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锦富  王文志  安珍  杨定焯 《四川医学》2001,22(10):902-903
目的 了解身高对成都地区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为骨质疏松(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20-39岁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疾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柱畸形者216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BMD)、面积(Are),骨矿含量(BMC)及腰椎形态的测量,根据年龄、体重、男女按1:1比例配对。结果 配对后男、女体重、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身高、L2-4BMC较L2-4Are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L2-4BMC/H则男女无明显差异(P>0.05),由L1至L4腰椎横断面积逐渐增大,横径>高径。男性腰椎横径及均明显>女性(P<0.05),横径更明显。结论 L2-4BMC较L2-4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的几何尺寸的变化,再L2-4BMC诊断P较L2-4BMD诊断OP更好。  相似文献   

2.
卵巢切除大鼠皮质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利华  王全平  刘建  李晓娟  候的门 《医学争鸣》2001,22(11):1023-1025
目的:探讨雌激素减少对皮质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雌性大鼠去势发色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去势后6wk及12wk大鼠胫骨骨密度及股骨屈服点载荷,载荷/变形,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去势6wk骨密度与屈有点载荷,载荷/变形,最在 力以及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而去热12wk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屈服点载荷,载荷/变形,最大就力以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对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17例RA患者分为益肾康骨丸组(治疗组)和布洛芬组(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及关节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益肾康骨丸组治疗后骨矿线密度(BMC)及骨矿面密度(BMC/BW)值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BMC、BMC/BW值比较P<0.01。两组关节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但益肾康骨丸组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1。结论:益肾康骨丸对RA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妊娠中晚期超声跟骨骨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妊娠中晚期孕妇跟骨骨密度。方法:对200例不同孕期的孕妇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量跟骨骨密度(BMD),同期选择20例正常健康非孕期妇女做对照组。结果:各孕期BM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各孕周之间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BMD下降,运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孕期BMD,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无辐射,能指导妊娠期孕妇及时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5.
他莫昔芬对去势大鼠松质骨及皮质骨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德  蔺亚平  刘健 《医学争鸣》2001,22(11):1029-1032
目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去势大鼠松质骨,皮质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去势组,C组为去势+他莫昔芬组,在去势后5wk给药,术后16wk处死各组大鼠,进行离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msity,BMD)测量及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去势后16wk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肱骨头,肱骨干,腰椎BND显降低(P<0.01),骨小梁体积,骨小梁碍度,椎体皮质骨厚度,结连结密度,结密度亦明显降低(P<0.05)而游离端密度和结连游离瑞密度增高(P<0.01),(2)他莫昔芬治疗后11wk,各部位BMD增加(P<0.01),但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腰椎骨小梁连接参数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1)去势后16wk大鼠松质骨,皮质骨骨量均明显下降,腰椎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骨小梁连结程度降低。(2)他莫昔芬治疗后,松质骨,皮质骨骨量均明显增加,但没有恢复到去势前水平,(3)他莫昔芬能增加腰椎椎体皮质骨厚度,增加腰椎骨小染厚度,增加皮质骨,松质骨骨量,还可提高腰椎微构筑的质量,使骨小染连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R片上股骨头密度的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系的相关性。方法:将股骨标本60具根据骨厚度值大小分为5组(观察组),第6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然后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模型制作,采用骨密度测量仪与DR进行股骨头密度测定。结果:观察组DR骨密度测量值在0.31~0.52g/cm2之间,平均值为0.38±0.04g/cm2,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都表现为随着骨厚度的增加,骨密度值也明显增加。观察组的屈服载荷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是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屈服载荷。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头密度的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系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DR片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规手段,DR上股骨头密度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腰椎体骨松质CT值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 409例,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查,分正常组510例,骨量减少组45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441例,并用螺旋CT进行L3椎体骨皮质和骨松质CT值检测.比较3组间腰椎体骨皮质、骨松质CT值及骨密度T值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腰椎体骨松质CT值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单侧95%和/或5%可信区及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组骨皮质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松质CT值、骨密度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腰椎体骨皮质CT值与骨密度T值不存在相关性(r=0.022,P=0.417),骨松质CT值与骨密度T值存在明显相关性(r=0.921,P=0.000);正常组腰椎体骨松质CT值单侧5%可信区为127.97 Hu,骨量减少组单侧95%和5%可信区分别为118.71Hu和88.19 Hu,骨质疏松者单侧95%可信区为97.53 Hu.结论 采用腰椎体骨松质CT值诊断骨质疏松症,其准确性、敏感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绝经妇女骨丢失率及骨吸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市区妇女骨丢失率及骨吸收指标与绝经时间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测定576例妇女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酚(Pyr)浓度,其中233例同时测量腰椎2-4、左髋部胫骨密度,按中青年、围绝经期,绝经早期,绝经晚期分4组。结果:(1)腰椎2-4、股骨颈骨密度年下降率:围绝经期与绝经前相似为0.6%、0.5%;绝经早期为2.3%、0.9%,绝经期晚期为1.0%、1.6%。(2)围绝经期、绝经早期及绝经晚期与中青年尿Pyr/Cr(肌酐)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骨质疏松伴发率分别为0、2.2%、22.8%、67.6%。(3)围绝经期及其后妇女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间尿Pyr/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围绝经期及其后妇有吸收指标处于稳定的高水平。(2)围绝经期丢失率与绝经前相当;绝经早期妇女以松质骨为主的腰椎骨量丢失最快,以后下降处于稳定状态;随年龄增长,股骨颈骨量年丢失率逐渐增加。(3)骨密度与骨吸收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颏部软组织厚度和垂直骨面型的关系,以期为正畸、正颌病人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青岛地区汉族成人骨型I类错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低角组、均低角组、均高角组和高角组,每组30例(男、女各15例)。测量并比较各组颏前点(Pog)、颏顶点(Gn)、颏下点(Me)的软组织厚度。结果成人骨型I类错袷不同垂直骨面型间Gn-Gn’、Me—Me’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8.647、4.044,P〈0.05),Pog—Pog,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高角组外,其他组Gn—Gn’、Me—Me’、Pog—Pog’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t=2.133~3.727,P〈o.05)。结论成人骨型I类错猞病人的颏部软组织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存在相关关系,除高角组外,男性病人的颏部软组织厚度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肖遥  罗茂璇 《重庆医学》2015,(2):221-223
目的:通过对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儿童的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区域进行分析,测量骨皮质厚度,为儿童临床种植体支抗植入提供理论依据,对植入点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40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儿童患者的锥束CT影像资料,男、女各20例,分别测量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9mm处,共7个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根间区的骨皮质厚度在7个测量平面中,距牙槽嵴顶高度4mm处最小(P<0.05),5mm以上的骨皮质厚度随距牙槽嵴顶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男女对象在7、8、9mm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大于女(P<0.05)。结论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儿童患者的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垂直向位置的增加而增大,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距牙槽嵴顶5mm以上的位置,以提高植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悬吊组(S)和自由活动对照组(C),每组12只,饲养28d后处死,取出L4、L5及双侧股骨,分别进行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的测定。结果S组与c组相比较,BM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S组股骨、k的最大载荷、刚度及弹性模量低于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组椎体横断面面积和股骨的截面总面积、皮质骨厚度、骨髓腔面积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雌性大鼠的密质骨和松质骨发生全面骨丢失。  相似文献   

12.
仙灵骨葆对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制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为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仙灵骨葆小剂量组、仙灵骨葆大剂量组。手术摘除卵巢制造骨质疏松病理模型,待其恢复一W后,仙灵骨葆组每天按剂量灌胃给药60d,之后测定骨密度,并取血检测雌二醇(E2)、血钙(Ca)、血磷(P)。结果仙灵骨葆各剂量组骨密度和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的Ca、P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可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和E2水平,具有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阻运动对更年期女性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部分更年期女性骨代谢物含量的检测,探讨抗阻锻炼对更年期女性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试验对象为华南师范大学20名健康绝经女教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A组)、抗阻运动组(实验B组),进行为期9个月的实验。在运动干预前、3个月、9个月测定受试者正位腰椎骨密度,并抽取肘前静脉血,测定血清酸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结果:1.对照组受试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P〉0.05),抗阻运动组骨密度均增加(P〈0.05)。,2.实验前、3个月及9个月抗阻运动组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有下降的趋势。实验前后,抗阻运动组自身对照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实验前、3个月及9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抗阻运动组实验前、3个月及9个月血清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对照组和抗阻运动组的尿钙与肌酐的比值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0.05),抗阻运动组在9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抗阻运动组在实验前后自身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阻运动对更年期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具有良好的影响,可使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血钙、碱性磷酸盐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肽加运动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3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用骨肽治疗,运动组用骨肽并做有计划的运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1~4椎体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运动组治疗前骨密度为0.48±0.32g·cm^-2,对照组为0.46±0.25g·cm^-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运动组骨密度为0.53±0.19g·cm^-2;对照组为0.48±0.22g·cm^-2。运动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加骨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OEXA和ABC免疫组化分别测定9、18和27月龄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胫骨干骺端的P物质.结果为9、18和27月组的大鼠骨密度(g/Cm1)分别为0.2827±0.0188、0.3303±0.0288和O.2619±0.0322,P物质是(++)、(++++)和(++++).表明大鼠在27月龄已处于老化,骨密度减少,而P物质随增龄而增加,骨密度与P物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文认为骨衰老早期骨密度无明显变化,此期骨组织中的P物质已有量的改变,对早期预测骨衰老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跟骨骨超声衰减值(BUA)与脂代谢、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了解男性骨质疏松的代谢性危险因素。方法对110名男性应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跟骨骨超声衰减值,同时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脂肪肝等指标。结果血脂的各个亚组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BUA呈负相关(r=-0.17,P=0.001),血脂的其他亚组分及脂肪肝与BU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高LDL—C水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腭部骨皮质密度,分析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107例20~40岁成人(男51例、女56例)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腭部28个点位的骨皮质密度,以亨斯菲尔德单位(Hounsfield units,HU)表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部位间骨密度差异,t检验比较骨密度的性别差异。结果:腭部各测量点位中骨皮质密度最大值为(976.24±138.66) HU,最小值为(460.45±183.33) HU。除Y0X0、Y8X0、Y8X6、Y12X6、Y20X6、Y20X9、Y24X6和Y24X9外,其余20个测量点位的骨皮质密度值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部骨皮质密度有由前向后递减的趋势(P=0.000)。腭前部中缝旁3 mm区域的骨皮质密度高于腭前部中缝区(P<0.05)。结论:经CBCT获取了成人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为腭部微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男生全身骨量与体成分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眷期男弦骨量和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青春期骨骼的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北京市郊区171名男生(平均年龄为13.7岁)骨矿物含量(BMC)、骨密度(BMD)和体成分,计算体脂百分比(PBF),测定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结果全身骨矿物含量平均为1.9408kg,全身BMD平均为0.766g/cm^2,肌肉组织重平均为37.9kg,体脂百分比平均为19.3%。体重、BMI、肌内组织重与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高迭r=0.866、r=0.815、r=0.737(P〈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的BMC和BMD为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1,r=0.461。结论肌内组织重可能是影响青春期男弦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曲:探讨骨矿物质密度测定对佝偻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γ-射线吸收法测量85例佝偻病患儿的骨矿物质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佝偻病激期桡、尺骨的BMC(线密度)和BMC/BW(面密度)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佝偻病恢复期的桡、尺骨BMC/BW与激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桡骨骨矿物质密度测定诊断佝偻病比尺骨敏感性高。骨矿测定还可用来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盖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在服用钙尔奇-D的基础上。接受密盖息、仙灵骨葆联合治疗;对照组41例仅接受单纯的钙尔奇-D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组骨痛缓解快,骨密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钙、血磷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治疗组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密盖息与仙灵骨葆联合治疗能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等症状并提高骨矿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