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枳实及其含药血清对慢传输性便秘(STC)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条作用,探讨平滑肌所处的机能状态,体液因素是否是造成枳实在体与离体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SPF级健康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即枳实提取物治疗正常组(治疗正常组)、枳实提取物治疗STC组(治疗STC组)、STC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每组8只.建立STC大鼠模型后第2天治疗正常组及治疗STC组开始给予枳实提取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8 d后治疗正常组及治疗STC组均于灌服相应药物1 h后,从腹主动脉取血1 mL,分离枳实含药血清;并抽取正常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用作正常血清对照组.正常大鼠及STC大鼠结肠肌条分别在盛有5 mL Krebs液(37 ℃)并供给95% O2和5% CO2混合气体的灌流肌槽中孵育,记录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分别观察加入枳实提取物,枳实含药血清后对正常大鼠及STC大鼠结肠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枳实对正常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呈抑制作用,表现为振幅减小,频率降低,但与给药前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枳实含药血清作用于正常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可以使频率加快,振幅加大,但与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枳实提取物对STC大鼠离体结肠肌条运动的兴奋性作用与给药前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含药血清可以使结肠肌条的运动频率加快(P<0.05).结论 枳实提取物对正常及STC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作用效应存在差异.枳实含药血清对正常及STC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均呈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便秘模型大鼠小肠和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自然恢复情况,了解大黄所致便秘的可恢复性。方法Wistar大鼠60只,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便秘组、恢复组、对照组各20只,便秘组和恢复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恢复组于建立模型完成后任其自然恢复6周。以放射免疫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比较各组大鼠小肠和结肠VIP和S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和恢复组大鼠的小肠、结肠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组小肠SP含量显著高于便秘组(P<0.05),恢复组结肠SP含量与便秘组比较无差别(P>0.05)。便秘组小肠和结肠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恢复组VIP表达较便秘组高(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大黄等蒽醌类泻剂对肠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小肠和结肠SP含量降低,VIP反应性降低,停用大黄恢复性饲养6周后肠道神经递质VIP和SP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黄对便秘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组。模型组及大黄组采用配制好的含洛哌丁胺(1.5 mg·kg~(-1)·d~(-1))混悬液2 m L灌胃7 d。模型建立后,大黄组以大黄(5 mg/kg)混悬液2 m L灌胃。检测结肠传输,ELISA检测AQP3含量。结果:(1)造模后大鼠的体重增加、结肠存留粪便增多、粪便含水量降低、肠道传输时间延长(P<0.05);(2)大黄干预组大鼠大便量、粪便含水量增加(P<0.05);(3)大黄干预便秘大鼠,其结肠传输时间缩短,VIP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可加快肠道传输,可能与降低大鼠结肠中VIP水平,促进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肠康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乳大鼠出生后第8~21天,每天接受直结肠扩张刺激建立IBS-D内脏高敏感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肠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30d分别灌胃给药。进行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层血管P物质(SP)阳性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AWR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清CGRP含量、结肠组织VIP含量及结肠黏膜层血管SP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康颗粒各组大鼠的AWR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清CGRP含量、结肠组织VIP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肠康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层血管SP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的升高(P<0.05~0.01)。结论 肠康颗粒对IBS-D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BS-D大鼠血清CGRP及结肠组织VIP含量的下降,抑制大鼠结肠黏膜层血管SP阳性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骛马四磨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骛马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四磨汤组(治疗组)52例,服用西沙比利组(对照组)5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82.69%,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骛马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西沙比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电针“足三里”(ST36)与“太冲”(LR3)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及脑-肠轴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轻度夹尾刺激配合间断饮食法构建FD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验证FD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西沙比利组大鼠灌胃西沙比利[0.4 g/(kg·d)],连续6 d为1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电针组大鼠接受双侧“足三里”“太冲”电针刺激(直流电,疏密波,2/100 Hz, 2~5 mA。通电30 min),每隔24 h刺激1次,连续6次为1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胃肠动力指标,血液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内源性脑肠肽[促胆囊收缩素(CCK)、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和P物质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均...  相似文献   

7.
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及其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肝硬化中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血浆、肠道组织中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模型组大鼠小肠动力显著减弱(P<0.01),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SS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P<0.05),CCK的含量则显著减少(P<0.01);肝硬化中药治疗组大鼠小肠动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SS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CK的含量则与肝硬化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L、VIP、SS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济川煎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色氨酸羟化酶1(TPH1)、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阐述济川煎的通便机制.方法:3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老年STC模型组、济川煎组,每组10只.复方苯乙哌啶饲养大鼠建立老年STC大鼠模型.济川煎组用济川煎汤剂灌胃,空白对照组和老年STC组经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0 d后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活性炭灌胃法检测肠道推进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TPH1、5-HT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老年STC大鼠肠道推进率下降(48.86±5.98)%(P<0.05),济川煎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肠道推进率上升(62.78±7.26)%(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TPH1阳性细胞数(9.97±2.94)个,低于空白对照组(28.54±8.94)个,模型组5-HT阳性细胞数(5.6±1.37)个低于空白组(10.72±2.43)个;与模型组比较,济川煎组大鼠结肠TPH1阳性细胞数增多(22.48±7.82)个,5-HT阳性细胞数增多(8.91±2.75)个(P<0.05).结论:济川煎方可显著改善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可能是通过升高TPH1,提高5-HT表达水平,从而调节肠道功能,发挥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肠道感染后内脏敏感性和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胃肠激素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福氏IV型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急性肠道感染16~22 d,测定两组大鼠的肠道感觉阈值。远端结肠行病理学检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肠道感觉阈值明显降低(P<0.05),而组织学无明显变化,表明其出现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组血浆胃肠激素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在急性肠道感染消失后,会出现内脏高敏感性;胃肠激素的异常参与了PI-IB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运脾柔肝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血清、肠组织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探讨运脾柔肝方对C-IBS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6只大鼠采用冰水灌胃法造模14?d,评价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运脾柔肝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运脾柔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2.2、24.4、48.8?g/(kg·d)的给药剂量灌胃,莫沙必利组以莫沙必利混悬液1.35?mg/(kg·d)灌胃,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4?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5-HT、VIP、SP水平和肠组织5-HT、VI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结肠组织免疫组显5-HT、VIP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SP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运脾柔肝方均可显著降低C-IBS模型大鼠血清5-HT、VIP的表达水平(P<0.01),明显升高大鼠血清SP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均能明显降低5-HT在肠组织中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VIP的表达(P<0.01)。结论?运脾柔肝方可显著改善C-IBS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可能是通过降低5-HT、VIP和升高SP的表达水平,从而调节肠道功能,发挥治疗C-IB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10只。造模各组用自制胶块压迫于大鼠右侧L;神经根背根节处,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和椎旁肌。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化瘀方组大鼠给予益气化瘀方煎剂灌胃,弥可保组大鼠肌肉注射弥可保。于造模10d后取右侧受压神经根,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结合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受压迫神经根caspase-3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神经根组织caspase-3mRNA表达变化。结果:腰神经根受压迫后背根节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减少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两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降低造模后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及其mRNA表达,二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神经根压迫可导致受压神经根组织caspsae-3的过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益气化瘀方可抑制神经根组织caspase-3的过表达,减轻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皮肤溃疡气虚血瘀证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除8只作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在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的基础上加造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贝复济组、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和化瘀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HIF-1α和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HIF-1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用药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贝复济组、益气组和化瘀组(P<0.05或P<0.01),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贝复济组(P<0.01)。益气组与化瘀组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似,它们与贝复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化瘀中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创面愈合,其机制与下调HIF-1α水平、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和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及其拆方(益气方和化瘀方)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化瘀组、贝复济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外科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给予不同中药煎剂口服及贝复济外用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的技术手段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后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溃疡模型组TGF-β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拆方组和贝复济组(P<0.05)。结论:TGF-β1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糖尿病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之一,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TGF-β1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开秘方对Cajal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肠道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吗啡法制备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酶解法分离及体外培养Cajal细胞,C-Kit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ajal细胞,Fluo-4AM标记Cajal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拍摄模式测定基础钙流,并记录相对荧光强度;加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及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观察其对Cajal细胞胞内[Ca2+]i影响。结果:吗啡诱导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制模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酶解法成功分离小鼠小肠Cajal细胞,Fluo-4AM成功标记Cajal细胞;体外培养各组Cajal细胞均存在钙离子振荡,其中模型组Cajal细胞钙振荡幅度明显减弱,益气开秘方中药组Cajal细胞钙振荡幅度接近正常组;加入外源性NO供体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在数秒内迅速上升,再经PKG抑制剂干预后,细胞内荧光强度迅速下降至接近药物干预前的基础水平。结论:益气开秘方对吗啡诱导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具有一定肠动力恢复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促进NO的释放,发挥NO对Cajal细胞的保护作用,益气开秘方对Cajal细胞的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NO-cGMP-PKG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大鼠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NCAM)的作用。方法:大鼠L5神经根损伤后,予以益气化瘀方分别治疗10、20和30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NCAM的分布变化。采用α金环蛇毒萤光结合剂显示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NIH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NCAM与AChR的重叠面积。结果:益气化瘀方组NCAM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聚集、出芽、延伸以及与AChR的重叠面积均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NCAM的表达与AChR的神经支配情况密切相关。益气化瘀方可促进神经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动态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9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三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周,累积剂量为30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12、26周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三组大鼠各6只,取肺组织切片行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TGF-β1的表达和胶原纤维含量的病理改变。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于照射第4周增高,第12周达到表达高峰;胶原纤维合成在第4周开始,第12周明显增快,至26周达到高峰。中药干预组各时相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各时相值与照射加氨溴索组近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组织TGF-β1表达与组织胶原纤维合成有明显的同步性,而早期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抑制TGF-β1的表达,并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程度,因而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结肠功能紊乱与结肠电-机械活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胃肠调节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制备实验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用左旋多巴(levodopa)处理正常大鼠和模型鼠,记录其结肠电-机械活动,观察PD和左旋多巴对结肠电-机械活动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肠肌间神经丛nNO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定量检测TH在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PD组大鼠模型的结肠慢波峰值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均振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旋多巴组结肠慢波峰值频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峰值频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左旋多巴组运动峰值频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均振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D组和PD+左旋多巴组结肠肌间神经丛表达nNOS的神经元个数明显增加(P<0.05),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5)各组结肠黏膜下神经丛VIP未发现有异常改变。6)PD组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NO能神经元可能参与PD结肠活动的抑制过程,而VIP能神经元可能并未参与PD结肠活动的调节。PD还可能造成胃肠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陷,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对于PD结肠功能障碍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大鼠肾虚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和益气化瘀补肾方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不施加任何手术外,采用由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和去卵巢肾虚模型复合法建立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手术3个月后,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大鼠予益气化瘀补肾方灌胃治疗1个月。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和血浆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锥板法检测血液流变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表达;HE染色观察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颈椎间盘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l)、Ⅱ型前胶原基因(type Ⅱ procollagen gene,Col2al)、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大鼠血清E2含量升高(P〈0.05);血浆cAMP、cGMP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血低切黏度、低切还原黏度和CD62p表达百分率下降(Pd0.05或P〈0.01);颈椎间盘退变有所改善,Miyamoto评分下降(P〈0.05),11型胶原表达增加;Agcl、Col2al和TIMP-1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MMP-13 mRNA表达下降(Pd0.0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凝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指标,改善肾虚型颈椎病证候指标,并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Is神经根损伤后,益气化瘀方对神经肌肉接头部花生凝集素结合分子(peanut agglutinin-binding molecules,PNA-BMs)和施万细胞(Schwann's cell,Sc)的作用.方法:大鼠L5神经根损伤后,给与益气化瘀方治疗.于用药后第10、20、30、60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PNA-BMs及作为Sc标记的S-100在大鼠比目鱼肌中的分布.使用NIH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PNA-BMs与S-l00的重叠面积.结果:被PNA识别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Sc延伸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益气化瘀方对Sc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聚集、出芽、延伸,以及与PNA-BMs的重叠面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方能明显促进ECM和Sc的生长,从而加速神经再生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胃动素对Cajal间质细胞引起的大鼠胃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ou L  Wang LJ  Yuan B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22-1427
目的 观察Cajal间质细胞(ICC)在胃平滑肌收缩的关键作用,以及胃动素及ICC引起胃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影响。方法:(1)采用大鼠胃体上1/3起博区及胃窦环行肌条在恒温灌流Kreb液中,通过张力换能器输入生理记录仪记录胃肌条的机械运动。(2)用美蓝 光照选择性损伤ICC对胃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3)损伤ICC后胃动素对胃肌收缩的影响。结果:(1)带有ICC的胃体起搏区和胃窦肌条记录到稳定的收缩活动,胃窦收缩频率和振幅较胃体起搏区高。(2)损伤胃环肌层ICC后,导致胃体起搏区和胃窦平滑肌收缩频率与振幅下降80%-90%,运动几乎消失。(3)胃动素0.03-0.25μg/ml明显增加胃体起搏区和胃窦的收缩频率和振幅,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损伤ICC后几乎完全取消胃动素对胃肌的收缩作用。抗胃动素血清和阿托品可阻断胃动素的作用。结论 ICC是胃平滑肌运动的起搏细胞。胃动素通过ICC对胃肌收缩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