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雅  周北玲 《铁道医学》2000,28(3):189-190
观察重组织型纤维溶酶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31例,21例在发病6h内入院,10例在发病6-12h入院,均接受了rt-PA治疗。结果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67%,有轻度出血者占6%,结论急性心梗死用rt-PA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r-sk溶栓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例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血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静脉r-sk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与rt-PA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 ̄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静脉溶栓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方法 对36例AMI患者,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检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开放率。结果 24例AMI患者发病后6h内溶栓,冠状动脉开放率为70.83%,12例发病后6 ̄12h时溶栓,冠脉开放率为33.33%,结论 溶栓疗法能使AMI的预后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6.
符晓华  孙明 《湖南医学》1997,14(4):197-199
为了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试验对113例起病在24h内的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100 ̄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滴。分〈49岁,50 ̄59岁,60 ̄60岁,≥70岁4个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年龄组6h内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及5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5);7 ̄12h再通率前3组无显著差异(P〉0.5),≥70岁组无再通;〉1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距溶栓6h内12例,6~12h8例,超过12h6例,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6hx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例,结果:发病6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5%,发病6~12h再通率为50%,超过12h再通率为33.3%,急性脑梗塞发病距溶栓6h内基本痊愈率达70%。结论:在剂量国产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而  相似文献   

8.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冠状动脉再通效果的影响。根据发病后不同溶栓时间将102例AMI患者分成≤2h,-4h,-6h和-12h四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作为冠脉再通指标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于发病后16h内的出现率,以及胸痛缓解率和ST段回降率,均以4h内溶栓的两组显著优于〉4h的溶栓的两组;以上述指标综合评价的冠脉再通率,也以前两组显著高于后两组。提示:AMI发病后4h内溶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 SK)150 万U 加入5 % GS100 ml 1h 内静脉滴注治疗28 例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后90 min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为75 % ,起病后3h 内溶栓再通率为87 .5 % ,3 ~6h 再通率为80 % ,6 ~12h 再通率为60 % 。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再通率为81 .3 % ,回旋支再通率为75 % ,右冠脉再通率为62 .5 % 。未通的立即补救PTCA 及冠脉内支架术开通梗塞相关性血管,全部病例5 周观察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应用尿激酶治疗72例急性心肌梗塞,并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病程〈4h溶栓治疗组,胸痛均在1h内缓解或消失;ST段在1h内下降〉50%者26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峰值均提前至12h内出现。血管再通率为71.87%,与病程4 ̄6h和〉6h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早期溶栓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时IL-6浓度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与非溶栓时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M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选择30 例发病12h 内入院的AMI病人,其中13 例于发病后12h 溶栓成功,8 例溶栓未通,9 例未予溶栓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MI病人发病后12,24,48,72 及120h 时的IL-6浓度,并与1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入院后28d 行多普勒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结果 30 例AMI病人发病后12,24,48,72 及120h 的IL-6 浓度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 4.20~6.28,P 均<0.01),溶栓再通组12,48h 时IL-6 浓度与溶栓未通组和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3.42~4.71,P< 0.01)。IL-6 浓度峰值与肌酸磷酸激酶(CPK)、LVEF无相关性(r= 0.21,- 0.31,P> 0.05)。④结论 IL-6 参与AMI发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检测IL-6 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再通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 60min或 90min内给予rt-PA总量为 50 mg,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低血压、出血及寒战等并发症。结果:总血管再通42例(42/53),其中,60 min组及90 min组再通者分别有19例(19/28)、23例(23/25)。不良反应发生中,一过性低血压6例(6/53),轻度出血7例(7/53),发生寒战 1例(1/53),一般不需处理自行消失。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国产尿激酶(UK)对12例发病后6~12h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设对照组。结果:溶栓组7例获得冠脉再通,再通率58.3%,对照组无1例再通。说明:延迟溶栓治疗完全可能使阻塞的冠脉再通。本文提示:至少可以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放宽至发病后12h以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1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7例行静脉溶栓、14例行冠状动态内容栓(PTCR)、1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2.6%,其中,AMI发生〈6h者再通率为67.6%,〉6h者再通率仅为20%。PTCR再通率为50%。急诊PTCA手术成功率为91.7%,2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  相似文献   

15.
观察重组组织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于60min或90内给予rt-PA总量为50mg,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低血压,出血及寒战等并发症。结果:总血管再通42例,其中,60min组及90min组再通分别有19例。  相似文献   

16.
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n=25,链激酶150万U/30min)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方法(n=25,链激酶150万/60min)作对照,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和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显示,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增加血管再通率而不增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相似文献   

17.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中20例接受rt-PA药物溶栓治疗,18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观察两组之间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梗发生率及病死率等。  相似文献   

18.
崔亮  王铁 《中级医刊》1998,33(10):32-33
为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与梗死区知心肌量左室功能,心肌梗死范围指数,心肌存活分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后,IRA再灌注的AMI53例,其中IRA再通距起病≤6小时组39例,〉6小时组14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晚期溶栓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晚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及心电图ST段改变,发病时间为6-12h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病例分别为68例。观察1个月内梗死血管再通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分别为69.12%,7.4%,对照组再通率、死亡率分别为29.41%,11.8%,两组血管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晚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20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2小时,B组2 ̄4小时,C组4 ̄6小时,D组6 ̄12小时。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76.7%、72.2%、39.4%,前三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0%、0%、2.8%、6.1%。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2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2 ̄6小时次之,但对于发病时间6 ̄12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