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高发家系的EB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与遗传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酶法分别检测鼻咽癌高发家系成员527人和自然人群874人的IgA/VCA抗体。结果:高发家系成员中,IgA/VCA阳性率一级亲属为29.28%,二级亲属为18.75%,非血缘亲属为8.11%,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4.23%(P<0.05)。结论:EB病毒感染也有家族聚集现象,鼻咽癌的发生可能是EB病毒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82例鼻咽癌遗传流行病学现场配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182例鼻咽癌病例及其对照者一、二级亲属成员的家族癌曾患情况,结果表明鼻咽癌家族聚集性十分明显,鼻咽癌病例一级亲属成员易患鼻咽癌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13.2倍。鼻咽癌的遗传方式较为符合多基因遗传,遗传度为49±6%。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鼻咽癌高发区初筛2年后鼻咽癌一级亲属和一般人群组血清EB病毒抗体的差异及鼻咽癌发病情况.方法 2013年8~12月广西梧州市、玉林市和南宁市参加鼻咽癌初筛,且2015年8 ~ 12月再次接受随访的人群2 022例,对比其初筛时与随访时EB病毒抗体[病毒壳抗原(VCA)-IgA和早期抗原(EA)-IgA]的阳性率,比较鼻咽癌一级亲属(亲属组)和一般人群组中EB病毒抗体的变化及鼻咽癌检出情况.结果 初筛时亲属组VCA-IgA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组(P<0.05),两组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属组VCA-IgA变化与一般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属组和一般人群组EA-IgA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亲属组VCA-IgA转阴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组(P<0.05).随访时两组VCA-IgA、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亲属组检出鼻咽癌2例(1.12%),一般人群组检出10例(0.54%),两组的鼻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筛后鼻咽癌一级亲属鼻咽癌检出率并未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组,可能无需选择性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遗传因素-EB病毒交互作用在鼻咽癌(NPC)发生中的联合效应。方法对163例NPC高发家族成员与351例自然人群的家族史、NPC发病史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PC高发家系成员,EB病毒早期抗体(IgA/VCA)阳性率有血缘亲属组为13.79%,非血缘亲属组为3.85%,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1.99%(P〈0.05),血缘亲属组IgA/VCA抗体阳性率是非血缘亲属组的3.6倍,是自然人群的6.9倍;NPC患者均为血缘亲属。结论血缘性遗传缺陷易发生EB病毒感染聚集现象,EB病毒感染聚集又促进了NPC的高发,即: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交互作用其致癌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高癌家系调查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鼻咽癌高癌家系在整个鼻咽癌发病中的比例、鼻咽癌高癌家系中患者出现状况及亲属关系以及鼻咽癌高癌家系串屠 与散发性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及发病时病毒壳膜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水平的差异,从而了解遗传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关系。方法 对984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鼻咽癌高癌家系发生率为9.46%,其中以一个家庭出现2个患者占多数,为75%,并且多出现在一级及二级亲属内,散发性鼻咽癌患者与鼻咽癌高癌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无差别,但发病时VcA-IgA水平,散发性患者高于家系患结论 鼻咽癌高癌家系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遗传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更易遭到病毒的侵害而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琛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926-929
1关于EB病毒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成员之一,系DNA病毒,由173 kb组成。1964年由Epstein和Barr在研究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时发现的一种亲人类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EB病毒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为I类致癌物质,与鼻咽癌密切相关〔1〕。EB病毒的全世界人感染率超过  相似文献   

7.
33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B病毒VCA-IgA跟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临床过程中血清EB病毒VCA-IgA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EB病毒VCA-IgA水平与鼻咽癌临床过程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33例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EB病毒VCA-IgA进行跟踪检测,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33例鼻咽癌患者中,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为19例(阳性率57.6%),第一个疗程后,阳性病例降至9例(阳性率36.4%),转阴率为36.8%。随着疗程进行,肿块减小,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至跟踪的最后疗程,仍有4例阳性患者,但其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都有明显下降。经治疗,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滴度下降。结论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与治疗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鼻咽癌疗效判断及监测复发和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 ,及其对鼻咽癌筛查策略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方法对中山市 1986 - 1987年鼻咽癌首次筛查EB病毒抗体阴性人群 (385 5 0人 )随访 12年的资料以及首次筛查阳性人群 (2 92 1人 )随访 7年的资料进行比较 ,观察上述人群EB病毒VCA/IGA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结果】EB病毒抗体VCA/IGA阴性队列每年都有一定的转阳率 (2 2 8% ) ,其头 3年鼻咽癌发病风险仅为一般人群的 11%左右 ,以后逐渐增加 ,但仍低于一般人群 ;与阴性队列比较 ,阳性队列鼻咽癌发病风险高 ,相对危险度达 2 3 2 2倍 (P <0 0 5 )。【结论】VCA/IGA阴性人群有一定比例可转为阳性 ;VCA/IGA阴性队列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鼻咽癌发病较一般人群及阳性人群低 ;EB病毒可能是鼻咽癌发病因素 ,EB病毒检测可预测鼻咽癌发生风险 ,通过抑制EB病毒活性可能达到预防鼻咽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群体中DNA修复基因与EB病毒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广东地区以广东话为主要语言的人群建立匹配的鼻咽癌病例和健康对照(病例/对照=755/755),收集其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外周血样并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和SNP基因型分型。利用决策森林方法,分析DNA修复通路104个基因中768个SNP位点和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交互作用。【结果】MDC1、ATM、GTF2H4、MLH1、RAD51L1、XPC、GTF2H1与EB病毒的交互作用达到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的显著性水准(0.05)。P 值分别为7.62×10-5 、8.20×10-5、8.55×10-5、1.60×10-4、1.80×10-4、2.20×10-4、和2.42×10-4;其鼻咽癌患病风险比OR (95%CI)分别为15.97(4.17-61.11)、11.32(7.22-25.45)、15.94(4.17-64.01)、5.38(4.88-6.74)、151.47(53.79-380.39)、40.92(15.09-112.67)和142.38(53.38-377.5)。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基因网络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EB病毒DNA复制过程等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广东人群鼻咽癌的易感性。【结论】EB病毒与修复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是鼻咽癌的另一重要的易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和EB病毒核抗原-2(EBNA-2)抗体的水平。鼻咽癌组中两种抗体滴度都升高,以EBNA-1抗体上升明显;且EBNA-1抗体与总EBNA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鼻咽增生性病变组中EBNA-2抗体略占优势,该组中EBNA-2抗体水平升高可能与潜伏状态的EB病毒激活或再感染的早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的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了解东莞地区人群中的EB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E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BV-VCA-IgA,并对其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在东莞康华医院进行的健康体检人群VCA-IgA抗体检查共31 019例,共检查出1018例阳性,阳性率为3.28%。其中男性726例,女性292例,男性的阳性率为3.60%,女性的阳性率为2.6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VCA-IgA抗体阳性率比例为1.34∶1。各年龄组间的VCA-IgA总阳性率以60岁以上人群最高,其阳性率为6.46%,其次是<10岁人群,其阳性率是5.90%。而且在50岁以后EBV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应重视EBV对人体的危害,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期监测EBV抗体。  相似文献   

12.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EB病毒VCA-IgA和EA-IgG诊断鼻咽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VCA-IgA和EA-IgD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3例鼻咽癌患者和58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用EISA检测VCA-IgA和EA-IgG,用免疫酶标法(IE)检测VCA-IgA和EA-IgA,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ELISA和IE检测VCA-IgA的灵敏度均为0.9697。ELISA检测EA-IgG灵敏度(0.8788)高于IE检测EA-IgA(0.7879)。ELISA联合检测VCA-IgA和EA-IgG灵敏度(0.8485)高于IE联合检测VCA-IgA和EA-IgA(0.7879)。ELISA检测VCA-IgA和EA-IgG,33例鼻咽癌患者中,28例为双阳性,1例VCA-IgA阴性者EA-IgG阳性;4例EA-IgG阴性者VCA-IgA阳性。ELISA分别检测VCA-IgA和EA-IgG,9例无颈淋巴转移者与2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者两组均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9例临床早期患者(Ⅰ期和Ⅱ期)和14例晚期患者(Ⅲ期和Ⅳ期)两组均数之间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LISA检测血清VCA-IgA和EA-IgG完全可以替代IE检测血清VCA-IgA和EA-IgA,获得更客观,有效的鼻咽癌血清学诊断,ELISA检测VCA-IgA和EA-IgG,这两个指标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应联合应用,ELISA检测VCA-IgA和EA-IgG数值大小能反映鼻咽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怀疑为患鼻咽癌的339例患者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EB病毒VCA-IgA 抗体检测,从中选出该抗体阳性而病理诊断阴性者29例。该29例中,经第二次鼻咽部活检诊断为鼻咽癌者19例,经第三次活检诊断为鼻咽癌者2例。从而论证了检测EB病毒VCA-IgA 抗体有助于发现鼻咽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EBV) antibodies, namely EBNA 1/IgA, ZEBRA/IgA, EBNA 1/IgG in the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or genders in Zhong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METHOD: A total of 484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opulation of Zhongshan City including 16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were assayed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EBV antibodies. RESULTS: The serum antibody level of EBNA1/IgA, represented by its relative optical density value abbreviated as D(lambda), was 0.726 +/- 0.541 in male and 0.563 +/- 0.340 in female subjects,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01). The level of ZEBRA/IgG in the male subjec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subjects (0.709 +/- 0.480 vs 0.829 +/- 0.480, P<0.01). EBNA1/IgG levels differed littl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subjects, being 0.781 +/- 0.285 and 0.784 +/- 0.302 respectively (P<0.05). The positivity rate of ZEBRA/IgG wa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s' ages with a correlation factor of 0.766 (P<0.05), and NPC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the 3 antibodies than did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1). CONCLUSIONS: The serum levels of these 3 antibodies fluctuate within a limited rang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r between gender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in NPC group and therefore may help the diagnosis of NPC. It can be imperative to set differently critical values of EBV antibody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 to facilitat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diagnosis and high-risk screening.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健康人群EB病毒-IgA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EB病毒VCA-IgA在健康人群中的抗体水平。方法EB病毒VCA-IgA,测定用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本市某单位707例健康人群EB病毒VCA-IgA普查,阳性者18例,检出阳性率为2.55%。其中男性12例,占阳性总数的66.67%,女性6例,占阳性总数的33.33%。男女比例为2:1。VCA-IgA抗体阳性数集中在1:20~1:40之间,共有14例,占阳性总数的77.78%,1:160滴度只有1人。符合文献的鼻咽癌发病率男、女性别之比全国平均为1.96:1,南方五省为2.03:1的报道。结论EB病毒VCA-IgA检测对NPC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酶标记抗体间接法同时检测鼻咽癌病人98例(放疗前63例,放疗后35例)和对照组51例血清中EA-IgA、VCA-IgA抗体。结果表明,治疗前鼻咽癌病人的VCA-Ig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EA-IgA抗体更具有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诊断可靠性,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具有重要价值。结果还显示,鼻咽癌放疗后EA-IgA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一般放疗后三年以上者此抗体转阴,复发时又呈阳性,提示对鼻咽癌放疗三年后EA-IgA阳性者应给以重视,可能预示肿瘤残存或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NPC)患者血浆Epstein-Barr病毒(EBV)DNA和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VEA-IgA)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39例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qRT-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病毒VCA-IgA、VEA-IgA水平,根据疗效评价分为缓解组和进展组,比较治疗前后三项指标水平差异,分析治疗前各指标与临床预后、总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的EBV DN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临床分期VCA-IgA浓度和VEA-IgA 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的EBV DNA浓度、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BV D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组与进展组治疗前后EBV DN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CA-IgA和VEA-IgA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4年总生存率为72.7%,T1期、T2期、T3期、T4期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0.8%、71.4%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远处转移、是否疾病进展和是否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和4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R=2.162(95% CI:1.130,3.215),P <0.05]、EBV DNA水平[R=2.324(95% CI:1.242,5.529),P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R=3.012(95% CI:0.653,5.564),P <0.05]是影响NPC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EBV DNA、VCA-IgA及VEA-IgA可为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实验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情况.方法 选取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400只猕猴,各采集静脉血5 mL, 3000 r/min离心10 min后,抽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酶试验检测血清B病毒抗体,观察B病毒抗体阳性率.结果 400份有效样本中,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6.50%;雌性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6.74%,雄性为为36.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幼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0.68%,青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2.34%,成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0,P=0.000).结论 实验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雌性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雄性猕猴,成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因此,需加强实验猕猴的管理,以减少B病毒感染,生产出安全性更高的实验猕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EB病毒抗体 EBNA1/IgA、ZEBRA/IgG、EBNA1/IgG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并与鼻咽癌患者进行比较。方法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上检测468例正常人和16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正常人血清各抗体的水平[rD(λ)值]分别为:EBNA1/IgA男性0.726±0.541,女性0.563±0.340,男性高于女性(P<0.001);ZEBRA/IgG男性0.709±0.480,女性0.829±0.480,女性高于男性(P<0.01);EBNA1/IgG男性0.781±0.285,女性0.784±0.302,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ZEBR/IgG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相关系数为0.766(P<0.05)。鼻咽癌患者上述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分别为3.265±1.76、1.408±0.672、1.249±0.317,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正常人群中EBNA1/IgA、ZEBRA/IgG、EBNA1/IgG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但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中有必要根据具体的人群界定不同的阳性临界值;鼻咽癌患者此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