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氮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5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奥氮平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奥氮平组)34例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氟哌啶醇组)31例治疗,疗程7 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入利培酮口服液(2~6mg/d)合并氯硝西泮片(2~8mg/d)组(利培酮组)或氟哌啶醇肌注(5~20mg/d)组(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7d。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病人合作程度评定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临床疗效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在治疗7d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ANSS-EC评分分别为(11.1,3.6)分和(12.9,5.2)分,较治疗前均明显进步(P<0.01),两组间PANSS-EC和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阳性因子分、MOAS、合作程度改善方面均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肌强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疗效相当,在某些方面优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或氟哌啶醇单独治疗,疗程28 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与氟哌啶醇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当,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减分在第1周末(P<0.05)优于氟哌啶醇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兴奋激越控制后以利培酮口服液替换氟哌啶醇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3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例随机分入利培酮组,利培酮口服液(2~6ml/d)合并氯硝西泮(4~8mg/d),第6天起氯硝西泮逐渐减量,共观察47d;15例分入氟哌啶醇组,前5天氟哌啶醇肌注(10~20mg/d),第6天起逐渐替换为利培酮口服液(2~6ml/d),共观察47d。以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S),类帕金森综合征量表(SA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第5天末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分的平均(标准差)减分值分别为6.9(3.8)分,8.2(4.7)分,t=0.85,P=0.403,PANSS总分平均减分值分别为41.1(13.5)分,47.7(14.2)分,t=1.31,P=0.199。第5天末利培酮组的SAS评分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分别为0(0)分,2(9)分,Z=2.72,P=0.006]。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剂可有效安全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用氟哌啶醇肌注控制兴奋激越后直接换利培酮口服液,也能保持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入奥氮平组56例,利培酮口服液组54例,氟哌啶醇组60例,共治疗7天;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利培酮口服液组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与利培酮口服液组(P〈0.01),且奥氮平组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与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以下简称换药组)对急性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5例伴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104例)和氟哌啶醇肌注组(101例).研究分为急性激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前5 d)和换药后急性期疗效评估(治疗6周)2个阶段.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估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impson-Angus Rating Scale,SAS)和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Scale,BAS)评定锥体外系症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前5 d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注组的急性激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合作程度好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后,治疗6周末口服组和换药组疗效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换药组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口服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注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口服液合作程度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对急性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哌啶醇肌肉注射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兴奋躁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项目中P4(兴奋)、P7(敌对性)、G6(抑郁)、S1(愤怒)、S2(延迟满足困难)和S3(情感不稳)的因子分,将兴奋性精神分裂症123例,分成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85%,显效率73%,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5%,均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仅表现为头昏、头痛等副反应。结论:氯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均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并少有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氯硝西泮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硝西泮与碳酸锂合用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2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氯硝西泮合并碳酸锂组和氟哌啶醇合并碳酸锂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氯硝西泮组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仿。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氯硝西泮组。结论:氯硝西泮合并碳酸锂可有效治疗急性躁狂的兴奋患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仿,安全性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喹硫平联合氯硝西泮与典型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兴奋激越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住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进入喹硫平联合氯硝西沣组和氟哌啶醇组.观察28天。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和氟哌啶醇组在治疗后7天、14天的PANSS和兴奋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28天时P〈0.01差异显著;而合用组与氟哌啶醇组间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合用组静坐不能、肌强直、震颤、扭特性运动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喹硫平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其疗效与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优于氟哌啶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肌注和氟哌啶醇肌注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 ,随机分别进入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组和氟哌啶醇组 ,观察 8周。以PANSS和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1周后 :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组和氟哌啶醇组的PANSS量表总分、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 ,但二组之间比较未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 .0 5 ) ,在后续阶段 (8周时 )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组的PANSS量表总分减分率较氟哌啶醇组明显 (P <0 .0 5 ) ;TESS量表的评分两组间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及氟哌啶醇均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 ,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在后续阶段治疗效果较氟哌啶醇好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氯普噻吨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71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普噻吨组(n=33)及氟哌啶醇组(n=38)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氯普噻吨注射液对控制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注射液少。结论 氯普噻吨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氯硝西泮对兴奋状态精神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10)和对照组(n=108),研究组静脉注射氯硝西泮2~4mg,对照组肌内注射氟哌啶醇10~20mg。观察给药后6h患者安静下来的例数及所需时间、需要防护例数及防护时间、合作例数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MOAS)评分。结果:6h后研究组安静下来78例,对照组58例(P〈0.01);研究组安静下来需(8.99±5.62)min,对照组(26.78±16.38)min(P〈0.01)。研究组需防护26例,对照组44例(P〈0.01);研究组防护时间(56.57±56.97)min,对照组(87.52±59.67)min(P〈0.01)。研究组合作83例,对照组60例(P〈0.01)。研究组MO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氯硝西泮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或中度,无须特殊处理。结论:静脉注射氯硝西泮能快速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兴奋状态,提高护理合作率,降低防护率,缩短防护时间,家属容易接受,安全性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注氟哌啶醇合用利培酮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165名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2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精神症状(激越行为)。结果 PANSS-兴奋激越各单项分的时间因素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96.936~1484.087,P0.01),且时间与治疗因素之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6.962~41.495,P0.01)。治疗因素主效应仅在敌对单项分上有统计学意义(F=3.455,P=0.03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各单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991~615.334,P0.01)。3组患者组间各单项分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3~1.473,P0.05);治疗后24h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86~8.075,P0.01);1周末:除愤怒、延迟满足困难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7~8.546,P0.01);2周末,除兴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6~1.205,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氯硝西泮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利培酮配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 :对病程 <3年的 80例首次住院 ,选用利培酮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合用氯硝西泮 (合用组 )和未合用氯硝西泮 (对照组 )各 4 0例 ,进行 8周治疗。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 ,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合用组治疗 2周后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因子分及症状群中激活性、偏执、攻击性分值均显著下降 ;治疗 4周末时利培酮剂量合用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利培酮配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缩短疗程 ,改善其阳性症状及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