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服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远期合并症,对传统术式进行了改良,并对31例痉挛性偏瘫伴癫痫婴儿的疗效进行了远期随访。 结果表明,本术式死亡率为0%,其中28例(90%)癫痫发作完全停止,其余3例基本得到控制。所有患儿行为异常得到改善,原有偏瘫无加重,神经影像学可见健侧大脑半球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25例由一侧大脑半球病损所致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按Engel手术分级标准,25例手术患儿中23例获得Ⅰ级效果,2例为Ⅱ级。所有患儿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术后无明显加重。术后脑电图随访显示,23例痫样放电消失,2例得到部分改善。术后MRI显示健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生长,同侧硬膜下腔明显缩小。结论对一侧半球广泛性病损所致的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3.
徐峰  戢太国  戴永建  刘岳  汪纯  戢翰升 《重庆医学》2011,40(25):2564-2565
目的探讨改良性解剖半球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萎缩症所致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改良性解剖半球切除术治疗4例大脑半球萎缩症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偏瘫肢体肌张力降低3例,活动较术前灵活;1例患者的术前上肢偏瘫在术后加重。语言表达较术前流畅3例,无改善1例;4例患者性格均变温顺,攻击行为减少或消失。结论行改良性解剖半球切除术患者癫痫控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1月~1997年3月,我院采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1,2]治疗儿童脑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5例。术后近期随访结果表明,这种改良的手术对婴儿脑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确有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13...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儿童期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至今仍持谨慎态度,因为,儿童父母以及内科医师对癫痫发作始终抱有自行缓解的希望,而且担心手术会对大脑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另一方面,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案多以成人癫痫设计出的.颞叶切除术是成人癫痫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在儿童期癫痫颞叶外切除术则更为普遍[1].某些癫痫综合征只发生于儿童期,如新生儿癫痫发作,West综合征、Rasmussen综合征、Lenox-Gastaut综合征以及婴儿偏瘫性发作综合征等.随着医生对癫痫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对儿童期癫痫的手术治疗显得不可残缺.现就我院手术治疗的5例儿童期癫痫患儿围手术期情况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穗  曹志恺 《广州医药》2000,31(1):31-32
我科1986年以来,先后为3例婴儿性偏瘫的顽固性癫痫患儿行大脑半球切除术,至今2例已随访13年,1例5年,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1979年生,因颅内出血入院治疗。2岁出现全身抽搐,并左肢轻偏瘫。抽搐发作频繁,药物难控,智力发育差,易怒。7岁时CT检查:右额顶颞叶大片脑组织软化、囊变,侧脑室扩大。脑电图示高度异常。乃行右大脑半球皮质次全切除术,保留基底节、丘脑和部分枕叶。术后至今已13年,生活可自理,情绪反应正常,性格温和,语言清晰,表达力、记忆力尚可,喜欢唱歌,未念书,不识字,不会计算,左手不能持物,左下肢跛…  相似文献   

7.
Rasmussen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光  刘兴洲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298-1300
Rasmusse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进展性疾病,多起病于儿童期,以大脑半球损害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言语、运动功能丧失及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早期诊断困难,通常经过数月至数年的时间,发现进行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证据后才开始考虑该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也难以控制癫痫发作,但外科大脑半球切除术能明显控制癫痫发作,术后60%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手术不使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加重,并能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在癫痫诊疗中价值。方法对170例癫痫患者及疑似癫痫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结果 (1)明确诊断癫痫的140例患者中,91例病史明确,79例发作性疾病通过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其中27人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期及间歇期有明确癫痫样放电,22人未监测到临床发作,但间歇期有异常放电,上述49人根据脑电图可明确诊断为癫痫,另12例有临床发作,但脑电图未见异常,可明确排除癫痫的诊断,3例考虑为心因性发作,进行暗示治疗,效果好。15例无临床发作,脑电图正常,因有临床发作,不能完全排除癫痫,建议复查脑电图。(2)对明确诊断癫痫的140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确定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14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通过对170例发作性疾病的患者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鉴别痫性和非痫性发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明确了诊断。癫性疾病根据放电部位、数量、频率、波型可确定癫痫的发作类型,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医源性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并对治疗、减药、停药提供客观依据。对于难治性癫痫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可以准确定位致痫灶,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癫痫的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Charles Bonne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表现为有视觉通路病理损害的老年患者复杂的、反复发作的幻视。但目前由于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的枕叶癫痫外科切除术后出现此综合征的患者未见报道。目的:报道1例右侧枕叶发育不良患者外科切除术后出现复杂幻视,并被诊断为Charles Bonnet综合征。患者:1例35岁的右侧枕叶发育不良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结果:患者癫痫灶切除术后2个月,左侧视野出现复杂幻视,不伴意识丧失或错觉。尽管行抗癫痫药物治疗,幻视持续超过12个月。幻视发作期间,长时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未发现癫痫波。结…  相似文献   

10.
多数癫痫必须证实为源自大脑某功能静止区时才能考虑行切除性(根治性)手术治疗,还必须确定药物治疗无效,且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治疗。颞叶切除治疗耐药性颞叶中央癫痫已被科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半球切除术是完全离断一侧大脑半球,当对侧半球结构异常且存在偏瘫时才考虑采用。因此成年患者很少采用此类手术。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手术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与颞叶中央切除术的适应证大致相同。胼胝体切开是一种姑息性手术,切断了两侧大脑半球的联系,频发性失张力性癫痫发作(猝倒)患者可考虑此种手术治疗。多处软膜下横切术采用切断横行纤维,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难治性癫痫采用癫痫灶切除与脑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广泛性双额叶MST加胼胝体前2/3切开术,前颢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局限性病变行癫痫灶切除加周边(叶)区MST的多种术式综合应用。结果60例难治性癫痫病人经手术治疗后,60例均得到有效控制,60例手术病人无一例发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结论难治性癫痫的多术式外科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而且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免遭破坏或切除,多种手术方式综合应用是治疗难治性癫痫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婴儿脑性偏瘫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的伴有顾固性癫痫,药物难以控制,而病侧大脑半球切除对癫痫有较好疗效。我们治疗的2例,经1年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并结合  相似文献   

13.
婴儿偏瘫合并顽固性癫痫行大脑半球切除术,国内报告不多。我院1987年7月以来,为3例患儿做了手术,疗效满意。例1、男5岁,1987年7月25日入院。生后6月发现右偏瘫。4岁开始抽搐,为大发作。后渐重,2~3日一次或每日2~3次。智力差,性格暴躁,多方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即功能性完全解剖次全半球切除术治疗儿童顽固性癫痫伴偏瘫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2001年5月6日入院,系第1胎,顺产,出生后20d,因尖叫、抽搐在当地治疗,拟“颅内出血”处理,尔后经常肢体抽搐,先左侧肢体,继尔全身强直痉挛样发作,发作频率,每日3~6次,服用苯妥因钠、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二联或三联抗癫痫药物系统治疗9年,效果欠佳。近2年来发作频繁,每日发作多达10~20次,均为全身性大发作,持续时间1~2min,甚至3~5min不等,病儿性格暴躁,智力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小儿复杂部分发作性癫痫及难治性癫痫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小儿复杂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及13例难治性癫痫加用LEV或逐步停用原来其中一种抗癫痫药物而改用LEV。治疗剂量:起始剂量10㎎·㎏-1·d-1,以后根据个体差异缓慢增加剂量,最终达30㎎·㎏-1·d-1。其中5例难治性癫痫(1例癫痫术后症状未控制者,3例LGS,1例west综合征),最终剂量达50㎎·㎏-1·d-1。结果完全控制发作者18例(2周内即起效完全控制发作者5例,1~2个月起效完全控制发作者13例),占36%;2~3个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约75%者12例,约占24%;3~4个月发作次数较原来减少约50%者9例,约占18%;无效11例,约占22%。结论LEV添加治疗小儿复杂部分发作性癫痫及难治性癫痫可以减少明显发作,尤其是对复杂部分发作性癫痫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添加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经多种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比较不同癫痫发作类型及癫痫综合征、发作频率、病程、年龄,观察左乙拉西坦的疗效。结果11例(13.75)无发作,27例(33.75)有效,38倒(47.5%)无效,4例(5%)发作加重,总有效率为47.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发作频率少、病程短、全面性发作疗效较发作频率、病程长和部分性发作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叶强华 《四川医学》2005,26(10):1113-1113
目的探讨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表现.方法对6例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病因导致此病.6例均在生后3个月内起病,其中2例在新生儿期发病.发作频繁,症状难以控制,脑电图呈暴发抑制波形,4例转变为婴儿痉挛症,伴明显智力落后和脑瘫,2例放弃治疗.结论大田原综合征发病年龄早是其突出特点,限于新生儿和小婴儿,预后差,暴发抑制脑电波形具有特征性,属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18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8周后,癫痫发作控制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0%。出现反应迟钝2例,嗜睡2例,记忆力降低1例,症状均轻微,未予特殊处理逐渐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癫痫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的特点.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外科手术等方法的发展,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控制,但仍有25%~ 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研究认为与癫痫类型、脑部病理损伤、脑内存在多耐药基因有关.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及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28-130
Rasmussen脑炎(Rasmussen's encephalitis,R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疾病,多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神经变性伴萎缩,本病儿童期发病,因一侧大脑萎缩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在起病的1年内会出现偏瘫、偏盲、认知障碍、失语症(如果涉及到语言功能的大脑半球),最终会有神经系统严重的后遗症如运动和认知困难以及难治性癫痫,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症状重,致残率高,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疗效差,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疾病的进展,一侧半球切除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控制癫痫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RE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