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肝癌细胞核蛋白调控白蛋白“持家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对目的基因转录的作用。分别从小鼠肝癌细胞肝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提取核蛋白组分,用于体外启动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的转录作用。发现某些肝癌细胞和肝细胞核蛋白组玢具有明显的转录作用,而细胞浆蛋白和其他肿瘤蛋白组分没有转录作用,将一同肝癌细胞某些核蛋白合并可使转录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特异性基因治疗的机理。方法:从小鼠肝细胞、肝癌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分别提取核蛋白组分和胞浆蛋白,分别与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Albe/p)、白蛋白增强子(Albe)和白蛋白启动子(Albp)结合。结果:Band-Shift试验和竞争试验发现某些肝癌细胞核蛋白组分能与Albe/p特异结合,其中与Albe和Albp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在不同的组分中,而肝癌细胞胞浆蛋白和黑色素瘤细胞核蛋白不能与Albe/p结合。结论:提示肝癌细胞核中能与Albe和Albp作用的核蛋白是应用Albe/p调控目的基因于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干扰素基因转移及在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作用。方法:将人β干扰素(HuIFN-β)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位点,分别构建了转录受SV40启动子驱动的载体MNSIFNB和转录受人甲胎蛋白增强子(AFPe)调控的载体MNAIFNB。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载体分别转导PA317包装细胞,质粒转染率为每105PA317细胞(4~25)×103CFU/μg,病毒感染率(4.5~500)×104CFU/ml。重组病毒在4μg/mlpolybrene存在条件下感染人肝癌、肾癌及黑色素瘤细胞。结果:NeoR克隆RNA斑点杂交及IFN活性分析证明,人AFPe可促进异源启动子启动HuIFN-β基因在合成AFP的人肝癌细胞中高效特异转录和表达。结论:AFP"持家基因"顺式调控序列在合成AFP的肝癌细胞中特异驱动IFN-β基因表达,该研究为肝癌特异性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调控的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构建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的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ERT-tk,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02)后给予更昔洛韦(GCV),用TUNEL法观察自杀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ETRT启动子调控下的HSV-tk/GCV系统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则作用不明显。结论:hTERT-tk/GCV基因体系能够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有靶向治疗肝癌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NF和IL-2基因治疗后实验性肝癌瘤瘤体内细胞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对IL-2和TNF转基因治疗后的实验性肝癌病理改变及免疫细胞浸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转录调控的IL-2和TNF基因在原位感染实验性肝癌可使肝癌逐渐缩小,TNF基因可使肝癌组织内广泛出血坏死,Mac-1炎细胞浸润为主;IL-2基因可使肝癌组织内大片坏死,Lyt2炎细胞浸润,两组  相似文献   

6.
IL-2和TNF特异性基因治疗后肝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和IL-2基因治疗后实验性肝癌瘤体内细胞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对IL-2和TNF转基因治疗后的实验性肝癌病理改变及免疫细胞浸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转录调控的IL-2和TNF基因在原位感染实验性肝癌可使肝癌逐渐缩小。TNF基因可使肝癌组织内广泛出血坏死,Mac-1+炎细胞浸润为主;IL-2基因可使肝癌组织内大片坏死,Lyt2+炎细胞浸润,两组治疗后期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结论:IL-2或TNF肝癌特异性原位基因治疗介导免疫抗肿瘤反应,但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增强型自杀基因载体治疗宫颈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增强子增强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后,调控双自杀融合基因CDTK载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SV40增强子、CMV增强子、CMV增强子/启动子及SV40-CMV双增强子分别与hTERT启动子组合构建成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用双荧光素酶系统分析其活性差异;然后构建pHr—SCT/CDTKG治疗载体转染HeLa细胞,用流式细胞仅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融合自杀基因mRNA表达,HPLC检测5-Fu浓度,MTT分析载体杀瘤的效果。结果HeLa细胞中增强子能使hTERT启动子活性提高6-13倍,其中SV40-CMV双增强子/hTERT启动子的活性最高,达到CMV增强子/启动子的近3倍;体外转染pHr—SCT/CDTKG后可检测到cDTK的mRNA的表达;细胞上清中5-Fu最高浓度为50.83ug/mL;当5-FC浓度为200ug/mL、GCV浓度为10ug/mL时,HeLa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为48.7%。结论SV40-CMV双增强子联合hTERT启动子能高效靶向的调控CDTK融合自杀基因杀伤宫颈癌细胞,因而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启动子和增强子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前列腺细胞特异性,了解增强子增强转录效率的能力。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前列腺癌细胞DNA中分别扩增PSMA增强子序列.将其按不同方向亚克隆到含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质粒载体pEGFP—PSMAPPro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不同癌细胞并观察GFP在所转染的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质粒pEGFP—PSMAE-P和pEGFP-PSMAE(r)-P,质粒转染结果显示PSMA表达阳性的LNCaP细胞中存在GFP的特异有效表达,增强子序列能使基因转录效率提高30倍,不同方向的增强子序列在增强转录效率方面具有同样效应。结论 反向PSMA增强子启动子调控GFP表达的重组质粒的构建证明该调控序列具有前列腺细胞特异性,增强子具有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功能且没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干扰素基因转移及在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作用。将人β干扰素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位点,分别构建了转录受SV40启动子驱动的载体MNSIFNB的转录受人甲胎蛋白增强子调控的载体MNAIFNB。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DEx D/H-box家族中可能影响HBV增强子或核心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基因,初步研究DHX15对HB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克隆DEx D/H-box家族基因到表达质粒PCH9,并构建由HBV增强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core-Rluc;分别将各种DDX表达质粒与pcore-Rluc共转染HepG2细胞,筛选影响Rluc荧光素酶活性的DDX家族成员。在HepG2细胞中共转染HBV1.3倍体质粒和DHX15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检测DHX15在细胞中的表达,用 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检测过表达DHX15对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影响。构建HBV增强子与核心启动子截短突变体,确定DHX15在HBV增强子或核心启动子上的作用区域。结果:成功构建30种DEx D/H-box家族基因克隆;筛选出对HBV增强子/核心启动子有明显影响的基因DHX15(P=0.042);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HX15能促进HBV DNA的复制水平;并且能上调HBV RNA转录水平;成功构建HBV核心启动子截短突变体,发现DHX15促进HBV的复制是通过增强子实现的(t=8.292,P=0.001;t=5.215,P=0.006)。结论:过表达DHX15可通过影响HBV增强子的活性从而促进HBV复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AFP增强子CMV启动子调控下的HSV -TK真核表达质粒用于肝细胞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HepG2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AFP基因增强子最小的功能片断 ,插入pcDNA3.1-LUC质粒的BglII位点 ,从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AFP -LUC。HSV -TKcDNA全长序列替换pAFP -LUC质粒中EcoRI位点的LuciferasecDNA全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AFP -TK。质粒 pAFP -LUC采用脂质体法转染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系HepG2及AFP阴性的非肝癌细胞系HeLa ,用Luciferase分析试剂盒分析Luciferase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所得AFP增强子片段的长度和序列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测序得到证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PCR方法证实质粒pAFP -LUC中插入的AFP增强子大小、位置及方向均正确。酶切后凝胶电泳分析证实HSV -TK已成功地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Luciferase报道基因的表达受AFP增强子的调控 ,在AFP阳性肝癌细胞HepG2中高效表达 ,而在AFP阴性的HeLa细胞中表达很低 ,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AFP增强子CMV启动子调控的HSV -TK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为肝细胞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细胞质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信号转导等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体外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细胞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情况,为肿瘤发生机制的阐释提供信息.方法:体外培养的细胞(包括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以超离心分离细胞质,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质蛋白质,图像分析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在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的对比分析中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调亡调控等方面.结论:细胞癌变后细胞质中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许多改变,可为肿瘤发生机制的阐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作者近十余年来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对肿瘤细胞核组分的系列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1)人胚肝细胞核染色质及其与人肝癌的相关性;(2)肝癌细胞核组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3)肿瘤细胞核结构组分的肿瘤免疫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hPCK-luc,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介导下对人PEPCK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克隆PEPCK启动子基因片段,并重组进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将pcDNA3.1-PGC-1α、pcDNA3.0-HNF4α表达质粒与PGL3-hPCK-luc按不同组合共转染进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或正常人肝细胞株LO2细胞,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裂解液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扩增的人PEPCK启动子片段成功插入载体质粒中。转染后人PEPCK启动子基因荧光素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增加60倍(P < 0.05);共转染质粒进HepG2细胞或LO2细胞后,HNF4α均可以增强人PEPCK启动子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在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组的2.69倍(P < 0.05),而在LO2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64倍(P < 0.05);PGC-1α可以明显增强HNF4α对人PEPCK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在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PGL3-HPCK-luc+HNF4α组的2.01倍(P < 0.05),而在LO2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是PGL3-HPCK-luc+HNF4α组的2.82倍(P < 0.05)。而与单一转染组相比,共转染pcDNA3.1-PGC-1α与pcDNA3.0-HNF4α显著增加了PEPC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结论】人PEPCK启动子基因报告质粒成功构建,且转录因子HNF4α可以激活人PEPCK启动子活性,辅助激活因子PGC-1α可以进一步加强HNF4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体外环磷酸腺苷(cAMP)、皮质激素(DEX)和胰岛素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550 bp启动子片段的顺反式作用.方法将重组的pGL2-PEPCK-Luc荧光素酶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与内对照质粒pSV-β-Galactosidase共同转染大鼠肝肿瘤细胞系CBRH7919,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观察胰岛素、cAMP和DEX对PEPCK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cAMP和DEX对PEPCK具有明显兴奋作用,两者同时刺激具有叠加效应.生理浓度下,胰岛素对基础状态及cAMP和DEX激活的PEPCK启动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550 bp(-600- 69)PEPCK调控序列在肝细胞内具有较完善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作为糖尿病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酒精深山析和超速离心等方法人正常成年大鼠中提取肝抑素粗制品。离体实验检测提取物对再生肝肝细胞,、肝癌细胞、胃癌细胞的生物效应,结果是:(1)肝抑素提取物对再生肝肝细胞增殖具有很强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大,其最大抑制率为71.4%(2)对肝癌细胞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其最大抑制率为43%;对人胃癌细胞无抑制作用。表明提取物中含有肝抑素,经对培养再生肝肝细胞、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