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和评估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 OSMS)在胸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放疗患者40例共160例次放疗摆位(首次放疗摆位不计)。将160例次摆位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次摆位以体表激光线标记为准进行摆位,然后行Cone beam CT(CBCT)扫描,经图像配准之后得出并记录六维摆位偏差;实验组80例次摆位在首次治疗摆位时以CBCT为基准获取OSMS体表图像(VRT)作为参考图像,在后续摆位时以VRT为准进行OSMS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经过图像在线配准后得出并记录六个维度摆位偏差。对比并分析两组摆位的系统偏差、随机偏差、最大偏差、残余误差率以及摆位时间。结果:对照组六维摆位偏差分别为0.11±0.21cm(Vrt)、0.04±0.25cm(Lat)、0.1±0.28cm(Lng)、0.2±1.25deg(Roll)、0.14±0.88deg(Pitch)、-0.12±1.04(Rtn);实验组的摆位偏差分别为0.01±0.17cm(Vrt)、0.03±0.12cm(Lat)、0.02±0.11cm(Lng)、-0.04±0.79deg(Roll)、0.21±0.66deg(Pitch)、0.23±0.63(Rtn)。对照组最大摆位偏差为0.5/-0.5cm(Vrt)、1.0/-0.7cm(Lat)、0.8/-0.4cm(Lng)、3.4/-3.4deg(Roll)、1.9/-2.2deg(Pitch)、2.4/-2.5deg(Rtn);而实验组分别为0.24/-0.3cm(Vrt)、0.3/-0.32cm(Lat)、0.26/-0.36cm(Lng)、2.5/-2.0deg(Roll)、1.9/-1.7deg(Pitch)、1.4/-2.7deg(Rtn)。残余误差率由7.5%降为0。实验组所需平均摆位时间比对照组长约2分钟。结论:将OSMS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放疗之中能够改善系统偏差、随机偏差、最大偏差和残余摆位误差率,并且增加的治疗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晚期胃癌患者对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为基础的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病理学确诊晚期胃癌患者82例,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MDR1C3435T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82例晚期胃癌患者中,35例(42.68%)为MDR1C3435TC/C基因型,34例(41.46%)为C/T基因型,13例(15.85%)为T/T基因型。其中,2例完全缓解(CR),30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25例进展(PD);总有效率为39.02%(32/82)。C/C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57.14%,高于C/T基因型的26.47%和T/T基因型的23.08%(P<0.05)。结论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晚期胃癌患者对5-FU/OXA为基础方案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LR鼻咽癌行再程超分割IMRT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1—2015年间28例接受超分割IMRT患者入组,中位复发时间为17.5个月,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5~74岁。肿瘤局部剂量60~70 Gy,1.2 Gy/次,2 次/d,间隔6 h以上,每周连续治疗5 d。25例患者同期接受了奈达铂单药或联合方案化疗,4例接受了今又生p53基因治疗,6例接受EGFR单抗靶向治疗。结果 超分割IMRT后3个月,CR、PR率分别为89%(25/28)、11%(3/28)。中位随访27.5个月,1,2,3年OS、LRFS、PFS分别为100%、91%、80%,100%、80%、55%,88%、65%、55%。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3级鼻咽黏膜溃疡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多因素分析PFS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肿瘤分期rT3—T4期(P=0.00)、无化疗(P=0.04)。结论 超分割IMRT对复发鼻咽癌有良好的LC效果,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荐试用。  相似文献   
4.
含表柔比星化疗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表柔比星化疗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55例接受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80例接受5-氟脲嘧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FEC组)方案、56例接受长春瑞滨/表柔比星(NE组)方案、82例接受紫杉醇/表柔比星(TE组)方案、37例接受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组)方案,四种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89.3%、86.7%和91.7%。Ⅲ度以上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心脏事件发生率:FEC方案组分别为37.0%、24.9%、0.2%,NE方案组分别为34.6%、19.6%、0%,TE方案组分别为38.8%,17.0%,1.2%,TEC方案组分别为37.8%,18.9%,2.7%。结论含表柔比星的四种辅助治疗方案均能延长生存期,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化疗的安全性.方法 人组4例常规化疗效果差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以10mg/(m2·min)的同定剂量率输注,d1,8,21 d为1个周期.同时联用其他化疗药物.其中1例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其余3例接受1~2个周期化疗.治疗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4例均出现可逆性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肝损害,但未见明显心肾毒性.结论 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化疗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以3D-CT和4D-CT模拟定位,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的不同勾画方法。[方法] 患者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依次做3D-CT扫描、4D-CT扫描,然后根据采集到的图像,按下列不同方式勾画出内靶区(ITV):①将4D-CT构建的10个呼吸相中的肿瘤靶区(GTV)全部勾画,然后融合至全10相形成ITV10相;②以4D-CT的0%和50%相作为2个极限呼吸相,分别勾画GTV再融合至0~50相,形成ITV2相;③构建4D-CT的最高密度投影(MIP)图像,直接在MIP图像勾画ITVMIP;④在4D-CT图像上,测量头-脚、腹-背和左-右方向GTV的位移,计算95%位移值,用于3D-CT的GTV的外放依据,形成ITV3DCT。上述4种ITV,再在三维方向扩大5mm的处理,得到与之相对应的计划靶区(PTV)。从几何容积和形状匹配度两方面对上述4种ITV和PTV进行对比。[结果] 在头-脚、腹-背、左-右方向上,GTV的位移值分别为(3.2±4.1)mm、(2.1±3.0)mm、(0.7±0.7)mm。两两比对提示,肿瘤的位移更多体现在头-脚和腹-背方向(P值均<0.0001)。基于此数据,以GTV3DCT的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进行外放5mm、3mm、1mm生成ITV3DCT。ITV10相、ITV2相、ITVMIP、ITV3DCT中位容积分别为12.98cm3、11.55cm3、12.95cm3、16.54cm3,PTV10相、PTV2相、PTVMIP、PTV3DCT中位容积分别为31.22cm3、28.64cm3、31.18cm3、37.51cm3。与ITV10相和PTV10相比较,ITV2相、ITVMIP、ITV3DCT和PTV2相、PTVMIP和PTV3DCT的MI均值分别为0.83、0.95、0.7和0.88、0.94和0.74。[结论] ITVMIP和PTVMIP与ITV10相和PTV10相的差距最小,合适病例可用MIP勾画靶区以保证精准、提高效率。由于容积差异较大、匹配度较低,不建议用ITV2相或ITV3DCT直接替代ITV10相设计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例SN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39~61岁,就诊主要症状为鼻塞、头痛及面部肿胀疼痛等。临床分期:ⅣA期3例,ⅣB期3例,1例不详。1例行新辅助化疗+手术,1例行术前化放疗+手术,5例行根治性放疗+化疗。结果 7例患者放疗结束时疗效评价均为PR,2例在随访期间获CR。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0~56个月,1例因远处转移死亡,6例随访期间均存活。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和转氨酶升高。结论 SNEC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恶性程度高,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局部晚期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生存期分析研究,来验证黄新恩博士开发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入组患者被分为三组,A组实际治疗方案与软件预测完全相同,B组实际治疗方案与软件预测部分相同,C组实际治疗方案与软件预测完全不同。通过比较A、B、C组生存期来验证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的有效性。结果:从1992年12月~2007年7月,31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入组本项研究。A、B、C组患者数目分别为102、115、93例。通过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发现A组与B组(P=0.000 4)、A组与C组(P=0.004 6)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预后分别优于B组和C组。结论:本验证研究证实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能够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提供很有价值的临床指导,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分析合并腮腺可疑淋巴结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例,对合并有腮腺可疑淋巴结者,分析其表现形式;回顾比较对腮腺淋巴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是否存在疗效差异。[结果] 38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64例初治前MRI发现合并有腮腺可疑淋巴结,按拟定标准,其中17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淋巴结转移,均为Ⅲ~Ⅳa期,颈淋巴结分期大多达N2以上(70.6%),多伴有受累腮腺同侧颈部Ⅱ区大淋巴结(直径>3cm)或包膜外侵犯,及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88.2%)。全部64例患者中,34例患者不设腮腺靶区,其余30例予部分腮腺或全腮腺照射,均未发现腮腺或腮腺淋巴结复发/转移。[结论] 基于MRI检查发现腮腺淋巴结的鼻咽癌患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高度怀疑腮腺淋巴结为鼻咽癌转移可能,宜给予放疗干预;不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的影像学观察或可以较好地降低腮腺受量,改善调强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诊治的根治术后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的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中位年龄67岁,均接受根治手术及术后调强放疗,复发时间从放疗中至放疗后11个月不等,复发模式1例为照射野内复发,2例为野边缘复发,5例为野外复发。[结论] 对于头颈部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多位于照射野边缘或野外,应谨慎确定临床靶区,必要时参照常规放疗靶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