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琳  胡红濮 《卫生软科学》2013,(12):723-729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个人因素、经济因素、新农合制度因素和外界因素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健康状况和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了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但在提高门诊服务利用率上作用有限。[结论]新农合制度建设和运行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提高,但仍面临报销手续繁琐、门诊服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扩大门诊覆盖范围,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参合者的教育程度,增加人力资本等措施提高新农合的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新农合门诊统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江西省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和家庭帐户补偿模式的实施效果,探索江西省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全面铺开政策措施.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10个试点县门诊统筹实施情况,并与10个家庭帐户补偿模式县的数据相比较,评价其实施效果,提出决策建议.结果:门诊统筹补偿模式与家庭帐户补偿模式相比,受益面扩大;次均费用降低;基金使用率提高;参合农民门诊看病更多流向村卫生室.建议:门诊统筹模式更有利于参合农民有效利用门诊卫生服务,更有利于基金有效监管,更有利于新农合持续发展,但操作难度加大,监管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武陟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受益情况调查分析,掌握参合农民受益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以武陟县新农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农民受益情况,并结合新农合制度的变化,对受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住院受益率2006年-2009年逐年升高,2010年比2009年降低0.24%,住院实际补偿比维持在30%-40%之间.门诊补偿人次和受益率大幅度升高,2010年分别达到292059人次和112.35%,门诊实际补偿比由2006年的70.05%降低至2010年27.75%.随着补偿模式的改变、筹资标准和参合率的逐渐升高,受益面逐渐扩大,由于次均医疗费用的上涨,受益程度没有提高.结论:参合农民的住院和门诊受益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实际补偿比没有明显提高,补偿模式、筹资标准、参合率和次均医疗费用是受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农民医疗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参合并受益农民的调查,研究农民医疗资源利用情况,找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提高河南省医疗保障水平。方法设计严密的调查方案,采用新农合调查表对参加新农合并受益农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和教育程度等;调查对象参合情况,家庭其他成员的参合情况等,家庭经济状况、此次患病住院情况;对卫生服务的反应性、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等。结果河南省新农合受益农民普遍对新农合制度表示支持,河南省参合农民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但仍需提高,新农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但经济困难的农户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受抑制现象仍较严重。在村卫生所,乡、镇、街道、社区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看门诊是参合农民的主要选择,住院治疗首选县级医院。结论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三级医疗网建设,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让农村基层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农村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状况及住院补偿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农合运行状况及影响住院补偿比的因素。方法:利用系统抽样方法在4地对1034名参合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路径分析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住院补偿比的因素。结果:受访者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为20.58%;新农合补偿后住院费用构成灾难性支出的比例减少了7.5%,贫困率降低5.49%;受访者对住院补偿制度的知晓率为31.81%,满意率为98.75%;23.5%的受访者愿意缴纳20元以上的个人参合费。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与住院补偿比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可以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补偿金额和住院补偿比例产生影响。结论:新农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疾病负担,但住院补偿比例偏低,参合者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知晓率较低;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是影响住院费用和住院补偿比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歆 《卫生软科学》2005,19(5):300-302
利用亚洲基金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课题在云南省禄丰县的基线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参合农民 与自费农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参合人群的门诊卫生服务及住院卫生服务的利用情 况均优于自费组;经济因素仍是制约农民住院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农民的门诊就诊机构以村卫生室 为主,住院以县级医院为主,但参合农民对县以上级医疗机构的利用明显高于自费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农合制度下陕西省农村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受益情况。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指数和五分位分组法评价参合农民住院受益的绝对公平程度。结果:不同经济水平村参合农民补偿人次和补偿费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42和0.094,不同经济水平参合农民补偿人次和补偿费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253和0.355。结论:新农合制度下陕西省参合农民住院受益存在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程度在按照家庭经济指标分组比较时更加明显,但总体而言,不公平程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崇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补偿方案的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调整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方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等方法收集2004~2006年崇义县新农合的相关数据,并对农民的参合情况、基金运行情况、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住院病人和医药费用的分布等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结果]崇义县2004~2006年3年的参合率均较高,达到77%以上;基金运行状况良好,基金结余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受益率逐年加大,而2005年和2006年补偿率较之2004年则有所下调;参合农民享受住院服务更多的集中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住院人数及其医疗费用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崇义县现行的新农合制度补偿方案基本上切实可行,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和推广;此外,还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引导农民到乡镇级医疗机构就医,以便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禄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禄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方案的实践性与可行性,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农民受益程度,以资在云南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新农合制度时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禄丰县新农合制度补偿方案是“门诊按比例减免+住院费用按比例补偿”模式。2004年度,该县对门诊减免和住院补偿办法做了较大幅度调整。两个乡(镇)参合农民、医务人员与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补偿方案满意度评价分布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禄丰县现行新农合制度补偿度补偿方案基本可行,社会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建议调整门诊减免办法,单设门诊减免封顶线,提高乡(镇)卫生机构住院补偿比例。  相似文献   

10.
蒙自县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蒙自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现状,探索提高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途径。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蒙自县两个乡镇944户农户4290人进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分析不同乡镇和不同家庭人均收入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实施新农合后,蒙自县农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8.2%,住院率8.7%,均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和基线调查水平。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和需住院未住院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个乡镇之间和不同人均收入居民之间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农合在筹资水平和补偿比方面都应该考虑向贫困乡镇和贫困人群倾斜,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性的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居民满意度等3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实证分析,为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性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依据已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性评价指标及标准,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性3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国家卫生部与世界银行联合进行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中机构调查数据的就医经济可及性、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的医疗资源可及性及2010年上海市青浦区运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利性评价与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所获数据的居民满意度的综合评分指数分别为4.661 6、1.721 3及9.174 6。结论:在就医经济可及性(2005年卫生部与世界银行联合进行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中机构调查数据)及医疗资源可及性(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均较差,而2011年上海市青浦区的居民满意度较高,为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的福利性,政府应从立法保障、筹资机制、监管机制及对加强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与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四方面做出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2.
山东、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收入人群受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收入组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费用。资料来源于山东和宁夏6个县家庭问卷调查,样本量为6147户和23036人。利用五分位法对居民进行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组居民参保率较平均水平低5%,低收入组参保居民较多利用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各收入组间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没有显著性差异,最低收入组参保居民得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额和补偿比较高收入组低,低收入组住院费用负担较重。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水平,完善农村利贫卫生政策,对于提高农村低收入居民受益程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率及费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住院服务、有效控制住院费用上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济南市抽取的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3个市(县、区)共3 45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南市农村居民2006和2008年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为4.89%和3.90%,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 385.74和7 127.08元,日均住院费分别为459.34和534.17元,新农合补偿费用分别为701.49和914.82元,新农合补偿比例分别为10.99%和12.84%,自付费用比例分别为89.01%和87.16%;不同特征农村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吸烟、饮酒情况的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经济收入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是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概率的危险因素,年龄15~24岁是农村居民住院概率的保护因素;住院天数、新农合补偿费用、住院机构、住院疾病和地区是农村居民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率较低,住院费用较高,新农合补偿较少;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分流制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大新农合补偿力度是控制住院费用、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8--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参合农民住院及补偿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时策。方法将四川省2008--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并将相关统计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四川省2008—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使用率、住院率、住院总费用、住院补偿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及住院补偿比均不断提高;病员流向和补偿费用逐年向县级和县外医疗机构倾斜。结论参合农民受益程度提高,但住院率和住院费用呈过快上升趋势,需要完善政策以及加强监管,促进病人合理分流,控制住院率和住院费用不舍理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样本地区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实际补偿比的适宜变动范围.方法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界定标准,确定个人卫生支出适宜比例,进而推算样本地区住院实际补偿比的适宜范围.结果样本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实际补偿比没有超出适宜补偿范围.结论 应明确规定适宜保障水平,防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过度福利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山东和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妇幼卫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东和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妇幼卫生服务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抽样,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山东和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妇幼卫生服务的影响。结果:妇幼卫生服务利用得到改善,但新农合对减轻妇女儿童疾病经济负担的作用有限。新农合实施后农民的保健意识和就医行为有所改善;对住院分娩率基础较差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服务利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新农合对妇幼卫生服务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被调查地区不同收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以下简称参合农民)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变化及公平性分析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人群住院率较高,但不同收入参合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满足程度存在不公平,而且住院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入户调查数据,以特征分数配比法匹配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和未参保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指数法和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但同时也扩大了低收入居民和高收入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差距。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门诊和住院服务均实施按一定比例报销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数据,分析其费用负担和补偿受益情况,为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样法抽取陕西省41个县,调查数据来源于样本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填报数据,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统计描述分析。结果: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进,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与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合率在2009年及以后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参合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报销比重稳步提升,平均保持在50%,但次均住院费用快速增加,加上不合理的住院人次和基金的流向,削弱了参合农民补偿受益。结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渐提高,总体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结构不合理,报销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北京市S区为例,描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的变动特征,探寻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策略。方法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在医疗机构间的分布,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对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参合农民在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就诊流向对次均住院费用影响显著。结论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以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