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例女性18岁Bietti结晶样视网膜变性右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2次抗VEGF治疗后OCTA随访检查CNV病灶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变化意义,观察其在PDR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R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Q-PCR测PDR患者、糖尿病和正常人中 FOXP3, IL-17和CTLA-4的 mRNA 表达,并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PDR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年龄、血脂、肾功能的临床资料及它们之间相关度。
  结果:PDR患者CD4+T细胞降低,CD4+CD25+T无显著差异,FOXP3和CTLA-4在PDR中下降, IL-17增高。 CD4+T细胞与年龄相关,CD4+CD25+T与患者的血肌酐存在正相关性,CD4+CD25+T细胞水平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肌酐( Cr)、尿素氮( BUN)均无明显相关性。 PDR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值。
  结论: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PDR的发病机制,并且血脂异常提示PDR可能与血脂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对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66例(66只有晶状体眼)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Topcon SP9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形态计量学测定,对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角膜内皮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晶状体摘除(P=0.000),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P=0.009),葡萄膜炎(P=0.011),手术时间(P=0.034)。【结论】①VR术中摘除晶状体,对角膜内皮有损伤。②对拟行晶状体摘除或疑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欠佳的患者,术前应检查角膜内皮。③为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术前术后积极控制炎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填充物,提高手术技巧,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用双氯灭痛联合狄奥宁滴眼 ,寻找一种防治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蛋白渗出膜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6只成年纯系新西兰白兔 (32只眼 )行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观察双氯灭痛加狄奥宁治疗组和百力特治疗组术后 1,3,5 ,7,14,2 1及 30d各时点兔眼人工晶体表面纤维蛋白渗出膜的情况。结果 :双氯灭痛加狄奥宁治疗组纤维蛋白渗出膜略低于百力特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双氯灭痛加狄奥宁滴眼能有效防治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蛋白膜 ,且疗效略优于百力特。  相似文献   
6.
张谱  江冰  唐罗生  周丹 《眼科研究》2011,29(9):804-808
背景视神经损伤后将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而凋亡的重要机制是内质网应激(ERS),减弱ERS可能对RGCs起到保护作用。目的探讨ERS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的机制及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g自制夹钳夹持102只SD大鼠的左眼视神经制作部分性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每组51只,均取左眼为视神经损伤眼,右眼为正常对照眼。人脐血于细胞组大鼠左眼造模后立即将10川人脐血干细胞注入玻璃体腔。分别在造模后3、7、14、21、28d各处死3只大鼠,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RGCs形态学的改变,并对存活的RGCs进行计数。在造模后3、12、24、48、72h及1周各处死6只大鼠,分别进行TUNEL法检测2组大鼠RGCs的凋亡率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时间点GRP78 mRNA和CHOP mRNA在2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随造模时间的延长,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0.100,P=0.007),与模型损伤组相比,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下降缓慢。各时间点间模型损伤组及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检测表明,人脐血干细胞组在造模后24h内未见RGCs凋亡,而模型损伤组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出现,造模后48h~1周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脐血干细胞组视网膜GRP78 mRNA表达较强,CHOP mRNA表达微弱,与模型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S参与了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凋亡机制,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生物学功能复杂,在血管生成及肿瘤的研究中发现TSP-1可以降低细胞的黏附,诱导凋亡,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牛长[1-3];同时也有一些相反的报道,认为TSP-1具有促进细胞黏附、增生、血管新牛及肿瘤生长的作用[1].然而其在眼部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较少.缺氧是眼部血管新生件疾病的一个主要病理过程[4,5],我们观察了常氧和缺氧状态下TSP-1在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表达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电转染Y79细胞株。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CDTK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表达情况。用HPLC法测定转染Y79细胞中5-FC向5-FU的转化效率。向载体转染和未转染的Y79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5-FC(0,25,50,100,200,400,800mg/L)和/或GCV(0,2,4,8,16,32,64mg/L),5d后用MTT法检测Y79细胞的平均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电转染Y79细胞成功:在载体转染的Y79细胞中,RT-PCR扩增出长度为403bp的特异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见一59kD大小的条带,与CDTK基因序列分析的预期结果一致。双自杀基因载体系统致Y79细胞存活率降低:转染Y79细胞中,5-FC向5-FU转化的效率为84.5%。转染和未转染Y79细胞中加入5-FC或GCV后平均细胞存活率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两组比较当5-FC浓度达到100mg/L,GCV浓度达到8mg/L后各对应浓度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转染组间比较,当5-FC达200mg/L,GCV达16mg/L后,5-FC+GCV组平均细胞存活率低于单加5-FC或GCV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转染Y79细胞后,在Y79细胞被转录和翻译成CDTK双自杀基因蛋白。给予5-FC和GCV达到一定浓度时,它们转化成细胞毒性物质对Y79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双前体药物的杀伤作用大于单前体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种OCT扫描模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时受视盘大小的影响程度.方法 按视盘面积将年龄18~30岁的156名正常人156眼分为大视盘组、中视盘组、小视盘组.应用OCT三种不同模式[RNFL厚度(3.4)扫描模式、视神经盘圆(0.98+视盘半径)扫描模式、RNFL厚度(2.27×disc)扫描模式],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全周RNFL厚度.比较同一扫描模式不同组间所测全周RNFL厚度差别.并分析OCT三种扫描模式检测所得全周平均RN·FL厚度值与视盘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RNFL厚度(3.4)扫描模式所测全周平均RNFL厚度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3.762,P=0.000):大视盘组所测值最大,中视盘组次之,小视盘组最小(P<0.001).RNFL厚度(2.27 × disc)扫描模式(F=0.738,P=0.416)及视神经盘圆(0.98+视盘半径)扫描模式(F=1.091,P=0.339)所测全周RNFL厚度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全周平均RNFL厚度值与视盘面积相关性分析,RNFL厚度(3.4)扫描模式所测值与之成正相关(r=0.506,P=0.000);RNFL厚度扫描模式(2.27×disc)所测值与之成负相关(r=-0.290,P=0.001);视神经盘圆扫描模式(0.98+视盘半径)所测值与之无相关性(r=-0.005,P=0.949).结论 RNFL厚度(3.4)扫描模式检测RNFL厚度受视盘大小影响最大,OCT RNFL厚度(2.27×disc)扫描模式及视神经盘圆(O.98+视盘半径)扫描模式次之,临床应用需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的免疫调控因子的作用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免疫机制。【方法】测定在不同浓度AGEs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调控因子的mRNA水平。【结果】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白介素-1β(IL-1β),Ⅱ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抗原递呈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与AGEs的浓度呈正相关。淋巴细胞中的干扰素γ(IFN-γ),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与AGEs的浓度呈正相关。在100μg/mL浓度的AGEs培养条件下,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T淋巴细胞中的IFN-γ,CD69,MCP-1表达量,相对T细胞在100μg/mL AGEs浓度下将单独培养的水平的上升更为显著。【结论】在AGEs模拟的糖尿病环境中,小胶质细胞的免疫活性显著提高,继而激活T淋巴细胞,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原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