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米氮平和rTMS联合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医治的98例焦虑症并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分为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和rTMS、米氮平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及多导图睡眠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9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和夜晚睡醒次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REM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睡眠总时长显著增加(P0.05);睡眠效率显著增加(P0.05);夜晚睡醒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焦虑症伴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癫痫患者(试验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定,分析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嗜睡和睡眠紊乱检出例数分别为:42/50(84.00%):3/40(7.50%)(P<0.05)、26/50(52.00%):9/40(22.50%)(P<0.05)和13/50(26.00%):5/40(12.50%)(P<0.05).两组患者的MoCA总分、MoCA 7个子项目、ESS总分、PSQI总分、PSQI子项目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身高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1和0.321,P<0.05),与年龄和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3和-0.271,P<0.05).MoCA子项目记忆力和抽象能力分别与PSQI子项目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2和-0.270,P<0.05).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紊乱,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因素有身高、文化程度、年龄和发作频率,记忆力和抽象能力分别与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与海马横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TLE)对患者认知记忆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60例T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海马横切术治疗的30例(A组)、30例采用前颞叶切除术(B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认知记忆功能、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PIQ、VIQ、FIQ、MQ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者的PIQ、VIQ、FIQ、MQ评分均高于B组(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 TLE患者采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较海马横切术治疗对认知、记忆功能的影响更严重,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改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护理方式不同分别为:常规护理组(n=40)心理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分量表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更有效改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痤疮患者抑郁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抑郁水平(SDS量表)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SDS评分≤50分)、轻中度抑郁组(50 SDS评分≤70分)、重度抑郁组(SDS评分 70分),分别有31例、26例、2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睡眠质量水平(PSQI评分),并使用Pearson法分析SDS评分与PSQ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三组患者在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催眠药物评分、日间功能评分以及总分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SDS评分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6、0.297、0.388、0.465、0.621、0.553、0.601、0.517。结论痤疮患者抑郁水平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抑郁水平,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主客观睡眠质量、血清鸢尾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失眠患者67例为慢性失眠组,再按失眠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失眠亚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体质指数(BMI)、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多导睡眠监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受试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测定血清鸢尾素和BDNF水平。结果慢性失眠组PSQI得分、睡眠潜伏期、N1期睡眠时间占比(N1%)高于对照组,睡眠效率、N3期睡眠时间占比(N3%)及快速动眼睡眠(REM)%、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评分、血清鸢尾素和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和重度慢性失眠亚组的组间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力得分、血清鸢尾素和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亚组MoCA量表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力、血清鸢尾素和BDNF水平均依次降低(均P0.05)。相关分析示慢性失眠组MoCA评分与N3%、REM%水平、血清鸢尾素和BDNF呈正相关(P0.05),与PSQI量表评分、N1%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较正常人降低,与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结构紊乱、血清鸢尾素和BDNF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37名2014年4月1日前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结果 PSQI总评分7分者有84人(35.4%);女性睡眠障碍因子评分高于男性,工龄10年者日间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工龄10年者,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者睡眠效率因子分高于本科以上者,护士入睡时间比医生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7,1.994,2.609,-2.529,P均0.05);护士PSQI总评分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P0.01);护士睡眠效率较医生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5,P0.01)。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差,女性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工龄短者日间功能易受影响,受教育程度低者睡眠效率差,护士入睡时间长,睡眠质量较医生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及佐匹克隆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方法:9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GCBT组及佐匹克隆组,每组45例;GCBT组采用GCBT、佐匹克隆组口服佐匹克隆7.5 mg;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SRSS评分、PSG指标、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GCBT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因子分及总分明显低于佐匹克隆组(P0.05或P0.01);两组除服药助眠评分外,SRSS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GCBT组时间不足、休息质量、觉醒不够、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多梦夜惊、服药助眠因子分及总分明显低于佐匹克隆组(P0.05或P0.01);两组PSG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均0.05);GCBT组睡眠总时间(SPT)、总卧床时间(TIB)、非快动眼睡眠(NREM)1、NREM2、NREM3、快速动眼睡眠(REM)、缺乏慢波睡眠(SWS)与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CBT组SCL-90评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佐匹克隆组(P0.05或P0.01)。结论:与口服佐匹克隆比较,GCBT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睡眠障碍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40例(病例组),纳入80例颈内动脉未出现狭窄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的认知功能、睡眠情况进行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视空间结构与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功能、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命名、时间及地点定向功能及MoC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定向能力、语言、记忆、回忆、计算能力及MMSE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及催眠药物、PSQ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硕士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硕士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硕士生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298名硕士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①以PSQI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27.4%的硕士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58.4%)、入睡时间(38.6%)、睡眠质量(31%)和睡眠障碍(19.3%)。②一、二年级与三年级在入睡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公费和自费硕士生在PSQI总分和睡眠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硕士生在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30岁和年龄<30岁的硕士生在睡眠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硕士生PSQI总分及大多数成份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④不同睡眠质量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好、一般和差的硕士生在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生睡眠质量不尽人意;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各个部门及研究生自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保证良好睡眠,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睡眠与职业倦怠相关性。方法 采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与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200名精神科护理人 员进行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护理人员睡眠问题的因素。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PSQI总 分高于常模(P< 0.05),32.5%护理人员存在睡眠问题。ESS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日间存在嗜睡状况; ESS总分与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呈正相关。近一个月上中夜班护理人员与不 上中夜班护理人员两组PSQI总分、ESS总分及MBI-GS各维度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情 绪衰竭及去人性化维度得分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呈正相关;个 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PSQI总分及因子分无相关性;MBI-GS各维度得分与ESS总分没有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护龄是影响精神科护士睡眠的主要风险因素,职称分布上主管护师发生睡眠问题的 风险远低于护士。结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及嗜睡问题。睡眠质量和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睡眠障 碍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年龄、护龄是影响精神科护士睡眠的主要风险因素。职 称为主管护师的护理人员出现睡眠问题的风险小于职称为护士的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米氮平联合经颅重复磁刺激法(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焦虑症伴失眠症的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联合组(米氮平+rTMS)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各100例,2组患者均治疗8周时间,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PSQI量表7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SG睡眠进程参数(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愈显率(4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米氮平+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较单用米氮平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元担忧、社会支持和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理工大学1~3年级大学生19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元担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取集体测试方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评定等级达2以上者最大的因子是日间功能障碍(占35.9%);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的评定等级达到2以上者分别占28.2%、17.0%和35.9%。表明当前大学生睡眠状况的总体水平很不理想;男生和女生在睡眠质量指数和元担忧因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社会支持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女生;在睡眠时间、社会支持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大一的表现比大二、大三的差。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元担忧呈正相关(P<0.01);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元担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元担忧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密切,通过扩展学生的社会支持网及改善认知行为,减少元担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心内科住院失眠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且有明确失眠症的老年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均服用一片阿普唑仑助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进程参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时间、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及睡眠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合并助眠药物能够改善心内科失眠老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及失眠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并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睡眠个人信念及态度与主观睡眠和客观睡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48例就诊于深圳市康宁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失眠症患者,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测评其睡眠信念与态度,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睡眠问卷(SQ)测评其睡眠质量和嗜睡状况等主观睡眠,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客观睡眠,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BAS-16评分与患者主观睡眠总时间呈正相关(r=0.347,P0.05),与AIS评分呈负相关(r=-0.508,P0.01),与客观睡眠总时间无线性相关(P0.05);失眠恐惧评分与N1期睡眠时间呈正相关(r=0.360,P0.05),害怕失眠后果评分与N3期睡眠时间呈正相关(r=0.366,P0.05),失眠恐惧评分与微觉醒(r=-0.354,P0.05)和微觉醒指数(r=-0.338,P0.05)呈负相关。结论错误的睡眠个人信念及态度与主观总睡眠时间减少、日间嗜睡增加、客观微觉醒增多相关,但与客观睡眠总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方法: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简化版(DBAS-16)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56例抑郁症患者和49例失眠症患者、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评。结果:正常组PQSI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抑郁组和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PQSI日间功能因子分(2.59±0.78)高于失眠组(2.08±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QSI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DBAS总分及因子分均高于抑郁组,且正常组DBAS总分及成分因子"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忧"和"对药物的认知"3个因子分高于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抑郁组与失眠组,DBA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失眠组的DBAS总分及因子分与PQSI总分及因子分分别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失眠组与抑郁组均存在不良的睡眠信念与态度成分,但未发现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的不合理睡眠认知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及伴有睡眠障碍的80例患者,采用"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睡眠卫生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及音乐治疗、刺激控制、渐进性肌肉放松综合干预,疗程一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定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研究组PSQI总评分分别为(9.70±1.65)分和(9.79±1.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主观睡眠质量(1.43±0.68)、入睡时间(2.23±0.56)、睡眠持续性(0.83±0.67)、睡眠障碍(1.49±0.51)、习惯性睡眠效率(0.28±0.50)、日间功能障碍(1.04±0.59)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各项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与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关系。方法:136例失眠症患者,依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FIRST)评分,分为高分组(FIRST 17分) 72例及低分组(FIRST≤17分) 64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评估患者夜间客观睡眠质量,利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的条目评定患者监测后晨起的主观睡眠感受,利用主客观睡眠时间计算睡眠感知程度。结果:在客观睡眠方面,高分组较低分组睡眠效率下降(t=-2. 775,P=0. 010)、入睡后清醒时间增多(t=3. 367,P=0. 002);在主观睡眠方面,高分组较低分组睡眠总时间缩短(t=-4. 451,P=0. 000)、入睡潜伏期延迟(t=2. 097,P=0. 044)、睡眠效率下降(t=-4. 706,P=0. 000)、睡眠感知降低(t=-5. 071,P=0. 000)。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感知与FIRST分值、客观入睡后清醒时间、主观入睡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r=-0. 673,r=-0. 627,r=-0. 566; P均0. 01);与客观睡眠效率、主观总睡眠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 598,r=0. 949; P 0. 01)。结论:与非应激失眠易感性失眠症患者相比,高易感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睡眠感知更差;睡眠感知程度与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加巴喷丁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不安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应用加巴喷丁治疗RL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RLS病情严重程度评定量表(IRL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疗效。结果:RLS患者用药前后IRLS及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病程成正相关(P〈0.05)。结论:加巴喷丁用于治疗RLS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睡眠期电生理活动的特点。方法:对36例MDD患者(MDD组)以及3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SG);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入组者的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与NC组比较,MDD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显著降低,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显著延长,觉醒指数显著增加(P均0.001);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中的N1%显著增加、N3%显著减少(P均0.05);MDD组N2期中睡眠纺锤波的个数和密度显著降低(P均0.01);PSQI评分与睡眠纺锤波的个数及密度呈负相关(r=-0.30,r=-0.26,P均0.05);HAMD-17评分与睡眠纺锤波的密度呈负相关(r=-0.25,P0.05),与PSQI呈正相关(r=0.76,P0.001)。结论:MDD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且睡眠纺锤波变化可能是MDD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