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的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从1999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45例胃肠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4岁。原发病灶来源于胃者33例,来源于结直肠者12例。68.9%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4%。治疗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方案。全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58月,中位生存15.0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5.6%、6.7%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是影响卵巢转移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非生殖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是一种继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据报道约占卵巢癌的10%-30%,大约80%90%的卵巢转移性癌的原发病灶在胃肠道,且非生殖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在发现卵巢转移后1年内死亡。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间收治14例非生殖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癌继发的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2 7例原发性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SPSS 10 0软件包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 7例患者临床症状以腹痛和腹部肿块常见 (5 5 5 % ,15 / 2 7) ,转移性卵巢癌的病理类型以印戒细胞癌为主 (占5 9 3% ,16 / 2 7) ,双侧卵巢转移最常见 (74 1% ,2 0 / 2 7)。治疗采用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12 8个月 ,1年生存率为 5 7% ,2年生存率为 6 %。结论 胃癌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临床病期较晚 ,综合治疗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然而目前对于胃癌肝转移尚无规范化治疗体系。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尚存在争议。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自1995至20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同时性胃癌肝转移且无肝外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42.1%, 17.2%, 10.6%,中位生存期11个月。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清扫范围(D) (P<0.001), N (P<0.001), 肝转移程度(H) (P=0.008), 脉管癌栓(P=0.002) 为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对胃癌原发病灶给予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同时给予肝转移灶切除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个月和12个月,P<0.001);然而在对胃原发病灶行D1或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转移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54例行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7.8%,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20年,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术后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率分别为3.2%(5/154)和5.8%(9/154).肺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肺内结节个数、有无肺外转移、开胸与胸腔镜(VATS)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P<0.05).肺转移灶完全切除、单个结节、无肺外转移和行开胸手术者预后较好,行一侧全肺切除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行部分切除和肺叶切除者,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好.而无瘤间期时间、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纵膈淋巴结清扫情况、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有手术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应以开胸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以楔形切除为主,尽量避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术,对术前肺功能不正常的肺转移瘤患者如需行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手术应衡量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升结肠癌13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8例,直肠癌8例。术中同时发现原发病灶与卵巢转移病灶30例,切除原发病灶术后发现卵巢转移病灶9例,切除卵巢转移灶术后发现原发病灶9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属于晚期,恶性度高,易漏诊,预后差,术后随访3个月~5年,生存期超过2年者仅占37.5%。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认识及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54例行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7.8%,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20年,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术后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率分别为3.2%(5/154)和5.8%(9/154)。肺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肺内结节个数、有无肺外转移、开胸与胸腔镜(VATS)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P<0.05)。肺转移灶完全切除、单个结节、无肺外转移和行开胸手术者预后较好,行一侧全肺切除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行部分切除和肺叶切除者,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好。而无瘤间期时间、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纵膈淋巴结清扫情况、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应以开胸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以楔形切除为主,尽量避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术,对术前肺功能不正常的肺转移瘤患者如需行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手术应衡量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肝脏是胃肠间质瘤常见转移部位,胃原发的胃肠间质瘤合并同期肝转移的病例少,外科治疗缺乏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胃原发GIST并同期肝转移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策略.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9(40 ~75)岁.原发肿瘤位于胃底者6例,胃体者2例.全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6例,姑息性切除2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5例,新辅助治疗1例.中位随访时间19(9.5 ~38.4)个月.全组4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患者死亡2例,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生存期9.5个月,行辅助治疗者15.6个月;根治性切除患者死亡2例,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生存期17个月,行辅助治疗者18个月.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随访时间29(20.0 ~38.4)个月.结论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同期肝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治性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保障,外科切除联合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Ⅰ~Ⅲ期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后治疗特点及生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Ⅰ~Ⅲ期病例827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点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827例中位随访期58.2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507例,死亡457例,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2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9.7个月;5年无疾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为37.9%和43.8%。单因素分析示:全胃切除、切缘阳性、含印戒细胞癌、Lauren分型弥漫型及混合型、低/中低分化、脉管癌栓、神经浸润、肿瘤直径≥5 cm、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lymph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晚及未行辅助化疗者较胃部分切除、切缘阴性、不含印戒细胞癌、Lauren分型肠型、中/中高/高分化、无脉管癌栓、无神经浸润、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较早及接受辅助化疗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是否全胃切除、切缘是否阳性、是否辅助化疗、TNM分期均是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辅助化疗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转移性卵巢癌是由德国学者Krukenberg于1896年年首先提出,故称之为Krukenberg瘤,其特点是肿瘤大体保留卵巢原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常为双侧性,含有黏蛋白、小周边核的黏液细胞-印戒细胞。常见于胃肠道肿瘤转移至卵巢,预后极差。临床上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卵巢库肯勃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卵巢库肯勃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年龄、月经状况、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及方法、生存时间、病理结果、原发肿瘤位置、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卵巢转移灶形态、术中发现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情况、术前诊断误诊为原发卵巢肿瘤情况等。结果43例(64.1%)原发肿瘤被证实起源于胃癌,12例来源于结肠癌,9例来源于直肠癌,2例源于乳腺癌,膀胱源于癌1例。其中,36例(53.7%)涉及双侧卵巢,单侧卵巢转移患者26例,右侧15例,左侧11例,单侧和双侧无法明确证实者5例。13例患者伴卵巢外腹膜种植。卵巢转移肿瘤最大直径29厘米,中位直径8.7 cm,直径小于5 cm者7例(10.4%),直径5-10 cm者42例(62.6%)。绝经前卵巢库肯勃瘤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P〈0.05)。随访67例患者死亡时间1-45个月,中位生存期11.2个月,42例患者(62.6%)在1年内死亡。只有3例(4.5%)库肯勃瘤患者诊断后存活超过3年。结论卵巢库肯勃瘤患者的预后均较差。妇科检查及鉴别诊断对卵巢转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其重要,大多数卵巢库肯勃瘤患者初次诊断时伴有腹部或妇科疾病,避免诊断和治疗中的误诊误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XCR7、E-cad及Vim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CXCR7与E-cad、Vim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卵巢癌组织及其正常卵巢组织中CXCR7、E-cad及Vim的表达,分析CXCR7、E-cad及Vim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CXCR7与E-cad、Vim相关性,以及CXCR7、E-cad及Vim不同表达量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卵巢癌组织中CXCR7、E-cad及Vim高表达率分别为53.0%,38.0%和31.0%,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8.0%,55.0%和1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7、E-cad及Vim表达情况与卵巢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XCR7表达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0.302,P=0.002),与Vim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1)。CXCR7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44.5个月(P=0.041);E-cad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长于低表达组的34个月(P=0.045);Vim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22.5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44个月(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卵巢癌分化程度、CXCR7表达及Vim表达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XCR7与E-cad及Vim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卵巢癌组织中CXCR7、E-cad及Vim表达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占同期多原发癌的37%(26/70);52个病灶早期诊断62%(32/52);手术39例次;内镜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9例次。手术和EMR总切除率92%;5年生存率61%。次癌手术17例,中位生存期30.5个月,其中早癌12例,晚期癌5例;EMR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60个月,手术与EMR治疗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939)。结论:EMR治疗消化道黏膜癌效果与手术相同,对老年更适合。多原发癌早期诊断、治疗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行原发灶切除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阐明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6例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原发灶切除,留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切除和KRAS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为43.4%,其中12密码子突变发生频率最高(95.7%)。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变量分析,原发灶切除术后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个月,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2个月,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的肝、肺和多发转移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有关(P<0.05)。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6个月。结论: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原发灶切除术后,左半结肠癌患者及右半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均有延长趋势,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左半结肠癌患者差。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关联,转移部位影响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primary ovarian sarcoma is a very rare malignanc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arcoma of the ovary.

Methods  Between 1988 and 2007, 24 patients with primary ovarian sarcoma who underwent treatment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Hospital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ponse to treatment,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with ovarian sarcoma had a mean age of (54.3±10.3) years, and 16 of them were postmenopausal.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was abdominal pain, present in 14 patients. Of the 24 patients, 16 patients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carcinosarcoma (known as 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 (MMMT)), 2 as ovarian leiomyosarcoma (LS) and 6 patients as ovarian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 The patients in optimal debulking group had a median survival period of 28 months and 1-year survival rate of 71%. The patients in suboptimal debulking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median survival of 6 months (P=0.02) and 1-year survival rate of 29%. Among the patients, 23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nd most of regimens were based on platinum, 3 patients received chemoradiation. The mean number of courses of combined chemotherapy was 6.6±5.0, and the response was unsatisfactory. The median survival for the entire group was 18.7 months. The one-year survival rate was 58%, and two-year survival rate only 29%.

Conclusions  Ovarian primary sarcoma has a poor overall prognosis. Optimal debulking surgery appears to be of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here is a clear need for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the regimen of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primary ovarian sarcoma.

  相似文献   

16.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桂霞 《安徽医学》2012,33(6):747-749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S1)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观察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①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控制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②毒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结果①对照组:有效率、肿瘤控制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41%、6.1个月和8.2个月;观察组:有效率、肿瘤控制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70%、8.9个月和10.1个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分别为63%、63%和4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分别为62%、62%和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Hui R  Zhang J  F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61-96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和腋淋巴结及结外软组织病理缓解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在天津肿瘤医院乳腺科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后手术的196例ⅡB~ⅢB期乳腺癌患者.观察肿瘤、腋淋巴结及结外软组织病理缓解的程度,分析影响病理缓解的因素,及病理缓解与预后的关系.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期61个月(4~70个月).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病理完全缓解pCR20例(10.2%),病理部分缓解pPR108例(55.1%),病理无变化pSD68例(34.7%),27.0%的转移淋巴结降期.病理缓解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况、病理类型相关(P<0.01).5年总生存率62.8%(P<0.01),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P<0.01).结论 病理缓解率与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况、病理类型相关.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瘤和转移淋巴结的降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dimer及CA125在卵巢癌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测血清CA125及血浆D-dimer水平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评价二者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二者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A125在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6.7%、20.0%和16.7%,D-dimer在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0.0%和3.30%;CA125及D-dimer与卵巢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CA125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60%,与D-dimer平行联合后,灵敏度明显增加而特异度下降,系列联合后灵敏度下降而特异度明显增加。D-dimer和CA125均阳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仅为38.1%,D-dimer和CA125均阴性患者有效率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CA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1月,D-dime(r+)CA125(-)中位生存时间26.4月,D-dime(r-)CA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8.3月,D-dime(r-)CA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CA125及D-dime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且二者均与卵巢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将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CA125及D-dimer水平与卵巢癌化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13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肺转移发生平均时间为(14.27±2.16)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术后化疗方案、术后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P<0.05).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5(5~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1(3~77)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肺转移瘤的数目和最大直径、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等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对6例单发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R0),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53.4(24 ~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42(21 ~ 77)个月.结论 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