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11例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11例手术全部成功,肿瘤直径为1.7~5.2cm,平均3.3cm;手术时间73~189rain,平均(135±27)rain;术中出血80~740ml,平均(260±50)ml;热缺血时间16~57min,平均(29±9)min;术后住院7~12d,平均(9.3±2.1)d。随访9~51个月,均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结论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保留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肾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肾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49岁.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T1N0M0肾癌.肿瘤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肾上极10例,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肿瘤平均直径(2.8±0.8)cm.25例行后腹腔途经,肿瘤位于偏腹侧者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均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切除肿瘤.手术前后行肾核素扫描(ECT)检测分肾功能. 结果 31例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因缝合后肾脏渗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32例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4±4)min.3例开放血流后有明显渗血,均有2次阻断肾蒂史,阻断血管时间>30 min.31例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6例术中输血400 ml.5例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者术前放置双J管.3例切除肿瘤后暴露肾盏,于术后当日通过膀胱镜放置双J管引流,其中2例于术后2~3 d发生漏尿,引流量200~300 ml,分别于术后15、21 d引流液<20 ml后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愈合.术后复查SCr、BUN均正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平均随访(23±5)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1个月B超和CT复查发现患侧肾手术部位局部血肿3例,术后3个月血肿吸收.术后15 d复查双肾ECT,9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3例下降20%;术后1个月复查,7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术后(23±5)个月复查.仍有3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双极电凝对26例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局限性肾癌17例,肿瘤平均直径2.5cm(1.5~4.0cm);肾错构瘤9例.肿瘤平均直径2.6cm(1.5~4.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6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min,平均出血量95m1.2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术中输血200ml,另1例术后第3天输血800ml,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天,平均随访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肿瘤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07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5~6.5cm,平均3.7cm;肿瘤位于肾上极33例,肾中部23例,肾下极51例。TNM分期:T1 72例,T2 35例。透明细胞癌97例,颗粒细胞癌8例,囊性肾癌2例。结果 107例均成功手术,随访102例,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6~120个月),除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肾上腺转移外,余101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早期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11年1月对47例早期肾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恶性病变43例,可疑恶性病变4例。结果:4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21.4)min(75~140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4±6.5)min(17~40min),平均出血量(160±74)ml(70~600m1)。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9例,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切缘阳性;肾嫌色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脏囊性病变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迟发性出血1例,尿瘘2例。随访1~78个月,平均(32±10.6)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于腹腔镜技术熟练的操作者而言,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以作为治疗早期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手术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仍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岁(41~65岁);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85例,对侧肾脏存在疾患的患者13例;肿瘤平均直径2.4cm(1.3~6.5cm);病理分期均为T1N0M0期;98例中9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肾创面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每3个月行腹部CT、肾脏ECT、超声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9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继发性出血3例、漏尿5例。随访10~12个月,平均10.3个月,2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其余96例无局部复发,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疗效与随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疗效。方法 26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直径1.1~4.0cm,平均2.8cm。T1 21例,T2 5例。透明细胞癌22例.颗粒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10例有腰痛、血尿、低热等症状,无症状16例。单侧24例,双侧1例,术后孤立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2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4例。术后定期行腹部CT、超声及尿常规检查,复查肾功能。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除1例肾转移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死亡外,余25例肿瘤无复发,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剜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直径≤4.0cm的局限性肾癌,对于对侧肾脏有病变或孤立肾癌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AJCC2002年肾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标准,选择临床分期为Ⅰ期、病理分期为T1a期(肿瘤最大径≤4 cm)的外生型肾肿瘤15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经腹腔入路组6例,经后腹膜腔入路组9例.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进行局部切除. 结果 15例手术中1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因腹腔镜下无法彻底止血而中转开放完成手术.14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60~300 ml,平均16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7 d,平均5 d;术后引流液300~600 ml,平均420 m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 d.术后随访5~8个月,所有肿瘤均无局部或切口、远处复发,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损伤小、效果肯定、恢复快,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腹腔镜经腹腔或后腹腔途径对15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2岁(29~70岁)。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12例,平均肿瘤直径3.0cm(2.0~4,0cm);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平均肿瘤直径4.5cm(3.5~6.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5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0min(8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100~220ml),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8d(7~9d)。随访2~1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以确定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平均(56±11.8)岁,肿瘤直径(3.4士1.3)cm.结果 70例患者均成功在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无1例术中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30±27)min.血管阻断时间20~40min,平均每例患者25 min.术中失血50~800mL.术后出血2例:1例发生在术后第4天,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好转;另1例出现在术后第7天,经选择性血管栓塞后未见好转遂行患肾切除术.术后病检:肾透明细胞癌53例,肾乳头状癌12例,肾嫌色细胞癌2例,囊性肾癌2例,肾脏囊肿并出血1例.随访3~18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脏肿瘤安全、有效,兼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双侧肾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6月11例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型6例,异时型5例,肿瘤直径平均(2.8±1.8)cm。11例患者均分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双侧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一侧肾癌根治及对侧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02±27)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0±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0±4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2.0)d。术后平均随访(3.5±2.0)年,9例未见复发及转移且术后肾功能无异常,1例术后肌酐升高,1例肺转移予靶向药物治疗至今。结论: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双侧肾癌安全、可行、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介入超声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辅助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肾肿瘤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73岁,平均53岁.肾癌12例,肿瘤平均直径2.9(1.4~4.6)cm,临床分期均为T1 N0M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肿瘤平均直径4.5(1.8~8.0)cm;肾嗜酸细胞瘤1例,直径3.1 cm.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以腹腔镜超声探头定位肿瘤,观察肿瘤血流及其周围是否存有小的肿瘤病灶.记录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疗效.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5(85~270)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8(22~50)min.12例肾癌患者平均随访16(4~3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介入超声有助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肿瘤定位、判断血管阻断是否完全及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Tlb期肾癌(RC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2月,对5例临床分期为T1b期RCC患者行后腹腔镜NSS,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5.4±9.6)岁,左侧3例,右侧2例。肿瘤平均直径(5.7±1.3)cm。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0.0±29.5)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4.2±5.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2±13.1)ml,术后尿漏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9±2.1)d,术后平均随访(25.3±11.1)个月,全部患者。肾功能正常且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NSS治疗Tlb期RCC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小肾癌认识的深入,其手术治疗已不再是单一的。肾脏根治性切除,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肾脏根治性切除术基本相同。腹腔镜手术作为现代高科技和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目前许多水平较高的医疗中心已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虽然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广泛应用还面临设备条件限制及操作技术要求高等困难,但其仍反映了小肾癌手术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的评价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32例临床分期为T1bN0M0期肾癌并行腹腔镜剜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8±5.2)岁,肿瘤平均直径(5.2±1.4)cm,术前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32例患者中8例行经腹腹腔镜肾癌剜除术,24例行后腹腔镜肾癌剜除术,出院后行CT随访并定期复查血肌酐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54.0±22.4)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5.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6±18.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1.6)d。术后总共6例(18.7%)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短暂血肌酐升高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Clavien分级Ⅰ级),术后输血1例(Clavien分级Ⅱ级),术后尿漏2例(Clavien分级Ⅲ级)。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切缘阳性,术后平均随访(28.4±8.2)个月,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3%,余未见复发及转移。术后随访平均eGFR为(69.8±11.9)mL/min,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安全、有效,术后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对9例肾错构瘤和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楔形切除术。肿瘤直径1.5~3.0cm,平均2.5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量7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病理检查2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经腹腹腔镜、腹膜后腹腔镜和开放手术3种保留肾单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3组,A组为经腹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组(22例);B组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组(21例);C组为开放手术组(24例).对比3组患者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21例患者施行腹腔镜保留肾脏肾肿瘤切除术,其中13例经后腹腔途径,8例经腹腔途径,肿瘤直径2.5~4.0cm。术后病理为15例肾脏透明细胞癌(T1N0M0),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130min,血管阻断时间10~35min,术中失血100~400ml,术后无出血、尿漏等重要并发症发生。术后短期随访所有透明细胞癌病例5~22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保留肾脏肾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脏肿瘤(直径≤4cm)安全有效,患者损伤小,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免打结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167例肿瘤直径<4cm的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采用免打结技术分别缝合肾脏髓质和全层的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观察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和近期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16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肾脏热缺血时间(20.5±3.5)min,平均手术时间(62.1±10.6)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0ml(10~220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肾脏组织冷冻病例检查3例,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检查肾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7d(5~13d),2例患者住院期间肾脏创面出血,予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术后无尿瘘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二次手术切除肾脏病例。15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肾细胞癌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9例失访。结论:对于肿瘤直径<4cm的选择性肾肿瘤病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脏组织免打结缺损分层缝合法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肾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ong DX  Wang X  Li ZL  Jiang YJ  Sun ZX  Kong CZ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63-965
目的 探讨遗传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遗传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2~67岁,平均48岁;4例为双侧肾癌,4例为多发肾癌.2例诊断为希佩尔-林道病综合征,6例诊断为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3例诊断为遗传性乳头状肾癌.10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和(或)肾癌根治术,1例未手术.结果 随访12~114个月,4例发生肿瘤复发,1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其他原因,4例无瘤生存.结论 遗传性肾癌发病年龄较早,肿瘤双侧、多中心发病率较高,应尽量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