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患者纹状体亚区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与临床相关分析,探讨其神经心理学症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WD患者29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3.0 T磁共振功能磁共振成像及临床量表测试,采用mICA工具箱的group ICA功能将壳核和尾状核分成8个亚区,做全脑功能连接,提取功能连接异常区域的值与临床量表测试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D患者左侧尾状核中部与全脑未发现功能增强或减弱区域,余感兴趣区与全脑功能连接不同程度减弱。左侧尾状核前部(ROI5)-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09);右侧尾状核前部(ROI6)-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11);右侧尾状核中部(ROI8)-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值与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41)。结论右侧尾状核前中部与背外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双侧壳核前部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可能破坏皮质-纹状体-丘脑回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参与记忆及动作相关认知的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的通路连接受阻则可能是WD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
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
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
脑进行3D-fSPGR序列扫描,利用Centricity DICOM viewer 3.0软件对双侧第4脑室外侧缘和
双侧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在等分后的图像上逐层勾画HF的面积,乘以层厚计算HF体积。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HF体积与年龄、性别之间的
关系,分析左右两侧HF体积之间的差异和HF体积校正前后差异。结果:HF体积与正常成年人年龄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 ,男性和女性间HF体积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和校正后右侧HF体积均大于左侧(t=2.091,P<0.05;t=2.032,P<0.05),女性校正后左侧和右侧HF体积均大于校正前 (左侧t=-2.092,P<0.05;右侧t=-2.100,P<0.05);正常成人HF平均体积右侧为2 649.92~2 903.17 mm3,左侧为2 579.42~2 803.27 mm3。结论:选择对第4脑室外侧缘至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的HF体积的研究方法可较全面地对HF体积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并易于使其研究的标准统一化。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青岛市20~59岁成年人2 398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生活方式等因素与肥胖的关联性.结果 青岛市成年人肥胖患病率为12.7%,其中男性肥胖患病率为14.4%,女性肥胖患病率为11.0%,男女性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4,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35,P<0.001)、饮酒(OR=0.961,P<0.001)、饮食(OR=0.996,P<0.001)、睡眠时间(OR=0.720,P<0.01)、睡眠质量(OR=1.376,P<0.01)、每周工作时间(OR=0.603,P<0.01)、每天坐姿时间(OR=1.078,P<0.01)和体育锻炼(OR=0.940,P<0.001)与肥胖有关,其中睡眠质量与肥胖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肥胖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2.274,P<0.001)、饮酒(OR=1.582,P<0.01)、饮食(OR=1.874,P<0.001)、睡眠质量(OR=1.158,P<0.001)、坐姿时间(OR=1.718,P<0.01)和体育锻炼(OR=0.851,P<0.001).结论 年龄增长、高脂肪和高盐饮食、经常性饮酒、静态生活方式增多和体育锻炼不足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及预防发病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272例2005年6~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测定及肝胆B超。结果6272名成人研究对象中,男性3662名,女性2610人,平均年龄(46.43±13.7)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1369人,患病率为21.83%,男性为24.47%,女性为18.12%。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5.96,P<0.01)。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8岁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8.7,P<0.01),58~70岁之间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43),70岁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5.3,P<0.05)。脂肪肝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0.001), 股骨近端 BMD=236.0-1.99×年龄(r=-0.5967, P<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 腰椎BMD=269.5-2.77×年龄(r=-.7085,P<0.001) ,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 (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 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周口地区人群血脂水甲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应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周口地区2655例成人空腹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65.9%,男性76.3%,女性47.2%.男性和女性4种血质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TC、LDL-C、TG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1).TC在25~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55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LDL-C在18~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45~74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TG在18~54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55~64岁组两性间无差异,64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周口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相位加权成像在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多系统萎缩、2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2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常规头部磁共振成像后行相位加权成像,成像范围覆盖整个纹状体.在不知道患者临床诊断的情况下在后处理得到的相位图像上确定测量的感兴趣区并测量记录双侧壳核、苍白球及尾状核头的平均相位位移值.结果 多系统萎缩患者双侧壳核的相位位移值显著低于帕金森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0.05),其他各部位的相位位移值差异无显著性,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在各观察区域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相位加权成像是一个评价运动障碍疾病脑内铁异常沉积的有价值的序列,定量评价铁沉积程度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多系统萎缩与特发性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首发未用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患儿基底节及丘脑结构的完整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13例TS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DTI扫描采用具有15个弥散梯度方向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经DTIStudio软件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和分量各向异性参数(FA)图,然后采用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用ROIEditor软件在平均弥散加权(aDWI)图像上画出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丘脑,提取上述区域的FA值和平均ADC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TS患儿左侧苍白球和双侧丘脑FA值降低(P<0.05);双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和双侧丘脑的ADC值增高(P<0.05);左侧丘脑的FA值降低与症状评分相关(r=0.77,P<0.05).结论 运用DTI技术发现TS患者基底节和丘脑组织微观结构异常,尤其是左侧丘脑的异常,提示丘脑在TS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与海马体积及功能连接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9年1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与社区招募的31名正常对照者行认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构磁共振检查测量海马体积,静息态磁共振检查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两组的认知功能、海马体积及功能连接差异,探讨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及功能连接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13.346,P=0.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52.005,P<0.001)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全海马体积明显萎缩(右侧t=2.176,P=0.033;左侧t=2.881,P=0.005),以左侧为甚;海马尾(右侧t=2.394,P=0.019;左侧t=3.158,P=0.002)和海马体(右侧t=2.336,P=0.022;左侧t=3.165,P=0.002)体积较正常对照组缩小;颈动脉狭窄组不同海马亚区中下托(右侧t=2.211,P=0.030;左侧t=2.430,P=0.018)和分子层...  相似文献   

10.
Wang XQ  Iang SY  Lu H  Ma L  Mao YL  Y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83-3187
目的 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与各脑区DTI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2例成人颞叶癫痫患者和42名正常健康对照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包括词语流畅性、Stroop、连线试验(A)、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并对19例颞叶癫痫患者和21名正常健康对照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结果 颞叶癫痫患者组词语流畅性(11±4)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16±4),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颞叶癫痫患者左侧内囊后肢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尾状核(r=-0.56,P=0.04)、双侧壳核(右r=-0.58,P=0.04;左r=-0.58,P=0.04)、右侧丘脑MD值(r=-0.64,P=0.02)与词语流畅性呈负相关,左侧额叶(r=0.43,P=0.04)、左枕叶白质FA值(r=0.47,P=0.02)与词语流畅性呈正相关.胼胝体膝部(r=0.58,P=0.04)、左侧壳核MD值(r=-0.59,P=0.04)与数字广度呈负相关.双侧内囊后肢MD值与连线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右内囊后肢0.65(P=0.02),左内囊后肢0.59(P=0.03).结论 此研究结果支持额叶在执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发现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区可能超出额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3.0T增强梯度回波T2?鄢加权血管成像(ESWAN)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R2?鄢值,探讨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R2?鄢图像上分别测量双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R2?鄢值,分析R2?鄢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成年人在黑质网状带、苍白球的R2?鄢值最低,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最高。其中黑质网状带、壳核、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头的R2?鄢值在部分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一定规律性。而红核、黑质致密带、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核、黑质网状部、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R2?鄢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 =0.188、0.269、0.524、0.347和0.407,P <0.05),丘脑的R2?鄢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 = -0.317,P =0.000),而黑质致密部、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与年龄无关(P >0.05)。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的结构,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脑部皮层下灰质核团定量磁敏感成像的相同设备内及不同设备间可重复性。 方法 21名成年健康志愿者在不同3.0T磁共振设备上行脑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成像,并采用感兴趣法测量左侧皮层下灰质核团(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黑质及红核)磁化率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法进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相同设备同一观察者间所测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及红核磁化率的ICC值均位于0.90-0.99间,Bland-Altman分析显示除黑质外相同设备所测所测皮层下灰质核团磁化率值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内。不同设备同一观察者所测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黑质及红核的 ICC 值分别为 0.49(0.08,0.75)、0.80(0.57,0.91)、0.77(0.51,0.90)、0.78(0.54,0.91)、0.80(0.56,0.91)及 0.93(0.83,0.97),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不同设备观察者间壳核及丘脑磁化率值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内的比率为95.2%(20/21)。结论 正常人脑皮层下灰质核团定量磁敏感成像证实相同磁共振设备内可重复性优于不同设备间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采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相位值,探讨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SWI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 70岁.经后处理在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相位值,分析相位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成年人在红核相位值最低,黑质网状带次之,额叶白质区的相位值最高,尾状核头的相位值在部分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规律性.余感兴趣区的相位值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状核头的相位值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352,P<0.01),余感兴趣区的相位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的结构,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个亨廷顿病家系亨廷顿病患者的颅脑常规CT、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pec—troscopy,MRS)表现。方法对2个亨廷顿病家系的6例亨廷顿病患者行头颅常规CT、MRI及MRS检查,并与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比较,检查序列包括:CT平扫、MRIT1WI、T2WI、FLAIR及MRS。结果颅脑CT、MRI显示亨廷顿患者的两侧尾状核、壳核萎缩,两侧侧脑室前角扩大;两侧尾状核头及壳核的NAA/Cr比值降低,Ch/Cr比值升高(P〈0.05)。结论亨廷顿病的CT、MRI主要表现为两侧尾状核、壳核萎缩;尾状核、壳核的^1H—MRS代谢异常有助于亨廷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胺氧化酶A基因30bp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MAOA-uVNTR)对中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 基因,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将56例抑郁症患者以及37例性别比例、年龄、受教育年限上差异无显著性的健康对照分为低活性基因型组(3R,3R/4R)和高活性基因型组(4R),93例受试者均经结构磁共振(MRI)扫描头部.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左右尾状核(K=11/68,Z=3.76/4.76)、左右丘脑(K=21/181,Z=3.26/3.63)、右下丘脑(K=38/12,Z=4.20/3.60)灰质密度显著降低.③高活性基因型患者组较低活性基因型患者组左右尾状核(K=17/33,Z=3.23/4.36)、左壳核(K=16,Z=3.42)、右下丘脑(K=12,Z=3.62)灰质密度显著降低.高活性基因型组患者组较同基因型健康组左尾状核(K=11,Z=4.13)、左右丘脑(K=13/14,Z=3.53/3.23)、左海马旁回(K=13,Z=4.04)密度显著降低.结论 高活性基因型可能是引起抑郁症患者边缘系统-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结构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of monoamine oxidase A gene (MAOA-uVNTR)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gray matter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Methods 56 cases of depression, as well as 37 healthy controls who were matched in gender, age and years of education were divided into low-activity genotype (3R or 3R/4R), and high-activity genotype (4R) with the method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and 1.5%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eparation. 93 cases all were performaned 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ing. Results ① The difference of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y between the depression group and the healthy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 ②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the concentration of gray matter( GMC ) of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K = 11/68, Z =3.76/4.76 ), bilateral thalamus ( K = 21/181, Z = 3.26/3.63 ) and right hypothalamus ( K = 38/12, Z = 4.20/3.60)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depressed patients. ③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cases with the high-activity genotype showed reduced GMC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K = 17/33, Z = 3.23/4.36 ), left putamen ( K = 16, Z =3.42 ) and right hypothalamus( K = 12, Z = 3.62 ) in comparision with patients with low-activity genotype. In highactivity genotype group,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ad reduced GMC in left caudate nucleus ( K = 11, Z = 4.13 ), bilateral thalamus ( K = 13/14, Z = 3.53/3.23 ) and left parahippocampal gyrus ( K = 13,Z = 4.04). Conclusion High-activity genotyp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structural abnormalitily of the limbic-striatum-globus pallidus-thalamus loo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边缘区在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例左侧壳核软化灶导致右侧躯体偏身疼痛患者及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计算。结果 左侧边缘区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主要位于双侧尾状核头、壳核及左侧苍白球。结论 边缘区可能参与人类疼痛调节,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自制社会功能性衰老量表为根据,在现场人群实证基础上探析该量表判断健康人衰老的可行性 和实用性。方法:按9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运用自制量表获取反映研究对象社会功能衰老的现况资料;统计分析 个体社会功能衰老得分分布情况及其与年龄、端粒长度的相关性。结果:现场调查人数共2 297,男女比0.8:1;社会 功能性衰老总分为3.00~12.90分,个人能力、社会参与、组织交往得分分别为1.00~4.45,1.00~4.52,1.00~5.00分;年龄 与衰老分值的相关性较高(r=0.696,P<0.001);调查对象相对端粒长度为1.056±0.261,不同年龄间相对端粒长度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F=35.803,P<0.001);端粒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964,P<0.001),与社会功能性衰老得分呈负相 关(r=–0.857,P<0.001)。结论:社会功能衰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并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量表适 用于社会功能性衰老测评,为衰老综合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磁共振 扫描,获得高分辨T1结构像数据并用FMRIB软件库中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获得疼痛组 和健康组之间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差异信息。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较,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皮层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减少,包 括双侧额上回、右侧额极、左侧岛叶、左侧颞下回及左侧颞中回(P<0.05,TFCE校正后);皮层下多个灰质核团体积增加,包括左 侧丘脑、双侧壳核、双侧伏隔核、右侧尾状核(P<0.05,TFCE校正后)。结论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灰质存在不同的 改变模式,这种变化可能与大脑对慢性疼痛的适应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