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山 《中外医疗》2010,29(27):21-21
目的探索原位切肝术在肝癌手术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进行原位肝切除手术的15例肝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采用原位切肝术治疗的肝癌病人中,术中10例成功放置绕肝提带,术中出血量在400~2500mL,术中发生DIC1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5年,1年内死亡1例。结论原位肝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的切除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采用原位切肝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20例(66.7%)患者在术中成功放置绕肝提带;其中10例行右肝切除,8例行右肝并膈肌切除,2例行右肝并右半结肠切除,6例行左肝切除,2例行左肝并全胃及部分胰腺切除,2例行左肝并空肠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69.2±3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782.6±349.2)mL。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2例患者1年内死亡,6例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肝脏肿瘤采用原位切肝术治疗效果肯定,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施行绕肝提拉法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安置绕肝带并成功施行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未发生与该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绕肝提拉法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肝切除方式。丰富的肝胆外科手术经验及熟悉肝脏解剖技术是开展此术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肝后隧道绕带提拉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应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弹性绕肝带、提拉肝脏的方法,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的保护、肝内各管道的显露及处理、术中控制出血的作用,以及术后创面出血、漏胆情况。方法对17例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的前间隙,从而建立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切肝时提拉绕肝带,使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分离。结果14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未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3例因为粘连严重、肿块浸润肝后下腔静脉前壁,操作中渗血多而中止建立肝后隧道。结论在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应用肝后隧道绕带提拉肝脏后,使肝后下腔静脉得到可靠的保护,肝内各管道显露良好,术中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缩短了肝切除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渗血很少,无胆漏/瘘。  相似文献   

5.
分析在常温下非典型肝切降治疗64例肝癌的术式体会。对64例肝癌72次手术,超过5cm以上22例癌肿常规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后二期手术。72次切肝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没有发现大出血、胆瘘、肝功能衰竭或肝昏迷,病人恢复良好。结果表明,本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由于出血少,又不影响正常肝的血液循环,尤其对肝癌伴肝化病人,直切除手术要求条件较低。术后恢复较快,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在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间潜在间隙建立隧道,放置绕肝提带。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及肝中静脉的保护,肝切除平面把握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半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根据左或右半肝切除在肝中静脉左或右侧放置绕肝提带,作为半肝切除的"指路标"。指示肝正中裂切除平面及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置绕肝提带,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1例因再次手术第二肝门致密粘连,分离肝上静脉隐窝撕裂肝中静脉侧壁,缝扎止血后终止。1例肝后隧道出血较多终止。结论在半肝切除中应用绕肝提带作为肝正中裂"指路标",获得最短肝切除路径,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在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间潜在间隙建立隧道,放置绕肝提带.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及肝中静脉的保护,肝切除平面把握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半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根据左或右半肝切除在肝中静脉左或右侧放置绕肝提带,作为半肝切除的"指路标".指示肝正中裂切除平面及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置绕肝提带,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1例因再次手术第二肝门致密粘连,分离肝上静脉隐窝撕裂肝中静脉侧壁,缝扎止血后终止.1例肝后隧道出血较多终止.结论 在半肝切除中应用绕肝提带作为肝正中裂"指路标",获得最短肝切除路径,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对18例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应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隧道,放置提拉带,悬吊提拉后采用前入路切除右半肝.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后隧道放置绕肝提拉带,未出现因此操作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均成功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718±364)mL;术后3 d总引流量平均为(589±285)mL.结论 难切的右半肝切除时前入路绕肝提拉法既安全又快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绕肝提拉法和半肝血流阻断行高难度切肝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期间我院采用上述方法行手术治疗的10例巨大右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右半肝切除4例,右三肝切除6例,无术中及住院死亡。结论:对无法行常规游离肝切除的病例,联合绕肝提拉法和半肝血流阻断行高难度切肝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绕肝提拉法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施行绕肝提拉法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术.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安置绕肝带并成功施行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未发生与该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绕肝提拉法原位规则性肝切除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肝切除方式.丰富的肝胆外科手术经验及熟悉肝脏解剖技术是开展此术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经过。15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加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及缝合止血。结果15例均手术止血成功,1例因肝功能、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止血效果确切,不同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在前正中入路进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全切除中的技巧和效果。方法:收集17例肝尾 叶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13例,胆管细胞型肝癌3例和结肠癌术后肝尾叶转移1例,采用绕肝提拉法的 前正中入路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全切除。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绕肝提拉法经前正中入路进行全肝尾叶切除术, 手术时间166~427(211.5 ±20.1) min,术中失血372~1 208(472.7±83.6) mL,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 为76.5%,52.9%和23.5%。结论:绕肝提拉法适用于前正中入路进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3.
82例肝门区中晚期肝癌,肿瘤分布在肝脏的Ⅳ,Ⅴ,Ⅷ和I段,87%的病人合并有肝硬变。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7例,阻断第一肝门切肝术75例。手术经腹完成,不开胸,用框架式拉钩。术中一次性门脉化疗,或断面无水酒精注射。肝断面游离大网膜覆盖,膈下双套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37%和22%。  相似文献   

14.
陈崇宽 《医学文选》2000,19(4):494-495
肝楔形切除是指不按肝叶或肝段的解剖分界的肝部分切除方式 ,在肝癌的手术治疗中应用广泛 ,配合血管内插管放置皮下埋置式多功能投药器进行术后化疗 ,杀灭残余的肝癌细胞 ,可以提高疗效 ,延长病人的生命。我院近年用楔型切肝治疗肝癌 2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 2 0例 ,女 5例 ,年龄 2 1岁~ 72岁 ,平均 41岁 ,均为中晚期病人。肝癌肿块直径 3~ 8cm,Hbs Ag阳性者2 1例 (84% ) ,合半有肝硬化者 19例 (76 % ) ,AFP阳性 2 3例 (92 % ) ,谷丙转氨酶均升高 ,蛋白倒置者 17例 (6 8% )。入院后经护肝治疗 ,然后行楔形肝切除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位切肝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性肝切除术治疗)及研究组(原位切肝术治疗)各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切肝术治疗肝脏肿瘤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82例肝门区中晚期肝癌,肿瘤分布在肝脏的Ⅳ,V,Ⅷ和Ⅰ段,87%的病人合并有肝硬变。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7例,阻断第一肝门切肝术75例。手术经腹完成,不开胸,用框架式拉钩。术中一次性门脉化疗,或断面无水酒精注射。肝断面游离大网膜覆盖,膈下双套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37%和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通过下腔静脉前间隙放置绕肝带及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在高难度肝切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解剖第二、第三肝门,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于肝右及肝干中静脉间形成肝后隧道,并放置强力带。同时,于肾静脉近端放置下腔静脉阻断带,肝索阻断带及第二肝门阻断带(或肝右静脉阻断带)。第二肝门阻断带多数情况下不需阻断。结果:成功施行11例复杂肝切除术,全尾叶 部分Ⅳ段Ⅴ段、右半肝、Ⅵ段 右尾叶等,来发生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绕肝带及改良全肝血流阻断,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适应症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尤其适用于高难度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肝脏结构复杂 ,血流丰富 ,处于内脏及体循环交汇枢纽 ,在肝脏手术中有流出与流入血管需要处理。既往中央型肝癌因肿瘤侵犯或压迫主要进出肝脏大血管 ,采用常规肝切手术困难程度及危险性都很大 ,只能选择姑息治疗 ,限制了进一步提高肝癌切除率及治疗效果。针对这个问题 ,1992~ 2 0 0 0年 4月 ,我们采用常温下无血肝切治疗中央型肝癌 32例 ,术中出血少 ,切肝界限清楚 ,无手术死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2~ 2 0 0 0年 4月 ,共行肝癌切除 36 2例 ,其中采用常温下无血肝切除 32例。男 30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5 .3岁。肝肿瘤≤ 5 c…  相似文献   

19.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8例报告黄建富,黄长玉,沈娟,郭永正关键词: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肝叶切除仍然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对位于肝门尤其靠近第二肝门或肝后下腔静脉和巨大型肝癌有损主肝静脉的病人,术中有可能发生大出血或空气栓塞的严重并发症。应用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 6例难切性巨块型肝癌或中央性肝癌进行手术治疗 ,探讨此类肝癌的外科和治疗问题 .方法 :收集自1998年以来行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例的资料 ,所有病例均在B超或CT引导下明确肝癌的定位、大小及重要血管的关系 ,并明确门脉系统是否有癌栓 ,余肝是否足够大等 .其中 6例为难切除性肝癌 ,癌肿直径大于 15cm的巨块性肝癌有 4例 (包括 1例中央性肝癌 ) ,另外 2例为癌肿直径大于 5cm的中央性肝癌 ;有 3例侵犯了门脉右支及肝右静脉 ,并距上腔静脉 0 7~ 1 0cm ;另 3例侵犯第二肝门 ;有1例门脉主干有癌栓 ,术中行切开门脉主干取栓 ;所有病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