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杨浦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中首诊的伤害病例(年龄≥60岁,且为本区户籍人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伤害的发生及结局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老年伤害病例3940例,男女比例为1∶1.7。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为老年人跌倒/坠落(66.83%);发生的地点前3位分别是住所(69.59%)、街道和公路(12.11%)及住宅小区的公共区域(12.03%);发生人数最多的3个月为8、9、10月份。[结论]杨浦区老年人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坠落,应对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增城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增城区7个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行设计跌倒发生情况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有效问卷338份,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62 ± 7.06)岁。老年人抑郁自评标准总分为(45.90 ± 11.79)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81%(94/338)。老年人过去1年内跌倒发生率为23.37%(79/33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025)、非农牧人员(OR=2.209)和有跌倒史(OR=2.295)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基本不需要日常生活照料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OR=0.463)。 结论 广州市增城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女性、有跌倒史和需要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宜春市高校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建平  杨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36-3537
[目的]调查宜春市高校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探讨其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健康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老年人跌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调查方法,对直春市两所高校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515人,以询问方式调查老年人过去12个月跌倒的情况. [结果]515人中,12个月中发生跌倒81人次,跌倒发生率为15.73%,其中女性为18.71%,男性为12.24%,女性高于男性(χ2=4.038 9,P<0.05);60~,70~,80~岁年龄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0.83%、21.00%、26.32%.研究对象515人中,40.74%的老年人因跌倒致伤,4.94%致骨折,19.75%致软组织损伤. [结论]宜春市高校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在某街道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居民1 967人为跌倒回顾性调查对象,在单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致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967名调查对象中,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54%;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68%,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3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视力状况、有无慢性疾病、步态水平等与老年人跌倒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年龄75岁以上、文盲、无配偶、睡眠质量差、视力差、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室内存在危险环境和步态异常等9个因素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跌倒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立足于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北省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4个区(县)的2 294名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信息、行为习惯、疾病史、用药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同时收集跌倒发生情况,包括跌倒类型、时间、地点、原因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河北省社区老年人过去1年的跌倒发生率为14.04%,标化率为13.91%。老年人最容易在夏天跌倒(36.84%),跌倒发生地点多数在家中(52.08%),且以上午居多(49.86%)。影响跌倒的外部因素中,男性排名前3位的是:地面不平(29.79%)、地面湿滑(29.08%)和没有扶手或支撑(26.95%),女性排名前3位的是:地面不平(31.36%)、没有扶手或支撑(26.36%)和地面有障碍物(2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37,95%CI:1.046~1.709)、使用助行器(OR=2.070...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某街道老年人(60岁以上)跌倒伤害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水平,为有效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项目,建设安全社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该街道的6个社区,35个居委,共抽取3000名老年人,进行入户直接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9份,有效率85.30%。73.00%的老年人没有接受过老年人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98.40%的人认为有必要在社区给老年人提供预防跌倒伤害的知识,44.20%认为跌倒预防工作对防制跌倒起不了大作用。对跌倒知识和行为进行赋值,男性知识得分要高于女性(t=2.645,P〈0.05),年龄间没有差异;〈70岁老年人行为得分要高于≥70岁老年人(t=2.227,P〈0.05),性别间没有差异。[结论]为减少跌倒伤害,有必要对老年人加强跌倒伤害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对安全社区建设的了解,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跌倒伤害预防的信心,改善和规范老年人群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天津市≥60岁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探索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工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天津市内6区≥60岁社区老年人并按照男女比例1∶1进行随机抽样,于2021年9—12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610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在1年内发生过跌倒的人数为95人,跌倒发生率为15.6%,男性(16.7%)略高于女性(1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到访频率低于1次/月(OR=1.94,95%CI:1.11~3.38)、健康状况自评较差(OR=5.70,95%CI:1.94~16.74)和患有高血压(OR=1.77,95%CI:1.04~3.01)的老年人跌倒风险更高,而年龄在70~75岁之间的老年人(OR=0.29,95%CI:0.15~0.56)其跌倒风险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天津市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相对较高,特定年龄段、具有高血压、子女来访频率较低及健康状况自评较差是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跌倒流行情况及直接疾病负担,为科学制定老年跌倒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 289名6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询问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就医行为及直接经济负担相关费用。用Stata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年跌倒发生率为13.73%,跌伤率为12.03%,骨折率为4.11%,跌倒年门诊率和年住院率分别为4.89%和1.40%。跌倒发生率、跌伤率和骨折率女性更高并随年龄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3 800元,住院费用占66.74%。女性及高龄者直接经济负担相对较高。结论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疾病负担严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养老社区老年人群跌倒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长期(在该社区生活≥6个月)生活在燕达养老社区中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人口学特征、跌倒情况、既往史、个人生活习惯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照明、预防跌倒意识等,对该人群跌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跌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28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3.46 ± 6.68)岁。跌倒发生率为24.53%(105/428)。年龄71~80、≥81岁(OR=1.573、1.880)、女性(OR=1.803)、未使用助行器(OR=2.483)、白内障(OR=3.709)、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OR=1.546)、未进行规律体育锻炼(OR=5.226)、高血压(OR=3.445)、有跌倒相关慢性疾病(OR=4.101)、使用致跌倒相关药物(OR=1.765)、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3.350)、照明差(OR=2.392)、无预防跌倒意识(OR=2.731)、喜欢穿拖鞋出门(OR=5.478)、喜欢饮酒(OR=2.483)者发生跌倒风险较大。结论 燕达养老社区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仍需加强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0.
384例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锦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96-4397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特点与原因,为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7年6月~2009年12月的384例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报告。[结果]家中和公路是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老年人意外伤害易导致骨折。[结论]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易导致意外伤害;改善环境设施、预防跌倒、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防范意外伤害的重点;应建立健全意外伤害防护网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效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对延边地区200名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效能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的跌倒效能平均得分为8.21(6.43,9.64)分,老年人的年龄、是否担心跌倒、最近1年跌倒史、目前运动情况等是影响社区老年人跌倒效能的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早期识别社区老年人的跌倒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措施,进而提高其跌倒效能,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综合干预对预防我国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效果,为开展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我国社区老年人跌倒综合干预效果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2月19日。主要结局指标是跌倒发生率、跌倒知识知晓率及预防跌倒行为改变率。采用Cochrane协作组制定的“偏移风险评估工具”作方法学质量评价;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综合干预组共纳入2 693人,188例老人发生跌倒,跌倒率为6.98%;对照组共纳入2 662例,420例发生了跌倒,跌倒率为15.78%,两组跌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0.38~0.5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更好[RR=0.29(95%CI:0.15~0.59)]。综合干预后,社区老年人在“跌倒可预防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天津、唐山两地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跌倒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和天津市8所养老机构内490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调查日前过去一年内发生跌倒的情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Morse跌倒评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收集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 223位(45.5%)老年人在调查日前一年内发生跌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90~95岁(x2=4.744,P=0.029)、是否害怕跌倒(x2=14.769,P<0.001)、跌倒风险(x2=94.526,P<0.001)、日常生活轻度依赖(x2=6.691,P=0.010)、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跌倒评估(x2=12.613,P<0.001)和经常提醒老年人注意预防跌倒(SymbolcA@2=18.828,P<0.001)是跌倒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可通过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等方式减少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衰弱综合征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都江堰市平义社区建立≥ 65岁老年人队列,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7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报糖尿病、跌倒、衰弱状态、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线衰弱水平与随后3年内跌倒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653名老年人接受了第一次调查,473人完成第二次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糖尿病合并衰弱综合征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2.5%。衰弱综合征是非糖尿病老年人(OR=3.87,95%CI:1.45~10.28)发生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糖尿病老年人(OR=6.68,95%CI:1.14~38.99)的影响更强。结论 衰弱综合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跌倒的强烈预测因子,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信阳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4—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每月入住费用分为高、中、低3层,对每个层次各抽样2家养老机构,对抽中的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跌倒发生情况相关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431名老年人,男性227人,占52.67%,女性204人,占47.33%。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89±8.32)岁。在431名老年人中共有107例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跌倒行为,跌倒发生率为24.83%。女性(OR=10.644)、年龄超过70岁(OR=1.407,1.555)、不使用助行器(OR=1.967)、罹患白内障(OR=3.86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OR=2.413)、规律体育锻炼不足(OR=2.787)、罹患高血压(OR=5.114)、罹患跌倒相关慢性疾病(OR=2.740)、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3.514)、室内照明情况较差(OR=10.329)、预防跌倒意识欠缺(OR=2.971)、喜欢穿拖鞋出门(OR=7.418)、喜欢饮酒(OR=3.585)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出现跌倒行为的风险较高。结论 信阳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跌倒发生风险,应对部分导致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及时、有效的干预,保证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安全,抑制跌倒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医疗负担。方法对居住在长宁区某2个居委会的1 690名老年人进行监测,对发生跌倒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监测到304例跌倒老人,男性86人(28.3%),女性218人(71.7%),平均(75.14±8.34)岁。跌倒发生在家中占41.78%,家外小区内占21.71%,小区以外占36.51%;不同地点跌倒老人自身原因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01),在家中因头昏(10.2%)和不小心(74.0%)跌倒为主,而在小区内和小区以外跌倒均以不小心(87.9%,86.5%)为主;不同地点跌倒老人的环境原因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7,P〈0.001),在家中因没有保护措施(48.4%)跌倒为主,而在小区内跌倒以地面不平(32.3%)和没有保护措施(32.3%)为主,小区以外以路滑(24.3%)和地面不平(35.1%)为主。跌倒老年人中,57.9%去医院就诊,住院率为14.1%;最常见的受伤性质是浅表伤和骨折,分别占38.8%和32.2%;跌倒后的医疗花费中位数为700元;跌倒后有49.3%的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尚有23.4%的老年人未采取正确的预防跌倒措施。结论社区老年人跌倒对健康危害较严重,造成一定的医疗负担,急需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连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流行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大连市某街道所辖的6个社区,选择符合条件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15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预计调查1500人,收回有效问卷1454份,有效应答率为96.9%。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1年内共有289位老年人发生过352次跌倒,跌倒率为23.2%,其中男性跌倒率为19.5%,女性跌倒率为25.6%,其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P=0.016);多数老年人跌倒发生在室内(44.6%),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的构成无差异;老年人跌倒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多见,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趋势明显(rs=0.886,P=0.013);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人群跌倒率下降(rs=-0.90,P=0.037)。结论:大连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跌伤的比例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城乡差异,为有针对性的老年人跌倒预防和干预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2017年1-3月先后对上海市7个城市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方便抽取的≥60岁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跌倒现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 共调查城市老年人3 386人,其中441人(13.0%)发生跌倒,261人(7.7%)发生跌伤;共调查农村老年人2 826人,其中320人(11.3%)发生跌倒,169人(6.0%)发生跌伤;城市和农村老年女性的跌倒风险均较男性高,OR值(95% CI)分别为1.62(1.42~1.86)、1.16(1.38~1.98),而跌伤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的跌倒和跌伤风险合计均较低,OR值(95% CI)分别为0.86(0.73~0.99)、0.74(0.56~0.99),其中男性老年人跌倒风险较低、女性老年人跌伤风险较低,OR值(95% CI)分别为0.68(0.51~0.90)、0.66(0.47~0.93)。老年人的跌倒地点主要为家中,城市老年人跌倒发生在上下楼梯时的比例较高,农村则在干农活过程中的比例较高,>60%的老年人跌倒发生时有环境因素,以地面较滑和地面不平为主,跌伤中骨折的发生比例较高,城市骨折发生89人次(28.2%),农村为64人次(36.1%)。结论 上海市老年人跌倒风险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宜根据老年人跌倒发生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法观测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闯红灯、佩戴头盔、载人行为,用雷达测速抓拍仪测量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结果 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闯红灯率为13.09%(1 285/9 815),头盔佩戴率为5.90%(1 510/25 576),载人率为20.28%(5 187/25 576),平均车速为24 km/h,车速>20 km/h的占74.60%。不同时间段和日期闯红灯率、头盔佩戴率、行驶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中发生闯红灯较多的时间段为13:30~14:30和15:00~16:00,头盔佩戴率较低的时间段为10:00~11:00和08:30~09:30,平均车速最高时间段为07:00~08:00、08:30~09:30、11:30~12:30、13:30~14:30,均为24 km/h。女性头盔佩戴率(6.54%)高于男性(5.46%),男性平均车速(24 km/h)高于女性(23 k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安徽省马鞍山市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存在闯红灯、不带头盔、骑车带人、超速等危险行为,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8年1-3月,课题组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若干个社区,将社区内60岁及以上且居住满一年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2017年1-12月间的跌倒情况。采用自制的问卷收集资料。 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782名成都市社区老年人,2017年1-12月间共有104位老人发生184次跌倒经历,跌倒发生率为13.30%,跌倒发生例次率为23.53%,男女跌倒发生率分别为8.31%、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4,P=0.001),随年龄增加,跌倒发生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5.117,P=0.024),跌倒发生的时间分布:一天中7-11点(57.61%)与14-18点(21.74%)是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高峰期,四季中冬季(29.35%)发生占比最高;跌倒发生的地点分布:家中(47.28%)、楼梯或台阶(26.09%)、公共场所(13.59%)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频发地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52)、年龄为70~<80岁组及80~92岁组(分别OR=1.315、2.347)、患有慢性病(OR=3.329)及视力不好(OR=3.027)是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OR=0.362)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成都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女性、年龄在70岁以上、患有慢性疾病及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