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冻存复苏后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冷冻保存6 个月的大鼠ADSCs 复苏后传代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 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105。第3 代细胞诱导成骨培养2 ~ 3 周后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结果 复苏后ADSCs 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增殖迅速。成骨诱导培养后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ALP 染色活性增加,茜素红染色出现矿化结节。结论 冷冻保存复苏后的ADSCs 细胞生物性能稳定,定向诱导后可分化为 成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成人脂肪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研究其生理特性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分化,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前景.方法 从成人脂肪中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体外培养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CK8检测细胞活性,P3代脂肪干细胞通过成骨诱导液诱导向骨细胞分化,BCIP/NBT比色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KP),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表达变化.结果 成人脂肪间质来源的ADSCs,能稳定传代,增殖能力旺盛;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其特异表达相关干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诱导后表现出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ALP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诱导培养0、3、7、14、21、28天后RT-PCR定量检测证实细胞中ALP、OP阳性表达.结论 成人脂肪中可分离得到ADSCs,其稳定表达特异性的表面抗原,并且经过相应诱导培养后可向骨细胞分化,阳性表达OP、ALP,可作为优良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不同部位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分化成骨的能力。方法分别从一只新西兰兔的腹股沟、腹膜后、颈背部取出脂肪组织并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至第5代,加入诱导剂分别进行成骨诱导,不加入诱导剂的为对照组。观察通过钙钴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成骨能力。结果经钙钴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后,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以腹股沟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结节体积最大,对照组未见明显阳性细胞。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表明诱导组比对照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腹股沟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LP活性较颈背部及腹膜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背部与腹膜后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兔ADSCs经过体外诱导后,具有成骨能力;腹股沟部脂肪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较佳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对比格犬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比格犬脂肪组织进行分离、培养ADSCs并鉴定其多向分 化潜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将ADSCs分为CGF组及对照组,对两组细胞进 行成骨诱导后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法检测I型胶原(Col-I),Runx2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CGF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成骨诱导的ADSCs在CGF作用下ALP活性明显增强(P<0.05),Col-I, Runx2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CGF能够促进ADSCs体外增殖和成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和恒牙牙髓干细胞(DPSCs)的成骨分化及破骨能
力,探讨两者在成骨和破骨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
细胞与恒牙牙髓干细胞;两种干细胞在成骨诱导14 d 和21 d,分别进行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
SHED和DPSCs矿化诱导后的成骨与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HED和DPSCs形态均为长梭形;两种干
细胞经矿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见SHED的矿化结节计数多于DPSCs(P<0.05),SHED的ALP活性亦强于DPSCs(P<0.05)。
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经矿化诱导后两种干细胞均表达成骨与破骨相关基因Runx2、OCN、ALP、OPG和RANKL,但DPSCs的
Runx2、OCN 和AL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HED(P<0.05),且SHED反应细胞破骨/成骨能力的RANKL/OPG 的比值显著高于
DPSCs(P<0.05)。结论与DPSCs相比,SHED不仅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还兼有较强的破骨能力,为SHED参与生理性根
吸收骨改建的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糖浓度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rofacial 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OFMSCs,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诱导及鉴定,并使用不同含糖量培养基(5.5、11、16.5、25、44 mmol/L)培养OFMSCs,以5.5 mmol/L基准糖浓度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OFMSCs的增殖活性及增殖指数,OFMSCs成骨诱导后4、7 d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及矿化定量分析,同时用RT-PCR检测3、7、14及21 d相关成骨基因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OFMSCs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结节,成脂诱导14 d 后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成软骨诱导14 d 后阿利新蓝染色可见蓝色胞浆;糖浓度在5.5~25 mmol/L促进OFMSCs的增殖,但随着糖浓度的继续增加(25~44 mmol/L),OFMSCs的增殖活性受抑制;成骨诱导时,随着培养液糖浓度升高,ALP活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 Runx2、Osterix mRNA 表达量高于实验组(P Runx2、Osterix mRNA 表达量均出现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结论 在一定范围的糖浓度内,糖浓度升高可促进OFMSCs的增殖;而糖浓度升高对成骨分化呈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原代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romal sells,hASCs)的体内成骨能力,为应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奠定基础。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原代hASCs,细胞经成骨向和成脂肪向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矿化染色检测其成骨向分化的能力,油红O染色检测其成脂肪向分化的能力。体内实验使用12只裸鼠,于其背部一侧皮下植入原代hASCs+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同一裸鼠的另一侧植入单纯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植入4周和8周后取材,制成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300 mL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得约6×107个原代hASCs。体外实验证实原代hASCs具有成骨向和成脂肪向分化的潜能。HE染色可见,植入4周和8周后植入物中有类骨组织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骨钙素、ALP和抗人核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原代人脂肪基质细胞与支架材料构建的复合物可以在裸鼠体内成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71-74+78
目的探讨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对牙槽骨缺损的相关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及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制备牙周膜干细胞生物膜片,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模型,将其植入新西兰兔缺损骨模型内,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处死新西兰兔并分离牙周组织,通过形态学分析评判修复效果。结果 WB结果示,Runx2、ALP蛋白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9.2倍和4.3倍;移植后第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复合结构组新骨形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复合结构组成骨相关标志物OCN、ALP、Runx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膜片与B-TCP三维叠层结构复合结构可促进兔牙槽骨缺损部位的修复及再生,为临床牙槽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Hs,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取小香猪腹部皮下脂肪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等步骤分离培养ADSCs,经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分别加入成骨诱导剂和成脂诱导培养.经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Gomori改良钙钴法、yon Kossa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表型进行鉴定,进一步比较细胞的转化率.结果 AD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其经成骨、成脂诱导培养2周后形态、体积发生明显改变.Gomori改良钙钴法染色显示其细胞质内富含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颗粒,诱导后15 d和19 d,ALP阳性细胞分别为(25.0±7.5)%和(49.7±6.9)%,von Kossa染色表明聚集的细胞团中央能形成钙化结节;倒置显微镜,成脂诱导3、7、14 d后脂肪细胞转化率分别为(22.3±12.5)%、(49.6±7.1)%和(89.4±9.3)%.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内出现橙红色脂滴,14 d油红O染色阳性率高达(92.5±9.1)%.结论 ADSCs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并具有明显的成骨和成脂表型,表明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利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向上皮/平滑肌细胞诱导培养细胞膜片重建兔缺损尿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18只2~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DSCs诱导复合膜片仿生尿道组和单纯无细胞SIS对照组,每组各9只。原代提取ADSCs体外扩增向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诱导并在UpCell培养皿中培养成上皮细胞膜片和平滑肌细胞膜片,两种细胞膜片叠加包裹8F医用硅胶管制备长2cm复合仿生尿道置皮下脂肪培养3周后取出。建立新西兰兔长段(2cm)尿道缺损模型,分别将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单纯无细胞SIS仿生材料置于兔尿道缺损部位行全段端端吻合术修复重构尿道,术后14d移去8F医用硅胶管,分别于术后1、6个月进行尿道造影、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进行尿道重构效果评估。结果1个月后,尿道造影显示无细胞SIS材料组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道管腔狭窄,有明显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而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组可保持通畅,黏膜平整,与正常尿道黏膜界限不清。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7只正常排尿畅通,2只出现尿瘘,无细胞SIS材料组4只正常排尿,3只尿道狭窄,2只出现尿瘘。组织学观察发现,6个月后ADSCs诱导复合膜片仿生尿道修复段已形成稳定的上皮细胞层多层组织结构,细胞层下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ADSCs诱导双复合膜片仿生尿道可修复兔长段(2cm)尿道缺损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生长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以及Dickkopf-1(DKK-1)蛋白在BMSCs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2DM对 BMSCs成骨活性的影响及其与DKK-1表达的关系。方法:提取并分离T2DM造模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与成骨诱 导,并将其分为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BMSCs增殖活性;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 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 碘化吡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表达水平;采用茜素红染色与矿化结节定量法 分析BMSCs成骨分化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法检测大鼠BMSCs中核心结合 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 1,Runx2)和DKK-1的表达。结果:T2DM组大鼠BMSCs增殖活性比正常对照组弱,细 胞凋亡增加(均P<0.01);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T2DM组大鼠ALP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钙结节形成减 少,Runx2表达下调(均P<0.01);T2DM组BMSCs中DKK-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DKK-1 蛋白和mRNA表达与Runx2的表达升高有关(均P<0.01)。结论:T2DM造模大鼠BMSCs的生长活性及成骨分化潜能受 损,这可能与BMSCs中DKK-1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非编码RNA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LncRNA MALAT1)通过微小RNA(miR)-34c/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轴对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人ADSCs转染Lenti-NC、Lenti-MALAT1、sh-NC、sh-MALAT1、miR-NC和miR-34c,RT-PCR法检测ADSCs中LncRNA MALAT1、miR-34c和SATB2 mRNA表达水平;miRcode和TargetScan 7.1网站预测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c与LncRNA MALAT1、miR-34c与SATB2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中成骨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蛋白(OCN)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S(ARS)染色检测ADSCs中ALP和ARS水平及钙盐沉积。结果:与第0天比较,ADSCs成骨诱导第3、7、14和21天后,细胞中LncRNA MALAT1、SATB2、Runx2、OPN和OC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34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enti-NC组和sh-NC组比较,Lenti-MALAT1组ADSCs中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Runx2、OPN和OCN蛋白表达水平,ALP和ARS水平明显升高(P<0.01),sh-MALAT1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1)。与miR-NC+Lenti-NC组比较,miR-34c+Lenti-NC组ADSCs中Runx2、OPN和OC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LP和ARS水平明显降低(P<0.01),miR-34c+Lenti-MALAT1组ADSCs中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enti-NC+miR-NC组比较,Lenti-SATB2+miR-NC组ADSCs中Runx2、OPN和OCN蛋白表达水平及ALP和ARS水平明显升高(P<0.01),Lenti-SATB2+miR-34c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MALAT1通过miRNA-34c/SATB2轴促进AD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炎症微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s,以10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发细胞炎症反应,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以便筛选出实验所需姜黄素适宜浓度;实验分组为正常组、炎症组和炎症+姜黄素组;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涎蛋白(BS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BMSCs;低浓度的姜黄素无细胞毒性,1μmol/L为适宜浓度;炎症降低大鼠BMSCs成骨相关基因BSP、Runx2表达,且ALP染色变浅、矿化结节减少;而姜黄素则可以逆转这种趋势,促进炎症状态下成骨相关基因 BSP、Runx2的表达(P<0.05),较炎症组ALP染色加深,矿化结节增多。结论 姜黄素可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下B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载DMOG(Dimethyloxallyl Glycine)的光交联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水凝胶的促成骨分化的作用以及对大鼠颅骨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GelMA-DMOG水凝胶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表面特征,体外检测其降解时间;将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培养于GelMA和GelMA-DMOG水凝胶表面,荧光观察细胞骨架形态,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成骨诱导后,ALP,茜素红染色和qRT-PCR检测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构建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4周和8周后观察GelMA和GelMA-DMOG水凝胶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与GelMA水凝胶相比,GelMA-DMOG水凝胶孔径大小、分布及降解时间并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水凝胶对MC3T3-E1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培养在96孔板上的对照组相比,GelMA组略微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向分化,而GelMA-DMOG组明显增强了细胞的成骨向分化和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和OCN的表达;大鼠颅骨骨缺损体内实验发现与GelMA组相比,GelMA-DMOG水凝胶处理组具有明显的促成骨成血管作用和较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论:GelMA-DMOG水凝胶相对于GelMA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能没有改变,且体外和体内实验显示该材料对于骨缺损修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SCs) 生物材料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体,检测其体内成骨能力,初步建立将细胞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应用于体内成骨的技术路线。方法:以P4代hASCs作为种子细胞,进行成骨向诱导,并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和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检测其成骨向分化的能力。将种子细胞加入20 g/L海藻酸钠和80 g/L明胶混合物(细胞密度约为1×106个/mL),采用Bioplotter三维生物打印机(德国Envision公司)进行打印,获得细胞 海藻酸钠 明胶共混物打印体,采用活-死细胞双荧光染色法观察打印体中细胞存活率,随后对打印体进行1周成骨诱导培养,作为实验组;另打印不含细胞、只含海藻酸钠 明胶溶胶的三维打印体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打印体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植入后6周取出样本,采用苏木精 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马松(Masson)三色法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Inveon微型CT(Micro CT)检测打印体样本的成骨情况。结果:打印体中细胞存活率达89%±2%,打印体植入6周后取出,对照组植入打印体大部分发生降解,形态不规则,为无定型凝胶状,而实验组打印体基本保持原有大小,质地坚韧。HE染色和马松三色法染色结果显示,植入6周后,实验组打印体中有类骨组织形成,并有血管长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骨钙素抗体表达成阳性;Micro CT结果显示,实验组密度较高,新生骨容积为18%±1%。结论:hASCs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体可在裸鼠体内异位成骨,细胞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应用于体内成骨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UNX2/LAPTM5在矿化诱导过程中的表达与成骨及溶酶体的相关性。方法 矿化诱导MC3T3-E1,对照组不做处理,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情况,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分化0-5 d RUNX2及LAPTM5的基因及蛋白表达。过表达与干扰RUNX2/LAPTM5的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RUNX2、LAPTM5的表达。过表达与干扰LAPTM5的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的表达。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茜素红染色矿化结节计数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多,矿化结节的大小也逐渐变大;碱性磷酸酶染色蓝紫色颗粒计数随时间逐渐增加。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UNX2及LAPTM5的表达,其在成骨矿化过程中呈上升趋势(P<0.001)。过表达与干扰RUNX2影响LAPTM5表达(P<0.05);过表达与干扰LAPTM5对RUNX2的影响不显著。过表达与干扰LAPTM5影响了成骨的表达(P< 0.01)。结论 RUNX2/LAPTM5可能参与了成骨细胞分化调节,RUNX2可能参与LAPTM5的表达调控。RUNX2/LAPTM5可能在溶酶体参与成骨矿化的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aCl2 溶液作为海藻酸钠/明胶交联剂短时作用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时,对其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从而为后期三维生物打印实验选择合适浓度的CaCl2 溶液打下研究基础. 方法:取P3代hASCs,实验组分别用50、100、200、500 mmol/L的CaCl2 溶液对细胞处理5 min,对照组细胞不处理. P3代hASCs处理后第1、3、5、7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P3代hASCs成骨诱导7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细胞成骨向分化情况,并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法测定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差异. P3代hASCs成骨诱导14天后,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矿化结节形成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SPSS 17. 0软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不同浓度CaCl2 溶液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在第1、3、5、7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骨诱导7天后,随着CaCl2 溶液浓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50 mmol/L与100 mmol/L CaCl2 溶液处理组之间,以及成骨诱导培养基组与200 mmol/L CaCl2 溶液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成骨诱导14天后,随着CaCl2 溶液浓度的升高,矿化结节由散在片状逐步变为层叠片状,矿化结节定量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之间以及与各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短时高浓度钙离子刺激对hASCs增殖无影响,但对hASCs的成骨向分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加强,因此可以选用高浓度CaCl2 溶液作为三维生物打印用材料的交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