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米氮平和rTMS联合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医治的98例焦虑症并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分为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和rTMS、米氮平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及多导图睡眠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9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和夜晚睡醒次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REM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睡眠总时长显著增加(P0.05);睡眠效率显著增加(P0.05);夜晚睡醒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焦虑症伴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焦虑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焦虑症伴失眠的患者5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安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9.98±2.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6±3.03)分(P0.05);治疗前2组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潜伏期(25.30±12.12)min、觉醒次数(3.11±2.01)次及觉醒时间(30.12±10.05)min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rTMS可显著改善伴失眠的焦虑症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氮平合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法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老年焦虑症”诊断标准并伴有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合并经颅重复磁刺激法)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各50例.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7.23%和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2)治疗后4、8周后,研究组HAMA、SAS及SDS分值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97 3,4.937 7,3.359 9;P<0.05);(3)治疗后研究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65 6,3.105 7,2.705 7,2.699 1,3.614 9,19.898 8;P<0.05);(4)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 8,P< 0.05);(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17.7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结论 米氮平合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P300电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P300电位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治疗可减少老年糖尿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300的潜伏期,增加波幅,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是否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起立-行走测试(TUG)、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对34例接受规范操作下rTMS治疗患者(rTMS+药物组)及45例未给予rTMS治疗患者(药物组)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线、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所有参与者均完成研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rTMS+药物组治疗结束时UPDRS第三部分(19.35±5.91)、TUG时间(12.37±4.44)及PSQI总分(18.62±7.64)均显著改善(P<0.05)。rTMS干预后UPDRS-Ⅲ总分、TUG时间及PSQI总分的改善维持了1个月。2组治疗结束时的症状比较显示,药物组UPDRS-Ⅲ总分(22.38±6.73)、TUG时间(16.94±5.16)及PSQI总分(21.31±6.26)均明显高于rTMS+药物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规律的左侧DLPFC高频rTMS治疗,对PD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米氮平联合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联合佐匹克隆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佐匹克隆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8周时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变化,并以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减分率为疗效指标进行有效率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评分变化有无差异,并对2组治疗后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2、4、8周后PSQI均较治疗前减低,但治疗2周时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2组PSQI评分进一步减低,且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能更好改善老年患者顽固性失眠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PD伴发MCI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以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区域,rTMS组予以10 Hz高频rTMS,对照组予以伪刺激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P300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MoCA量表总分及各子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MS组治疗后MoCA量表总分、记忆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余MoCA量表子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rTMS组治疗前MoCA量表总分及各子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MoCA量表总分及记忆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余MoCA量子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MS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显著降低,波幅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rTMS组治疗前P300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rTMS组P300潜伏期显著降低,波幅显著升高(均P<0.05)。本研究不良反应均轻微而短暂,休息后很快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频rTMS能够改善早期PD患者的MCI,且主要体现在提高记忆能力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MADRS(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HAMD-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等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SQI、MADRS、HAMD-17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33%,高于观察组的96.67%(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观察组的10.0%(P0.05)。两组社会、生理、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也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伴发的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群体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老年慢性失眠患者PSQI评分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药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抽象、注意、语言、视功能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命名、定向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及PSQI总分与视功能与执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与命名评分呈负相关(P0.05);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与注意评分呈负相关(P0.05);PSQI总分与语言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及PSQI总分与抽象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与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PSQI总分与定向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广泛性焦虑(GA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确诊的42例广泛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22例患者采用真刺激线圈即风冷线圈刺激右侧顶叶,20名患者采用假刺激线圈,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采用的刺激参数相同(1Hz,500个刺激/串,每天共刺激三串,连续治疗10天)。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两周和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共四次评定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匹兹堡质量指数评分(PSQI)的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真刺激组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两周和治疗结束后一个月HAMA、HAMD及PSQ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假刺激组HAMA、HAMD及PSQI评分无显著改变。结论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刺激广泛性焦虑患者的右顶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改善抑郁症状和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米氮平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内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谷维素片治疗,试验组采用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4w、8w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等评分变化、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w、8w后,实验组HAMD、PSQI等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较为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米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双相抑郁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应用米氮平合并碳酸锂,对照组65例,应用氟西汀合并碳酸锂,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第2、4、6、8周末两组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期TE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在治疗早期的嗜睡、困倦发生率较高、失眠发生率较低、胃肠道反应较少、治疗末体重增加较多(P均<0.05)。结论米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百乐眠联合坦度螺酮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高血压病伴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 g/d ,A组仅常规降压治疗,B组加用百乐眠(1.08g,2次/d),C组加用坦度螺酮(10mg,3次/d),D组加用百乐眠(1.08g,2次/d)和坦度螺酮(10 mg ,3次/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末监测血压,并采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从降压的有效率看,治疗后4周时,C、D组的有效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8周和12周时B、C、D组的有效率均高于A组;从HAMA的减分率看焦虑障碍改善的有效率,治疗后4周时B、C、D组的有效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8周和12周时B、C、D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而且C、D组有效率均高于B组;从PSQI的减分率看睡眠障碍改善的有效率,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时B、D组的有效率均高于A组,而且B、D组自身前后比较,发现治疗后12周时B、D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和12周时C组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后12周时D组3项指标的有效率均高于A、B、C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各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15例、B组19例、C组16例、D组26例。结论百乐眠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障碍,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好;百乐眠可加强降压疗效并改善焦虑障碍;坦度螺酮可明显增强降压疗效并改善焦虑障碍;百乐眠联合坦度螺酮对高血压病伴焦虑障碍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联合使用比单用疗效高且起效快,而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伴失眠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米氮平组(n=35)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n=33)。米氮平组起始剂量7.5~15 mg/d,最高不超过45mg/d,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从5 mg/d开始服用,最高量不超过20 mg/d,观察期为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末测评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8周,米氮平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vs.90.9%,χ2=0.124,P0.05)。治疗8周末,米氮平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2.52)vs.(9.14±2.42),t=4.98,P0.01]。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但米氮平因其可快速改善睡眠质量,更适合对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cours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insomnia and the dur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cessation of treatment.Method70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 treatment course group and 2 treatment courses group. The rTMS course consisted of daily sessions of 1200 stimuli for the r-DLPFC at a frequency of 1 Hz and 800 stimuli for parietal lobe (CPZ) at a frequency of 1 Hz. The pitchburg sleep index (PSQI),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nd cardiopulmonary coupled sleep (CPC) were assessed for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t baseline, at 2 weeks, and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The scores of PSQI, HAMD and HAMA in the 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1 month of follow-up after rTMS treatment (p < 0.01). The long-term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courses is different. After 2 consecutive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re was still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month follow-up and the pre-treatment period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month follow-up of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the pre-treatment period. The results of CPC test show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sleep time (TST), and deep sleep time (DST)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ssessment of PSQI, HAMD and HAMA tha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3-month follow-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2 consecutive courses of treatment.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nsomnia by rTMS is effective,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2 consecutive courses of treatment still have a certain effect after 3 month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8.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SQI总分及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使用睡眠药物、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等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白天功能紊乱等因子分降低更明显。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症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