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氩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eularization,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明确CNV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雄性BN大鼠20只(40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空白对照,不进行激光光凝).用氩激光(波长为647 nm)对大鼠实验眼视网膜进行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200 mW、100 μm及0.04 s,每只眼10个光凝斑点.光凝后7,14,21,56 d分别随机抽取1组大鼠,实验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FFA、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 结论 氩激光损伤可以创建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igment Epithelium—Derired Factor.rhPEDF)对氩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对2组10只BN大鼠单眼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光凝后1周,一组动物玻璃体内注射2ug rhPEDF/10uL PBS;另一组动物玻璃体内注射10uL的PBS作为对照组。光凝后2周,对2组动物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vascular imaging,FFA)、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光镜下测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nzation,CNV)厚度并对FFA结果及CNV厚度进行图像及统计学分析,以评估rhPEDF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结果:视网膜光凝后2周,FFA检查对照组与rhPEDF组相比,荧光素渗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厚度检测结果,rhPEDF组光凝区CNV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氩激光诱导形成CNV的BN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rhPEDF,可以抑制CNV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许多眼病致盲原因,目前无理想治疗方法,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及探索其治疗新方法成为必要.制作CNV动物模型是该研究的基础.方法:本研究拟用氩激光诱导BN大鼠CNV动物模型,并用组织病理切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观察.结果:光凝后7d新生血管形成,21d达高峰,光凝区出现圆盘状的荧光素渗漏.结论:氩激光光凝可以成功制作BN大鼠CNV动物模型,为CNV防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兔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激光创建有色家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初步探讨CNV的有关发生机制,为其进一步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有色家免20只(40只限),每只兔一眼为实验眼,另眼为对照眼.以波长514.5 nm的氩绿激光(光斑直径50um,功率0.7W,时间0.1s),在距视盘2~3个视盘直径的颢侧髓线上下视网膜处密集照射20个点.分别于光凝后3,7,14,21,30天进行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脉络膜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后处死动物(4只/次),摘除眼球取眼后段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光凝后7天出现CNV,兔CNV发生率尚(63.8%),眼底造影和光镜下均有相应改变,FFA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无关的荧光素渗漏,ICGA见CNV充盈;光镜下可见到CNV结构;光凝后2周开始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及内核层有表达.结论:氩激光诱导有色家免CNV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较高;VEGF参与了CNV的形成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氩激光诱导C57BL/6J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28只,用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7组,每组4只。用氩激光光凝小鼠双眼视网膜,于光凝后2h、3d、7d、10d、14d、28d和60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于检查后立即处死,摘取眼球行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scopy,LM)检查。结果FFA和LM检查均证实,光凝后7d CNV开始形成,10d渐增多,28d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60d有所减少。结论氩激光能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CNV模型,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CNV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鹏  张喜梅  贾亚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77-21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氩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BN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氩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分别在光凝后1周、2周、3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1周~3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3,P<0.05)。结论: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VEGF表达增多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和CNV病变特点.方法 通过氪激光(波长647 nm,光斑直径50 靘,功率360 mW,曝光时间0.05 s)围绕视盘光凝建立大鼠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第3、7、14、21、30 d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造影后6 h待其体内荧光素染料大部分被排出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取眼后段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选取有明确血管化的激光斑连续切片中"最大CNV膜"切片,常规HE染色,并计算CNV膜相对厚度.随机选取光凝后21 d大鼠作电镜检查.结果 光凝后7d出现CNV,21 d达高峰,大鼠CNV发生率达77.78%.FFA表现为造影早期强荧光斑,晚期出现与视网膜血管无关的荧光素渗漏.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到CNV自脉络膜穿过破裂的Bruch膜突向视网膜下,以及巨噬细胞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迁移增生等.CNV相对厚度在光凝后7~21 d逐渐增加(P<0.01),21 d达高峰,之后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氪激光诱导BN大鼠CNV模型具有稳定、可靠、价廉、成模时间短,成模率较高等特点.激光诱导的CNV中有巨噬细胞浸润,存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氩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BN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氩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分别在光凝后1周、2周、3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1周~3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lt;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3,P&lt;0.05)。结论: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VEGF表达增多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倍频532激光激发孟加拉红建立色素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化学法诱导色素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将16只健康青紫蓝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只。经兔耳缘静脉注入孟加拉红(50 mg/kg)后应用倍频532激光光凝视网膜静脉,A组激光能量150 mW光凝双侧视网膜静脉主干15点后,300 mW再照射15点;B组激光能量150 mW光凝双侧视网膜静脉主干40点后,300 mW再照射40点。分别于术前和光凝后15 m in、1 d、3 d、7 d、14 d、21 d、28 d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于光凝后1 d时两组各处死1只动物,其余于光凝后28 d处死,摘除眼球行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两组均成功诱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光凝后第1天B组产生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光凝后第7天,A组阻塞静脉全部再通,B组有部分阻塞静脉再通。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第1天,两组视网膜静脉内均见血栓形成;光凝后第28天,B组视盘周围视网膜萎缩,结构不清。结论利用孟加拉红光化学法制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操作简便,随着局部视网膜静脉接受光凝次数的增加,视网膜动脉亦可出现阻塞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810 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BN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7组,每组各取1只作为对照,其余4只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凝大鼠双眼视网膜,于光凝后1、3、7、14、21、28、56 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于检查后立即处死,摘取眼球行光学显微镜(LM)检查。结果FFA、ICGA和LM检查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能成功诱导BN大鼠CNV模型建立,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刘百臣  张卯年  彭秀军  刘铁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11):825-826,830,F003
目的: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动物模型,为防治aPVR引起的慢性低眼压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aPVR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大体标本显示,术后28和56天实验组周边视网膜牵拉性脱离。光镜检查发现,实验组28天和56天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缺失。结论:在aPVR病理状态下,睫状膜的增生和收缩引起对睫状上皮的牵拉,造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可能是引起慢性低眼压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Bevacizumab(Avastin)抑制兔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evacizumab(Avastin) 球结膜下注射对兔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模型组(B组,9只)和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组(C组,36只),C组又再次分为4组:1 d小剂量治疗组(C1组,9只),1 d大剂量治疗组(C2组,9只),14 d小剂量治疗组(C3组,9只),14 d大剂量治疗组(C4组,9只)。B组和C组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CNV模型,C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眼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 mg/ml),小剂量组0.1 ml,大剂量组0.2 ml。术后每天观察兔眼角膜CNV生长情况并计算其面积,且于建模后7、14、28 d分别拍照记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内VEGF含量。结果:CNV生长情况:7、14、28 d C1和C2组均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 d时C3、C4组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 d时C1组较C3组明显减轻(P<0.01),C2组较C4组明显减轻(P<0.01)。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和房水中VEGF含量:B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且与CNV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1);7、14、28 d 时,C1、C2组均低于B组(P<0.01);28 d时C3、C4组均低于B组(P<0.01);28 d时C1组低于C3组(P<0.01),C2组低于C4组(P<0.01)。C1和C2组之间以及C3和C4组之间在CNV面积、角膜和房水中VEGF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可抑制CNV生长,且早期用药比晚期用药疗效更加显著,Bevacizumab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角膜组织VEGF的表达及房水中的V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Nd∶YAG激光提高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灰色家兔20只(40只眼)用氩激光建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模型成功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20只眼),用氩激光随后用Nd∶YAG激光;对照组10只(20只眼),单独用氩激光诱发形成视网膜和脉络膜静脉间的吻合。结果: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和彩色眼底照像,实验组6只眼成功建立视网膜脉络膜吻合,检眼镜下激 光击射部位静脉中断呈漏斗状陷入脉络膜;FFA显示远端及近端静脉内血流汇入吻合处,吻合形成时间为4~6周,对照组未形成吻合。观察2~6个月由激光击射引起的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均在8周内吸收,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用Nd∶YAG激光可提高诱导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反式视黄酸点眼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 4组 ,每组 8只兔 (8只眼 ) ,制成角膜碱烧伤模型。治疗组 (A、B、C组 )伤后即分别滴用 15 ,30及 6 0mg·L-1的全反式视黄酸滴眼 ,对照组 (D组 )滴赋形剂 ,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伤后第 6 ,9,12 ,15 ,18,2 1,2 5 ,2 8d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连续用药 2 8d后处死兔并取下角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伤后B组和C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明显较A组和D组延长 ,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均明显较A组和D组减少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NV面积与角膜后膜和炎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局部应用全反式视黄酸对由碱烧伤引起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氩绿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及修复的形态学效应。方法:8只有色兔(16眼)中每只眼的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配为激光光凝区及空白对照区,于光凝后24h和4w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激光后24h视网膜感光细胞损伤不明显但脉络膜毛细血管、小静脉轻度充血;光凝后4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胶原增生,Bruch’s膜完整无损。结论:轻度氩绿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50只雄性BN大鼠,40只为实验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实验组BN大鼠的视网膜,随机分为4组,内皮抑素Ⅱ组、内皮抑素Ⅰ组、生理盐水组和激光损伤组,每组10只;由光凝后当天开始,至光凝后13d,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内皮抑素20mg/kg、10mg/kg和生理盐水1.2mL,激光损伤组光凝后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为未行激光光凝和给药处理的BN大鼠。于光凝后第7天及第14天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VEGF免疫组化检测和bFGF mRNA的原住杂交检测。结果随着内皮抑素剂量增加,荧光素渗漏率和渗漏强度减弱;激光光凝后7d,内皮抑素Ⅱ组与其他组相比,渗漏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光凝后14d,两个内皮抑素组与生理盐水组和激光损伤组比较,荧光素渗漏强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生理盐水组和激光损伤组差异无显著性。激光光凝后7dVEGF和bFGFmRNA表达达高峰,光凝后14d下降,内皮抑素组vEGF和bFGFmRNA表达较激光损伤组减弱,并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 内皮抑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性CNV的形成。下调VEGF和bFGF的表扶可能是肉皮抑素抑制CNV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兔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视觉电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一种兔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hemor rhagicretinaldetachment,HRD)模型中的视功能损害 .方法 :12只健康青紫蓝兔 ,设立HRD组 (视网膜下腔注入 0 .2mL自体血 ) ,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组和假注射组 .于HRD建立前 2d ,建立后 3h ,1,3,7,14 ,2 1和 2 8d行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和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检查 .结果 :HRD建立后ERGa及b波的潜伏期均延长 ,3~ 7d升至最高点 ,后有所恢复 ,但在 2 8d仍较正常水平延长约 5 % - 30 % .其振幅于 3d降到最低点 ,7d时略有回升 ,遂进入平台期 ,直至 2 8d约相当于术前的 5 0 %(P <0 .0 5 ) .RD组相应的各波潜伏期术后略有延长 ,1d后接近术前值 .振幅在术后 1d下降到最低点 ,与假注射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假注射组术后 3hERGs略有改变 ,而后恢复至正常值 .HRD组VEP的潜伏期和振幅值术后较另 2组分别延长和降低 ,3d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采用视觉电生理检查客观评价此模型的视网膜功能损害 ,证实HRD损伤是涉及视网膜多层的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成年雄性棕色挪威大鼠25只,一眼为实验组,经氩激光(波长532 nm)光凝诱导CNV形成,另一眼为正常对照。分别于光凝后第3,7,14,21及28天随机取5只大鼠,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 FFA)检查,并取出视网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αvβ3,TF及VEGF在CNV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无新生血管生成,无整合素αvβ3和TF的表达,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少量VEGF的表达。光凝7 d后, FFA检查发现实验眼光凝区有圆盘状荧光渗漏,表明有新生血管生成。光凝后3 d,光凝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少量的VEGF、整合素αvβ3及TF,随着时间的延长,CNV逐渐形成,VEGF、整合素αvβ3及TF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加(P<0.01),其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于第7天达高峰;VEGF的表达于第14天达高峰;TF的表达于第21天达高峰。结论:整合素αvβ3,VEGF及TF分别表达于实验性大鼠CNV形成初期、中期及晚期,其在CNV中表达的顺序对临床选择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