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蒙古沙鼠的动物模型,观察H.pylori及H.pylori与N-甲基-N'-硝基-N-亚甲基胍(MNNG)联用作用后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并观察了维生素C的预防作用.方法160只SPF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A组单用Hpylori菌液灌胃;B组在接种H.pylori后4周,摄入MNNG水(20μg/mL),连续30周;C组单用MNNG水(20μg/mL),连续30周;D组在B组基础上同时摄入加维生素C的食料;E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实验后12、36、48、52周各处死8只,取胃黏膜行组织学检查,用Warthin-starry银染、PCR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ri.结果累计至52周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A组(87.5%,62.5%)、B组(78.1%,56.3%)显著高于C组(6.2%,6.3%)、D组(15.6%,9.4%)和E组(0%,0%),P<0.01.B组的H.pylori感染率从接种后12周的100%下降到52周的66.7%.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维生素C在预防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前病变上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Jin Z  Hu FL  Wei H  Tang XY  Do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2):1518-1522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只)、Hp组(24只)、MNNG组(20只)、Hp+MNNG组(24只).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模型.并在接种Hp 4周后在相应组给予MNNG灌胃.接种Hp后20周及40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沙鼠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 (1)成功建立了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沙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显示:20周时,对照组沙鼠胃黏膜腺体排列整齐,未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异常表现;Hp组3只出现腺体萎缩;MNNG组1只出现腺体萎缩;Hp+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1只出现肠上皮化生.40周时,对照组胃黏膜病理未见异常表现;Hp组6只出现腺体萎缩,5只出现肠上皮化生,1只出现非典型增生;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2只出现肠上皮化生,无非典型增生发生;Hp+MNNG组10只全部出现腺体萎缩,7只出现肠上皮化生,5只出现非典型增生.Hp+MNNG组发生癌前病变的例数多于其他各组,由于时间尚短,暂未观察到胃癌发生.结论 Hp NCTC11637可以稳定的定植于沙鼠腺胃黏膜,并使之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Hp与MNNG两者均可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两者同时作用会导致胃黏膜更严重的病理改变,两者存在协同致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行食管空肠吻合术2周后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塞来昔布组大鼠塞来昔布10 mg/(kg·d-1)经食管灌入;对照组经食管灌入生理盐水1 ml;另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20周处死动物,观察比较3组动物大体组织变化、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PGE2的水平.结果:术后20周,塞来昔布组轻、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4/19(73.68%)、4/19(21.05%)、1/19(5.26%);对照组为4/17(23.53%)、5/17(29.41%)、8/17(4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发生率塞来昔布组为7/19(36.84%),对照组为13/17(76.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塞来昔布组为2/19(10.53%),对照组为8/17(4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X-2蛋白表达塞来昔布组为1/7(14.29%),对照组为10/13(76.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塞来昔布组PGE2水平(1480.1±489.8 )pg/mg.protein,显著低于对照组(2933.8±862.9)pg/mg.protein(P<0.001).假手术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塞来昔布对大鼠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菌株对人胃黏膜细胞系GES-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了解不同毒力菌株对胃黏膜的影响及致癌性。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自胃癌、胃炎患者的菌株各10例分别与GES-1细胞以不同浓度比例共培养,在不同时间点进行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出对GES-1细胞的增殖影响最大(A菌株)和最小(B菌株)的两株菌株,利用蒙古沙土鼠感染模型了解其导致胃黏膜病变情况及致癌性。结果:当细肜细菌浓度比为1:1,1:50共培养12h和细胞/细菌浓度比为1:50共培养24h时,分离自胃癌患者的麒H.pylori临床菌株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GES-1细胞增殖,与胃炎菌株组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肜细菌浓度比为1:50,1:200共培养时,胃炎菌株纽和胃癌菌株纽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胃炎菌株组与胃癌菌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的2株菌株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后28周,A菌株引起蒙古沙土鼠胃黏膜肠化及癌变,与B菌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Hpylori临床菌株对GES-1细胞的增殖影响具有差异性,分离自胃癌黏膜的菌株可明显促细胞增殖,并可以引起蒙古沙土鼠严重的胃黏膜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琳  姚希贤 《医学综述》2004,10(8):476-477
自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HP长期定植困难和(或)HP引起的胃黏膜病变轻微,较成功的动物模型缺乏,以致影响对HP慢性感染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1996年Hirayama等报道成功建立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MG)HP感染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鼠Hp相关性慢性胃炎模型的制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较理想的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模型。方法 二级雄性Wister大鼠 4 3只 ,随机分为制模组 [H .pylori及 1 甲基 3 硝基 1亚硝基胍 (N methyl N’ nitro N nitrosoguanidine ,MNNG)组 ]1 3只、对照Ⅰ组 (正常对照组 ) 1 0只 ,对照Ⅱ组 (H .pylori感染组 ) 1 0只 ,对照Ⅲ组 (MNNG组 ) 1 0只。对模型组动物 ,采用H .pylori及MNNG的综合方法制模 ,共 1 2周。采用胃黏膜涂片革兰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 .pylori定植情况。并对胃窦黏膜组织学各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1 )H .pylori感染情况 :正常对照组和MNNG组 :其胃窦黏膜无H .pylori感染 ;H .pylori感染组和制模组分别处死 9只、1 0只大鼠 ,其中 8/9、7/1 0胃窦黏膜有H .pylori定植。 (2 )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制模组胃窦黏膜变薄 ,固有层腺体中度减少 ,未见腺体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伴有中度慢性活动性炎症。MNNG组胃窦黏膜变薄 ,固有层腺体中度减少 ,亦无腺体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伴轻度慢性炎症 ,但无明显急性活动性炎症。H .pylori感染组仅有中度慢性活动性炎症 ,胃窦黏膜厚度正常。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基本正常。制模组慢性活动性炎症与H .pylori感染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萎缩性病变 [病理积分 (2 2±0 4 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醇和消炎痛对幽门螺杆菌(HP)种植及损伤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用40%的乙醇和消炎痛针剂处置土鼠,幽门螺杆菌培养后接种于沙土鼠胃内。组织学观察胃黏膜改变。结果:HP组2周后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个月后炎性反应轻微,消炎痛和乙醇组2周后胃黏膜表面充血、水肿,3个月后黏膜炎症消失,消炎痛、乙醇处置后接种HP组2周后炎性反应明显,3个月后看到溃疡形成及大量HP定植,对照组无异常改变。结论:应用乙醇和消炎痛促进了HP接种后胃黏膜的损害,使胃黏膜对HP的敏感性增加,增加胃溃疡发生的危险性,乙醇及消炎痛和HP感染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蒜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 MNNG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给予MNNG(每天 5ml,含MNNG 1.2 5m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 ,预防组另给 10 %大蒜匀浆 10ml/d ,10个月后停药。预防组与治疗组继续给大蒜匀浆 ,至 16个月。结果 MNNG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诱发大鼠不典型增生 2 4只 (96 .0 % )、16只 (53.3% )和 9只 (4 5.0 % ) ,癌变 15只 (6 0 .0 % )、7只 (2 3.3% )和 4只 (2 0 .0 % )。经统计学处理 ,加用大蒜的预防组、治疗组与MNNG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表明大蒜对MNN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小荣  杨力  张飞雄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7):586-588,F0002
目的使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联合黏蛋白2(MUC2)检测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胃镜下初步诊断为BE食管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24例,行2%Lugol’s液10-20ml食管染色,1-min3食管黏膜迅速染色,在食管不着色区取活检(靶向活检)2-4块送HE染色病理检查,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测MUC2表达情况;B组为对照组20例,在紧靠齿状线下方、齿状线舌形突出、齿状线上岛形橘红色黏膜处取活检2-4块,送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 A组HE染色病理诊断为BE21例,7例为肠化型,HE染色病理诊断的BE中有13例MUC2阳性表达;B组HE染色病理确诊为BE12例,其中3例为肠化型BE;两组BE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P〈0.05);两组肠化型BE检出率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232,P=0.007〈0.05)。结论 Lugol’s液食管染色进行靶向活检可以提高BE的诊断率,MUC2检测显著提高了肠化型BE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 GX)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初次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8 391例,诊断GX 1 346例,GX检出率为1.97%,平均年龄为(55.4±12.1)岁。根据有无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将GX分为2组:GX伴肠化组(n=901)和GX不伴肠化组(n=44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黏膜萎缩程度及是否合并胃癌情况。将GX伴肠化组再根据肠化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GX伴轻度肠化(n=412)、GX伴中度肠化(n=291)和GX伴重度肠化(n=198),对比分析不同亚组GX伴肠化的临床特征。结果 GX伴肠化与GX不伴肠化组在年龄(P=0.012)、HP感染(P<0.001)和是否合并胃癌(P=0.01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X伴肠化组中年龄≥65岁患者发病率较高、HP感染率高、合并胃癌的检出率较高。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GX患者中胃癌组和非胃癌组在年龄(P<0.001)、...  相似文献   

13.
许俊 《医学综述》2012,(18):3106-310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普通内镜诊断的BE患者分别行普通内镜及NBI内镜检查,并于异常部位行定向取检,统计病理检出率。结果普通内镜组病理符合率33.9%,NBI组病理符合率达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模式下A组肠化生检出率为56.7%,B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为0%。结论NBI有助于BE的早期诊断,可提高肠化生的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 (CGA)胃粘膜的损伤程度与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的关系。方法 将 13 0例HP阳性CGA患者分为CagA+ HP胃炎组 (92例 )、CagA-HP胃炎组 (3 8例 )两组 ,观察评定两组患者胃粘膜炎症的损害程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 CagA+ HP组的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明显高于CagA-HP组(χ2 =16.765 ,P <0 .0 5 ) ;但两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感染CagA+ HP患者 ,其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对2117 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和胃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HP 阳性者1428 例,占67 .45 % ,有肠化生者629 例,占29 .71 % 。HP 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32 .84 % 与23 .22 % ( P < 0 .01) 。这表明肠化生与年龄有关。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及肠化生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提示HP 感染是肠上皮化生的促进因素之一,继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大鼠胃癌形成和胰岛B、D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MNNG(20 mg/kg)给大鼠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0天,以诱导大鼠胃癌形成.用HE染色与AB-PAS染色方法观察硒对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胰岛内胰岛素细胞(B细胞)、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并对其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中加入2 mg/L和4 mg/L的亚硒酸钠加重了胃粘膜的糜烂、出血,促进了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高硒组比实验对照组(P<0.01),出现了浆膜下平滑肌瘤,增加了平滑肌瘤的发生率.B细胞的面数密度(NA)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光密度(MOD)低硒组比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细胞的面数密度实验对照组和加硒各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是MOD值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NNG所致胃癌的过程中,饮水中加入2 mg/L、4 mg/L亚硒酸钠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亚硒酸钠的胰岛素模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在大鼠实验性胃癌发生过程中对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GH细胞和TS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影响。方法:用断乳雄性Wistar大鼠62只,分正常对照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实验对照组、MNNG低硒组和MNNG高硒组。43周时取大鼠垂体和胃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垂体ACTH细胞、GH细胞和TSH细胞,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MNNG实验对照组和加硒组均有数只大鼠胃浆膜面出现肿块,且光镜下显示为肠上皮化生,其中加硒组的肠化生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MNNG实验组、低硒组、高硒组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0623±0.02024、0.0680±0.08948和0.0574±0.01949;GH阳性细胞MOD分别为0.0380±0.01311、0.0415±0.01559和0.0293±0.01323;TSH阳性细胞数MOD分别为0.0943±0.18606、0.1272±0.05389和0.1044±0.04166。结论:在实验性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低剂量亚硒酸钠组的大鼠腺垂体远侧部ACTH、GH和TSH阳性细胞反应增强;而高剂量亚硒酸钠的作用则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ugol’S液进行食管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查前确认患者无碘过敏史,对胃镜下初步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紧靠齿状线下方、齿状线舌形突出、齿状线上岛形橘红色黏膜处取活检2~4块,送病理检查;实验组(24例)行2%Lugol’s液10~20mL食管染色,1~3min食管黏膜着色,在食管不着色区取活检2~4块送病理检查。结朵对照组确诊Barrett食管12例,其中3例为肠化型Barrett食管,实验组诊断为Barrett食管18例,其中7例为肠化型,实验组B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4,P〈0.05)。结论Lugol’s液食管染色结合靶向活检可以提高Barrett食管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