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内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干预组实行有计划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随访一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糖控制率。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其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监控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塘头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三位一体模式为患者及家庭进行综合干预,同时选取另外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一般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位一体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韩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534+536
目的:观察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探析社区管理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社区220例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照组(n=100)不给予社区管理,观察组(n=120)接受系统化社区管理干预,观察随访前、干预6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优于随访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顾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56-3057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通过1年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患者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后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治疗依从性显著升高,整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的构建及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糖尿病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居住在本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传统一般护理和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综合护理.统计记录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干预及饮食护理干预均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但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基于格林模式的社区强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03)和对照组(n=103)。干预组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社区强化管理,对照组实施普通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BMI等指标。结果两组基线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终期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社区强化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春艳 《中外医疗》2013,32(10):38-39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一共160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分成A、B、C、D、E5组,分析其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该研究中D组与E组的病程比A组病程显著增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要明显地高于B组患者,B、C、D、E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明显地比A组患者高,D、E组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要明显地高于C组,E组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又要明显地高于D组,显示其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综合分析显示,伴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餐后2h的血糖与空腹静脉血糖水平都呈现出逐渐增高的现象。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受到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共同影响,对于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应当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10.
郭靖  卢庆华  陈贺 《当代医学》2022,28(6):165-16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检测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有重要作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可为2型糖尿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准确性,利于患者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我国糖尿病人群多,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监测意识薄弱,且目前对血糖监测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7-12月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监测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按其意愿自己在家或者来本中心检测1次血糖,持续6个月;监测组患者每周来家庭医生工作室检测1次血糖,家庭医生需及时做好血糖记录,收集患者提供的饮食与运动记录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持续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BMI、HDL-C、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BMI、HDL-C、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BMI、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H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监测组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干预后6个月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胡悒萍  张积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83-138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华南师范大学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并进入本试验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62例,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及2个月追踪期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抑郁指数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1)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检出率高达42.7%,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2)经心理、行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抑郁指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追踪期末,干预组患者FBG、HbA1c及抑郁指数较干预后有所回升(P〈0.01)。结论(1)抑郁在2型糖尿患者中有较高患病率;(2)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3.
张鸣  谢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73-1674,168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医院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8例,对照组50例。观察管理前、管理后1年两组患者的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及健康行为改变有无差异。结果:管理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及健康行为改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规范化管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长沙市10个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个,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48人为研究对象。干预组予以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教育,干预期均为一年半。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予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干预组FPG,2hPG,HbA1c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FPG改善不明显(P>0.05),2hPG,HbA1c改善较明显(分别P<0.01,P<0.05)。结论: 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配合运动疗法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瑞金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指导配合运动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治疗干预,干预3年后比较2组患者每年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人口学指标作为自变量(性别、组别、年份、学历、居住地和病龄),以FBG、PBG和HbA1c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2015年、2016年试验组和对照组FBG、PBG和HbA1c数值与2014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16年试验组的FBG、PBG和HbA1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干预措施、年份、学历、居住地及病龄均为FBG、PBG和HbA1c的影响因素。试验组血糖数值相关指标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显著,证明对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患者进行营养干预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指标。 结论 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远程随访组及门诊随访组。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HbA1c、血糖达标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随访1年时,远程随访组患者的餐后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门诊随访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时,远程随访组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门诊随访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远程血糖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期住院,病程、年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 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16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8.
王翔  赵光斌  王建东 《四川医学》2010,31(11):1645-164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两组2型糖尿病采用常规治疗和社区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46-148
目的探讨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和生活方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均有所下降,患者具有更好的饮食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状况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规范,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生理数值,使患者的血糖状况得到控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modified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very low calorie diets(VLCD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obes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METHODS:Eighty-five obese patients with IGT of spleen hypofunction and dampness accumulation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ed group(n=45)and control group(n=40).The treated group was given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short-term VLC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weight-reduction treatment.The total course was 6 months.Change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fasting insulin(FINS),lipid metabolism,blood pressure,body mass index(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WC) were observed,and the outcomes were reviewe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FPG,2hPG,HbA1c,FINS,HOMA-I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and the indexes of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BMI and WC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 in the treated group.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 was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P<0.01).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 was found in the therapeutic course.CONCLUSION:The modified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VLCDs has good protective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s a treatment intervention for IGT with obesity,as it could improve glycometabolism,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blood lipids,BMI,WC and effectively cut-off and reverse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