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符合研究条件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精准肝切除组(A组,n=31),Pringle法的传统肝切除组(B组,n=30),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方差齐性(P>0.05),具备可比性。A组手术时间(318.3±50.6min)比B组(176.1±55.9min)长(P<0.05),但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354.9±69.8mlvs543.4±114.8ml)、术后肝功能恢复快(ALT:383.7±100.9U/Lvs555.0±91.3U/L,AST:329.6±77.9U/Lvs406.6±105.2U/L,Alb:31.7±2.1g/Lvs30.5±1.7g/L)、并发症少(8例vs16例)、住院时间短(16.6±2.9天vs20.4±2.7天,P<0.05)。A组使用术中超声较术前新发现肝转移灶7例。结论 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中,精准肝切除优于传统肝切除。  相似文献   

2.
孙传成  苏义林  汪芹 《安徽医学》2016,37(10):1273-127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高位肛门闭锁患儿45例,23例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LAARP),22例行后矢状路肛门成形术(PSARP),比较两种肛门成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LAARP与PSARP比较,出血量[(12.1±3.6)mL vs(16.1±2.6)mL,t=-4.25,P<0.05)]、住院时间[(10.2±2.7)d vs(15.2±1.9)d,t=-7.1,P<0.05)]降低,肛门括约肌功能[(1.5±0.5)分vs(1.1±0.4)分,t=2.94,P=0.005)]改善;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大便失禁、直肠积粪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位肛门闭锁患儿LAARP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较好,且住院时间、出血量较PSARP明显降低,LAARP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选择笔者医院117例腺性膀胱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3年复发情况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n=24)及未复发组(n=93),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再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RDW低值组组(n=61)及RDW高值组组(n=56),比较两组复发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组的RDW水平(13.1%±1.8% vs 11.7%±1.1%,P=0.001)显著高于未复发组。RDW高值组组复发率(32.1% vs 9.8%,P=0.003)显著高于RDW低值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 (OR=2.120,95% CI:1.322~3.401,P=0.002)、慢性泌尿系炎症史(OR=7.476,95% CI:2.076~26.915,P=0.002)及泌尿系结石史(OR=5.428,95% CI:1.245~23.669,P=0.024)是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RDW水平与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关系密切,高RDW水平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其术后3年复发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A1KR1A1高表达率为59.2%(29/49),高于癌旁组织(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9个月,P=0.012);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2个月,P=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浸润深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为0.174,95%置信区间(CI):0.041~0.741,P=0.018;OR为0.083,95% CI:0.011~0.618,P=0.015]。结论 AKR1A1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有望成为预测胆管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和腹腔镜行直肠癌TME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365例行直肠癌TME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机器人组175例,腹腔镜组190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 相比于腹腔镜组,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94.8±55.6)mL vs.(127.4±42.1)mL,t=-2.739,P=0.007];术后排气时间较短[(60.3±11.9)h vs.(78.8±12.3)h,t=-12.189,P=0.000];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较短[(89.0±15.0)h vs.(113.7±10.1)h,t=-13.597,P=0.000];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5±1.7)d vs.(10.2±2.4)d,t=-4.150,P=0.000];但机器人组住院总费用较多[(83 538.1±10 911.0)元 vs.(70 640.4±11 659.0)元,t=6.338,P=0.000]。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2.9±14.7)min vs.(207.0±14.2)min,t=0.566,P=0.572]、引流管留置时间[(5.9±1.4)d vs.(6.0±1.4)d,t=-0.516,P=0.557]和引流量[(202.7±87.0)mL vs.(200.0±87.1)mL,t=0.335,P=0.7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淋巴结清扫结果、肿瘤学结果和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随访情况方面,机器人组175例(失访16例)平均随访17.4个月,3例老年患者因其他基础疾病死亡;腹腔镜组190例(失访23例)平均随访16.9个月,6例老年患者因其他基础疾病死亡。2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无复发,无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造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相比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直肠癌TME手术出血量少且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在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注射6IU垂体后叶素+10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0U缩宫素+10ml生理盐水,按照两组的用药情况,观察比较血压变化和其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减少(98.13±5.07min vs 110.83±8.03min,t=-7.324,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67.50±10.24ml vs 97.83±16.10ml,t=-8.705,P=0.000),血红蛋白术前术后变化(9.67±2.09g/L vs 11.53±2.21g/L,t=-3.362,P=0.001)。术中用药后15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77±5.57mmHg vs 142.03±5.21mmHg,t=6.273,P=0.000)。结论 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剥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但会引起短暂性血压升高,临床使用应结合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6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仅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30例在行TACE治疗后1周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治疗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及肝外转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66.7%)优于对照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6年12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15.8个月,大于对照组10.8个月(P<0.05),观察组肝外转移率3.33%小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有效延长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肿瘤进展期,提高生存时间,降低远处转移率,有望使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静脉止血剂对肝癌切除术后的远期生存与复发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5至2007年本院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的T1-2N0M0期,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B级,病理切缘阴性者,共504例。用逐步回归法Cox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患者远期生存复发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使用静脉止血剂对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4 (7~72) 个月,504例患者中围术期使用过静脉止血剂者326例,未使用任何静脉止血剂者178例,使用止血剂组5年总生存率较未使用止血剂组低(61.04% vs 75.28%,P=0.002);使用止血剂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较未使用止血剂组患者低(49.08% vs 61.80%,P=0.001)。逐步回归法Cox分析表明,围术期使用静脉止血剂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RR=1.872,95%CI 1.298~2.702;P=0.001)和无瘤生存(RR=1.523,95%CI 1.136~2.043;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围术期使用静脉止血剂可能会降低肝癌切除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齐黎美  金万里 《安徽医学》2018,39(9):1139-1141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孕周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诊治并分娩的ICP患者167例,按ICP不同发病孕周分为4组,1组为妊娠≤27+6周(15例),2组为妊娠28周~31+6周(29例),3组为妊娠32~33+6周(26例),4组为妊娠≥34周(97例)。比较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以孕32周为界,比较妊娠<32周组(44例)及妊娠≥32周组(123例)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以及其血清总胆汁酸(TBA)及重度ICP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7,P<0.001;χ2=7.990,P=0.046;χ2=24.557,P<0.001;χ2=9.045,P=0.019;χ2=11.777,P=0.003)。妊娠<32周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6,P<0.001;χ2=7.838,P=0.005;χ2=24.204,P<0.001;χ2=4.751,P=0.029;χ2=9.612,P=0.002;χ2=7.592,P=0.006)。妊娠<32周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1);妊娠<32周组患者重度ICP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44)。结论 妊娠<32周ICP患者血清TBA水平高,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并积极诊治孕32周之前发病的ICP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64名肾铸型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0.9岁。41例行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控压组),23例行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非控压组)。运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对2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白细胞、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控压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8.9±29.8)min vs.(60.7±32.1)min,t=2.278,P=0.026],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73.1% vs. 0%,χ2=28.808,P=0.000),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4 215.9±3 848.8)元 vs.(26 497.9±4 230.2)元,t=2.196,P=0.032]。2组并发症发生率(19.5% vs. 17.3%,χ2=0.044,P=0.835)、住院时间[(8.22±2.94)d vs.(6.87±1.79)d,t=1.997,P=0.05]、术后血白细胞[(9.83±5.72)×109/L vs.(9.06±2.49)×109/L,t=0.067,P=0.5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肾铸型结石,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较普通输尿管软镜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总费用少、患者获益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治疗复杂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复杂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25例,传统腹腔镜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均获成功,传统腹腔镜组有2例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149,168)min vs 165(155,194)min,P>0.05];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350(250,475)mL vs 550(285,615)mL,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3(3,4)d vs 4(3,4)d,P<0.05;6(6,7)d vs 7(7,8)d,P<0.05],而住院费用高于传统腹腔镜组[72 874.30(72 398.60,73 651.60)元vs 48 933.50(43 978.60,50 254.90)元,P<0.05]。结论 对于复杂性的肾上腺肿瘤,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优势,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后未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A组)与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B组)各纳入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平均进食半流时间[(5.82±1.10)d vs (7.80±1.92) d]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1.27)d vs(9.10±3.42)d]均较B组缩短(P<0.001),B组术后发生咽喉痛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01),而恶心呕吐、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胀、腹腔感染及二次手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的,并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两种手术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分别行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或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后入路RARP组22例,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16.9±7.5)ng/mL,Gleason评分7分(5~8分),前列腺体积(42.3±11.2)m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14分(9~20分),临床分期cT1c期9例、cT2a期4例、cT2b期3例、cT2c期6例;经膀胱入路RARP组13例,术前tPSA(18.6±8.7)ng/mL,Gleason评分6分(5~7分),前列腺体积(35.4±9.6)mL,IIEF-5评分15分(10~21分),临床分期cT1c期8例、cT2a期2例、cT2b期2例、cT2c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手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尿控恢复时间、术后IIEF-5评分的差异。结果 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后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23.4±31.7)min、术中出血量(48.2±12.8)mL,经膀胱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35.3±25.6)min、术中出血量(65.2±19.8)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后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6例、pT2b期6例、pT2c期8例、pT3a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7分(5~8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8例、pT2b期3例、pT2c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6分(5~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RARP组切缘阳性5例(22.7%),经膀胱入路组RARP切缘阳性3例(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 d拔除导尿管,后入路RARP组18例即刻实现尿控(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RARP组患者12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后入路RARP组IIEF-5评分为11分(4~13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为12分(5~1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均未见肿瘤生化复发表现(tPSA均<0.2 ng/mL)。结论 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治疗体积较小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效果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相当,具有较好的术后即刻尿控效果,但性功能恢复需要进一步随访。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可行,未来有望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75例,分为时间追踪组(n=291)和非时间追踪组(n=184)。对比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PT)、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启动时间追踪与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ODT与DPT相关性。结果 在静脉溶栓患者中,时间追踪组DN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3,36)min vs 33(23,43)min,Z=2.123,P<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呈负相关(r=-0.293,P=0.001),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无相关性(r=-0.034,P=0.723)。在血管内治疗患者中,时间追踪组ODT、OPT均长于非时间追踪组[246(113,431)min vs 166(82,299)min,342(211,519)min vs 277(142,406)min],DI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18(14,23)min vs 26(16,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67、2.182、4.077,P均<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呈负相关(r=-0.234,P=0.024),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424)。结论 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速度,消除ODT对DNT、DP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CapeOx(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单纯组(化疗)及联合组(化疗+热疗),每组40例.单纯组接受CapeOx(XELOX)方案化疗,联合组在接受CapeOx(XELOX)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同期在化疗的第1、5、10天进行热疗.用RECIST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的疗效,观察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67.5%(27/40),高于单纯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纯组[(101.3±58.1) vs (213.6±100.3) ng/mL,P<0.05].联合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组(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患者的2个月生存率均为100%(4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为37.5%(15/40),高于单纯组的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化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接受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79例(R0切除,D2淋巴结清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用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序贯4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39例,术后仅予以6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局部复发率降低[64.1%(25/39) vs 40.0% (16/40),P=0.032],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4/31)和18.5%(5/27)(P=0.049),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6个月和19个月(P=0.024).试验组血液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有改善生存的趋势.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完全复位对于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L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矢状位力线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因L4/5腰椎退变性滑脱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70例患者,分为完全复位与部分复位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三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共有7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各计35例。完全复位组与部分复位组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30.1±67.6 vs. 182.5±56.3 ml, P<0.001; 176.4±35.2 vs. 152.6±23.4 min, P<0.001),且完全复位组的滑脱矫形率显著高于部分复位组(89.5±10.2 vs. 30.5±20.5 %, 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TK、PT、SVA均有减小趋势,LL有增大趋势。术后三月,两组间的SVA具有统计学差异(26.5±21.2 vs. 34.5±24.6 mm, P=0.012)。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的LL、PT以及SVA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完全复位组小于部分复位组。结论:对于L4/5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而言,无论完全复位抑或是部分复位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之部分复位,完全复位的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在远期的临床疗效上收益较好,且能够保证更好的矢状位力线。  相似文献   

18.
人工真皮支架在大面积撕脱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工真皮支架在大面积撕脱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创伤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撕脱伤患者20例,年龄6~68岁,撕脱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0%~40%。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一期行清创+负压引流术,二期行取植皮术;治疗组患者一期行清创+真皮支架+负压引流术,5~7 d后更换负压装置,观察基底血管化程度,伤后12~14 d行取植皮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从清创到植皮的间隔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以及植皮区皮片成活率、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从清创到植皮的间隔时间延长[(13.30±2.06)d vs(7.90±1.10)d,P<0.01];供皮区愈合时间缩短[(8.10±0.99)d vs(13.10±1.10)d,P<0.01],供皮区愈合质量提升(4.40±1.58 vs 7.80±1.14,P<0.01);植皮区皮片成活率[(87.30±5.27)% vs(85.10±5.53)%]、愈合时间[(17.80±1.14)d vs(18.70±2.06)d]、愈合质量(8.40±1.07 vs 9.00±1.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面积撕脱伤的治疗过程中早期应用真皮支架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可避免在伤后1周左右大范围取皮,手术损伤少,对全身干扰小,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病程早期阶段;同时通过支架自身的血管化可促进创面恢复,减少植皮所需皮片厚度,从而缩短供皮区愈合时间、提高供皮区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士5.2)岁;AO分型:31-A2.2型31例,31-A2.3型23例,31-A3.3型10例.根据复位方式,分为有限切开或器械辅助复位组(n=19)和直接闭合复位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成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65.8士81.2)mL]多于直接闭合复位组[(238.9士56.7)mL],手术时间[(93.4±10.4) vs (79.4±12.7) min]也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7.4±3.1) vs (16.7士2.2)周]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4.7±8.3 vs 86.4±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高龄患者中并不少见,闭合复位困难时需要采用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虽然这会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耗时,但并不影响临床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