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产生影响、发展现状及今后应对糖尿病前期最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探讨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DM)因果关系。总结研究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前期防治手段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1)糖代谢异常除糖尿病以外还包括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IFG并发IGT(IFG/IGT)3种类型,它们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属于正常糖代谢(NGT)和DM之间的中间状态,统称为糖尿病前期;(2)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达到15.5%,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刻不容缓,形势严峻;(3)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可以进行合理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教育、血糖监测、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疏导、必要时药物治疗,六方面相配合才能阻止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了解上海市南翔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整体筛查方法对4 443名老年人测空腹静脉血糖,对于FBG≥6.0 mmol/L人群行OGTT,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和了解糖尿病(DM)、血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饮食、肥胖、DM家族史、体力活动状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患病率8.39%,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5.49%,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5.85%,IGR(IFG IGT)患病率9.27%,高血压及肥胖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园素有喜甜食、缺乏体力活动、性别、有DM家族史等,而与饮酒和吸烟无显著相关. [结论]上海市南翔农村地区老年人群DM和IGR患病率较高,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指血糖水平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时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ree glucose,IFG)和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以及两者合并存在三种状态。IGR人群在短期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DM)的绝对危险比一般人群高3~10倍,IGR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明显增加,以IGT更为显著,其中部分已存在特征性血管改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次提出了"葡萄糖凋节受损(IGR)"的概念,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两种高血糖状态,亦称之为"高血糖中间状态"或"糖尿病(DM)前期".IGR不仅增加了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心血管疾病连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糖尿病(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甘肃白银市县20~74岁城镇常住居民3175名。[结果]DM患病率为5.23%,人口标化率为4.63%,新诊断率为62.05%;IGR患病率为6.46%,人口标化率为5.72%。单纯IFG者1.32%、单纯IGT者1.48%,IFG与IGT并存者3.65%,分别占IGR患者的20.49%、22.93%和56.59%。[结论]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低于我国发达地区,糖尿病发现率低于发达地区;无论仅以空腹血糖(FPG)或仅以餐后2h血糖(2hPG)作为血糖筛查指标,都会造成20%以上的IGR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随访3年糖代谢转归情况,为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及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青岛市抽取3 844名35~74岁非糖尿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调节受损(IGR)组,其中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IFG+IGT组,观察2006—2009年3年中研究对象糖代谢指标转归情况。结果青岛市随访3年非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T2DM)累积发病率为11.2%;其中男性和女性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9%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地区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9.1%和12.0%,其中城市地区45岁~、55岁~和65~74岁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4%、12.5%和11.5%,均低于农村地区的11.1%、19.9%和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和农村地区35~44岁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9.0%和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IGR、IFG、IGT和IFG+IGT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1%、20.8%、20.9%、14.5%和32.3%;各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比较,IFG、IGT和IFG+IGT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均高于NGT组(P0.05),IFG+IGT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高于IFG、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农村地区≥45岁人群和IGR人群是T2DM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甘肃宕昌县城乡居民血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共抽取10个调查单位(自然村或社区)1 858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IGR、DM患病率分别为12.5%和7.4%;单纯IFG、单纯IGT、IF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6.5%、6.0%和0.1%。结论甘肃宕昌县城乡居民IGR、DM患病率分别低于甘肃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损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问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以及诊断糖尿病(DM)的FPG理想切点。方法3219例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5.6mmol/L做OGTT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mmol/L为1.2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mmol/L为3.26%。结论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 I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mmol/L,DM的最佳FPG切点为6.6m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早期分泌相的变化及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钢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腰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划分糖耐量状态: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糖尿病(DM)。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对比,IGR、DM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随着糖耐量恶化,△I30/△G30逐渐减少。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16,p<0.01。结论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间有相关性。腰围可作为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岛市3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以后青岛市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606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指尖血糖值〈7.00mmol/L者做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做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对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83名调查对象中,糖尿病(DM)患病率为15.71%,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29.72%,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10.29%、13.25%和6.18%。IGT、IFG/IGT、DM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DM家族史、脑中风史、高血压、向心性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是DM的危险因素;年龄、饮酒、高血压、向心性肥胖、高尿酸血症是IGR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岛市30岁以上居民DM及IGR流行状况严重,年龄、高血压、向心性肥胖是青岛市中老年人IGR和DM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早期分泌相的变化及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包钢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胰岛素及服糖后30min、60min、120min血糖与血清胰岛素.留取晨尿或随机尿液标本,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计算二者比值得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划分糖耐量状态: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IFG/IGT)、糖尿病(DM).计算各组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 随着糖耐量恶化(从NGT到IGR再到DM),△I30/△G30逐渐减少,UACR逐渐升高.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UACR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69,P<0.01.结论 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UACR间有相关性.UACR可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个慢性病监测点5 904名成年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个人相关特征、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结果 江西省成年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IGR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41%、7.42%、11.81%和6.69%。不同性别、地区人群各指标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IGR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危险饮酒、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均有P<0.05);DM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均有P<0.05)。结论 江西省成年居民IFG、IGT、IGR和DM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积极应对IGR人群,降低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1 8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对检出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2年。[结果]干预管理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下降。60例中有14例发生糖尿病,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年转变率为3.8%,单纯糖耐量减低(IGT)为10.5%,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为27.8%。IFG与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高于I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与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IGT及IFG/IGT者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特别是对IFG/IGT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健康危害和糖尿病(DM)筛检成本效果评价下调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是否适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农村共调查16341名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对2个县空腹血糖值在5.6—7.0mmol/L间,6个县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者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做不同空腹血糖值对健康的影响分析及比较不同IFG切点筛检糖耐量受损(IGT)和DM的成本效果。结果肥胖、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及人体测量参数均随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1mmol/L以上,患病率及均数升高更加明显。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单纯性IFG(I—IFG)和IFG合并IGT(IFG/IGT)的患病率增加了1.80倍和1.09倍,DM患病率仅增加6.34%。OGTI"结果显示,FPG在5,6—6,1mmol/L的调查对象,其IGT、DM患病率仅是FPG在6.1—7.0mmol/L间的50%和67%,前者筛检的成本效果比仅是后者1/2和2/3。结论从不同方面考虑,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IFG切点均有其合理性,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切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的流行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5350人,以现场测定空腹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结合糖耐量试验(OGTT)和既往病史,确定空腹血糖受损(IFG)、口服糖耐量受损(IGT)和DM,同时调查相关的流行因素。结果本次共筛查出IFG、IGT和DM患者分别为1618、262和941人,患病率分别为9.34%、1.53%和5.50%。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人群IFG患病率明显增加;无论男性女性,IGT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随BMI和血压升高,IGR和DM患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者IGT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体重正常的人群(P〈O.05);理想血压人群患病率显著低于高血压人群(P〈0.05)。DM患病率鲁东地区最高.鲁中南次之,鲁西北地区最低,且城市均大于农村;IGR的患病率反之,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和DM患病率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文盲者IGR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P〈O.05)。离退休人员DM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单位负责人,在校学生IGR和DM的患病率最低。以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元和20000元为界划分,IFG和IGT患病率随收入增加而降低,而DM患病率随收入增加呈现“V”型分布。结论山东省居民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职业、收入、BMI和血压水平对IGR和DM的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吉林省监测点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患病情况及相应影响因素,为预防发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吉林省调查数据为依据,按照WHO1999年糖代谢的分类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前期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 993人中有139人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4.6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率为2.47%,糖耐量减低者为1.10%。糖尿病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30,95%CI=1.11~1.52)、BMI(OR=1.33,95%CI=1.05~1.69)、饮食中肉类摄入量(OR=1.59,95%CI=1.09~2.30)、城乡(OR=0.36,95%CI=0.24~0.53),此外还有以静态工作方式和静态生活方式为主的人群等。结论老年人、静态活动为主的职业人群、超重肥胖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为吉林省监测点防控糖尿病前期重点干预和监测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慢病监测点成人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在监测点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空腹和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检测。结果共调查3 575人,糖代谢异常(GA)患病率为30.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9%,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20.0%,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分别为13.4%和11.6%。糖代谢异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结论安徽慢病监测点成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与控制、IGR早期筛查等综合干预措施应成为糖代谢异常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