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建立一种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以传统药敏试验和PCR-直接测序方法为对照,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15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基因(katGr、poB、rp-sLr、rs和embB)的带荧光素标记的PCR产物。结果PCR-直接测序和基因芯片检测36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株的5种耐药基因均为野生型。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离株中,56株耐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率为62.5%,其中katG缺失率为7.5%,315位密码子突变率为55.4%,279位密码子突变率为1.8%;104株耐RFP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94.2%,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531位和526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60.6%、15.4%),双位点突变率为5.8%,还发现511、513、515、516、517、518和533位密码子突变;62株耐SM分离株,rpsL和rrs总突变率为88.7%(两者分别为82.3%、6.5%),rpsL突变位于43位和88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77.4%、4.8%),rrs突变位于513位和516位碱基(突变分别为4.8%、1.6%);57株为耐EMB株,embB基因突变率为61.4%,均为306位密码子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为ATG→GTG或ATA(突变率分别为35.1%、15.8%),还发现306位密码子ATG→ATC、ATT和CTG突变。通过基因芯片检出的突变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基因芯片可分析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弥补传统药敏试验方法的不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氟喹诺酮类共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分离自抚顺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的153株MTB临床分离株,采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以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5.56%(43/45),特异度为94.44%(102/108),一致率为94.77%(145/153),Kappa值为0.88;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0. 57%(48/53),特异度为96.00%(96/100),一致率为94.12%(144/153),Kappa值为0.87;对乙胺丁醇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2.42%(122/132),一致率为91. 50%(140/153),Kappa值为0. 69;对链霉素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9. 66%(26/29),特异度为92.74%(115/124),一致率为92.16%(141/153),Kappa值为0.76;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3. 75%(15/16),特异度为96. 35%(132/137),一致率为96. 08%(147/153),Kappa值为0. 81。结论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耐多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分枝杆菌(MTB)katGinh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对丙硫异烟胺(PTH)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32例MDR-TB或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临床分离株均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具有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及PTH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同时具有katGinhA突变检测结果。分析MTB临床分离株katGinhA突变特征及对PTH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132株临床分离菌株中MDR-MTB有89株(67.4%)、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re-XDR-MTB)有26株(19.7%)、XDR-MTB有17株(12.9%)。菌株对PTH的总耐药率为22.7%(30/132),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1.2%(10/89)、30.8%(8/26)、70.6%(12/17)。XDR-MTB对PTH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DR-MTB(χ 2=30.57,P<0.01)和pre-XDR-MTB(χ 2=6.55,P<0.05)。inhA突变率(合并及不合并katG突变)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9.1%(17/89)、23.1%(6/26)、17.6%(3/17)。在MDR-MTB、pre-XDR-MTB、XDR-MTB的PTH耐药株中,只有5/10、4/8、3/12发生inhA基因突变。 结论 从MDR-MTB到XDR-MTB临床分离株,对PTH的耐药率明显增加,inhA基因突变率下降,inhA突变可能不是XDR-MTB对PTH耐药的主要原因,未检测到inhA突变的菌株并不一定对PTH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基因芯片和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98例涂阳肺结核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具有传统药敏结果和基因芯片结果的484例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rpoBkatGinhA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及频率,以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基因芯片和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符合率为93.8%(454/484),对异烟肼的耐药性符合率为89.0%(431/484),对耐多药的符合率为95.5%(462/484)。118株检测到rpoB基因发生突变,优势突变位点为531,占56.8%(67/118);其次突变位点是526,占19.5%(23/118);516突变位点占12.7%(15/118)。97株检测到katGinhA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katG315,占82.5%(80/97),inhA均为-15突变类型,占14.4%(14/97)。结论 基因芯片法与比例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成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是否耐药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利福平耐药结核菌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135株样本分别取自1997、2000及200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院的临床样本。采用PCR直接基因测序法分析rpoB基因突变。结果 135株结核菌中,60株为利福平耐药菌株,其中55株(91.7%)rpoB基因的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有突变。突变频率依次为密码子531(60.0%),526(29.1%)和516(7.3%)。1株耐药菌同时发生了少见的3个密码子(511,515,518)的多核苷酸突变。75株敏感菌株中,仅3株(4.0%)有突变,均发生在密码子533,包括一个新发现的突变基因型CTG(Leu)→ATG(Met)。结论 来自山东省结核菌中,利福平耐药表型与rpoB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94.1%,并提示密码子533突变与利福平耐药表型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硝酸盐还原试验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ate Reducrase Assay,NRA)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应用NRA方法和绝对浓度法同时检测了49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30株质控菌株对INH、RFP、SM、EMB的药物敏感性,以牛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做阴阳性对照。并随机选择62株菌株进行重复试验。结果与绝对浓度法比较,NRA检测对INH、RFP、SM、EMB的耐药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1.6%、96.5%、92.2%、90.7%;特异性分别为96.0%、98.2%、97.3%、97.3%;一致率分别为95.0%、97.9%、96.2%、96.7%。重复试验符合率为100%。结论NRA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与绝对浓度法有较高一致率的药敏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对65株临床分离菌株rpoB基因509-631位点分别进行PCR-SSCP检测和DNA序列测定,观察不同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的规律。结果耐利福平分离株96.4%(27/28)存在rpoB基因突变,其中526位突变率64.3%(18/28),513位突变率21.4%(6/28),531位突变率7.1%(2/28),529位突变率3.6%(1/28);耐其他抗结核药18.5%(5/27)存在rpoB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具有随机性。所有敏感菌株均无突变。结论rpoB基因突变与利福平耐药密切相关,浙江省rpoB基因突变主要以526位突变为主,其次为513位,两者占总数的86%(24/28),而耐其他抗结核药菌株也存在rpoB基因的突变,但没有明显规律,且均对利福平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 (quinolones)耐药株耐药基因突变情况,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 16SrR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分析 77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通过PCR 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gyrA基因突变的情况。 结果 75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30株喹诺酮敏感株的 gyrA基因的SSCP图谱中,11株与H37Rv相同,19株与卡介苗相同;与卡介苗 gyrA基因的SSCP图谱相同的敏感株 95位密码子为ACC,与H37Rv该图谱相同的敏感株 95位密码子为AGC。 45株喹诺酮耐药株中,34株 (75.6%) gyrA基因SSCP图谱泳动异常,对 25株泳动异常、出现频率较高耐药株测序证实 15株 (44.1%)为 94位密码子GAC→GGC突变;10株 (29.4%)为 90位密码子GCG→GTG的突变。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与 gyrA基因突变有关,PCR SSCP可能成为测定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基因型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黑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差异区域105(RD105)缺失基因检测与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相关性分析,了解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特征及传播特征,为该地区控制结核病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 对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所登记并培养阳性的121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和7个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进行分子分型, 计算耐药率、Hunter-Gaston指数(Hunter-Gaston Index,HGI)、成簇率,分析结核分枝杆菌DNA多态性及北京基因型菌株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通过RD105缺失基因检测,其结果显示有101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83.5 %.(101/121),其余20株为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16.5%(20/121)。121株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8%(7/121)、3.3% (4/121) 、 5.0%(6/121)、15.7%(19/121);其中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5/101)、3.0% (3/101)、5.9%(6/101)、17.8%(18/10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20)、 5.0% (1/20) 、 5.0%(1/20)、未检出对乙胺丁醇耐药0.0%(0/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090,P=0.296)。121株菌株中耐多药率为2.5%(3/121),其中2株为北京家族基因型,1株为非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耐多药率分别为2.0%(2/101)和5.0%(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31,P=0.460)。进一步使用7位点VNTR分型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21株菌株可分为17个基因簇和64个独立的基因型;每个簇包括2~14株临床分离株,最大的簇由1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构成,所占比较高为11.6%(14/121);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成簇菌株57株,成簇率为 47.1%(57/121)。近期感染率最小估计值为33.1%(40/121)。7位点VNTR检测结果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各位点的HGI值为0.513~0.786;经聚类分析,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可分为3个大的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81个基因型。分别为:Ⅰ群占14.9%(18/121),含15 个基因型;Ⅱ群占76.9%(93/121),含59个基因型,Ⅲ群占8.2%(10/121),含7个基因型。结论 北京基因型为黑龙江省五常市主要流行株,且该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呈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比率较高,要加强对耐药优势菌群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中国异烟肼(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 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INH基因突变的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突变基因的突变位点、突变类型,以及氨基酸改变数量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69篇中英文文献,共6393株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95.71%(6119/6393)检测到基因突变或缺失,其中katGinhAaphC突变数量最多,分别占77.57%(4959/6393)、15.20%(972/6393)、3.69%(236/6393)。单基因单位点突变占87.80%(5613/6393),联合突变占12.20%(780/6393)。katG315突变占INH耐药菌株总数的56.22%(3594/6393),katG463突变占10.03%(641/6393),inhA15突变占10.10%(646/6393)。突变形式最常见的是C→T,占10.03%(641/6393)。结论:中国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突变基因最多的是katGinhAahpC,突变密码子最多的是katG315katG463inhA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简称MTBDRplus技术)对福州地区耐药结核杆菌的检测效果,并了解该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246株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以传统罗氏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评价MTBDRplus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检测效果,分析耐药基因突变分布频率结果 与传统罗氏药敏试验相比较,MTBDRplus检测利福平(RIF)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灵敏度分别为91.7%(11/12)和83.3%(15/18),MTBDRplus检测RIF和INH耐药性特异度分别为99.6%(233/234)和95.2%(217/228)。12例rpoB基因存在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中,58.3%rpoB基因S531L突变;26例katG和inhA基因存在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中,57.7%(15/26)katG基因315突变;存在C15T位点突变的菌株仅9.1%(1/11)为INH耐药菌株结论 MTBDRplus技术是一个敏感、特异的快速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福州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福州市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以rpoB S531L和katG S315T突变型为主。建议谨慎判断结核分枝杆菌inhA基因C15T位点突变引起的INH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县镇地区肺结核流行现状及其易感因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和优势耐药组合模式方法 采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对杭州市周边7个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2 840例初治和712例复治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模式以及肺结核易感因素结果 3 552株分枝杆菌中,88.7%(3 152/3 552)为结核分枝杆菌,11.3%(400/3 55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治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23.7%)显著高于初治患者(8.1%)(χ2=138.67,P<0.05)。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25.1%,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15.9%、4.6%和0.2%,其中SM(χ2=50.40, P<0.05)和INH耐药率较高(χ2=47.81, P<0.05)。结核分枝杆菌有3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组合模式分别为INH+SM(χ2=19.19,P<0.05)、INH+RFP+SM(χ2=24.85,P<0.05)和IHN+RFP+SM+EMB(χ2=20.11,P<0.05)。来自复治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38.3%、36.1%、14.0%和0.9%)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22.3%、19.3%、2.7%和0.04%)(P<0.05)。本地户籍60岁以上男性农民肺结核发病率显著较高(χ2=1 435.29,P<0.05)结论 本县镇地区肺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老年男性农民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复治肺结核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提示县镇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规范化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陈文  李宁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3):255-258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11月9日发布了《WS 196—2017结核病分类》与《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两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并且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WS 196—2001结核病分类》和《WS 288—2008肺结核诊断》。在《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中,显著提高了病理学诊断在肺结核诊断和精准治疗中的地位。病理学诊断阳性的患者即可确诊为肺结核;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持肺结核的诊断,同时分子生物学检查阳性的患者也可以确诊为肺结核。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核酸杂交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基因的突变位点,判断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种类和数量。深入学习与贯彻《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对于明确和了解病理学诊断在结核病临床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绍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情况,为NTM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绍兴地区2017年临床分离的972株分枝杆菌,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NTM的初步菌种鉴定,结果106株为NTM,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91%(106/972),对初步鉴定为NTM的菌株应用 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NTM菌种鉴定。结果 106株NTM菌株经DNA微阵列芯片法鉴定,共有14个菌种,其中菌株数量前3位的菌种为:胞内分枝杆菌[55株(51.89%)]、鸟分枝杆菌[19株(17.92%)]、堪萨斯分枝杆菌[13株(12.26%)]。其余分别为:龟-脓肿分枝杆菌[4株(3.77%)]、瘰疬分枝杆菌[3株(2.83%)]、戈登分枝杆菌[3株(2.83%)]、土分枝杆菌[2株(1.89%)]、其他[7株(6.60%)]。结论 2017 年绍兴地区NTM 临床分离率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91%;NTM种类多,以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要流行菌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广州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NTM病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广州市胸科医院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1250份标本中搜集培养阳性的717株临床分离株,采用水溶性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对其进行培养,以鉴别MTB与NTM,通过多靶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序,对PNB和TCH培养确定为NTM的菌株进一步行菌种鉴定,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检测98株NTM对1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结果717株分枝杆菌中,检出106株NTM菌株,检出率为14.4%;其中103株传代成功,传代率为97.2%(103/106)。经NTM菌种鉴定,按照构成比高低依次为脓肿分枝杆菌[34.0%(35/103)]、胞内分枝杆菌[25.2%(26/103)]、马赛分枝杆菌[20.4%(21/103)]、鸟分枝杆菌[9.7%(10/103)]、堪萨斯分枝杆菌[5.8%(6/103)]、偶发分枝杆菌[1.9%(2/103)],以及1株缓黄分枝杆菌、1株猪分枝杆菌和1株阿加普尔分枝杆菌[均占0.9%(1/103)]。98株NTM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者前3位依次为阿米卡星[93.9%(92/98)]、克拉霉素[91.8%(90/98)]和阿奇霉素[71.4%(70/98)],耐药者前3位依次为利福平[89.8%(88/98)]、左氧氟沙星[83.7%(82/98)]和亚胺培南[77.6%(76/98)]。并且NTM不同菌种对部分药物的耐药性存在种间差异。结论广州市NTM的检出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的菌种以脓肿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是临床治疗NTM患者的优选抗生素,应重视对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实验室诱导产生的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探索PAS的潜在作用机制和耐药性。方法:通过体外药物浓度梯度诱导法,将MTB标准菌株H37Rv诱导成标准耐PAS菌株及高水平耐药菌株,收集并保存每一代诱导菌株。用液体微孔板法检测上述诱导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及交叉耐药情况,筛选耐药水平相似的临床分离株。通过对PAS耐药的实验室突变株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基因水平上探索MTB对PAS的耐药机制。结果: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耐PAS的MTB耐药动态变化模型。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PAS耐药可能与3个位点突变直接相关,分别是plcC(Q462R)、folC(S150R)和1个thyA上游位点(3074495G→A)。MTB对高水平的PAS耐药的产生除了基因突变因素以外,尚存在其他的调控机制。对PAS敏感和耐药的MTB临床分离株测序发现某些folC、th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958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对痰液、组织、胸腹腔积液等各类型临床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2718例患者的菌液,经菌种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4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2677例,选择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同时进行MGIT 960液体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的患者958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间突变位点差异及突变位点与表型药敏试验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58例患者菌株的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中,任一位点突变率为19.52%(187/958),5~、21~、41~、61~83岁各年龄组的菌株ropB基因位点突变率分别为7.89%(9/114)、13.52%(63/466)、18.27%(38/208)和9.41%(16/170)。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的ropB基因位点突变率与青少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58和5.994,P值分别为0.013和0.018);男性任一位点突变率为19.45%(121/622),女性为19.05%(64/336),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932);突变位点与表型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以利福平ropB 531(C-T)(96.10%,74/77)、异烟肼katG 315(G-C)(98.45%,127/129)最高,但ropB 511(T-C)与利福平表型药敏试验结果相符率较差(0.00%,0/10)。结论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菌株ropB基因位点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突变率最高;不同性别患者的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当结合表型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耐药基因位点突变在诊断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吉林省9个市(州)894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并采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全部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94株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者有546株(61.07%),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者有348株(38.93%);其中初治患者的耐药率为36.30%(265/730),低于复治患者的耐药率(50.61%,8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3,P=0.001)。全部患者的总耐多药率为10.07%(90/894),复治患者耐多药率(20.73%,34/164)高于初治患者(7.67%,56/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5.23,P=0.001)。全部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为Sm(25.95%,232/894)>INH(18.57%,166/894)>RFP(17.23%,154/894)>EMB(9.73%,87/894)。吉林省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复治患者;耐药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需加强结核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简称“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从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83例肺结核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中,选择萋-尼染色结果为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共215份(例)进行分离培养,对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的200株(例)菌株同时使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和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对RFP和INH的耐药性。以DST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RFP和INH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200株(例)MTBC分离株中,以DST检测结果为标准,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RFP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6.4%(106/110;95%CI:90.7%~98.9%)、80.0%(72/90;95%CI:70.5%~87.1%)和89.0%(178/200);对INH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5.4%(123/144;95%CI:78.6%~90.7%)、96.4%(54/56;95%CI:87.7%~99.6%)和88.5%(177/200)。探针熔解曲线法与DST检测MTBC对RFP耐药性的Kappa值为0.78,对INH耐药性的Kappa值为0.74。结论 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C对RFP和INH的耐药性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探针熔解曲线法与DST检测MTBC对RFP和INH耐药性的一致性较高,有助于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龙岩市411例肺结核患者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状况,为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5月12日至2019年8月17日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门诊及收住入院并确诊为肺结核的411例患者,其中初治患者312例,复治患者99例。作者对两组患者41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1例肺结核患者中,初治患者利福平和异烟肼任一位点突变率[9.3%(29/312)]明显低于复治任一位点突变率[54.5%(54/99)](χ 2=95.483,P<0.05);初治患者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率(简称“耐两药率”)[2.9%(9/312)]明显低于复治耐两药率[33.3%(33/99)](χ 2=75.944,P<0.05)。利福平和异烟肼任一位点突变率为20.2%(83/411),其中利福平耐药基因ropB的突变率为5.4%(22/411),20例为单一位点突变,2例为双位点突变,以531(C→T)突变频率最高[40.9%(9/22)];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的突变率为4.6%(19/411),其中13例为katG基因突变,6例为inhA基因突变,以315(G→C)突变频率最高[63.2%(12/19)];耐两药率为10.2%(42/411),其中40例为双位点突变,1例为三位点突变,1例是四位点突变,以531(C→T)315(G→C)突变频率最高[47.6%(20/42)]。结论 龙岩市肺结核耐药患者以耐两药为主,复治患者耐两药的情况较初治患者严重,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