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与细菌生物膜相关的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处理十分棘手,可导致手术的失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易引发医疗纠纷 中药在防治细菌生物膜引起的感染方面有独特优势,已成为继抗生素之后又一抗感染药物研究的重点 关于中药干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到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及其衍生物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药有效成分复杂,中药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很可能是多成分、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大多为体外研究,并不能完全模拟其真实的体内作用过程 因此,建立动物体内生物膜模型,对中药进行全组分提取、定向分离,研究不同组分的药效机制,尤其是干预群体感应信号系统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机制等,将成为研究中药干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糖尿病足创面难以愈合与细菌生物膜密切相关,且对抗生素具有广泛耐药性.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确切,中药血竭、五倍子及中药复方制剂可诱导细菌生物膜凋亡、减少细菌生物膜内细菌数量、降低生物膜细菌黏附性、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改善糖尿病足创面细菌生物膜的耐...  相似文献   

3.
生物膜是细菌等病原物质在宿主体内存活的一种模式,是细菌抵御免疫清除、适应不利环境、形成耐药性和导致慢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临床上很多感染性疾病都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关,如龋齿、牙周病类口腔疾病等。中药作为近年来抗感染研究的关注热点,不仅能有效杀灭细菌,对细菌生物膜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主要就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细菌生物膜的抑制及破坏作用的研究近况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群体感应系统通过感知细菌密度来调节与其生长、代谢等行为相关基因的表达,操控整个细菌群体统一行动,来保证细菌代谢产物的正常分泌和生物膜微环境的稳定,为生物膜形成和细菌的正常生长繁殖提供保障。中药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细菌耐药性,与抗生素联用能增强抗生素的抗感染能力。近年来,中西药联用治疗耐药细菌感染已成研究热点,该文从群体感应、生物膜与耐药细菌的关联入手,并对将中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与抗生素协同抑制耐药细菌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旨在为临床新治疗方式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由五倍子、白芷及白芨三者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感染根管常见菌种混合形成的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择感染根管内常见细菌粪肠球菌、常见真菌白色念球菌在体外形成24h混合生物膜,分别作用于复方中药制剂和氢氧化钙溶液30min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生物膜活性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中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生物膜活菌百分比显著下降,强于氢氧化钙溶液,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由五倍子、白芷、白芨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可有效抑制混合生物膜活性,作为根管消毒剂的抗菌成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对牙菌斑生物膜细菌生长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  李继遥  朱  周学东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685-1688
目的:通过恒化器生物膜模型比较五倍子和洗必泰的抗菌效果,为中药替代化学药物预防龋病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恒化器牙菌斑生物膜模型,经五倍子和洗必泰处理后,通过生物膜上细菌计数、连续pH的监测、生物膜超微结构观察,比较二者对口腔常见细菌的生长、产酸和生物膜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①五倍子和洗必泰对实验菌株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五倍子对生物膜细菌的生态组成无明显影响。②二者都能够抑制实验细菌产酸,使恒流培养室内的终末pH高于临界pH;4 g.L-1五倍子抑制产酸的能力同0.5 g.L-1洗必泰相近。③与对照组相比,五倍子和洗必泰处理后的生物膜表面菌细胞界限清晰、绒团样胞外基质相对减少,二者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在生物膜模型中,五倍子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生长、产酸、产胞外基质等途径,抑制生物膜细菌的生长代谢,4 g.L-1五倍子的抗菌效果同0.5 g.L-1洗必泰无明显差异。提示五倍子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防龋中药。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菌,抗生素滥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主要突变株。生物膜的产生进一步降低了抗生素对MRSA菌体的杀伤作用,使该疗法受到更多限制。新的抗MRSA感染药物亟待开发,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受到更多关注,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抗MRSA生物膜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21,(9)
随着抗生素耐药率的不断上升,加速了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真菌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抗肿瘤、保肝、利胆、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尤以抗真菌/细菌作用最为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黄芩苷可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和发育,本文将近年来对黄芩苷抗生物膜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课题组对生物膜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在抗生物膜方面的潜在价值,为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芩苷、黄芩素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中药生物膜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变形链球菌10556为研究对象,以氯已定为阳性对照药,测试黄芩苷、黄芩素对变形链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采用倍比稀释法对生物膜内活菌菌落计数;以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对生物膜的抑制率。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生物膜被破坏,基质样物变稀疏,细菌群聚大为降低;同时,黄芩苷、黄芩素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该结果可为中药黄芩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苷、黄芩素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中药生物膜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变形链球菌10556为研究对象,以氯已定为阳性对照药,测试黄芩苷、黄芩素对变形链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采用倍比稀释法对生物膜内活菌菌落计数;以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对生物膜的抑制率。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生物膜被破坏,基质样物变稀疏,细菌群聚大为降低;同时,黄芩苷、黄芩素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该结果可为中药黄芩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的38篇文献,将中药抗Heticobacter pylori的体外实验、体内实验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并分析其机制。以往的研究从有效成分的筛选、抑菌浓度实验、抗菌机制研究和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疗效研究,逐步扩展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观察。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应紧密结合中医理论指导,合理选择中药和复方,规范动物模型制作和辨证分型,并严谨实验设计,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更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高通量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新方法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中药研究与时俱进。高通量转录组研究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研究手段。该文对中药转录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比较了Roche公司的GS FLXTM平台和Illumina公司的HiSeqTM2000平台两大测序平台,介绍了中药转录组分析的流程,并以西洋参和金银花为例,阐述了中药转录组研究的特色。对传统中药进行高通量转录组研究,可以从整体水平上了解目标物种的功能基因概况,明确活性成分的代谢通路,为中药研究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传统中医药理论提供现代生物学阐释。但是,目前的中药转录组研究仍面临着分子基础薄弱,测序投资成本高,分析人员紧缺等困难。未来,伴随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的联合应用,将为开创高通量筛选与高效率研发相结合的新型中药产业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饮片位居中药产业链的核心,它直接影响中成药和临床配方饮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体内有效成分的变化,进而阐明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及其饮片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中药饮片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该文简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体外研究现状,并对中药饮片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方法如血清化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讨论分析,指出了中药饮片效应物质在体内过程分析研究的进展与相关问题,为深入阐释中药饮片炮制机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药对研究(Ⅲ)——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整体功效所依赖的物质已不是2味药物的简单加和,而是这2味药不同成分相互作用形成的共同体。因此,药对功效物质研究是药对配伍研究的基础,对揭示药对的配伍效应、作用机制与中药新药创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药对配伍体外煎煮过程发生的量变与质变、药对作用于机体或和机体相关环境后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并总结了近年来药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药对现代基础与应用的系统研究,揭示药对配伍的科学实质。  相似文献   

15.
应用辅料炮制中药,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的一大特色。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辅料炮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制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然而目前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个方面尚不能全面解释辅料羊脂油的炮制机制。该文结合羊脂油所含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脂肪长链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并基于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淫羊藿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和促吸收的实验基础,创新性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研究羊脂油炙淫羊藿的作用机制假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组装胶束对淫羊藿黄酮促吸收作用和增效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揭示中药“油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的体外模拟代谢及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参系传统名贵中药,近年来对其代谢的研究成为热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作者主要从人工胃液、肠道菌代谢、酶和微生物体外转化4个方面对人参皂苷体外模拟代谢及转化进行阐述,分析人参皂苷体外代谢的主要途径,为人参皂苷代谢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菊科蓝刺头属Echinops植物是世界传统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及一些少数民族医药中心的应用及现代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及评价,并对其在我国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民族传统医药中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概况。为进一步综合准确的利用和研究这一丰富植物资源,从而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对临床应用、新药研制及扩大药源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Oils of Cymbopogon citratus and Syzygium aromaticum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treat fungal infections of skin, mouth, urinary and vaginal tract in Asian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di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im of the study

To evaluate essential oils of Cymbopogon citratus and Syzygium aromaticum for their anti-biofilm activity against strong biofilm forming strains of Candida albica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XTT reduction assay, Time kill assays, ligh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est oils on the Candida albicans biofilms.

Results

Most of the Candida albicans strains tested displayed formation of moderate to strong biofilms. Preformed Candida biofilms showed ≥1024 times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antifungal drugs, 2 times to Syzygium aromaticum, but no increased tolerance for Cymbopogon citratus. Test oils were more active against preformed biofilms compared to amphotericin B and fluconazole. At 0.5× MIC, Cymbopogon citratus followed by Syzygium aromaticum were most inhibitory against biofilm formation.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revealed the deform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biofilms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sub-MICs of Cymbopogon citratus. The cell membranes appeared to be the target site of compounds in sessile cells as displayed by SEM observations.

Conclusion

Our data had demonstrated promising in vitro anti-biofilm activity by Cymbopogon citratus and Syzygium aromaticum and confirm the ethnopharmacological use of these oils in muco-cutaneous Candida infections. Furthermore, it suggests exploitation of these oils as new anti-biofilm produc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drug-resistance and recurrent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biofilm mode of growth of Candida spp.  相似文献   

19.
成旭东  贾晓斌  封亮  蒋俊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174-4180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原方有效物质基础是二次开发中最首要的难题,同时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该文在目前已有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复杂作用需要综合多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协同研究的思路,提出基于体内外相结合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物质基础研究思路,认为物质基础研究需要分为识别、筛选、验证3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体内、外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最终筛选正确可靠的复方物质基础。该思路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以及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减毒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雷公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与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生殖、血液、免疫等系统。因此,雷公藤制剂的减毒持效研究成为近年的焦点。作者对1999~2011年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48篇进行了检索分析。由文献可知传统上的雷公藤减毒方法包括剂型改革、炮制及中药配伍等。近年来出现的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获取雷公藤新药材,为雷公藤减毒持效研究拓宽了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今后需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药效机制结合,借助于现代检测方法,揭示其减毒持效的机制,为雷公藤制剂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