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毅  翁代群  王海军  覃瑶  阳勇  罗维早 《中草药》2009,40(Z1):120-122
目的 研究水溶液中乌头碱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和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pH值的增加,乌头碱水解速率明显加快;同一缓冲液里,随着温度升高,乌头碱水解速率加快;乌头碱的表观活化能随溶液中缓冲液pH值升高而降低。结论 乌头碱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水解属于一级水解反应,水解速率与溶液pH 值及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穿琥宁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穿琥宁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了穿琥宁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相同pH值的不同缓冲盐溶液及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结果穿琥宁在pH6.5时最为稳定;枸橼酸盐缓冲液能延缓其水解;枸橼酸盐的浓度不影响药物稳定性。结论穿琥宁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不同,该结果为穿琥宁的分析及相关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栀子苷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冷冻(-20℃)、冷藏(4℃)、37℃、60℃];缓冲液种类[磷酸盐(pH6.2、pH7.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pH8.6);硼酸盐(pH9.3)];光照及超声(200,400,600 W)等因素对栀子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栀子苷溶液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32.01C+6.128,r=0.999 9。栀子苷在质量浓度0.32~80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符合要求。栀子苷溶液在冷冻(-20℃)、冷藏(4℃)、37℃时,30d内基本稳定,60℃时,10 d后药物开始降解;在pH6.2~9.3的各缓冲液中96 h内基本稳定;光照24 h对药物的稳定性也基本无影响;以200 W功率超声20 min,栀子苷溶液基本稳定,以400 W和600 W功率超声时,12 min后药物开始降解。结论栀子苷溶液的稳定性良好,在常温及光照下基本稳定性,在药学及临床上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水解衍生物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水解衍生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肝癌细胞HpC2凋亡调控因子Fas-L、Bcl-2的表达影响.方法:用盐酸和三氯化铝水解姜黄素,获得姜黄素水解衍生物;MTT比色法观察姜黄素水解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pG2凋亡调控因子基因Fas-L、Bcl-2的表达影响;采用RT-PCR检测c-Myc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水解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且与姜黄素有显著差异(P<0.001);姜黄素水解衍生物能降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pG2的Bcl-2表达,增强Fas-L的表达.能够下调C-Myc的表述.结论:姜黄素水解衍生物有抗肿瘤作用,而且抗肿瘤可能机理可能通过降低肿瘤凋亡调控因子Bcl-2表达,增强Fas-L的表达,下调C-Myc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对血塞通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磷酸盐缓冲液(pH7.4)的血塞通注射液,80℃加热12天,测定加热第0,1,2,3,4,5,6,7,8,9,10,11和12天注射液中R1、Rg1和Rb1的含量。结果:5%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是维持血塞通注射液稳定的最低浓度。结论:加入浓度大于5%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能有效提高血塞通注射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人参液体制剂中人参皂甙的最稳定pH值测定李津明张秀娟尹文洙郭春梅(黑龙江商学院中药系哈尔滨150076)张文雄(大庆市龙凤区技术监督局163001)彭天虞(哈尔滨市药品检验所150010)许多药物如酯类、酰胺类、皂甙类等的水解反应受pH值的影响。因此,配制这些药物的溶液,特别是注射液、口服液时,就应考虑调节适当的pH值,以增加药物溶液的稳定性,延缓药物的水解。人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人参皂甙,其水溶液在长期贮存过程中易发生水?...  相似文献   

7.
珍菊降压片中盐酸可乐宁及双氢氯噻嗪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能在大量中药存在下,测定珍菊降压片中盐酸可乐宁及双氢氯噻嗪的含量,方法准确精密。片剂中赋形剂及填料不干扰测定,适合工厂质量控制分析用。盐酸可乐宁的测定法为先加碱使可乐宁游离后,用氯仿提取,经碱洗除去杂质,再用pH4枸橼酸缓冲液提取,然后用酸性染料法与溴酚蓝试剂形成离子对络合物,用氯仿萃取后,在403nm波长处测定溶液吸收度,盐酸可乐宁浓度在0.8~4PPM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标准偏差98.40±3.7。双氢氯噻嗪的测定是以水——丙酮(1:4)提取主药后,以氢氧化钠加热水解,水解物经亚硝酸重氮化后,与二盐酸基乙二胺偶合产生有色物,可在518nm波长处测定溶液吸收度。双氢氯噻嗪浓度在1~5PPM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标准偏差95.27±3.19。  相似文献   

8.
杨苹  隋思博  张敏  梁广  梁方  李校堃 《中成药》2012,34(12):2441-2444
目的研究光照、温度、pH值及不同生物介质对姜黄素及合成化合物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配制的姜黄素及合成化合物的溶液放置在不同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变化,建立其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姜黄素及合成化合物在光照度为4 500lx,温度为40℃及pH为酸性条件下最为稳定,其稳定性依次为:A类≥B类≥姜黄素。结论合成的姜黄素单羰基类似物的体外稳定性优于先导物姜黄素。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素的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研究温度、pH及抗氧剂等对其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灯盏花乙素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灯盏花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与不同pH条件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_(app)),以10 h的药物含量变化率为指标考察介质、温度、pH及抗氧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灯盏花素在生理盐水,蒸馏水,pH 7.0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5 PBS,Ringer S液,甲醇及乙醇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0.68±1.12),(79.35±0.68),(7 954.62±34.90),(18 708.17±253.05),(3 670.40±27.64),(210.71±0.74),(184.34±1.47)mg·L~(-1);灯盏花素在pH 3.0,4.0,5.0,6.5,7.0下的P_(app)分别为5.362,0.542,0.371,0.328,0.143;灯盏花素在RingerS液中的稳定性差;温度、pH升高,其稳定性均显著降低;EDTA-2Na能显著提高灯盏花素溶液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灯盏乙素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较好、简便,灯盏花素的P_(app)随着pH增大而减小,在水性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随着pH增大而增大,但是pH增大,灯盏花素水溶液的稳定性显著降低,EDTA-2Na可以作为灯盏花素溶液剂的抗氧剂.  相似文献   

10.
奥沙利铂水解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溶液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水解动力学,以及缓冲盐对药物水解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沙利铂的水解产物草酸和杂质B含量,进一步推导出奥沙利铂水解过程,并运用经典恒温法探讨其稳定性。结果 奥沙利铂水溶液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水解活化能为60.9 kJ·mol-1,且在pH 4.2时最稳定。此外缓冲盐会加速药物的水解作用,缓冲盐浓度与药物水解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奥沙利铂在水溶液中易水解,故在药物的溶解和新制剂研究的过程中都应当严格控制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丁香苦苷解离常数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丁香苦苷解离常数和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丁香苦苷解离常数,应用HPLC测定丁香苦苷的表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结果:丁香苦苷解离常数pKa为9.628 4±0.14。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1.206 9(logPapp=0.0817),当pH 4.5,5.5,6.5,7.5,8.5时,油水分配系数Papp分别为1.388 1,1.352 9,1.335 8,1.370 4,1.133 3,表明丁香苦苷的表观正辛醇/缓冲溶液分配系数受缓冲溶液pH的影响不大。结论:在生理pH下,丁香苦苷大部分以未解离的分子状态存在,但丁香苦苷水溶性好,脂溶性较差,可能会对丁香苦苷的吸收分布及设计药物剂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复方血脂宁中4种药材提取液对二苯乙烯苷稳定性的影响,探究该复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UPLC考察不同条件下二苯乙烯苷单体及其在复方各药材提取液中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10%~25%A;2~9 min,25%~35%A;9~12 min,35%~40%A;12~40 min,40%~90%A),流速0.2 m 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280 nm。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计算二苯乙烯苷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表征其半衰期(t1/2)和降解活化能。结果:二苯乙烯苷单体及其在不同药材提取液中的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p H 8.3条件下,二苯乙烯苷单体的降解速率常数(K)0.037 5 h-1,t1/2=18.48 h,该成分在山楂提取液中的K=0.012 3 h-1,t1/2=56.35 h,其他3种药材提取液也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对二苯乙烯苷的促稳作用。结论:复方血脂宁中药材配伍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二苯乙烯苷的稳定性,其中以山楂效果最为显著,从稳定性角度探究了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研究了丹酚酸B在大鼠的鼻腔吸收特性,建立了HPLC测定灌流液中丹酚酸B的方法,考察了丹酚酸B的不同p H缓冲液对鼻腔的刺激性以及在鼻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并系统研究了丹酚酸B在体鼻黏膜吸收特性。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通过测定鼻灌流液中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定量评价p H 4.0,5.0,6.0丹酚酸B磷酸缓冲液对大鼠鼻黏膜的刺激性及其在鼻灌流液中的稳定性,比较低、中、高质量浓度(200,400,800 mg·L-1)的p H 5.0丹酚酸B缓冲液中丹酚酸B大鼠鼻腔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鼻腔刺激性:p H 4.0p H 5.0p H 6.0,p H 6.0丹酚酸B缓冲液24 h内变化的RSD为3.1%,稳定性差。优选刺激性小,稳定性好的p H 5.0丹酚酸B缓冲液,其大鼠鼻灌流试验显示,丹酚酸B的鼻腔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为被动扩散。p H 5.0的丹酚酸B缓冲液对鼻腔刺激性小,稳定性良好,在大鼠鼻灌流试验中吸收良好,对丹酚酸B鼻用制剂的开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丁香苦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以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吸收的影响。结果:丁香苦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55,0.006 30,0.009 00,0.007 99 min-1;不同的药物质量浓度0.090,0.180,0.360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3 70,0.007 08,0.006 94 min-1;不同的pH 7.4,6.8,5.0时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7 33,0.007 47,0.003 62 min-1。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肠吸收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丁香苦苷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药物浓度低时,吸收速率常数小,中、高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增大;在pH 5.0~7.4,pH 5.0吸收速率常数较小,pH 6.8,7.4吸收速率常数增大,丁香苦苷为P-糖蛋白底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白头翁皂苷D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方法:采用摇瓶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测定白头翁皂苷D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头翁皂苷D在6种有机溶剂及不同pH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结果:白头翁皂苷D在不同pH条件下油水分配系数大于零,随着pH升高白头翁皂苷D的平衡溶解度逐渐增加,在不同溶剂中白头翁皂苷D的平衡溶解度以甲醇最大(达到255.89 g·L-1),乙腈中最小(0.20 g·L-1)。结论:在胃肠生理条件下,白头翁皂苷D以分子状态形式存在,由lgPapp可知其吸收性较好,但水溶性较差,提示增加白头翁皂苷D的溶解度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拟制备pH依赖型黄芩苷结肠定位固体分散体,以期达到结肠定位和快速释药的目的。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S100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 、红外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非晶体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udragit S100之间可能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udragit S100比例达到1:6时,药物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2 h中基本不释放;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4 h累积溶出率小于15%;在pH 7.6的磷酸缓冲液中,1 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 所制备的黄芩苷-Eudragit S100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结肠定位和快速释药的目的,并提高结肠部位黄芩苷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反相HPLC分析硫氰酸红霉素的相关物质及主组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悦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3):1822-1826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硫氰酸红霉素相关物质分析及主组分含量测定的质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RP-HPLC,基于硅胶的并耐受高pH值的十八烷基硅烷键合柱为固定相,以水-0.01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pH10.3)-乙腈为流动相;指定以Water公司XTerra@RP18色谱柱进行相关物质分析,流动相比例定为25∶35∶40;指定以Agilent公司Extend-C18色谱柱进行主组分含量测定,流动相比例定为18∶35∶47。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50℃;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硫氰酸红霉素主组分红霉素A色谱峰的理论板数高于10 000;红霉素A与最大次组分红霉素E的分离度符合要求。在本实验建立的反相色谱系统中,红霉素对照品的线性范围是0.515~2.161 g·L-1,供试品的线性范围是0.538~2.011 g·L-1;以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检测供试品中所含次组分、杂质或降解产物,线性范围是0.5%~10%。本法的检测限为10~15 mg·L-1,定量限为60.1mg·L-1。方法重复性好。结论作为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并列,但专属性更强,更精密、准确、耐用的色谱分析方法,用于硫氰酸红霉素的相关物质分析与主组分含量测定,可明显提升产品质控水平。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鹰嘴豆铁蛋白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鹰嘴豆铁蛋白的提取工艺。 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缓冲液pH、料液比、盐析盐摩尔浓度为自变量,干膏量及铁蛋白、总蛋白得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优选鹰嘴豆铁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缓冲液pH 7.46,料液比1:4,盐析盐摩尔浓度50 mmol·L-1;铁蛋白得率0.002 556%,与理论预测值0.002 633%偏差较小。 结论: 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的鹰嘴豆铁蛋白提取工艺稳定合理,为提高铁蛋白得率和植物补铁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盐酸坦洛新对映体在纤维素衍生物及蛋白质固定相上的保留行为,优化色谱条件。方法采用Chiralcel OJ,Chiral- cel OD-RH和Chiral AGP为固定相,流动相分别为正己烷-乙醇-二乙胺(70:30:0.1)、50 mmol·L-1六氟磷酸钾溶液(pH 5.8)-乙腈(65:35)和1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8)-乙腈(93:7);检测波长均为225 nm,并考察了影响分离的因素。结果盐酸坦洛新对映体在上述3种手性固定相均达到基线分离(Rs>1.5)。结论采用上述3种固定相均可方便地分离盐酸坦洛新对映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肠道中胆酸盐及脂类对难溶性药物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方法:测定蒿甲醚在不同p H磷酸盐缓冲液、胆酸盐溶液及胆酸盐/脂类混合胶束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考察的肠道中胆酸盐包括牛磺胆酸盐(TC),牛磺脱氧胆酸盐(TDC),牛磺鹅脱氧胆酸盐(TCDC),甘氨胆酸盐(GC),甘氨脱氧胆酸盐(GDC)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外源性脂肪的水解产物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用于评价食物中脂肪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结果:p H对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 H 2~12)中的溶解度96.0~109.6 mg·L~(-1)。混合胆酸盐能明显增溶蒿甲醚,当胆酸盐达到生理浓度(15 mmol·L~(-1))时,蒿甲醚的溶解度增加了近4倍。各单一胆酸盐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不尽相同,其中TC和GC的增溶作用较小,而TDC,TCDC,GDC与GCDC增溶作用均较强。加入外源性脂类(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能进一步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结论:蒿甲醚在进食状态下的溶解度更高。肠道中的胆酸盐与外源性脂类均能显著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