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P=0.042)和PFS(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P=0.963)和PFS(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P=0.001)和PFS(P=0.001)。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诊治的根治术后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的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中位年龄67岁,均接受根治手术及术后调强放疗,复发时间从放疗中至放疗后11个月不等,复发模式1例为照射野内复发,2例为野边缘复发,5例为野外复发。[结论] 对于头颈部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多位于照射野边缘或野外,应谨慎确定临床靶区,必要时参照常规放疗靶区。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雅勤  何玉宝  姜新  陈志明 《肿瘤》2007,27(9):737-740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 im ensional conform al rad iation therapy,3D-CRT)临床应用的价值,以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放疗技术。方法:155例Ⅰ~Ⅲ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三维适形放疗组81例,常规放疗组74例。按FIGO分期,Ⅰ期45例、Ⅱa期77例、Ⅱb期31例、Ⅲa期2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鳞癌148例、腺癌7例。靶区范围:包括阴道上部、宫颈残端、宫旁组织、髂总、髂内外、闭孔、骶前区及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方式:三维适形放疗设计4个野轮照或两个野轮照(即前后野与左右野轮照);常规放疗为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剂量48~50 Gy,Ⅱb期术后残端"Boos"t剂量8~10 Gy。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的0.5年、1年、1.5年、2年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三维适形放疗组的并发症少于常规放疗组,两组的早晚期胃肠道反应及泌尿系统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模式中,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优于常规放疗两野前后对穿照射。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是优于常规放疗的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放疗4个野轮照不但具有剂量集中、均匀、副作用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而且还明显体现了侧野及残端"Boost"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IMRT靶区勾画方案的适用性。方法 对2011—2013年间 21例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短疗程化疗联合放疗,其中化疗主要为Gelox方案,放疗均采用局部扩大野IMRT及统一放疗剂量(GTV54.6 Gy分26次,高危CTV50.7 Gy分26次,低危CTV45.5 Gy分26次)。分析其剂量分布、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年样本数 12例。随访率100%。2年LRC率为100%、OS为90.5%、PFS为90.5%。PTV54.6 Gy、PTV50.7 Gy和PTV45.5 Gy中90%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99.8%、99.6%和99.7%,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结果,初步探讨食管癌靶体积勾画的合理性.方法:共4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入研究.将靶体积分为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处方剂量PTV 60~70 Gy.采用Kaplan-Meier计算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比疗前和疗后CT,判断肿瘤复发或未控位于野内、野外或边缘.复发的部位在90%剂量曲线内定义为野内复发,在90%和50%剂量曲线内定义为边缘复发,50%剂量曲线外定义为野外复发.结果:1和2年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4%和49.9%,总生存率分别为和76.1%和58.7%.野内、边缘、野外复发或未控分别为50.0%、18.7%和31.3%.结论:该靶体积划定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汤轶强  邬蒙  康恭礼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609-611,620
目的探求更加合理的临床靶区勾画方式和处方剂量,以提高高分级脑胶质瘤三维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对11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高分级脑胶质瘤(Ⅲ级5例,Ⅳ级6例)患者进行剂量学研究,将复发肿瘤区(rGTV)在原三维计划中重建,对rGTV进行剂量学评价,并将rGTV和原计划的V95(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进行比较,rGTV有95%以上体积在V95中者定义为野内复发,20%~95%者定义为野边缘复发,〈20%者定义为野外复发。结果 11例患者共勾画12个rGTV(1例中出现2个互不相联的复发病灶),rGTV体积为1.68~98.28cm3,中位体积为6.91cm3。野内复发4例,野边缘复发1例,野外复发7例。6例出现脑室内播散。7例野外复发的rGTV几何中心点剂量为16.40~64.31Gy,中位剂量为49.29Gy。rGTV几何中心点距处方剂量等剂量曲线有0.45~2.63cm,中位距离2.24cm,距原计划GTV有0.94~4.60cm,中位距离2.75cm。结论野外复发比例较高,考虑为靶区勾画范围偏小,剂量偏低。对肿瘤累及或邻近侧脑室的患者,建议临床靶区至少应包括同侧侧脑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肾脏剂量学的分布影响.方法:选择9例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Pinnacal三维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4野3D-CRT和5、7野IMRT,所有计划给予处方剂量95%的计划靶体积(PTV)>45 Gy; IMRT同时要求99%的PTV体积>42.75 Gy.应用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各个计划之间靶区剂量的分布和肾脏的剂量受量差异.结果:4野3D-CRT和5、7野IMRT的靶区V45分别为0.96±0.03、0.95±0.02和0.95±0.02.所有计划靶区均满足处方剂量,与4野3D-CRT相比,IMRT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的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并且降低双侧肾脏18 Gy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18),但在低剂量(10 Gy)体积百分比(V10)3种放射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7野IMRT之间不论在靶区剂量分布还是危及器官的剂量受量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明显提高靶区均匀性,降低肾脏剂量受量和剂量体积百分比,但在V10上3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IMRT)在复发性鼻咽癌中应用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005年1月~2006年7月,12例经鼻咽部活检病理证实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采用全程IMRT,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60Gy~76.44Gy(中位剂量69.72Gy),分次量1.87Gy~2.32Gy。结果:PTV的中位体积为145.55cm3,D95均值为59.5Gy,PTV接受的平均剂量及分次剂量均值分别为68.35Gy及2.13Gy;治疗结束时近期疗效为CR6例,PR4例,总有效率为83.3%。经3~17个月(中位10.5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存活,1例出现鼻咽部再次复发,1例出现左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出现双颈、锁骨上淋巴结复发以及纵隔淋巴结、肝脏转移。治疗过程中除部分患者出现体重下降,轻度的口腔粘膜反应、粒细胞减少等,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中应用有较好的局控效果,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适形与调强基础上合成叠加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根治性放疗直肠癌靶区,第一程计划分别用3野适形、4野适形和5野调强对PTV给予50Gy,在第一程计划基础上合成调强计划(IMRT)给予PGTV到66Gy根治剂量.危及器官都不超量的情况下比较靶区等效生物剂量.[结果]3个叠加后计划无明显差异.不考虑第一程计划,第二程计划差异明显,PGTV 95%剂量:5野剂量为15Gy,4野剂量为13.18Gy,3野剂量为8.82Gy.[结论]直肠癌根治性放疗局部加量调强基础上的合成计划等效生物剂量更接近预期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缩小放疗野放疗的效果,重点观察局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调强放疗。采用定位CT和术后MRI图像融合的方法进行靶区勾画,定义瘤床(GTVtb)在纵轴方向外扩3 cm,横轴方向外扩1.5 cm形成临床靶区(CTV,解剖屏障可适当修回,且需包全肿瘤周围水肿区)。GTVtb和CTV分别外扩0.5 cm形成计划靶区1(PTV1)和PTV2,放疗处方剂量:PTV195%为63~66 Gy,PTV295%为50~56 Gy,单次1.8~2.0 Gy。若术后镜下切缘阳性,瘤床区域推量至70 Gy。结果 随访7.9~4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1个月。3年无局部失败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77.6%、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镜下切缘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P<0.05。2级及以上伤口并发症、关节僵硬、骨折、水肿、皮肤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4.1%、2%、8.2%、26.5%。结论 术后放疗缩小放射野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得到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且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应用体部大分割放疗技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本院收治的行体部大分割放疗的45例肝转移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岁(25~83岁),中位KPS=80。原发肿瘤部位以结直肠癌(14例)、乳腺癌(9例)和肺癌(6例)为主。观察并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中位生存期26.0个月(95%CI为21.4~30.6)。45例患者中21例发生肝外转移,共治疗52个肝转移病灶,行1个病灶放疗者34例。剂量分割为45 Gy分3次、60 Gy分10~15次。中位GTV和PTV分别为 10.1 cm3(0.3~175.2 cm3)和29.8 cm3(5.0~209.6 cm3)。17例患者的肝脏CT图像与MRI图像融合,43例患者采用IMRT技术。中位PTV剂量为60 Gy (40~60 Gy),BED为90 Gy (60~132 Gy)。放疗后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4%、27%和91%。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病死于肝转移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体部大分割放疗对肝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缩小放疗野放疗的效果,重点观察局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调强放疗。采用定位CT和术后MRI图像融合的方法进行靶区勾画,定义瘤床(GTVtb)在纵轴方向外扩3 cm,横轴方向外扩1.5 cm形成临床靶区(CTV,解剖屏障可适当修回,且需包全肿瘤周围水肿区)。GTVtb和CTV分别外扩0.5 cm形成计划靶区1(PTV1)和PTV2,放疗处方剂量:PTV195%为63~66 Gy,PTV295%为50~56 Gy,单次1.8~2.0 Gy。若术后镜下切缘阳性,瘤床区域推量至70 Gy。结果 随访7.9~4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1个月。3年无局部失败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77.6%、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镜下切缘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P<0.05。2级及以上伤口并发症、关节僵硬、骨折、水肿、皮肤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4.1%、2%、8.2%、26.5%。结论 术后放疗缩小放射野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得到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且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采用18FDGPET—CT定位再程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6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每组各28例。PET—CT组采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60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用TP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dl;顺铂40mg,d2—4)辅助化疗4~6周期。结果PET—CT组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均小于普通C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尸〈0.05)。PET—CT组再次局部复发17例,中位复发时间11.7个月,普通CT组再次局部复发19例,中位复发时间10.3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年龄、性别、卡氏评分、T分期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等因素中,只有T分期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是独立的预后因子,T分期早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100cm3者预后好,P值均〈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用PET—CT定位三维适形再程放疗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 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 124例,女 69例,中位年龄 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CI为 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cm3。处方剂量以60Gy分 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 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12例非小细胞肺癌疗后复发病例,由美国CMS公司2.6.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体部固定装置及多叶光栏技术实施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为临床所见肿瘤区外放1.0-1.5cm,计划照射剂量为40-60Gy,2.5-3.0Gy/次,1次/d,5d/周。照射方法为固定野、非共面野或旋转弧。计划靶区体积(PTV)中位体积为295cm^3(76.4-512.4cm^3)。按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初次放射治疗至再放射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9个月(12-32个月),再放射治疗肿瘤中位剂量51.2Gy(42.0-67.5Gy)。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8.3%(1/12),部分缓解(PR)66.7%(8/12),无变化(NR)25.0%(3/12),进展(PD)0%(0/12),总有效率为75.0%(9/12)。根据PTOG分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16.7%(2/12),3级0%(0/12);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2级16.7%(2/12),3级0%(0/12);骨髓抑制发生率1-2级8.3%(1/12);3级0%(0/12);心脏损伤发生率1-2级16.7%(2/12),3级0%(0/12)。1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5个月(3-7个月),随访率为100%。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早期并发症较低,能为患者耐受,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图像引导放疗(IGRT)策略对椎体放疗累积剂量的影响,探索符合临床要求的图像引导策略。方法 收集椎体转移瘤放疗病例 36例,其中常规剂量(PTV 40Gy分20次)16例,同步推量(PTV 40Gy分20次,GTV 60Gy分20次)20例,采用锥形束CT行每日图像引导(DIG),获取720组分次间摆位误差。依据摆位误差在原始计划上平移等中心点,计算考虑误差的分次剂量,进而模拟5种IGRT策略下的累积剂量。统计分析所有病例在非DIG[2 次/周图像引导(TIG)、治疗前5次+之后1 次/周图像引导(5D+WIG)、1 次/周图像引导(WIG)、无图像引导(NIG)]与DIG下靶区和脊髓的剂量偏差。采用靶区剂量的允许误差为 ±5%以内,脊髓剂量限值为45Gy。结果 常规剂量病例中TIG、5D+WIG、WIG、NIG下脊髓 Dmax和CTV D95%的剂量偏差中位数均在 ±1%左右,而PTV D95%的剂量偏差中位数超过-5%。同步推量病例中脊髓 Dmax的剂量偏差中位数在10%左右,且>45Gy的病例占比均≥70%;GTV D95%和PTV D95%的剂量偏差中位数普遍超过-5%。结论 常规剂量时各引导策略下椎体CTV和脊髓的剂量偏差均在允许误差内,可以根据临床工作情况选取策略;而GTV同步推量时非每日图像引导策略下脊髓和GTV、PTV的剂量偏差普遍超过允许误差,建议行每日图像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比较前列腺癌术后不同分割模式放疗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11-2017年间接受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62.75 Gy分25次,2.51 Gy/次)和术后常规分割(72 Gy分36次,2 Gy/次)放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每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将两组分别匹配35例,匹配因素包括年龄、照射范围、内分泌治疗、手术—放疗间隔时间、以及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不良反应评价采用北美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差异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中等分割组41例,常规分割组72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6、45.0个月。中等分割与常规分割组2级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分别为7%与7%(P=1.000)、15%与17%(P=0.847)。PSM匹配后两组2级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分别为9%与11%(P=0.814)、14%与11%(P=0.670)。无≥3级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与常规分割相比未增加患者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术后复发性膀胱癌经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6例术后局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将扫描数据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计划后常规分割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缩野放疗至总剂量60-66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PTV体积、膀胱V40、直肠V40分别比普通CT组小13.2cm3、5.8cm3、7.6cm3(P<0.01);放疗后6个月,两组CEA平均值分别下降为10.8ng/ml、11.7ng/ml(P<0.0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2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9.1个月(P<0.01);PET/CT组的胃肠道与膀胱放射性不良反应低于普通CT组(P<0.05);疗前GTV≤50cm3者预后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膀胱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联合化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07-2015年于我科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复发患者数据,共101例,以往接受外照射中位积累剂量66 Gy。粒子植入后剂量(D90)中位数117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防12.2个月。患者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26.6%,5年总生存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局控相关因素为年龄、病理类型、植入部位、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P均<0.05),与生存相关因素为KPS、病灶体积、D90及近期疗效(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为与局控相关的影响因素(P=0.000、0.002、0.003、0.014)。不良反应方面,皮肤/黏膜破溃25.7%,疼痛13.9%。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鳞癌、病灶体积小、D90高预示较好的局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