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SARS的61例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88.5%患者在起病1周内肺部出现肺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迅速扩大.2周内病变达高峰,有57.4%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病情重.83.6%患者在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恢复期16例CT扫描中,有13例显示肺部遗留纤维化病灶.有6例患者合并感染,病期延长,4例死亡.结论SARS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发展迅速,大部分两肺受累,重症比例高,易致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儿恶性疟疾肺部X线的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恶性疟疾小儿病例共137例,观察其肺部X线改变。结果 137例恶性疟疾胸片,113例有异常改变,其中肺纹理增粗54例,肺纹理增粗合并小斑片状模糊影39例,大片状实变15例,两肺门旁对称翼状阴影5例。结论小儿恶性疟疾肺部X线改变呈多样性,好发于肺下野中外带,抗疟治疗吸收快,疟疾患者应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3.
急性氯气中毒引起吸入性肺炎的X线诊断(附8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引起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及X线诊断.方法对82例因氯气泄漏事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作常规X线胸片检查.结果8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症状.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斑片状云絮样阴影及大片状、蝶翼状增高影.积极治疗后完全吸收74例,阴影明显消散5例,治疗中死亡3例.结论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炎性渗出性病变,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黄益群  匡树根  朱炜 《中外医疗》2008,27(30):155-15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 对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肺炎的胸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边缘模糊的磨玻璃样阴影4例,沿肺纹理呈索条状影者2例,肺野内见结节阴影2例.结论 化疗药物性肺炎的主要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磨玻璃阴影,沿肺纹理分布的索条状及结节状影,结合化疗病史可与肺部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部X线和CT表现。方法:298例经咽拭子血清学证实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回顾性分析常规胸片及部分胸部常规CT。结果:轻型或普通甲流270例,大部分表现正常215例,肺纹理增粗39例,肺叶内小斑片影16例。重症及危重症病例28例,多数为肺实质的渗出性病变,磨玻璃影12例,边缘模糊的实变影16例。结论: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诊断甲型H1N1流感时,结合病史有利于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水泥尘肺患者的胸片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对水泥尘肺的诊断水平。方法筛选出水泥尘肺胸片32例,根据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及标准片,分别进行多方面的X线表现分析。结果水泥尘肺早期肺门改变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门阴影逐渐增大、增密、结构紊乱,晚期患者,肺门结构可出现残根样改变;早期肺纹理增多、增粗,随着病变继续发展,肺纹理出现形态不整、扭曲变形,甚至消失;病变早期小阴影分布在中下肺区,以“s”影为主,亦可见到“p”影,随着病变的进展,小阴影数量增多、形态增大、分布范围变广、密集度增高,少数比例出现大阴影。结论水泥尘肺的X线表现是多种病理变化、互相交织重叠的一幅综合性影像,并非用单一改变所能解释的。建议紧密结合职业史,以X线胸片为主要诊断依据,充分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健康监护、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做出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的能力,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方法:根据X线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X线表现。结果:本组25例中11例表现为肺纹理模糊,可见颗粒状阴影;8例表现为肺野透过度减低,可见网状、颗粒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4例肺野透过度明显减低,可见片状影,心缘及膈面模糊,支气管充气征明显;2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称为"白肺"。其中合并肺炎4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1例。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各种各样,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普通X线检查和结合临床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SARS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03年1月2日至2月21日收治的20例SARS患者的胸片X线及CT影像、住院期间病灶进展及吸收过程,出院半年后的肺部影像。结果 20例SARS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归纳为:局限型(病灶范围≤2个肺野)13例,多发型(病灶范围≥3个肺野)7例。表现为片状阴影(4/20),团絮状增密影(10/20),磨玻璃样变(3/20),淡薄阴影(1/20),纹理增多呈网状改变(1/20),未见明确异常(1/20)。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下肺中外带,无钙化、空洞、胸腔积液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首次发现肺部异常到肺实变持续时间为7~51d,平均为15d,出院半年后无肺纤维化等后遗症改变。结论 SARS的主要影像学特征是邻胸膜分布的渗出或实变,短期内影像变化迅速,多双肺受累,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30例重症SARS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严重呼吸综合征(SAR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0例重症SARS患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重症SARS病人,占发病总数的29.3%,影像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占66.6%);肺部实质性渗出影(100%);弥漫性病变(20%);实质间质混合渗出(40%);双肺受累。30例中死亡7例,15例出院1.2m后做螺旋CT检查,5例完全恢复正常;8例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已出现部分纤维化。结论:大范围肺实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病变进展快、病变吸收缓慢是诊断重症SARS的主要X线及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CT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 5例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 ,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 3 -5天内肺部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 ,并迅速扩大。 2周内病变达高峰 ,全部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 ,病情重。大部分患者在 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本组 5例患者中有 1例患者恢复期表现肺部遗留少许纤维化病灶 ;有 1例患者合并感染 ;1例死亡。结论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 ,发展迅速 ,累及多个肺野 ,重症比例高。  相似文献   

11.
SARS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片和CT检查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SARS患者早期出现肺部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进行性扩大,有82.8%(24/29)的患者最后病变累及两肺大部分区域.CT显示起病初期以肺实变为主的影像表现.中期表现为肺间质增厚,呈网格状,并肺实变影.恢复期肺间质增厚,呈细网状.部分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灶.结论SARS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改变,在治疗过程中,一系列胸片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的评价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ARS影像学的新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X线胸片显示单侧或双侧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然后迅速扩大到其他肺野,部分呈片团状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大片状,中心密度高,周边密度低,可见支气管气像.CT表现两肺大部或弥漫磨玻璃样改变,肺间质增厚,呈粗大网状,夹杂斑块状肺实变影,随访检查,影像学动态改变迅速.结论:SARS胸部影像改变多种多样,如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将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卉  周祥  朱凯  曹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38-1139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确诊的2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的实变影16例,磨玻璃样阴影11例,两肺间质改变、肺纹理增粗2例。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支气管周围和胸膜下非对称性、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阴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重症SARS的价值。方法:对18例重症SARS患者实行n-CPAP治疗,持续气道正压(CPAP)为5.14cmH2O,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病人胸部X线(胸片)的变化。结果:治愈17例,死亡1例。治愈出院的病人肺部渗出病变基本吸收。使用n-CPAP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为纵隔气肿。结论:对于重症SARS患者,n-CPAP治疗能有效改善肺的氧合。减少了有创通气的使用,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Infectiousatypicalpneumonia (IAP)isa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thatwasfirstreportedinNovember 2 0 0 2inGuangdong ,China Itwasnamed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byWorldHealthOrganization (WHO)andhasoccurredinmorethan 30countriesandregionsaroundtheworlduntilnow 1,2  Inthepresentstudy ,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chestX rayimagingfeaturesof36patientswithsevereSAR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February 2toApril 16 ,2 0 0 3,whichmaybehelpful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METHODSD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肺部CT表现.方法:分析5例临床证实的FES,均作了肺部CT扫描,其中3例作过X线胸片.结果:①CT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样实变影3例,双肺弥漫暴风雪样改变2例,其中伴有胸腔积液2例;②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2例,1例表现正常.结论:双肺弥漫斑片状或暴风雪样改变为多发性骨折后并发FES肺部CT典型表现,CT检查可为FES后肺部表现提供影像学证据,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X线表现和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SPASS11.0及SDAS软件回顾性分析33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对病后的一系列X线胸片和高清晰度CT(HR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①21.5%的患者入院时X线胸片检查无明确炎性改变,90%SARS患者在1周内X线胸片出现局造性斑片状模糊影,2周内达高峰,肺部存在阴影者仅98.8%,另有1.2%的患者始终没有X线胸片改变,但CT有改变,80%的患者在5周内康复。②急性期胸部X线绝大多数以肺实质性病变为主,形态多样,双肺同时受累率高(初期47%,最重时59.5%)为其特点。③轻型SARS以一个肺叶病变为主(53%),多为周边型(53.1%),吸收好,恢复快;重型SARS多以二个或二个以上肺叶病变为主(70.3%),多为中央或混合型(71.8%),其中混合型占50%,间质性损害为主,吸收慢预后差。④45例恢复期患者的HRCT检查,71.2%留有肺间质改变。结论 SARS患者早期可出现多种X线胸片炎性改变,双肺同时受累率高,尤以中央型或混合型重症比例高,发展快,预后差;对于疑似患者提倡早期行HR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典型肺炎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4月SARS患者90例和同期典型肺炎75例的X线胸片及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发热1~4 d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早期病灶肺内出现阴影的患者分别占72.2%、77.3%,两组早期病灶多位于下野,病灶形态以肺纹理增强、斑片状分布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8 h内病灶扩展速度大于50%的患者比例多于典型肺炎(P<0.0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峰期病灶多数累及双肺,病灶形态呈毛玻璃样变为主,而典型肺炎以单侧为主,病灶形态以片状为主(P<0.05),两组吸收期改变大致相同。[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X线影像在早期和吸收期区别不大、宜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诊断,但进展期和高峰期病灶的扩展速度和累及范围以及形态均有明显不同,动态观察肺内病灶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胸部X线影像特点,为SAR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积累资料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5日至3月30日临床确诊的28例SARS患者床边胸部X线表现,并对各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X线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发病的急性期,13例呈单个片状影或小淡片状影及3例呈同侧肺野2个淡片状影表现者,病变均位于肺周边部;6例片状影在肺中心部位(近肺门旁);6例双侧片状影;4例有两肺广泛片状影。在疾病的恢复期,急性期肺部病变范围小的l9例病灶完全吸收;病变较大的9例,6例可见索条影,另3例病变广泛者死亡。结论: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为多种实变阴影,其中单发小淡片影多位于肺周边部位且容易吸收;双肺及广泛实变影多位于中下肺野且吸收较慢。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SARS患者胸部病变范围与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