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使用Corail颈干角135°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的术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双侧测量结果,分析术后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探讨Corail标准柄KS型与高偏心距柄KHO型股骨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使用强生Corail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86例单侧髋关节病变患者,根据术中使用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高偏心距组和标准偏心距组。高偏心距组为Corail高偏心距假体KHO型52例,女20例,男32例;年龄21~71(50.6±13.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0±4.1) kg/m2。标准偏心距组为Corail标准股骨柄假体KS型134例,女57例,男77例;年龄18~77(47.3±14.0)岁;BMI(25.3±3.5) kg/m2。在术后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外展力臂、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下肢长短差异,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假体的稳定性。结果: 高偏心距组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联合偏心距、外展力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偏心距组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联合偏心距、外展力臂、下肢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偏心距组患侧髋关节外展力臂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联合偏心距呈正相关性(r=0.633,P<0.001;r=0.384,P=0.005;r=0.690,P<0.001),健侧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r=0.688,P<0.001;r=0.574,P<0.001;r=0.765,P<0.001)。标准偏心距组患侧髋关节外展力臂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联合偏心距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r=0.418,P<0.001;r=0.749,P<0.001),健侧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r=0.775,P<0.001;r=0.397,P<0.001;r=0.773,P<0.001)。高偏心距组双下肢长短差异与双侧联合偏心距的差异、双侧外展力臂的差异均有明显相关性(r=0.376,P=0.006;r=-0.346,P=0.012)。标准偏心距组双下肢长短差异与双侧联合偏心距的差异、双侧外展力臂的差异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9,P=0.919;r=-0.036,P=0.682)。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rendelenburg阴性,假体均稳定。结论: Corail标准柄与高偏心距柄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均可较好重建股骨偏心距,能很好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维持双下肢长度及髋关节稳定性。虽有病例未能正常重建股骨偏心距,但并不影假体的稳定性和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2.
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在年轻患者Dorr C型股骨髓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Tri-lock生物短柄假体在年轻患者Dorr C型髓腔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Tri-Lock BPS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烟囱状股骨髓腔年轻患者35例(37髋),男18例(20髋),女17例(17髋);年龄21.2~38.5(32.2±3.0)岁。类风湿髋关节炎16例17髋,类风湿关节炎8例9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例11髋。所有病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Ⅲ级26例,Ⅱ级9例。髋臼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均采用陶瓷内衬,股骨头采用全陶瓷头。正位X线片上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均为Dorr C型,置换术后行X线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假体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统计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5个月,平均33.8个月。35例(37髋) 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1.2~73.5(61.8±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2.5~98.8(93.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45,P<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55(46.5±8.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5~130(101.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91,P<0.01)。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短柄假体与髓腔紧密压配,末次随访时37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22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度(累及小转子)10髋。15髋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无大腿痛发生。结论:锥形柄短柄化的Tri-Lock生物短柄可良好充填Dorr C型烟囱状髓腔并有效保留良好的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增加假体摩擦力,短小的柄端在髓腔内的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个性化数字模拟辅助髋臼假体精准植入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应用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 年7月收治的11例(12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4例(5髋),女7例(7髋),年龄27~61 (46.64±12.93)岁;Crowe分型Ⅰ型8髋,Ⅱ型4髋。将术前CT薄层扫描导入Mimics 10.01软件,通过术前模拟选择合适髋臼假体尺寸及安放角度,并了解髋臼骨量缺损情况,决定术中是否需要结构植骨,测量患者术前后的双下肢长度、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髋臼旋转中心高度、髋关节中心水平距离,观察术后脱位、植骨愈合情况及臼杯松动情况,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0(23.45±3.70)个月,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松动、植骨均愈合。1例因术中坐骨神经牵拉出现支配区域麻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于术后1个月恢复。双下肢长度差由术前(31.73±5.98) mm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4.73±1.90) mm(t=15.268,P<0.01)。术后臼杯髋臼前倾角(17.45±3.62)°、外展角(40.10±2.30)°。所有病例外展角及前倾角均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内,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20.64±2.58) mm,术后髋关节水平内移距离(33.46±3.61) mm。Harris评分由术前(45.36±2.34)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91.27±2.37)分 (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通过术前个性化数字模拟重建髋臼,可以更好的了解髋臼缺损情况,有助于评估髋臼假体的大小、安放角度及是否需要结构植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强  冷燕奎  金斌  吕杰  胡庆华  张勇胜 《中国骨伤》2020,33(11):1017-1022
目的:分析采用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 80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Evans 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采用假体置换与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与假体组,其中PFNA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84.3±2.9)岁;假体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82.9±2.4)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1 d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9.3±4.8)个月,假体组1例1年后死于肺癌,随访终止。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假体组与PFNA组无差异(P>0.05);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早于PFNA组(P<0.05);并发症出现数量,假体组少于PFNA组(P<0.05);治疗前假体组与PFNA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随访假体组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骨质疏松严重者,实施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 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 min、(413±36) 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 min、(389±44) 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 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与传统二维胶片模板测量术前计划比较,探讨人工应用智能辅助三维数字化手术规划系统在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植入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行单侧THA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模板组(44例),人工智能组(44例),记录比较两组在假体型号大小选择、植入位置、患侧偏心距、双下肢等长重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人工智能组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吻合率分别为95.5%、88.6%,均高于传统模板组的75.0%、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组手术后偏心距和肢体长度的差值分别为(4.73±2.97) mm、(3.42±2.32) mm,均较传统模板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型号的预测、患侧肢体偏心距的恢复、双下肢等长重建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32例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85~95(89.5±4.5)岁。骨折分型按Evans分型:Ⅲ型12例,Ⅳ型11例,Ⅴ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9(4.5±3.9)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总体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PMS (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术后1年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其余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28.5±4.5)个月,手术时间(54.2±22.5) min,总体失血量(显性出血+隐性失血)为(450±14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首次负重时间为(3.35±1.35) 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PPMS评分分别为(6.63±1.25)、(6.94±1.18)、(7.11±0.83)、(7.32±1.11)分,Harris评分分别为(67.85±6.19)、(71.42±5.57)、(73.41±5.62)、(77.32±5.24)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PPMS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前提下,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可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严亮  王彭  周海斌 《中国骨伤》2020,33(11):1001-1005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40~75岁;CroweⅡ型5例,Crowe Ⅲ型14例,Crowe Ⅳ型6例。应用3D打印术中导板组12例,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两组均为同一手术组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患侧和健侧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中心至坐骨结节连线垂直距离。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3D打印导板组相对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3D打印导板组臼杯位置(旋转中心距坐骨结节连线距离、前倾角、外展角)与健侧髋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侧旋转中心距坐骨结节连线距离、前倾角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两组均无术后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3D打印术中导板技术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个体化、精准化,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王强  冷燕奎  夏冰 《中国骨伤》2023,36(7):641-646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分别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假体组)与PFNA内固定术。假体组35例,女24例,男11例,年龄(86.2±6.1)岁;PFNA组41例,女28例,男13例,年龄(84.6±5.3)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14.3±1.4)个月。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PFNA组出血量少于假体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明显早于PFNA组(P<0.05);术后1、6个月假体组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组并发症少于PFNA组(P<0.05)。结论: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并介绍1种股骨"肩对肩"解剖定位标记法。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9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龄65~96(78.0±7.4)岁;全髋56例,半髋34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7例,Ⅲ型63例,Ⅳ型20例。术中根据不同下肢测量方法分3组:健侧对比法(A组)19例,Shuck试验法(B组)28例,"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C组)43例。术后通过体外和影像学测量双下肢的长度差,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结果:A组(12.9±8.6)mm,B组(10.3 ±4.4)mm,C组(6.8±2.5)mm;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A组(13.2±7.2)mm,B组(8.7±3.5)mm,C组(6.3±2.8)mm;所有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结果:A组(12.9±8.1)mm,B组(9.6±4.0)mm,C组(6.6±2.6)mm。经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3,P<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B组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均高于C组(P均<0.05)。全髋、半髋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式间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0,P=0.605)。3种不同术中测量方法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分别是C组 < B组 < A组,C组的准确性最高。。结论:股骨"肩对肩"的解剖定位标记法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中,可以简单、有效、准确的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11.
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行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组45例(47髋)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翻修术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岁(55-78岁)。术中将后方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分别重建固定于前上方原先切开的关节囊断端和大转子顶端的软组织处,回顾性分析术后假体脱位率及脱位的风险因素。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均翻修29例(31髋),更换内衬5例(5髋),髋臼、股骨翻修的分别是10例(10髋)和1例(1髋)。第1次翻修的有29例(30髋),第2次翻修的有15例(16髋),第3次翻修的有1例(1髋)。X线评估包括翻修前后下肢长度,髋臼位相,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和假体松动。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除1例感觉前方不稳外,无髋关节感染及脱位发生,该例X线片示髋臼假体过度前倾但无脱位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髋臼、股骨假体发生松动各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13±15.53)分升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3.59±6.93)分(P〈0.05)。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6髋,良5髋,可5髋,差1髋。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软组织张力恢复满意基础上,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中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0例(12髋)的髋臼内陷症患者,男5例(6髋),女5例(6髋);年龄42.5~67.5(51.6±3.0)岁。髋臼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陶瓷内衬,股骨头采用全陶瓷头。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术后每年随访1次,置换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1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8~48(33.0±3.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发生。10例(12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广泛性骨长入,均可达到骨性固定,无松动和再次内陷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45.8±7.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0.0±6.5)°,其中屈曲增加至(89.0±6.0)°,外展增加至(35.5±7.3)°,内旋增加至(31.8±6.6)°,外旋增加至(32.6±5.2)°。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7±7.5改善至末次随访91.5±8.5(t=144.832,P0.05)。结论:结合髋臼处理方法,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多合并严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的患者中,可得到良好压配和保留更多骨质,术中需精细进行髋臼重建和软组织分层松解,术后中短期随访效果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重建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2例,女33例;年龄44~83岁,平均(64.7±12)岁.左髋40例,右髋35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2~65分,平均(54±6)分.均采用M/L Taper with Kinectiv假体系统.术前应用模板技术预计假体大小及偏心距,术中实体测量,结合术前计划和术中情况选取大小合适的股骨颈假体,恢复偏心距,重建髋关节外展力臂.术后于X线片上测量偏心距及下肢长度.术后l、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股骨偏心距均得到重建,误差从-3.0~3.0 mm,平均(1.3±0.3)mm.双下肢长度差平均(3.0±0.8) mm.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12周站立位髋关节外展角平均40°±10°;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65~94分,平均(86±1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60,P=0.000).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8分,平均(95±15)分.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脱位和髋臼股骨撞击征病例.结论 使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可在不影响下肢长度的情况下恢复患肢的股骨偏心距,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外展肌力、活动度及稳定性,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偏心距与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兴中  肖鲁伟 《中国骨伤》2008,21(3):184-186
目的:分析标准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颈长和股骨矩保留对偏心距重建的作用,并研究偏心距重建对软组织平衡的影响。方法:68例(71髋,男30例,女38例;年龄17~89岁,平均63.5岁)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并获得随访,采用Harris评分,Cybex-6000等速测定患髋外展肌力,测得偏心距、股骨矩、假体颈长,综合评估手术结果。结果:假体颈长对偏心距的影响较股骨矩大(t=3.07,P〈0.01),并与偏心距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但两者对Harris评分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偏心距较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小(t=2.91,3.31,P〈0.01)。偏心距获得重建的髋关节术后外展肌力较偏心距重建不足者优(P〈0.05)。结论:采用标准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颈长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的重建作用大于股骨矩的保留,偏心距的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中主要起到增强术后外展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仰卧位常规器械OCM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因髋关节疾病行髋关节置换患者67例,其中微创组21例采用OCM入路,男12例,女9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6例。传统组46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男28例,女18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所有患者使用生物型陶-陶人工关节假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NAC)、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4~26(18.4±3.6)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前倾角及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肌酸激酶、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Harris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OCM入路损伤小,术后康复快,是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李帅垒  孙永强 《中国骨伤》2015,28(10):924-927
目的:观察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疗效,评价髋臼骨缺损进行自体骨重建的优越性。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16例(16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1~72岁,平均56.3岁;病程3.6~37.2年;交通事故伤12例,坠落伤4例。所有患者进行系统跟踪随访,评定术后1个月髋关节疼痛指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变化。结果:16例(16髋)均获随访,时间11~78个月,平均27.3个月。16例(16髋)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56.2±23.4)°,VAS评分86.3±7.2,Harris评分32.6±12.6;术后1个月髋关节总活动度(181.8±17.6)°,VAS评分11.1±2.6,Harris评分86.3±7.2,均较术前改善,术后解决了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受限,假体位置均完好。结论:自体股骨头植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髋臼的初始稳定性及远期稳定性均较好,自体骨植骨避免了异体骨的并发症,骨源合理利用,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 Corail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 1 0月~2019 年 10月采用 Corail 假体行 THA 治疗 239例(258髋)髋关节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7例,女102例,年龄38~79岁,平均50.4岁。左髋117例,右髋141例。适应症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5髋(56.2%),髋关节发育不良58髋(22.4%),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6髋(14.0%),股骨颈骨折11髋(4.3%),类风湿关节炎8髋(3.1%)。采用 Harri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并发症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随访X 片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螺钉有无断裂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术后6例患者术侧大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术后5例患者出现假体感染,术后6例患者出现脱位,术后7例患者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术后15例患者出现了假体下沉,未出现无菌性松动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翻修患者,股骨柄存活率为100%。术后239例(258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7年,平均5.8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4.84±5.65)分、VAS评分(1.11±0.79),所有的股骨柄都非常稳定,没有透亮线的迹象。结论:Corail HA 全涂层股骨柄假体具有持久的稳定性,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较低等优点,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