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培养雪莲总黄酮对炎性介质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分泌以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酶-2(COX-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用Griess法测定培养雪莲总黄酮对Raw264.7细胞NO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雪莲总黄酮对Raw264.7细胞PGE2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Raw264.7细胞iNOS,COX-2mRNA表达情况。结果:培养雪莲总黄酮可明显降低Raw264.7细胞上清中NO,PGE2含量,同时,降低iNOS,COX-2 mRNA表达。结论:培养雪莲总黄酮的抗炎作用与抑制炎性介质NO,PGE2分泌有关,抑制iNOS,COX-2 mRNA表达从而降低炎性介质NO,PGE2分泌可能是培养雪莲总黄酮的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25、2.5、5、7.5、10、12.5 mg/mL)阿魏酸作用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不同浓度(0、5、7.5、10 mg/mL)阿魏酸作用SGC-7901细胞48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q 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环氧化酶2(COX-2)、生存素(Surv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5、10、12.5 mg/mL阿魏酸使SGC-7901细胞的OD值降低,5、7.5、10 mg/mL阿魏酸作用SGC-7901细胞48小时后均能诱导其凋亡,5、7.5、10 mg/mL阿魏酸均能上调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COX-2、Survivin和XIAP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阿魏酸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阿魏酸能上调胃癌细胞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COX-2、Survivin和XIAP的mRNA和蛋白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寄奴抗炎组分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刘寄奴活性组分及其对干扰素-γ(IFN-γ)和脂多糖(LPS)协同诱导RAW264.7细胞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和D101大孔树脂分别制备刘寄奴各提取物和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IFN-γ和LPS协同诱导细胞炎症模型;Greissreaction法测定各提取物及总黄酮对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RT-PCR法考察总黄酮对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诱导型环氧合酶(COX-2)mRNA的影响;Westernblot法考察总黄酮对细胞iNOS、COX-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刘寄奴乙酸乙酯部位与其他提取物相比,在相同剂量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抑制率最高,由此富集获得的总黄酮含量达53%。刘寄奴总黄酮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对刺激后的细胞活力有保护作用;刘寄奴总黄酮呈抑制iNOS、COX-2mRNA表达,抑制iNOS、COX-2、p-ERK的蛋白表达。结论活性导向的分离提示乙酸乙酯部位是刘寄奴抗炎活性组分之一,由此富集的总黄酮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部分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中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桑枝总黄酮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桑枝总黄酮的体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IFN- γ和LPS 协同造成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产量;FRAP测定细胞总抗氧化能力;RT- PCR检测iNOS、COX-2、HO-1、IL-1β、IL-6、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桑枝总黄酮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并且无细胞毒性,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下调iNOS、COX-2、 IL-1β、IL-6 mRNA和iNOS、p-ERK蛋白的表达,上调HO-1mRNA表达,但对TNF-α mRNA表达影响不大.结论 桑枝总黄酮部分通过MAPK中的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NO的产量,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同时下调COX-2、IL-1β、IL-6等炎症介质和上调抗炎介质HO-1的表达而发挥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对环氧化酶2(COX-2)转录的影响,以期探讨西黄丸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制备西黄丸含药血清,实验设置大鼠空白血清组和西黄丸含药血清组,以含药血清干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PCR法检测COX-2、TNF-αmRNA表达。结果: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可以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并且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降低MDA-MB-231细胞划痕愈合率,可以降低在炎性环境下MDA-MB-231细胞中COX-2 mRNA表达(P<0.05)。结论: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有效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其细胞凋亡,可能抑制细胞迁移,并且可以减少炎性因子的转录。  相似文献   

6.
甘草总黄酮及其成分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甘草总黄酮(TFGR)及其成分对干扰素-γ(IFN-γ)和脂多糖(LPS)协同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制备甘草醇提物、组分及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IFN-γ和LPS协同诱导细胞炎症模型;Greiss反应法测定各层次提取物及黄酮类单体对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RT-PCR法考察TFGR及异甘草素对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OX-2,IL-1β,IL-6,PPAR-γ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考察TFGR及异甘草素对细胞iNOS,COX-2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甘草乙酸乙酯部位与其他提取物相比,在相同剂量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抑制率最高.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富集的甘草总黄酮(甘草苷占60.08%)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且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并对刺激后的细胞活力有保护作用,且总抗氧化能力也强于其他提取物;TFGR抑制iNOS,IL-6 mRNA并提高PPAR-γ基因水平,抑制iNOS,COX-2,p-ERK的蛋白表达;甘草黄酮类单体异甘草素能抑制iNOS,COX-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和IL-1β,IL-6的基因表达,还能上调PPAR-γ的基因表达.结论:活性导向的分离提示乙酸乙酯部位是甘草抗炎活性组分之一,由此活性组分富集得到的TFG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部分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iNOS和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达到抗炎效果.其中异甘草素可能为TFGR抗炎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康莱特注射液对肺癌A549细胞环氧化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庆华  钟献  郑树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621-1623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对IL-1β刺激后A549肺癌细胞环氧化酶(COX)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100~300μL.mL-1不同含量康莱特注射液作用前后A549肺癌细胞COX-1,COX-2 mRNA表达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549细胞在康莱特注射液作用前后COX-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选择性抑制A549肺癌细胞COX-2表达。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中药成分苦参碱(matrine)对大肠癌HT-29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Western-blot、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T-29细胞前后COX-2 mRNA、蛋白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改变。结果苦参碱可抑制HT-29细胞COX-2 mRNA、蛋白表达及PGE2合成水平,但对COX-1无影响。当苦参碱2.0mg/ml处理时,COX-2 mRNA表达在处理后6h和9h时抑制率均为100%;细胞培养液PGE2合成水平在9h时抑制率为63.9%;COX-2蛋白表达在12h和24h时抑制率分别为48%和100%。结论苦参碱具有选择抑制HT-29细胞COX-2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表现出时效与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神经炎症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过表达,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记忆障碍。本研究主要探讨反式桂皮醛(transcinnamaldehyde,TCA)对AD神经炎症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和COX-2过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建立AD的细胞和动物神经炎症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和小鼠皮质COX-2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皮质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脂多糖激活原代小胶质细胞后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桂皮醛(10μM)通过降低COX-2 mRNA稳定性抑制小胶质细胞COX-2 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同时桂皮醛(50 mg/kg)对脂多糖诱导神经炎症小鼠的皮质COX-2 mRNA和蛋白过表达也有抑制作用,并对皮质小胶质细胞形态改变有明显的恢复作用。结论:桂皮醛抑制AD神经炎症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过表达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μg/L、10μg/L、100μg/L)的ET-1刺激T24细胞6 h后,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其COX-2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ET-1可使T24细胞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T-1可使T24细胞COX-2的表达上调,这种调节可能在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臭牡丹总黄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对β-catenin、Tcf-4、CD44v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臭牡丹总黄酮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比例亦相应增加。PT-PCR结果显示不同剂量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下β-catenin、Tcf-4、CD44v6 mRNA的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牡丹总黄酮诱导HepG2凋亡,能下调β-catenin、Tcf-4、CD44v6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抑制其关键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genistein)体外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染料木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染料木素作用24h后BGC-823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 mRNA水平的表达;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OX-2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染料木素对BGC-82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并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染料木素作用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1.04±1.03)、(31.85±2.26)、(20.73±2.11)μg/mL。10~80μg/mL染料木素作用24h后,BGC-823细胞出现核碎裂,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被阻滞于G2/M期,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内COX-2表达在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下调。结论染料木素对人BGC-823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109-113
目的:探讨构树总黄酮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构树总黄酮对HepG2细胞周期、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用qRT-PCR测定c-Myc,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构树总黄酮剂量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增殖。62.5μg/ml的构树总黄酮作用24 h,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增加凋亡细胞比例,并将HepG2细胞阻滞于G1期;100μg/ml的构树总黄酮作用24 h,显著上调HepG2细胞p53、bax、caspase-3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cMyc、bcl-2的mRNA水平;200μg/ml的构树总黄酮作用HepG2细胞6 h,显著增加细胞内ROS含量。结论:构树总黄酮能调节HepG2细胞c-Myc、p53、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并通过氧化应激,诱导HepG2细胞进入线粒体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赤芍总苷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随机分组,不加药物作用的为空白组,其他各组为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将不同质量浓度(200,400,600 mg·L-1)的赤芍总苷作用于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赤芍总苷对细胞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RT-PCR检测COX-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能够明显的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且呈现量效关系(P<0.01),并能够抑制细胞的迁移(P<0.01),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赤芍总苷作用细胞24 h后,可使COX-2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赤芍总苷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OX-2,VEGF的表达来实现,从而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20,(1)
目的:探讨垂盆草总黄酮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及垂盆草总黄酮低(1 mg/mL)、中(1.5 mg/mL)、高(2 mg/mL)浓度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GF-β_1、Smad2/3、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TGFβ_1、Smad2、Smad3 mRNA表达。结果: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明显改变细胞形态,降低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上调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并能显著降低HSC-T6细胞中TGF-β_1、Smad2/3蛋白及mRNA表达(P0.05)。结论: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_1/Smad2/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木犀草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OX-2及mPGES-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光  陈根殷  陈妙萍 《中药材》2007,30(10):1263-1266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及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木犀草素对PGE2生成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及mPGES-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及mPGES-1蛋白的表达。结果:木犀草素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的生成,同时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OX-2及mPG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木犀草素可以抑制PGE合成途径中两个诱导酶COX-2和mPGES-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抑瘤方(抑瘤方)血清抑制MKN-45增殖和侵袭转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环氧合酶-2(COX-2)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COX-2,PTEN蛋白表达。结果: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2.8 g·m L-1)干预24,48,72 h后,抑制率为31.25%,33.09%,34.50%;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2.8 g·m L-1)干预48 h后,细胞侵袭能力、转移能力和迁移能力分别下降了36.18%,49.46%,36.46%;COX-2 mRNA表达量下降90%,PTEN升高89.72%;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参芪抑瘤方组COX-2蛋白表达减弱;PTEN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参芪抑瘤方药物血清通过影响COX-2,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减弱其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5,(8)
目的:从体内外考察岗松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岗松总黄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影响,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酶-2(COX-2)蛋白相对表达,考察其体外抗炎活性;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考察其体内抗炎活性。结果:岗松总黄酮预处理能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中TNF-α及IL-6含量及i NOS、COX-2蛋白表达,并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结论:体内外试验均表明岗松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6的释放及调控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当归贝母苦参丸高、中、低剂量组(0.3,0.2,0.1 g·kg~(-1))和正常组,每组30只,ig 2次/d,连续给药7 d,制备含药血清,以空白血清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为空白组,实验组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处理SGC-7901细胞后用RTq PCR技术检测环氧合酶-2(COX-2),Bcl-2相关X蛋白(Bax),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OX-2,BAX,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剂量组使SGC-7901细胞COX-2 mRNA的表达量下降68%,BAX和PTEN mRNA的表达量分别升高99.7%和85.6%(P0.05),含药血清可以降低SGC-7901细胞COX-2的阳性表达率,升高其平均灰度值,升高BAX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减低其平均灰度值(P0.05)。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能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AX,PTEN,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环氧化酶-2(C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PGE2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上调及抑制LoVo细胞CO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X-2对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丹参酮ⅡA、PGE2和/或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人肠癌HCT-116细胞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2能够显著上调Lo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同时显著上调β-catenin在细胞总蛋白、浆蛋白和核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反之,COX-2抑制剂NS-398能够显著下调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下调COX-2和β-catenin蛋白在人肠癌LoVo细胞中表达水平,并且能够显著下调PGE2诱导的COX-2和β-catenin蛋白的高表达;同时,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下调人肠癌LoVo细胞VEGF表达水平,并且能够下调PGE2和GSK-3β抑制剂SB-216763诱导的VEGF高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人肠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阻止细胞中β-catenin的累积,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VEGF表达,这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大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