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现状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湖北省25所医院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录入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与数据直报系统,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监测24 957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7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3.4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分别为11.36‰、1.23‰、1.29‰。926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95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6.53%)。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2.63%)、肺炎克雷伯菌(17.26%)、铜绿假单胞菌(11.79%)、金黄色葡萄球菌(8.95%)、大肠埃希菌(6.21%)。结论 侵入性操作是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其中以VAP感染发病率最高。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较重,应持续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和器械相关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湖北省47所医院2012年-2015年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监测126 946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51%,连续4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7.2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分别是21.07‰、1.45‰、1.15‰,与2012年相比,2015年VAP和CRBSI发病率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8 92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95%)。排名居前五位的病原体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4.91%)、铜绿假单胞菌(13.75%)、肺炎克雷伯菌(11.96%)、金黄色葡萄球菌(10.92%)、大肠埃希菌(8.23%)。结论该省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院感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器械相关感染以VAP发病率最高,是ICU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对监测结果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7—2021年期间乌鲁木齐市2家三甲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检出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连续5年共监测ICU患者11 135例,发生医院感染543例,例次感染率和调整日感染率为4.88%和1.67‰。医院感染率、日感染率和调整日感染率的发生水平在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和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相关感染率分别为5.29‰、1.09‰和0.58‰。且VAP使用率连续5年逐年上升(P <0.01),而连续5年的CLABSI使用率逐年下降(P <0.01),且连续5年的VAP和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相关感染率均呈逐年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重症患者的医院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是下呼吸道(29.65%)、上呼吸道(15.47%)、泌尿道(12.34%)、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干预前(2017年1-12月)与干预后(2018年1-12月)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同期住院患者数分别为106 558、111 904例,分别发生医院感染1 803、1 52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69%下降至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0,P<0.001);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 2016、2019年分别对某院36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将两次评估结果(包括风险评估因素的变化、高风险科室的变化、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另外评价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的影响,即各项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如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结果 2019年风险评估显示,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ICU、心内科ICU、外科ICU、肾内科、儿外科、老年内科ICU、新生儿ICU、儿童ICU属于高风险科室,其中儿童ICU、新生儿ICU、儿外科和肾内科为2019年新增高风险科室。2016年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四个高风险部门风险级别明显降低。与2016年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比较,2019年各科室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提升,医院感染发病率、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CAUTI发病率、导尿管使用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可提示下一步重点关注科室和风险因素并实施干预,可有效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根据目标性监测要求对于每例研究期间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共纳入159 677例患者,ICU床日数为876 401d,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2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16.3‰;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3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2.3‰;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51.8%、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4.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NHSN数据比较相仿,呼吸机的使用率略低于NHSN公布的数据,但VAP的发病率却远高于NHSN的数据,需重点加强预防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2月对该院ICU开展医院感染连续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结果 11年共收治患者4 90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0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6%,调整后的患者日感染率为4.14‰。不同年份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P<0.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6.08%),器械相关感染160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66.25%。VAP发病率为8.6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3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51‰,不同年份器械使用率有所降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2 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1%)。结论 器械相关感染仍是ICU医院感染的重点,应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特点,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参与监测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 共收集全省234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分别为0.65%、1.68%,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0.41%、37.2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分别为1.04‰、6.81‰、1.99‰。将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医疗机构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0.92‰)、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5.91‰)、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1.64‰)均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1.23‰、9.16‰、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本调查掌握了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特点和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级医院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建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19年入住某医院新建综合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结果 共监测1 13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74例次),医院感染率10.59%,例次感染率15.36%;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11.95‰,例次日发病率17.32‰,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3.65‰,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5.30‰。呼吸机、导尿管和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分别为44.25%、85.19%、52.19%,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2.37‰、0.35‰、6.1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4.94%),其次为血液(21.27%)和泌尿道(3.45%)。ICU住院日数≥14 d (OR=0.122,95%CI:0.036~0.414,P=0.001)、输血(OR=0.233,95%CI:0.104~0.522,P<0.001)、APECHE II评分≥20分(OR=0.358,95%CI:0.175~0.733,P=0.005)和气管切开(OR=0.158,95%CI:0.066~0.374,P<0.001)是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CU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37.50%)高于非医院感染患者(2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P=0.031)。12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14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58.50%)为主,居前5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19.05%)、白念珠菌(17.69%)、铜绿假单胞菌(15.65%)、金黄色葡萄球菌(10.89%)和鲍曼不动杆菌(占6.8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29%、65.2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81.25%。结论 新建综合ICU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主要病原菌耐药严重,应根据相关感染特点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加大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方法整个项目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央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手术部位感染(SSI)、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血液透析中心(室)、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7个子项目,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基线调查、统一培训,参与项目的医院按照统一的要求、方法与内容进行调查。2013年10月项目正式实施;2013年10月—2014年3月:进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的调查;2014年4—9月:实施各项干预防控措施,并监测干预措施的依从性。结果全国共有52所医院参与该项目,49所医院上报数据。重症监护病房(ICU)器械插管相关感染,VAP、CLABSI和CAUTI发病率分别为8.89‰、1.32‰和2.02‰;综合ICU VAP、CLABSI和CAUTI发病率分别为9.6‰、1.4‰和2.2‰。干预前后ICU VAP、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手卫生依从率为76.73%(29 361/38 267),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总依从性和各类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有提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项目加大了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降低了相关医院感染发病率,提升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高风险事件,为ICU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风险识别确定20个风险因素,采用FMEA风险评估筛选出高、中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情况。结果 筛选出4个高风险因素,分别为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未遵循有效隔离措施、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床单元清洁消毒不合格、诊疗物品交叉使用;筛选出4个中高风险因素,分别为在拔管或气囊放气操作之前忽略气囊上分泌物的清除工作、手卫生依从性差、非本科室人员流通多、探视人员探视制度执行不到位。针对高、中高风险因素,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VAP、CLABSI、CAUTI日发病率分别由2018年的7.62‰、2.99‰、1.90‰降至2019年的3.93‰、1.01‰、0.62‰;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分别由4.98%、6.89%降至2.37%、3.14%。结论 基于FMEA法的风险评估能够发现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薄弱点,为防控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病情况,为采取相关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综合ICU且使用了导尿管、血管导管,以及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共调查综合ICU导管置管住院患者299例,总住院日数为2 700 d,发生医院感染41例、48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3.71%、例次发病率为16.05%,日感染发病率为15.19‰;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37例、44例次;其他医院感染分别为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及带状疱疹各1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为2.94‰,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2.12‰,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为15.72‰。结论导管相关感染是ICU内导管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且主要以VAP为主。  相似文献   

13.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基线数据,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侵入性操作使用率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监测2741例ICU患者,发生感染198例、307例次,感染率为7.22%、例次感染率为11.20%;同期ICU住院总日数9666d,日感染率为20.48‰,例次日感染率为31.76‰;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6.86‰,日感染例次率为10.64‰;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96.39%、58.66%和50.77%,使用导管所致相关泌尿道、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别为3.11‰、5.47‰和20.58‰。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必须制定相应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外科重症监护室预防器械相关感染的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器械相关感染率,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入住SICU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泌尿道插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率及相应器械使用率。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感染率。结果3年间共调查SICU内患者639例,发生医院感染129例次,感染例次率20.19%。其中器械相关感染77例(VAP 52例、CLABSI 12例、CAUTI 13例),占59.69%。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逐年提高,2007、2008和2009年手卫生产品每患者住院日使用量分别为41.59 mL/HD、82.71 mL/HD、84.33 mL/HD;VAP感染率明显下降,由2007年27.17 /1 000机械通气日降至2009年的9.09 /1 000机械通气日(χ2=2.79,P=0.00),CLABSI、CAUTI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较高,但可通过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教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及其病原微生物的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 对2015年1月1日-11月30日所有入住ICU>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颁布的指南作为诊断依据,标准化模式进行数据收集,并采用描述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1-11月共监测254例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DA HAIs)例次发病率为15.35%,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10.2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分别为7.05‰、4.91‰及3.22‰。ICU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48.27%), 其次为血液系统(27.59%)、泌尿系统(22.99%)及消化系统(1.15%),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1.52%。结论该目标性监测系统能有效识别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与趋势,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