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次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ll%;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肝动脉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3%(5/180);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结论J早期动脉并发症与手术技术和肝动脉病变关系密切,改进吻合技术,术前评估肝动脉病变和避免高凝能降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能避免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方法 对1993年4月~2002年4月所完成的160例原住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肝动脉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3.13%;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魂脉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技术和肝动脉病变有关,改进吻合技术,术前评估肝动脉病变能降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手术技术是导致下腔静脉狭窄的重要原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能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是目前肝移植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1968年Calne等首先描述了保留受者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1989年此技术由Tzakis等应用于临床并称之为背驮式肝移植。国内已有半数肝移植单位应用此技术。 在背驮式肝移植中,尽管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对患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有很大的威胁,报道其发生率约为9%,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肝动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及肝脏流出道狭窄或梗阻。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技术的关键是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和 胆道的重建,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有招致受体死亡的危险.有报道与原发性肝病相关的门静脉异常占16.3%.本文就原位肝移植(OLT)受体门静脉异常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作一综述.一、术前受体门静脉异常的类型1.门静脉栓塞是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病变.早年认为晚期肝硬化的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达11%,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肝移植术后行MSCTA的21例患者资料,其中1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扫描完成后于工作站上进行二维(2D)度三维(3D)血管成像。结果表现正常者2例,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患者19例。血管源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①移植后肝固有动脉狭窄11例,肝动脉血栓1例;②门静脉狭窄或癌栓各1例;③下腔静脉狭窄2例;④肝段梗死4例;⑤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其中肝段梗死1例同时合并门静脉狭窄,下腔静脉狭窄1例同时合并肝动脉狭窄。结论MSCTA所显示征象与DSA基本一致,MSCTA将取代诊断性DSA的功能。成为肝移植术后无创性检查以度肝脏血管情况随访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对判断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3D DCE MRA检查,血管显示分级评分及血管吻合口相对于受体吻合口侧血管狭窄程度的测定,并将结果与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对照.结果:3D DCE MRA显示,本组20例患者血管与背景组织对比佳,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示良好;肝动脉显示轻度狭窄和正常者11例,中度狭窄者5例,重度狭窄者4例.除1例吻合口重度狭窄者DSA显示中度狭窄外,其余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程度与超声或/和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3D DCE MRA是肝移植术后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及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肝移植手术30例,血管、胆管并发症并经影像学证实的患者11例,3例血管病变(血栓2例,吻合口狭窄1例),溶栓并球囊扩张行支架植入;6例肝移植术后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PTCD并球囊扩张术;2例门静脉狭窄病人行球囊扩张.结果 3例(血栓2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动脉狭窄,6例梗阻性黄疸,2 例门静脉狭窄病人经介入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是肝移植术后及时处理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对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732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常规进行CDFI血流监测,对可疑血管并发症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螺旋CT及手术探查。结果CDFI检测出血管并发症61例,经血管造影、螺旋CT或手术确诊血管并发症53例,包括:肝动脉狭窄14例,肝动脉栓塞12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门静脉狭窄12例,门静脉栓塞8例,流出道梗阻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例1病人因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行血栓取出、溶栓、再血管化手术.例2因胆管坏死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发现下腔静脉狭窄,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结果例1术后彩超未能探及肝动脉血流.例2下腔静脉复通.结论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肝移植利用受体肝动脉进行吻合,可能增加肝动脉血栓形成机会.预防的关键是重新选择受体肝动脉吻合支,第3次肝移植是优先选择方案.原下腔静脉吻合口关闭后若疑有狭窄可能,应于狭窄段近心端重新寻找吻合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腔静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胆道造影诊治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B超提示血流速度不畅或频谱异常、下肢水肿或黄疸的患16例,进行腹腔动脉造影10例次,下腔静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6例次,经皮肝穿门静脉造影并支。架置入2例次,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并引流4例次。结果: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例经性溶栓治疗后部分开通;肝动脉狭窄4例,1例球囊扩张后狭窄减轻;所有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塞或狭窄行球囊扩张及 置放支撑架后临床症状好转;4例胆道狭窄和吻合口瘘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引流(PTCD)治疗后黄疸减轻。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血管造影和胆道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能同时进行处理并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肝移植受体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方法:对20例肝移植受体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影像的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均无不满意评价。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的CT值平均增加值分别达到(245±21)Hu、(120±18)Hu、(100±15)Hu,其中肝动脉、肝静脉显示满意率均为100%,门静脉显示满意率为85%。结论:应用预扫描、智能造影剂跟踪技术,精确测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三期增强扫描的延时时间,在靶血管造影剂处于峰值段扫描,获得清晰、不失真的3D血管影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应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PW(频谱多普勒)及CEUS(超声造影)对脑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实现灰阶、血流、微灌注等检查,探讨多模态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脑死亡器官捐献(donors after brain death,DBD)移植肝患者57例,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进行常规超声实时、动态连续监测,对移植肝血管显示困难、血流充盈差、可疑狭窄或血栓、移植肝内或肝周出现不能确定的异常病变进一步行CEUS检查,分析超声检查对移植肝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检查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进行对照。  结果   多模态超声提示有血管并发症者7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例(3.5%),门静脉血栓2例(3.5%),下腔静脉血栓1例(1.2%),下腔静脉狭窄2例(3.5%);胆道并发症4例(7.0 %):其中胆道狭窄3例(5.2%),胆汁瘤1例(1.2%),均经临床证实;一般常见并发症:胸腹腔积液57例(100%),肝内及肝周血肿31例(54.3%)。多模态超声漏诊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1.2%)。  结论  多模态超声检查作为肝移植术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较准确的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所获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重建成类似血管造影的3D CE MRA图,用于诊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情况。3D CE MRA的诊断结果同术中超声X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D CEMRA。所有病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均显示良好。手术或门脉造影发现受累血管门静脉23例,肝静脉15例,下腔静脉12例。3D CE MRA检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总体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3D CE MRA对肝癌侵犯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直观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37具成人尸体解剖观测了腹主动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胆总管及下腔静脉各阻断部位的可分离长度和管径,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讨论。认为阻断的位置应选在下腔静脉的膈与肝上缘、膈与右心房下腔静脉口、肝下缘与左肾静脉之间,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点段的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腹腔动脉与膈之间的腹主动脉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全肝血流阻断不同时间后肺组织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口服乙醇和CCl4制作肝硬化模型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A1组)作为对照,采用阻断肝门、肝上上腔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15min(A2组)、30min(A3组)、45min(A4组)制作全肝血流阻断模型,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ELISA法检测肺匀浆TNF α 含量,左肺部分组织作湿/干比值(W/D)测定。结果 ①常规病理切片肺损伤评分:A4组评分最高,A2、A3组次之,A1组最低(P<0.05)。②ELISA法检测肺组织内TNF-α含量,A4组最高,A2、A3组次之,A1组最低(P<0.05)。③W/D:A4组最高,A2、A3组次之,A1组最低(P<0.001)。结论 肝硬化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后可以造成肺组织损伤,阻断时间超过30min后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7.
肝尾状叶的突起及其毗邻关系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肝尾状叶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离体无病变成人肝脏34例,对肝尾状叶的突起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34例肝尾状叶均有尾状突,该突位置较恒定,前邻肝门静脉,右邻下腔静脉,左邻乳头突,后邻右膈脚。11例(32.3%)肝尾状叶有较明显的乳头突,该突前邻肝门静脉左支,右邻尾状突,左邻静脉韧带裂,后邻腹主动脉。尾状突和乳头突下方有肝总动脉横过。32例(94.1%)肝尾状叶有下腔静脉后突,该突前下邻下腔静脉及第三肝门,前上邻下腔静脉及第二肝门,后邻膈。下腔静脉后突包绕下腔静脉后壁的1/3至2/3,平均包绕下腔静脉后壁1/2;其中2例(5.9%)完全包绕下腔静脉与肝右叶相遇。结论 肝尾状叶的突起与三个肝门紧邻,对其精确定位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的差值[P(a-et)CO_2]的变化.方法 104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30、60 min,移植肝下腔静脉开放后5、3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同时记录PetCO_2,计算P(a-et)CO_2.结果 与麻醉后相比,无肝前期、无肝期30和60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和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显著增快(P值均<0.01),pH值显著降低(P值均<0.01);无肝前期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1),无肝期30 min和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的MAP显著降低(P值均<0.01);无肝期30和60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和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aCO_2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下腔静脉开放5、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etCO_2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无肝期30、60 min及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的P(a-et)CO_2显著增高(P值均<0.05).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前期P(a-et)CO_2维持稳定,无肝期P(a-et)CO_2显著增大,移植肝下腔静脉开放后30 min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