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凝血酶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不仅在凝血瀑布反应中发挥作用,而且能够和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发生反应,并影响其行为,Ⅱa如此广泛的生理效应大部分由凝血酶受体介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新的受体参与介导凝血酶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已克隆的凝血酶受体的功能,并对可能存在的新的凝血酶受体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凝血反应是一个复杂的信号级联过程,凝血酶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凝血酶调节血小板聚集、释放与内皮细胞活化,在血栓与止血中作用巨大。凝血酶活化血小板主要通过其表面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小家族(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介导,将细胞外蛋白水解转变为跨膜信号,从而调节一系列细胞反应。目前正通过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PARs的功能,并探讨其他信号传导途径的存在,为临床抗栓治疗提供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1,PAR1)是介导血栓形成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属于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成员,其主要特征是作为凝血酶的受体参与血栓形成及凝血活动。PAR1表达于人多种正常细胞,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形成及免疫功能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最近研究发现,PAR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高表达的PAR1可能介导某些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胃癌新的诊断标志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
凝血反应是一个复杂的信号级联过程,凝血酶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凝血薄调节血小板聚集、释放与内皮细胞活化,在血栓与止血中作用巨大。凝血酶活化血小板主要通过其表面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小家族(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介导,将细胞外蛋白水解转变为跨膜信号,从而调节一系列细胞反应。目前正通过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PARs的功能,并探讨其他信号传导途径的存在,为临床抗栓治疗提供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凝血酶受体在机体凝血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基础的某些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在凝血酶受体被凝血酶激活时,结合于细腻膜氨基末端的精氨酸41/丝酸42间裂解,解释放出一个含有41个氨基酸的多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通过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PARs)的激动肽分别激发高度纯化后的单核细胞,分析人单核细胞分泌IL-6的诱发因素,为IL-6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用凝血酶及PARs的激动肽分别激发高度纯化后的单核细胞16...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炎症、免疫反应、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而且可激活正常细胞的致瘤潜能和导致恶性细胞的转移表型。凝血酶是肿瘤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增殖反应,增强肿瘤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及体外细胞基质的侵袭,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重建。凝血酶受体家族PARs介导凝血酶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凝血酶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低浓度者促进生长,高浓度者抑制生长,甚至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本文就凝血酶的生物学功能、凝血酶与肿瘤及凝血酶受体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以评价TAFI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凝血酶(human thrombin)是1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功能在于将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水解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因此在止血和凝血、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11.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属于数肽酶家族成员。血液凝固时,TAFI被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T—TM)复合物激活后,可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醛残基,下调纤溶活性,对纤维蛋白溶解有抑制作用。它的发现给纤溶系统增添了新的认识,将给临床防治血栓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围绕TAFI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用特异性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为此人们仍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ie fibrinolysis nhibitor,TAFI)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是体内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它被激活后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由于它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已成为医学界研究如何防治血栓性疾病的热点之一,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 antithrombincomplex ,TAT)是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平衡的产物 ,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物之一 ,检测TAT对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深静脉血栓 (DVT)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都有重要的意义。对监控肿瘤、器官移植、肝病和怀孕等生理病理状态下凝血 抗凝血的变化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凝血酶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及其机制。在无血清基础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凝血酶,用MTT实验检测人骨髓MSC增殖状态,PCR检测细胞蛋白酶活化受体(PAR)和c-MYC表达,Westernblot分析信号通路的变化,并通过特异性抑制剂阻断凝血酶受体和信号通路,验证凝血酶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凝血酶可显著刺激MSC增殖,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当凝血酶浓度为0.5U/ml时,细胞增殖明显提高,浓度为8U/m1时,刺激活性达峰值(P〈0.01);PCR结果表明,MSC表达PAR-1和PAR2;当PAR1受体被阻断后凝血酶的促增殖效应被抑制,而PAR2受体被阻断后凝血酶对增殖结果影响不明显;凝血酶刺激MSC后,信号分子AKT发生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上调;当AKT信号通路被抑制后,c-MYC表达被抑制,凝血酶刺激细胞增殖效应被明显抑制。结论:凝血酶可通过PAR1受体介导的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MYC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凝血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不仅是凝血级联反应中的关键酶,且能与多种类型细胞反应而引起广泛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凝血酶对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凝血酶的神经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低浓度时有细胞保护作用,高浓度时则有细胞毒性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凝血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血康对脑出血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脑血康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6 h、24 h、3 d、7 d组和脑血康治疗6 h、24 h、3 d、7 d组.用Ⅶ-S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时间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PAR-1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R-1 mRNA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大脑PAR-1蛋白和PAR-1 mRNA表达轻度阳性;模型组6 h时PAR-1蛋白和PAR-1 mRNA表达强度开始增强,24 h表达进一步增加,于3 d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 d时明显下降.在6 h、24 h、3 d、7 d各时间点,模型组和脑血康组PAR-1阳性细胞数、PAR-1 mRNA吸光度(A)比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脑血康组PAR1阳性细胞数、PAR-1 mRNA A比值降低,与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后PAR-1受到凝血酶的持续活化,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可能通过PAR-1介导;脑血康可抑制PAR-1活化,这可能是脑血康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uneurysms,PA)已成为一种常见并发症.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是目前国外常用的治疗PA的方法.现对2004年至2007年在我院行介入性导管诊疗术后行凝血酶治疗的14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PA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法(ultrasound-guided intraluminal thrombin injection,UGTI)治疗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F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18 gPTC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下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11例FA,每例凝血酶计量200~500U。结果 11例FA经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均血栓化而获成功,血栓形成时间30 s至4 min,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危及肢体的缺血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FA操着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口服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情况及其与出血的关系以及凝血酶生成试验在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78例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而口服华法林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样,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FT-INR)及凝血酶生成状况.结果 华法林治疗组按PT-INR不同分成三组:I组23例,PT-INR为1.51~2.00;Ⅱ组39例,PT-INR为2.01~3.00;Ⅲ组16例,PT-INR为3.01~4.26.三组凝血酶生成的延迟时间(lagtime)、峰值(peak)、达峰时间(ttpeak)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反映凝血酶总体生成量的指标凝血酶生成潜力(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ETP),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有出血并发症的患者5例,其ETP值小于正常对照组的15%.结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当PT-INR》3.0后,提高剂量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并不降低凝血酶生成量.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同时检测PT-INR和ETP能更好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与肿瘤的血管新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血酶是止血过程中的核心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凝血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抗凝治疗不仅缓解了肿瘤的高凝状态,而且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就凝血酶及其受体、凝血酶及其受体与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的关系、凝血酶影响肿瘤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及抗血管新生和抗凝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