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174-176
产褥期妇女合并主动脉夹层是十分罕见但却危及产妇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妊娠的各个时期,其中大约5%发生于妊娠早期,10%发生于妊娠中期,50%发生于妊娠晚期,20%发生于产褥期。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产褥期妇女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死亡风险较高,预后较差。本文就产褥期妇女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增加主动脉夹层诊治的正确率.方法:总结文献并且回顾分析55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近几年在我院住院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明显增多,从1993~1999年20例,2000~2003年35例.由于夹层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误诊.本组确诊55例主动脉夹层,首诊误诊率55%.主动脉夹层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马凡综合征及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赖于综合超声、CT、MRI.本组病例Ⅰ型夹层21例,Ⅱ型夹层14例,Ⅲ型夹层20例.Ⅰ、Ⅱ型夹层手术治疗为主,Ⅲ型夹层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病特点及诊治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30例妊娠合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痊愈,而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4例,自然阴道分娩3例,产妇及胎儿死亡,剖宫产1例,产妇及胎儿存活.结论 对妊娠期急性肝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时产科处理、预防出血是决定预后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是因主动脉壁中层胶原及弹性蛋白的变性引起的退行性变 ,血液穿透病变中层 ,并沿着动脉壁纵轴延伸致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等患者[1 ] 。本文对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AD的患者 49例。诊断AD的标准是 :①经心脏或腹部超声、X线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或主动脉造影等检查 ,具AD的直接征象 ;②手术诊断马凡综合征的诊断参考 …  相似文献   

5.
马凡(Marfan)综合征是公认的主动脉夹层风险因素,与Marfan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主动脉夹层)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从而显著增加Marfan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当前,对于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争议,尤其是预防性主动脉根部修复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意见不一。本文主要就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合理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分析32例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32例AD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剧烈持续胸痛、腹痛,少部分表现为晕厥、腹部搏动性包块、胸腔积血等.病因由高血压引起26例,以中老年病人多见;马凡综合征引起3例,以青年病人多见.超声、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本组误诊18例,首诊误诊率达56.25%.30例AD病人住院存活20例(66.67%),死亡10例(33.33%).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少见和危险的疾病,高血压是引起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青年人主动脉夹层主要由马凡综合征引起.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相关并发症、预后关系。方法: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血压以及分型、并发症、治疗期间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p0.05。A型夹层患者年龄、入院就诊时间以及血压、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均显著低于B型患者,但马凡综合征病史患者、并发心包积液与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致死率方面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胸痛、腹痛、背痛以及胸闷气短为主。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年男性,A型夹层合并意识障碍、心包积液以及马凡综合征患者,其致死率高于B型夹层。同时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夹层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药物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6例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结果 1例转往外院继续治疗,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有效的观察,措施及指导能提高药物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以累及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及眼睛为主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该病患者一旦妊娠,由于体激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将对孕母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危险。我院2007年1且收治晚期妊娠同时合并Marfan综合征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保军  于维雅  邵芳 《当代医学》2014,(19):105-10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避免出现漏诊、误诊,为医院诊治主动脉夹层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5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CTA及心脏彩超检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性别与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无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患者中,典型胸背部剧烈疼痛者有15例,占83.33%,非典型胸部、背疼痛者如腹痛、胸闷有3例,占16.66%;CTA确诊100%、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率27.78%;均经内科药物联合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有胸、背部部剧烈疼痛症状且合并高血压病,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且无高血压,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特别对于心动图正常患者,给予临床拟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尽早CTA、床旁心脏彩超检查,使病情得到早期确诊;确诊后内科联合药物治疗并结合后期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以便提高远期临床诊治效果。此方法对于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收集2008年10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明确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8例,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策略及预后等。68例中,男57例,女11例;Stanford分型:A型67例,B型1例;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例,首发表现多为胸痛或胸背痛。68例患者中,外科手术治疗5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其余17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住院好转患者44例,死亡2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其首发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多有相似之处,极易造成漏诊误诊,因此高度的怀疑和警觉是确定诊断和获得最佳临床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手术方式和时机.结果 5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22~34岁),发病时孕周23~38周;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同期行剖宫产+子宫切除,2例继续妊娠.术后1例死于并发症.剖宫产3例胎儿均存活,继续妊娠者,1例胎儿宫内死亡,1例引产.随访期间,降主动脉支架无内漏,夹层远端无扩大.结论 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CTA螺旋扫描序列,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胸联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图像及数据诊断AD及DeBakey分型,并追踪治疗结果.结果:320排CTA明确诊断15例AD,DeBakey Ⅰ型7例,DeBakeyⅡ型3例,DeBakeyⅢ型5例;手术治疗7例,内科治疗3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结论:320排CTA是快速诊断AD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7 年12 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多 层螺旋CTA 检查。8 例患者经介入手术治疗,55 例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其中17 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作 为死亡组,其余患者作为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层螺旋CTA 影像学表 现与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累分支血管数≥ 3、有胸腔积液、有心包积液、Stnford 分型为A 型、假 腔撕裂范围≥ 3 段发生率及平均总管腔增大均高于存活组(P <0.05)。受累分支血管数≥ 3[Ol ^ R=1.737,(95 CI :2.397,4.184),P =0.024] 和假腔撕裂范围≥ 3 段[Ol ^ R=3.522,(95 CI :2.025,3.987),P =0.019] 为主动脉 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层螺旋CTA 能够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真假腔、内膜破口及血栓等 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治疗参考价值,受累分支血管数≥ 3 和假腔撕裂范围≥ 3 段为主动脉夹层患者 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院内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方法对37例A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62.2%,马凡综合征占18.9%,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5.4%,临床表现90%患者为剧烈胸痛.9%疼痛不典型,5%无疼痛的表现。内科药物治疗32例,56.4%需4种降压药物治疗;好转27例,死亡5例;外科治疗5例,死亡1例;介入治疗10例.无一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仍以突发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内科治疗中血压控制多需降压药物联合应用,B型AD可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直接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文献报道.在胎儿发育基本成熟的条件下,一般都对其采取剖腹产联合主动脉夹层修复术[1].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可能引起术后子宫大出血等并发症及术后患者再次怀孕诱发新的主动脉夹层或原有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药物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总结12例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重点和护理措施.结果 10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有效的护理以及详细的出院指导可以保证保守治疗的成功,促进出院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科收治的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分型、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主动脉夹层中,Stanford A型18例,Stanford B型44例,高血压是该病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多数以胸背部疼痛为首要症状,主动脉增强CT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组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13.3%),截瘫1例(6.7%);41例行覆膜支架人工血管腔内隔绝术,术后发生内瘘2例(4.9%),死亡1例(2.4%),截瘫1例(2.4%)。术前死亡4例(6.4%),自动出院2例(3.2%)。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主动脉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好。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动脉增强CT的诊断和分型,心脏外科手术、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 胸背痛起病82例,病因为高血压102例;主动脉增强CT首诊113例,stanford A型42例,B型85例;外科手术治疗A型22例,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34例,保守治疗71例,好转99例,死亡28例(22.05%).结论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B型可行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9年9月本院主动脉夹层发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存在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马凡综合征、白塞氏病、单纯性肾囊肿、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二瓣畸形病史比例均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1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马凡综合征、白塞氏病、单纯性肾囊肿、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二瓣畸形病史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马凡综合征、白塞氏病、单纯性肾囊肿、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二瓣畸形病史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