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动员肩袖损伤常在训练和比赛中发生,为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延长运动寿命,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员肩袖损伤的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的MRI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优势。方法选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疑似肩袖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MRI检查,对患者肩袖损伤的程度实施评分,同时对患者进行小切口的开放肩袖性修补手术,对病理学检查与磁共振检查在临床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此次研究当中,80例疑似肩袖患者通过MRI检出肩袖损伤的患者有78例,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MRI检查的结果显示,78例患者肌膜炎、肌腱断裂不同程度性肩袖损伤的患者有60例,胧二头肌长头键损伤的患者有8例,肩锁关节炎患者有6例,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患者有4例。结论在肩袖损伤疾病诊断过程当中,采取MRI进行检查,可以有效提高肩袖损伤病症的诊断准确度,促进临床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关节镜下诊断进行比较,了解MRI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肩关节损伤并接受肩关节镜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I的诊断率与肩关节镜进行对比,分析MRI诊断肩袖损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42例患者中,MRI诊断为肩袖损伤的患者29例,肩关节镜下诊断为肩袖损伤的患者27例。术前MRI未见肩袖损伤,而关节镜下见肩袖撕裂5例,MRI及关节镜下均未见肩袖损伤8例。结论 MRI在诊断肩袖损伤方面具有诊断准确率高、特异度高等优点,可通过MRI对可能的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4.
魏景欣 《求医问药》2014,(16):36-37
目的:对比分析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关节镜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关节镜检查和MRI检查的90例肩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关节镜检查和MRI检查对这9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诊断,然后根据这90例患者进行综合性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临床症状检查)的结果来判断他们进行关节镜检查和MRI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这90例患者中,用MRI检查对这9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被诊断患有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有47例,患有肩袖部分撕裂的患者有35例,肩袖未见撕裂的患者有8例。用MRI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为85.6%。用关节镜检查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被诊断患有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有44例,患有肩袖部分撕裂的患者有33例,肩袖未见撕裂的患者有13例。用关节镜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为100%。用关节镜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MRI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关节镜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率高。此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肩袖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肩袖损伤以肩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肩峰与肩袖肌腱之间的肩峰下滑囊被认为是肩袖损伤的主要疼痛来源,其在肩袖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肩峰下滑囊与肩袖肌群的解剖概念及功能关系,梳理肩峰下滑囊病变与肩袖损伤的关系,并从力学因素、炎性改变、修复愈合角度阐述肩袖损伤中肩峰下滑囊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肩袖损伤以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累及冈下肌、冈上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是引发肩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率30%以上[2]。且高发于50岁以上老年群体,患病率高达25%。该病对患者的运动技能、生活质量等会产生严重影响[3]。研究显示,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安全有效[4]。本研究探讨以激痛点理论为基础的温针"肩八针"联合悬吊训练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袖间隙分裂症的诊治。方法对近6年来15例肩袖分裂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症例术前均排除肩袖损伤史,均行肩袖间隙分裂修补术,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肩袖间隙分裂症是肩袖损伤的特殊类型,但应与肩袖损伤区别;对保守治疗2月以上无效者,应行肩袖间隙分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退行性肩袖撕裂越来越多.肩袖损伤修复后,由于损伤修复部位基因表达和(或)细胞分化的异常,并不能在组织学上形成与正常止点同样的组织结构.腱骨愈合是决定肩袖修复术后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肩袖损伤修复后,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可能会促进肩袖修复部位腱骨界面的愈合.本文对肩袖损伤后腱骨界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肩袖撕裂损伤是造成肩关节功能下降、疼痛常见的一种疾病,尽管目前对于肩袖撕裂损伤的研究进展以及外科治疗手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肩袖修复的失败率依然为20%~90%,因此临床上需要能有效地提高力学强度并能刺激患者内在愈合潜能的修补材料。近年来应用于肩袖修复的生物支架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就目前治疗肩袖损伤的生物支架材料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对西宁地区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具有肩袖损伤症状、体征的56例112肩患者,其中男35例70肩,女21例42肩;年龄(17~86)岁,平均55岁,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肩袖损伤进行分型。结果:56例患者112肩中超声检查诊断肩袖损伤78肩(78/112,69.64%),正常肩袖34肩,其中肩袖撕裂22肩(22/112,19.64%),肩袖炎症性病变56肩(56/112,50.00%),按性别、年龄患病情况分布,男性占62.47%,女性占37.48%。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在肩袖损伤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肩袖的检出率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聂博渊  杨朝晖 《医学综述》2014,(13):2384-2386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参与日常活动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肩袖是组成肩关节软组织中最重要的结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肩袖损伤则是引起肩部疼痛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损伤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肩袖修复术、肩峰成形术、肩关节置换术和肌腱转移术等。  相似文献   

12.
Periarticular shoulder disorders are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agnosis is often difficult. Medicare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between 2001 and 2006 the use of diagnostic shoulder ultrasonograph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otator cuff disease,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subacromial bursiti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diagnoses reported on shoulder ultrasonography. Shoulder ultrasonography is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of full thickness tears, but its utility for other rotator cuff disorders,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subacromial bursitis is less well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3.
杨斌 《医学综述》2007,13(23):1813-1815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关节镜是195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课题、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肩袖撕裂的修补术正逐渐由开放手术转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手术技术也日益成熟。总之,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视野宽阔,能全面明确病因,而且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4.
[背景]探讨应用开放式肩峰成形术及肩袖修补术治疗Ⅲ度肩袖损伤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病例报告]自2005年7月—2008年1月间给16例肩袖损伤(Ⅲ度)患者施行开放式肩峰成形术,同时将损伤的肩袖充分松解后,缝合在肱骨大结节上.术后肩关节悬吊,借助CPM机功能活动练习.所有患者随访6~35个月,平均为20个月,未见感染及冻肩症状,肩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尤其是夜间疼痛,术后平均UCLA评分由术前的21.8分提高至30.4分.[讨论]开放式肩峰成形及肩袖修补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手术广泛开展.肩袖损伤术后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和对手术的满意度.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种方法缓解术后疼痛,包括阿片类药物镇痛(opioid analgesia)、非阿片类药物镇痛(nonopioid analgesia)、肩峰下或关节腔内局部麻醉药物浸润[sub-acromial (bursal) or intra-articular infiltra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SBB]、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ehial plexus block,ISB)、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SNB)或伴腋神经阻滞(axillary nerve block,ANB)、低温疗法及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esthesia,MMA)等.本文对各种缓解术后疼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功能性正骨疗法对运动员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袖损伤运动员按就诊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功能性正骨治疗和常规理筋手法治疗,均每周治疗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第1次治疗结束后、1个疗程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2周的关节功能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5.0%,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正骨疗法治疗运动员肩袖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流限制训练,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SF-36健康状况量表比较两组干预4周和8周后的康复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流限制训练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的影像表现,比较各种扫描方位对肩袖损伤的检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肩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法以及影像表现。结果 52例显示冈上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40例部分撕裂,12例完全撕裂。29例显示冈下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25例部分撕裂,4例完全撕裂。3例显示肩胛下肌腱部分撕裂。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26例,喙突下滑囊积液23例,盂唇损伤18例,骨挫伤22例。冈上肌腱损伤在斜冠状位扫描显示最佳。冈下肌腱损伤在横轴位扫描显示最佳。结论肩关节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肩袖肌腱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观察冈上肌腱首选斜冠状位扫描,观察冈下肌腱首选横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发生运动损伤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田径运动会中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以便寻找合理的预防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分析比较、逻辑分析等方法调查455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损伤的原因、受损伤的部位和发生损伤的参赛项目。结果:455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42名,男性发生率(7.31%)低于女性(11.48%),发生损伤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38.10%)、对运动项目特点认识不够(28.57%)及运动员训练水平不够(23.80%);损伤发生部位主要为踝部(28.57%)、大腿(19.05%)、肩部(16.67%)、膝部(14.29%)和小腿(11.90%);损伤发生的参赛项目主要有跨栏(26.19%),其次为跳跃、投掷和短跑等项目。结论: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运动项目、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踝部为损伤多发部位,跨栏、跳跃、投掷等项目易发生损伤,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运动技术不熟练以及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少,建议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强运动技术教学,注重训练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增加运动生理和解剖等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以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辅助smith& nephew 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ASE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肩关节ASES评分及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并发症少、创口小,能良好的保护三角肌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如能正确的掌握适应证,手术的熟练度则是治疗肩袖损伤最具疗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