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进行ENG基因和ALK1基因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用RT-PCR方法对家系4代11名成员的ENG基因14个外显子和ALK1基因9个外显子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查找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ENG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无义突变c.447G﹥A,导致149位氨基酸Trp(UGG)变为Stop(UGA),在该家系未发现ALK1基因突变。结论:ENG基因无义突变c.G447A引起氨基酸发生p.Trp149Stop改变,是该家系致病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1例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EXT)家系的EXT1和EXT2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寻找引起该病的致病基因突变。 方法:利用与 EXT1、EXT2紧密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用PCR-测序法对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突变分析。 结果:DNA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致病基因EXT2第3外显子有一新的637G>A无义突变,致使编码第192位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提前出现终止密码,使编码蛋白成为只有191个氨基酸的截断型蛋白,其余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家系调查发现,该突变来自于先证者父亲。先证者EXT1基因未发现变异。 结论:EXT2基因637G>A突变是导致这个家系发生多发性骨疣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植物固醇血症家系及其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1例诊断为植物固醇血症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家系调查;通过PCR扩增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组DNA中ABCG5及ABCG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采用Sanger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采用Polyphen2及Mutation Taster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 Sanger测序法发现先症者及家系成员中存在多个基因突变,其中ABCG5基因发现3个突变,分别为外显子1 c.64CT(p.Q22X)杂合无义突变、外显子10 c.1336CT(p.R446X)杂合无义突变、外显子13 c.1810CG(p.Q604E)杂合错义突变;ABCG8基因发现4个突变,分别为(ATG前)-19TG纯合突变、外显子2 c.161AG(p.Y54C)纯合错义突变、外显子13 c.1895TC(p.V632A)纯合错义突变、外显子4和5间的内含子g.12902TC纯合突变。Polyphen2及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ABCG5基因中c.64CT及c.1336CT为致病突变,其他基因突变均为非致病性的多态性位点。结论 ABCG5基因c.64CT及c.1336CT复杂杂合突变是该植物固醇血症家系的基因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底病大家系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找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基因诊断。方法:受累患者接受问诊及各项眼科检查;对先证者进行覆盖372个眼科遗传病基因的外显子测序芯片突变筛查,并对其中的10个可疑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及验证。结果:该家系患者均表现出类似进展型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cone-rod dystrophy,CORD)的特征,且起病较早,症状较重。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在患者视锥-视杆同源盒(cone-rod homeobox,CRX)基因的第3个外显子上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238G>A),导致该基因编码蛋白第80位的谷氨酸变成赖氨酸。结论:本研究首次在黄种人中发现一个CRX[c.238G>A(p.E80K)]基因突变的CORD大家系,同时提示由该基因突变所致CORD患者的临床表现比p.E80A及p.E80Q所致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分析、电生理检查和系谱分析后,用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GJB1(gap junction proteinβ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该家系9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系谱分析符合X连锁显性遗传型CMT(CMTXD)特征;肌电图提示先证者及其父上、下肢多发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纤维脱髓鞘损害,合并轴索损害;基因分析显示该家系5例患者发生了GJB1 c.44G>A突变,女性为杂合子突变,男性为半合子突变。结论该家系为X连锁显性遗传型CMT家系,GJB1 c.44G>A突变是家系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对一角膜营养不良家 系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明确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先证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对 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DNA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 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5号染色体上的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4号外显子发生c.370 C>T(p.R124C)杂合突变,8号外显子发生c.1007 A>T(p.E336V)杂合突变。Sanger 测序验证 发现患者父亲及家系其他患者TGFBI基因也发生c.370 C>T(p.R124C)杂合突变,患者母亲及家系其他正常成员未见TGFBI基因发生突变。TGFBI基因c.370 C>T(p.R124C)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结论TGFBI 基因e.370 C>T(p.R124C)杂合突变 是导致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2个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无虹膜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找出导致该病的基因突变。方法:2个家系无虹膜症患者接受遗传咨询及眼科检查,并采用候选基因法分别对2个家系成员的人类配对盒基因6(human paired box gene 6,PAX6)进行突变筛查,对未检出突变的家系进成员行外显子捕获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家系1患者完全符合无虹膜症的临床特征,家系2患者还出现上睑下垂的表型。突变筛查发现,家系1的PAX6基因存在一个已知的基因突变c.718CT(p.Arg240~*),但家系2未筛查到任何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家系1中发现一个PAX6基因突变(p.Arg240~*),但在家系2中尚未筛查到致病基因,提示无虹膜症尚存在新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髓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建立基因诊断方法 .方法 采用身高测量、影像学检查殚及家系分析进行临床诊断.收集相关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分析家系中先证者、携带者和健康人SEDL基因的第3~6外显子.利用微卫星位点DXS16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PCR-SSCP检测到先证者第4外显子有异常泳动带;第4外显子的序列分析表明3例先证者均存在C.218C>T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S73L改变,3例携带者均存在该核苷酸位点的杂合突变,健康人未见突变;先证者的第3、5和6外显子核酸序列未见突变.序列分析证实家系中3名未婚女性Ⅲ10、Ⅳ6和Ⅳ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 C.218C>T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可采用第4外显子序列分析对该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寻找1例智力障碍合并癫痫及运动障碍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探究其致病机制。方法?提取患儿及父母双方的外周血DNA,使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寻找患儿的致病基因,并使用Sanger测序验证致病位点。利用小鼠cDNA诱导克隆该致病基因并构建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致病基因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发现该患者PRRT2基因存在无义突变(c.649C>T;p.R217X),遗传自母亲;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外显子捕获测序结果相一致。western blot证实小鼠PRRT2?R223X突变蛋白(对应人PRRT2 R217X)不能正常表达。结论?PRRT2基因c.649C>T突变可能是该例患者智力障碍的致病原因。突变的PRRT2?R217X蛋白不能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lolemia,FH)合并早发冠心病的纯合子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1例FH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详细家系调查和临床体检,通过连锁分析初步确定易感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该区域。结果本例患者诊断为"FH杂合子",其apoB100基因3500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突变,连锁分析发现患者致病基因肯定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连锁,可能与PCSK9基因连锁,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第2外显子97位点CT杂合终止突变。结论发现一个中国罕见致病基因突变,该突变为父系遗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BRCA1、CDH1、DKK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肿瘤激素受体状态、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115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CDH1、DKK1和SFRP1的甲基化情况,与6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RCA1、CDH1和SFRP1的甲基化状态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LRH-1不同变异体在人胚胎组织的表达谱。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并经常规RT-PCR方法检测hLRH-1v1和hLRH-1在三例引产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实时定量RT-PCR法分析总hLRH-1的mRNA的相对表达谱。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hLRH-1v1在人类各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组织广泛表达,而hLRH-1则仅局限于肝、胃、小肠和胰腺组织。结论hLRH-1v1和hLRH-1在人胎儿组织表达谱的差异提示它们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中肿瘤/睾丸抗原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MAGE-1、NY-ESO-1、SCP-1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AGE-1、NY-ESO-1、SCP-1单克隆抗体,对68例直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在检测的68例直肠癌标本中,MAGE-1、NY-ESO-1、SC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21/68)、23.5%(16/68)、17.6%(12/68)。多个CTA基因可在直肠癌中同时表达,至少表达一种CTA的频率为67.7%(46/68),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CTA的频率是20.6%(14/68),同时表达三种CTA的频率为5.9%(4/68)。阳性颗粒均位于细胞质。MAGE-1、NY-ESO-1、SCP-1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Ⅰ级直肠腺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抗原(MAGE-1、NY-ESO-1、SCP-1)在直肠癌组织中有高特异的表达,这使得用这些CTA编码的蛋白作为疫苗用于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ISS1、KAI1和FHL1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和31例非癌组织中的KISS1、KAI1和FHL1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乳腺癌中KISS1、KAI1和FHL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KISS1、KAI1和FHL1表达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KAI1表达与ER、PR呈负相关(P0.05);FHL1表达与PR呈负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分析KISS1、KAI1和FHL1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KISS1、KAI1和FHL1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甲型/乙型流感快速筛查试验与H1N1PCR确证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H1N1型流感的快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与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PCR确证方法同时测定87例具有相关体征病人的鼻咽部拭子,确定病人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自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我院送检H1N1型流感检测标本248例。其中我院实验室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筛查测定87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0例。87例病人中,H1N1阳性标本9例;快速筛查试验与确证试验两种方法同时阳性6例;同时阴性69例。筛查试验阳性而确证试验阴性的标本9例;筛查试验阴性而确证试验阳性的标本3例。筛查试验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阳性预示值为40.0%,阴性预示值为95.8%。诊断灵敏度是66.7%,诊断特异性是88.5%。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筛查实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展为重症与危重症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轻症患者(88例)为对照,分析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19例)和危重症患者(12例)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白蛋白、血钙、心肌酶、血小板、氧合指数、胸部X线片、CT等12项临床诊断指标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死亡的关系。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氧合指数、CT、入院体温、体质量指数对ALI的影响最大;氧合指数、心肌酶、体质量指数、入院体温、血白蛋白对ARDS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最大;氧合指数、心肌酶、CT、白蛋白、入院体温、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对MODS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对死亡的影响最大。结论:氧合指数、CT、入院体温、体质量指数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ALI;氧合指数、心肌酶、体质量指数、入院体温、血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ARDS;血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感染性休克;氧合指数、心肌酶、CT、血白蛋白、入院体温异常及从发病到入院时间长可提示MODS;血白蛋白、氧合指数、心肌酶、入院体温、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血小板等临床指标异常可提示死亡。密切关注以上指标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18.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病人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 ℃,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0例T2DM病人(T2DM组),根据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查结果将120例T2DM病人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40例、IMT增厚组30例、IMT斑块组50例(又根据超声IMT检查结果分为2小亚组:稳定斑块组36例、不稳定斑块组14例)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正相关(r=0.670、0.665、0.666、0.702、0.678、0.675、0.686、0.704,均P〈0.01)。结论T2DM病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其升高与慢性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UGT1A1基因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方法收集我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基因片段,直接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六28位点野生型TA6/6为55例(68.75%),杂合突变型TA6/7基因型22例(27.50%),纯和突变型TA7/7有3例(3.75%);UGT1A1*6位点突变型211GG基因型57例(71.25%),211GA基因型22例(27.50%),211AA基因型1例(1.25%)。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TA6为82.50%.TA7为17.50%.211G为85.00%.211A为15.00%。同时携带TA7和211A等位基因共6例(7.5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分布频率均较高,在测定UGT1A1基因多态性时应同时检测这两个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