.01),搔抓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4-AP组在30 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组胺组豚鼠血清的组胺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联合组升高程度低于组胺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组胺组、4-AP组和联合组的血清IL-6浓度均有显著的升高(P<0.01或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组胺组和4-AP组。病理学检查显示,各模型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细胞增殖,其中联合组的反应更为明显。结论 本试验中优化组方(联合组)模型容易实现并且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模型小鼠Th1/Th2平衡漂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24只CB-17 Scid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理冲汤组和阳性药物组,采用异种移植法制备小鼠子宫肌瘤模型,药物干预28天后,采用HE染色来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平滑肌结构,采用MSD 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细胞分泌的IL-2、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IL-4、IL-5、IL-10的含量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腺体较之于正常组有明显增生,细胞排列紊乱,而理冲汤组和阳性药物组小鼠子宫平滑肌组织基本正常。MSD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FN-γ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IL-4、IL-5、IL-10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阳性药物组的IL-4、IL-5、IL-10的浓度也显著升高(P<0.05,P<0.01),理冲汤组仅IL-5的浓度较之于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理冲汤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FN-γ均显著升高(P<0.05,P<0.01),IL-4、IL-5、IL-10的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阳性药物组中的IL-2、IFN-γ均显著升高(P<0.05,P<0.01),但IL-4、IL-5、IL-10的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冲汤通过调控Th1、Th2细胞分泌因子的含量水平,影响免疫逃逸,进而发挥抑制子宫肌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豆杉多糖调节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 方法 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0.2 mg/kg,隔天1次,共14 d,制备免疫低下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0.9% NaCl溶液200 mg/kg,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红豆杉多糖100、200、400 mg/kg,阳性组按猴头菇多糖11 mg/kg灌胃连续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CD4+、CD8+T细胞数量。 结果 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IL-2、IFN-γ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红豆杉多糖各剂量组及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IL-2含量均有所增加(P<0.05),其中高剂量组明显增高(P<0.01);红豆杉多糖各剂量组、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红豆杉多糖高、中剂量组及阳性组血清中IFN-γ均明显增加(P<0.01);②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红豆杉多糖各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CD4+、CD8+T淋巴细胞均有所增加(P<0.05)。 结论 红豆杉多糖调节免疫功能机制可能通过调节体液免疫来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及IFN-γ/IL-10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剂量组、千佛菌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0.4 mL/只/日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并计算IFN-γ/IL-10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FN-γ/IL-10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01,P <0.05),IFNγ/IL-10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1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及IFN-γ/IL-10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可使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10降低,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血液和脊髓中炎症水平及其体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FHL低剂量组、TFHL中剂量组、TFHL高剂量组3个剂量组.予不同浓度TFHL灌胃,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大鼠的白细胞介素(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IL-4等炎症因子的水平,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完整性和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结果:相较于模型组,TFHL低(P<0.01)、中(P<0.05)、高(P<0.01)剂量组大鼠体重减轻情况均有所缓解、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在基因水平上,相较于模型组,TFHL低剂量组的IL-17A(P<0.01)和TNF-α(P<0.001),TFHL 中剂量组的 IL-17A(P<0.001)、TNF-α(P<0.01)和 IFN-γ(P<0.01)及 TFHL 高剂量组的 IL-17A(P<0.01)和IFN-γ(P<0.05)水平显著降低,TFHL低剂量组的IL-4水平显著升高(P<0.001);在蛋白水平上,相较于模型组,TFHL低剂量组的IFN-γ(P<0.05),TFHL中剂量组的1L-17A(P<0.05)和1FN-γ(P<0.05)水平显著降低,TFHL中剂量组的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假手术组脊髓结构完整,神经元丰富;模型组脊髓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神经元减少;相较于模型组,TFHL低剂量组的结构完整性更佳,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TFHL中剂量组的结构完整性最佳,神经元数量最接近于假手术组,TFHL高剂量组的结构完整性和神经元数量介于模型组和TFHL中剂量组之间.结论:TFHL抑制了促炎因子IL-17A、TNF-α和IFN-γ和促进了抗炎因子IL-4的mRNA表达,抑制了促炎因子IL-17A和IFN-γ和促进了抗炎因子IL-4的蛋白表达,促进了SCI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青黛对溃疡性结肠炎(UC)体内、体外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黛高剂量组、青黛低剂量组,以低浓度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体内炎症模型,连续以青黛高、低剂量混悬液灌胃治疗10 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l(IL-1)、IL-6、IL-8浓度.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24h诱导体外炎症模型,以MTT法检测青黛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以ELISA法研究青黛在直接干预、预防干预2种模式下对细胞培养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动物实验: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IL-6、IL-8浓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青黛高剂量组血清中IL-1、IL-6、IL-8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青黛低剂量组血清IL-6、IL-8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细胞实验:模型组中IL-6、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青黛直接干预时,10 μmol/L青黛组细胞培养液IL-6、TNF-α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5);青黛预防性干预时,10 μmol/L青黛组IL-6明显下降(P<0.05).结论 青黛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体内、体外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为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简平喘方不同制备方法干预对哮喘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OVA/AL(OH)3致敏、5%OVA激发制成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以精简平喘方的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为干预手段,于激发前开始给药,至激发结束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外周血及BALF中EOS、Ig E,以及肺组织中IL-4、IFN-γ水平。结果:中药A(含挥发油)、B对哮喘模型小鼠EOS及总Ig E、肺组织IFN-γ、IL-4均有较为明显的干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EOS、Ig E、IL-4,升高IFN-γ(均P0.05)。其中,低、中剂量中药A组对外周血EOS的降低作用优于同剂量中药B组(均P0.05),中药A高剂量优于低、中剂量组(均P0.05);中、高剂量中药A组对BALF中EOS的降低作用优于同剂量中药B组(均P0.05),中药A高剂量优于低、中剂量组(均P0.05);高剂量中药A组对外周血中Ig E的降低作用优于同剂量中药B组(P0.05),中药A高剂量优于低、中剂量组(均P0.05);中、高剂量中药A组对BALF中Ig E的降低作用优于同剂量中药B组(均P0.05),中药A高剂量优于低、中剂量组(均P0.05);中、高剂量中药A组对肺组织中IFN-γ的降低作用和IL-4的升高作用均优于同剂量中药B组(均P0.05),且优于中药A低、中剂量组(均P0.05)。结论:中药A、B对哮喘模型小鼠EOS及总Ig E、IFN-γ、IL-4均有较为明显的干预作用,能够显著调节上述指标,调节哮喘小鼠的免疫失衡。其中,中药A的干预效果总体优于中药B,以中、高剂量组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小鼠异位内膜生长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子宫内膜法"建立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温经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各10只,另取未建模5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温经汤、孕三烯酮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21 d后处死小鼠,收集异位病灶并称质量,HE染色法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学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和腹腔上清液中IL-1、IL-6、IL-8、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病灶质量比较,温经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异位病灶质量显著降低(P0.05)。异位内膜组织学形态方面,温经汤高剂量组异位内膜较模型组明显萎缩,上皮层厚度降低,血管减少,腔内侧可见细胞脱落。血清和腹腔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腹腔上清液中IL-1、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温经汤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温经汤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腹腔上清液中IL-1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温经汤对EMs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小鼠瘙痒模型.方法 选择健康清洁级成年C57/BL6小鼠40只,体重20~25 g,随机分为5组,第1~4组依次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0.1 nmol吗啡、0.3 nmol吗啡、1.0 nmol吗啡,第5组鞘内注射1.0 nmol吗啡+皮下注射纳洛酮3 mg/kg.注射结束后迅速将小鼠放入透明观察笼,观察小鼠的搔抓反应40 min,绘制瘙痒行为学的时间曲线.结果 鞘内注射吗啡可以使C57/BL6小鼠出现明显的全身搔抓反应,搔抓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3 min出现,5~10 min达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搔抓部位为面部、颈部、躯干各个部位,持续时间约为40 min.0.3 nmol吗啡组和1.0 nmol吗啡组小鼠在40 min内的搔抓次数分别为(24.13±5.25)次和(36.75±6.41)次,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1.00±0.50)次和0.1 nmol吗啡组(2.00±1.77)次(P<0.01),且1.0 nmol吗啡组小鼠40 min内的搔抓次数明显多于0.3 nmol吗啡组小鼠[(36.75±6.41) vs.(24.13±5.25)次,P<0.05],纳洛酮组小鼠未出现明显搔抓反应.结论 C57/BL6小鼠鞘内注射吗啡可以引起全身性搔抓反应,并且呈剂量相关性,后肢搔抓次数是反应瘙痒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的疗效以及对免疫调制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生白芥子组、炒白芥子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应用卵白蛋白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侧鼻孔5μL;生白芥子组和炒白芥子组分别用生白芥子贴膏和炒白芥子贴膏贴敷;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滴鼻,每侧鼻孔5μL。各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行为学表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水平,并探讨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法染色,镜下观察鼻黏膜组织肥大细胞形态并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过敏性鼻炎总症状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总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生白芥子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降低(P<0.05),炒白芥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治疗后生白芥子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5);炒白芥子组IL-1β、IL-6、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大鼠血清IL-1β和IL-6、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841、r=0.595,均P<0.05);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818,P<0.05);IL-6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5);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861,P<0.05);TNF-α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68,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西药组比较,生白芥子组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炒白芥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均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而且生白芥子贴膏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鼻黏膜炎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丁酸钠预处理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小鼠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丁酸钠低、中和高剂量组。应用脂多糖10mg/kg腹腔注射小鼠诱导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造模后6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酸钠低、中和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IL-4和IL-10量明显增高(P0.05)。但丁酸钠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酸钠预处理可以抑制内毒素肝损伤小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FN-γ的释放,提高IL-4和IL-10的含量,促进致炎介质与抗炎介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白及提取物小鼠体内抗流感病毒的药效。[方法] 流感病毒 A/Sydney/5/97(H3N2),经BALB/C小鼠和鸡胚体内增毒建立鼠肺适应株,测定其流感病毒半数致死剂量(mouse influenza virus median lethal dose,MLD50)。雌性BALB/C小鼠84只,适应性培养后随机分为7组,其中模型组,白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达菲组以0.1 MLD50的鼠肺适应株病毒90μL滴鼻感染,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滴鼻。感染后2h,白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达菲组分别以白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8g/kg·d、4g/kg·d、2g/kg·d)和达菲0.03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DMSO组给予等量DMSO灌胃,灌胃剂量均为200μL/只,1次/d,连续7d。灌胃第1、3、5、7天小鼠摘除眼球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和 IFN-β的含量;取肺脏称重并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病毒载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综合评价白及提取物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 [结果] 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间质性炎症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毒载量不断增加;正常对照组和DMSO组小鼠肺组织中无流感病毒检出,无炎症改变。经白及提取物治疗,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炎症改善、炎性浸润细胞数量下降,高剂量组尤其明显。白及提取物肺指数抑制率最高达35.8%(高剂量组,第7天),达菲组最高可达47.2%。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与达菲组Ct值增加,病毒载量逐渐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感染后第1、3、5、7天,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和达菲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含量均升高,除白及提取物中剂量组第3天外,其余时点白及提取物高、中剂量组与达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后第1~3天,模型组、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和达菲组小鼠血清中IFN-α、IFN-β含量明显升高,到第5~7天又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白及提取物高剂量组和达菲组第1、3、5天IFN-α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剂量组第1、3天IFN-α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及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和达菲组第1、3、5、7天IFN-β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及提取物低剂量组第5天IFN-β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及提取物在小鼠体内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可能与促进IL-2、INF-α、INF-β生成,进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