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在低频聚焦超声辐照下对颅内胶质瘤的靶向转染能力。 方法 原位接种U251胶质瘤细胞制备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制备可以携载腺病毒载体和偶联RGD肽的脂质体微泡,并检测脂质体微泡的性状;实验动物分为3组,Ⅰ组为注射未携带腺病毒的非靶向微泡(对照组),Ⅱ组注射载腺病毒的非靶向微泡,Ⅲ组注射载腺病毒的靶向微泡,3组在注射微泡后接受超声辐照;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和分析3组动物颅内荧光强度。结果 原位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符合临床胶质瘤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制备的微泡直径在1.10~1.20μm之间,平均浓度为(7.8±0.43)×108/ml,既可以携带腺病毒,又可以链接RGD肽;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与Ⅰ组和Ⅱ组相比,Ⅲ组小鼠颅内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 静脉注射偶联RGD肽的载腺病毒靶向脂质体微泡可以将携载的目的基因有效地转染颅内胶质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一种携RGD肽的靶向相变型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RNP),并观察其体外光致相变以及细胞靶向效果。方法制备包裹ICG及液态氟碳(PFH)的RGD肽靶向高分子微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GD肽与微球的结合情况,流式细胞术量化其结合率,脉冲激光辐照观察微球相变情况,用乳腺癌MD-MB231细胞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能力。结果制备的RNP平均粒径为(627±28.5)nm,微球与RGD肽结合率为98.9%,脉冲激光辐照后微球发生液气相变。体外靶向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更多的靶向微球聚集在MD-MB231细胞的周围。结论成功制备出携RGD肽的靶向相变型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该造影剂对高表达整合素的乳腺癌MD-MB231细胞具有较高的靶向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携载PSMA单克隆抗体的载阿霉素纳米泡,观察其基本特性和体内显影能力。方法机械震荡法制备靶向载药纳米泡,观察其形态、大小、载阿霉素和偶联PSMA单克隆抗体的情况。检测粒径和电位,检测载药浓度,并在超声波治疗仪辐照下检测药物释放率。将靶向载药纳米泡与临床用微米级声学造影剂对比研究,观察二者在小鼠肝肾的增强造影效果。结果靶向载药纳米泡大小、分布均匀。荧光显微镜显示阿霉素和PSMA单克隆抗体与纳米泡结合。纳米泡粒径(793.80±92.05)nm,电位(8.74±2.41)mV,载药浓度(1.18±0.11)mg/ml。辐照下,阿霉素释放率(48.65±3.99)%。靶向载药纳米泡在小白鼠肝肾显影的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和持续显影时间均长于临床用微米级声学造影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峰值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性质稳定的携载PSMA单克隆抗体载药纳米泡,且在体内有较好的显影效果,为今后应用靶向纳米泡作为化疗药物载体靶向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泡造影剂与超声辐照是否能提高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转染率。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四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以脂质体转染;第三组加入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第四组加入脂质体和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将合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24小时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测算转染率。结果脂质体转染组与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质体+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组与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泡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协同脂质体能提高目标基因在肝癌细胞内的转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携重组体 GPⅠba靶向脂质微泡与被激活的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两者间特异性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荧光标记的携重组体 GPⅠba 组靶向脂质微泡(靶向组)和携非特异性IgG 的脂质微泡(对照组),应用平板血流灌注腔模型,在应切速率为 300 s-1的条件下,观察两种不同微泡对纤维胶原蛋白的黏附作用。应用离体小鼠降主动脉损伤模型,比较两组微泡的显影效果。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确定 VWF 的存在和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在平板血流灌注腔实验中,注射荧光标记的微泡后,荧光显微镜显示靶向组微泡的黏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530±49)mm-2和(56±12)mm-2,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血栓中存在 VWF。在离体小鼠降主动脉损伤模型实验中,注射不同微泡后,靶向组损伤处回声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6±34)AU 和(24±21)AU,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血管损伤处有丰富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携重组体 GPⅠba 靶向微泡可特异性地与被激活的 VWF 结合,超声可检出相应部位的回声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与VEGF的主要受体KDR特异性结合的小肽K237为配体研制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并进行体外性能鉴定.方法 采用"生物素一亲和素"桥接法构建靶向微泡(P-Bio-Av-Bio-Mbs),将KDR不同程度表达的细胞LOVO、HUVECs和LS174T分别与P-Bio-Av-Bio-Mbs孵育,同时另将荧光标记生物素-亲和素桥接靶向脂质体微泡(FITC- P-Bio-Av-Bio-Mbs)、荧光标记的单纯小肽微泡复合物(FITC-P-Mbs)及荧光标记的普通脂质体微泡(FITC-Mbs)分别与LOVO细胞孵育,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微泡与细胞结合的花环形成率及荧光强度;分别以10 ?g、50 ?g的小肽K237预先与LOVO细胞孵育,再将P-Bio-Av-Bio-Mbs与LOVO细胞孵育,观察细胞周围微泡分布.结果 KDR强阳性表达的LOVO细胞周围花环形成率高达90.52%,荧光强度3级,KDR阳性表达的HUVECs周围花环形成率53.46%,荧光强度2级,KDR阴性表达的LS174T细胞周围少数微泡黏附,花环形成率5.57%.荧光强度0~1级,组间花环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TC-P-Bio-Av-Bio-Mbs、FITC-P-Mbs及FITC-Mbs与LOVO细胞结合,花环形成率分别为89.62%、7.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强度分别为3级、0~1级、0级.10?g预处理组靶细胞周围花环结构明显减少,50 ?g封闭组靶细胞周围无花环形成.结论 以KDR为靶点携小肽K237的靶向脂质体造影剂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介导成功制备,在体外能与靶细胞高效特异结合.针对KDR为靶点进行肿瘤新生血管分子靶向显像可能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载自杀基因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携带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质粒和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质粒组、细胞+质粒+SonoVue组、细胞+靶向微泡组、细胞+质粒+超声辐照组、细胞+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和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进行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加入丙氧鸟苷(GCV)后,检测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的转染率为(24.78±1.04)%,较细胞+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14.31±0.69)%高。随着GCV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当GCV浓度在100 mg/l,培养96h后,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对RB细胞的抑制率达(92.91±1.71)%。结论 在加入GCV后,携带HSV1–tk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能有效的抑制RB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蛋白质粒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的最佳转染方法.方法:以脂质体转染法、超声辐照法、微泡造影剂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及脂质体中加入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4种转染方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48 h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测算转染率.结果:脂质体 SonoVue 超声辐照法的转染效果最好(23.10±2.11%).脂质体 SonoVue 超声辐照法的转染率分别与脂质体转染法、超声辐照法、微泡造影剂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法的转染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脂质体中加入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能显著提高荧光蛋白质粒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自杀基因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携带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质粒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的靶向微泡,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质粒组、细胞+质粒+Sono Vue组、细胞+靶向微泡组、细胞+质粒+超声辐照组、细胞+质粒+Sono Vue+超声辐照组及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进行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基因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加入丙氧鸟苷(GCV)后检测细胞的抑制率。结果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的转染率为(24.78±1.04)%,高于细胞+质粒+Sono Vue+超声辐照组(14.3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CV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抑制率逐渐升高。当GCV浓度为100 mg/L,培养96 h后,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对RB细胞的抑制率达(92.91±1.71)%。结论加入GCV后,携带HSV1-tk基因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能有效地抑制RB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激活携基因微泡对外源基因在梗死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及治疗性血管新生在鼠心梗模型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采用心肌内注射途径,超声激活携基因微泡组注射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微泡后进行超声辐照,单纯基因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等量bFGF基因质粒和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基因表达和促血管新生效应.结果 与单纯基因治疗组相比超声激活携基因微泡组荧光强度和bF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血管新生更明显(P<0.05).结论 超声激活携基因微泡可明显提高bFGF基因在鼠活体心肌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声诺维联合超声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角膜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小鼠眼前房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生理盐水、质粒+造影剂、脂质体+质粒等,以50 Hz,2 W/cm2的脉冲波超声辐照质粒+生理盐水和质粒+造影剂眼10 min.术后第1 d、第3 d、第7 d、第14 d和第21 d荧光体视镜观察眼表EGFP表达出现情况,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细胞的分布,病理切片观察组织有无损伤.结果 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组小鼠眼表出现绿色荧光蛋白的弥漫性表达,明显高于单纯超声辐照组和脂质体转染组,其余对照各组眼表均未见绿色荧光.第3 d时的病理切片各组均无异常.结论 声诺维联合超声辐照在体能安全、有效地介导基因转染眼组织.  相似文献   

12.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是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效率.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第一组:在胫前肌注射造影剂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混合溶液;第二组:注射与第一组相同的混合溶液后立即加超声辐照;第三组:注射GFP;第四组:在注射GFP后立即用超声辐照.7天后取小鼠胫前肌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有较多GFP表达,部分肌纤维绿色荧光较明亮,部分较暗淡;第三组和第四组GFP表达量较少.第一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二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组与第四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未加超声波作用时,直接肌注携基因的超声微泡造影剂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超声联合微泡促进脂质体介导的p EGFP质粒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方法实验共分7组:空白对照组仅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不进行任何处理;质粒组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μg质粒;脂质体组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00μl转染液;脂质体+微泡组每毫升细胞中悬液加入100μl转染液和200μl微泡,低频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组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00μl转染液和200μl微泡,同时采用声功率为400 m W/cm2的脉冲超声波辐照模式,辐照时间240 s,占空比设为1∶1,依据辐照频率不同又分3个亚组,分别为20 k Hz超声组、500 k Hz超声组和1 MHz超声组。每组设6个复孔。各组经处理后继续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转染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低频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组PC3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各组,各亚组间又以20 k Hz超声组绿色荧光蛋白较多;脂质体组和脂质体+微泡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亦多于空白对照组和质粒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频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组转染率高于质粒组,其中20 k Hz超声组转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体组与脂质体+微泡组之间、500 k Hz超声组与1 MHz超声组之间转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超声辐照微泡可显著促进脂质体介导的p EGFP质粒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在相同声功率、相同辐照面积下,随着辐照频率的升高,转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携载PSMA单抗靶向人前列腺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利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载PSMA单抗靶向前列腺癌的脂质纳米级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纳米级微泡的结合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鉴定PSMA的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定位;普通光镜下观察靶向微泡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寻靶能力,同时以胃癌细胞作对照。结果携载PSMA单抗的靶向纳米级微泡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23.70±66.05)nm,免疫荧光法显示微泡表面可见绿色荧光,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前列腺癌细胞膜高表达PSMA,体外寻靶实验显示该靶向微泡可与人前列腺癌LNCAP及C4-2细胞牢固结合,而与胃癌MKN45细胞不结合。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的携载PSMA单抗靶向人前列腺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具有较强的体外寻靶能力,能特异性地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能否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及其转染效率,初步摸索适宜的超声辐照条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造影剂转染组:加入5 μg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进行转染;第2组为脂质体转染组:用相同浓度PEGFP-C1质粒进行常规脂质体转染;第3组为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加入5 μg PEGFP-C1质粒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然后分别用0.25 W/cm2、0.5 W/cm2、1.0 W/cm2超声波经培养板底部辐照10 s.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转染组细胞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录每高倍视野(400×)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单纯造影剂转染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可见不同程度荧光蛋白表达,其中以0.5 W/cm2超声辐照组表达最强,每高倍视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20.7±3.2)个/HP,高于0.25 W/cm2与1.0 W/cm2超声辐照组[分别为(4.8±1.9)个/HP;(9.9±2.3)个/HP],与脂质体转染组[(22.1±3.5)个/H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泡声学造影剂加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与表达,超声辐照条件是影响转染率的重要因素,适宜条件时其转染效率与常规脂质体转染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提高脂质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质粒(plRES—EGFP—HGF)在肝细胞中转染率的可行性。 方法将培养的肝细胞分为4组:(1)单纯对照组,(2)脂质体转染组,(3)超声辐照脂质体转染组,(4)超声辐照微泡+脂质体转染组。第(4)组按照每孔加入造影剂剂量又分为1)10μl组,2)20μl组,3)30μl组,4)40μl组4亚组。超声辐照微泡+脂质体转染组在脂质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转染肝细胞1h后,在24孔板中每孔加入微泡声学造影剂10,20,30或40μl,超声辐照60s。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转染率。 结果超声频率1MHz,功率0.5W/cm。辐照60S,每孔加入造影剂30μl时肝细胞基因转染效率最高,与脂质体转染组比较有显著性。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超声辐照微泡声学造影剂可明显提高脂质体介导肝细胞基因转染效率,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脉冲超声辐照微泡超声造影剂提高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肝癌,细胞(HepG2)中转染率的可行性.方法 将HepG2接种在24孔板中,随机分为以下6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质粒+脂质体组;③超声+质粒组;④超声+质粒+微泡组;⑤超声+质粒+脂质体组;⑥超声+质粒+脂质体+微泡组.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转染效率;MTT法检测此转染方法对HepG2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 超声+质粒+脂质体组的转染效率最高,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而超声+质粒+脂质体+微泡组转染效率与超声+质粒+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胞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超声辐照可介导基因转染,并能提高脂质体基因转染效率.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超声微泡造影剂可提高超声介导基因转染效率,此方法可为基因转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增强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N1)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的可行性,并对超声微泡浓度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将前列腺癌PC-3细胞悬液分为空白对照组、超声组、微泡组、微泡+超声组、脂质体组、脂质体+微泡组、脂质体+超声组、脂质体+微泡+超声组,其中脂质体+微泡+超声组根据微泡体积浓度不同分为(0、10%、20%、30%、40%和50%)6个亚组。经超声辐照,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结果脂质体+微泡+超声组基因转染效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脂质体+微泡+超声亚组中,微泡浓度为20%亚组基因转染率最高。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能有效增强脂质体介导pEGFP-N1基因在体外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染率,20%是体外基因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的最佳微泡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载水飞蓟宾热敏脂质体-微泡SonoVue复合体并进行质量分析。方法以薄膜旋蒸法制备载水飞蓟宾热敏脂质体,然后利用戊二醛偶联法将超声微泡SonoVue与载药脂质体相连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热敏脂质体药物包封率及不同温度下释药特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载药脂质体与微泡的偶联率。结果载水飞蓟宾热敏脂质体-微泡SonoVue复合体粒径(2 724±559.9)nm,药物包封率(71.0±8.3)%,41℃时药物平均释放率明显升高,达到(55.6±7.6)%。偶联后,载药脂质体在微泡周围聚集,热敏脂质体与微泡偶联率为(90.0±4.9)%。结论载水飞蓟素热敏脂质体-微泡SonoVue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偶联率、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控温释药特性,为药物递送提供一种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声诺维的方法对脂质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PGFP)基因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方法在单孔培养皿中加入HUVEC细胞悬液,每孔加入脂质体介导EPGFP4μg,加或不加微泡造影剂或不同条件的超声辐照。24h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量EP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超声组转染率提高,超声 微泡组转染率明显提高。超声 微泡组,超声辐照时间60s机械指数(MI)1.4组转染效率最高;超声机械指数1.0辐照时间90s组转染率最高。结论声诺维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提高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对细胞转染的效率,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