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与蠕形螨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蠕形螨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某高职医学院校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等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面部蠕形螨检测,同时对性别、皮肤类型、洁面次数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受检者271人,蠕形螨阳性107人,总感染率为39.48%(107/271),其中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50.00%(27/54)和36.87%(80/217)。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57.94%)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率(30.84%)和混合虫体感染率(11.21%)。阳性感染者轻、中度感染率分别为88.79%、11.21%,重度感染者未见。皮肤类型(χ~2=6.292,P0.05)、皮损情况(χ~2=41.119,P0.05)、洁面次数(χ~2=8.439,P0.05)、宿舍卫生打扫频率(χ~2=26.315,P0.05)、宿舍毛巾摆放情况(χ~2=6.305,P0.05)和宿舍潮湿(χ~2=14.059,P0.05)等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较为普遍,感染率与皮肤状况、个人卫生习惯和宿舍集体生活有密切关系,需加大对蠕形螨的知识宣传和预防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枣庄学院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对296人进行标本采集,以问卷形式对受检者进行蠕形螨感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296人中17人放弃,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2.94%,男、女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21,P>0.05);面部皮肤疾患学生蠕形螨感染率远高于面部正常皮肤学生,其中以痤疮(男37.50%,女45.00%)、酒渣鼻(男41.67%,女36.36%)蠕形螨感染率最高;个人卫生、更换床上用品频次之间蠕形螨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卫生x2=108.631,P<0.05;更换床上用品频次x2=326.604,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更换床上用品频次是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面部皮肤疾患学生蠕形螨感染率显著高于面部皮肤正常学生,个人卫生与床上用品更换频次是构成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校大学生应加强个人卫生预防蠕形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44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通过透明胶纸粘贴法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调查对象的个人习惯、洁面方式、皮肤类型、面部疾患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以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442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蠕形螨感染者为86人,总感染率为19.46%(86/442),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2.56%(71/86),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及混合感染;面颊部位感染率23.26%(20/86)较鼻部感染率高;面部有疾患者如痤疮、皮炎、毛囊炎等感染率25.70%(55/214),高于面部正常者;油性皮肤学生感染率为27.94%(38/136),高于混合性皮肤及干性皮肤学生;在调查季节方面夏季感染率为26.57%(38/143),高于冬季感染率;在感染程度方面,轻度面部蠕形螨感染率高达82.56%,经χ2检验分析,显示季节、皮肤类型、面部疾患为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面部疾患为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多为轻度感染,男女生蠕形螨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其感染率与皮肤性质、面部疾患、季节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蠕型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和挤粘结合法对729名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5.2%,男生(25.6%)略高于女生(24.9%),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差异有显著性(P<0.01);洗刷用品个人专用可降低蠕形螨感染率(P<0.01);油性皮肤或混合型皮肤及患酒渣鼻、痤疮等面部疾患的感染率均高.结论 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密切相关;蠕形螨是痤疮、酒渣鼻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驻蚌某部298名战士进行蠕形螨感染情况检查,同时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298名战士,总感染率为23.83%。是否经常外出、面部皮肤是否有疾患者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伍时间长短、是否养成良好个人卫生者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是否养过宠物者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与个人生活习惯、面部疾患、入伍时间长短、是否经常外出、皮肤类型均有一定关系;与地区、城乡、年龄、饲养宠物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在校壮、汉族女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影响蠕形螨在壮、汉族城乡女大学生间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皮肤面部疾病、促进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卫生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和调查问卷,对2012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校壮、汉族女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进行调查,对中、重度感染的学生进行随访,合并有皮肤疾病者,建议治疗和复查。结果 239名壮、汉族女大学生,面部皮肤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2.22%,其中壮族女生感染率为35.61%,汉族女生感染率为28.04%,差异无显著性(χ2=1.550,P>0.05)。来自农村地区的壮族女生感染率高于城镇地区,差异有显著性(χ2=6.096,P<0.05)。汉族女生城镇、农村两地生源感染率的差异无显著性(χ2=1.113,P>0.05)。95.23%的女生认为肤质和容貌对社会交往和求职工作会有影响,由此而影响自信心的,壮族女生为64.00%,汉族女生为47.61%,差异有显著性(χ2=6.231,P<0.05),油性皮肤较其他肤质感染率高(χ2=7.247,P<0.01)。结论桂西民族地区在校壮、汉族女大学生面部螨虫感染发生率较高,民族间无明显差异性,影响因素主要与皮肤性质有关,面部皮肤状况对女大学生自信心会带来一定影响,应给予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分析蠕形螨感染与相关流行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造成蠕形螨流行的相关因素与感染率的关系。结论 200名大学生蠕形螨的总感染率为38.5%,女生感染率为40.8%,男生感染率为34.7%,男女生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74,P〉0.05);77名感染者中感染度Ⅰ级(轻度)感染率为77.9%,Ⅱ级(中度)感染率为14.3%,Ⅲ级(重度)感染率为2.6%,Ⅳ级(极重度)感染率为5.2%;从面部肤质比较,油性皮肤感染率为43.9%,混合性皮肤为42.5%,干性皮肤为22.2%,油性和混合性皮肤感染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03,P〉0.05),而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两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91,P〈0.05);面部皮肤健康者感染率为23.2%,不健康者(毛囊炎、酒渣鼻、痤疮等)为4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68,P〈0.05)。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相对普遍,但以轻度感染为主,其阳性率高低与面部皮肤性质及面部皮肤有无疾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影响蠕形螨感染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5个年级的学生,共645名.采用改良透明胶纸法,在学生鼻翼、额头部采样,并以问卷形式对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皮肤状况、心理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21.78%(132/606),多为轻度感染,占82.58%(109/132).男、女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级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饮食习惯、皮肤类型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良好卫生习惯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低(P<0.01);不同睡姿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皮肤损伤者蠕形螨感染率高于无皮肤损伤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损伤均是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76.40%(463/606)的学生认为皮肤和容貌对自信心、社会交往乃至求职会有一定影响.结论: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面部蠕形螨的感染与卫生习惯和皮肤损伤密切相关,防治蠕形螨亦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宋鹏  刘少君  赵枫姝 《中外医疗》2009,28(28):118-119
目的了解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生活习惯,面部疾患.皮肤性状等的关系,战少蠕形螨对皮肤的进一步伤害及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8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个人习惯,皮肤性状、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5.91%;皮肤性质,有无面部疾患,个人关注程度、是否共用毛巾,是否用肥皂以及除螨药物与蠕形螨感染密切关系。结论蠕形螨感染率真高低与是否使用肥皂以及除螨药物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赣州市部分医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个人生活、卫生习惯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3.50%,男性(36.00%)略高于女性(28.00%);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洗刷用品个人专用可降低蠕形螨感染率;油性皮肤或混合性皮肤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及患酒渣鼻、痤疮等面部疾患的概率均较高. 结论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密切相关,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与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医学类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校医学类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我校2003~2006级1249名医学类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采用问卷方式其调查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20.82%,各年级间感染率和蠕形螨感染类型构成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蠕形螨感染与学生的家庭所在地、是否使用洁肤用品以及有无面部青春痘有关(P〈0.05);与性别和是否使用护肤用品无关(P〉0.05)。结论我校医学类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与其他高校相似,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可减少蠕形螨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疆某部战士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335名部队战士开展蠕形螨的感染检查,并对家庭背景、个人卫生习惯及面部皮肤类型、疾患作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5.37%,混用日常洗浴用品者、面部清洁次数少且有面部皮肤疾患者及入伍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同类对比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主要以毛囊蠕形螨为主,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感染率构成比分别是76.47%和15.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地域、城乡间战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在部队战士群体中较普遍,主要与集体生活环境、入伍时间长短、个人卫生习惯、面部皮肤类型及疾患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应加强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为大学生皮肤蠕形螨的预防提供指导性资料。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2009级27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进行面部取样,通过显微镜镜下观察,查到蠕形螨即为阳性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2名调查对象中阳性者69名,总感染率为25.37%,感染者以轻度感染者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2.70%(P<0.01);感染蠕形螨类型以毛囊蠕形螨为主,其感染率为56.52%(P<0.01);蠕形螨感染率与学生生源地、性别及皮肤损伤情况无关(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可能与大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滨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现状,及其与性别、面部疾患的关系。方法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1000名滨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检查,并记录年龄、性别及面部疾患具体情况。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42.80%,男性46.11%,女性38.91%,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有面部疾患者感染率65.22%,皮肤正常者感染率36.95%,有面部疾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皮肤正常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性别及面部有痤疮、酒渣鼻疾患与蠕形螨的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蠕形螨未感染人群面部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面部皮肤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该人群面部皮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护理和口腔医学两个专业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查螨虫。胶带置于光镜下检查,阳性片计数虫数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调查800名学生,其中蠕形螨未感染者556名,占69.5%(556/800)。蠕形螨未感染者有面部皮肤病者123名,占蠕形螨未感染者的22.1%(123/556),发现面部皮肤病发病情况在不同皮肤类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P0.05),不同饮食习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P0.05),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蠕形螨未感染者面部是否发生皮肤病,与皮肤类型及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研究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损害的关系。方法透明胶纸法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27.27%,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35.29%和23.68%,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毛囊蠕形螨构成比64.44%,单纯皮脂蠕形螨构成比20.00%,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有皮肤疾患的学生中蠕形螨感染率为65.22%,皮肤无明显皮损学生中蠕形螨感染率为12.6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低,但仍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7.
1037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致民  邢彬  梁登辉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59-360,342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对10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检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与调查相关情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53.81%,其中男生感染率56.50%,女生感染率51.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感染率均大于一年级(P<0.01);面部有痤疮者、有脂溢性皮炎者、有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感染率均大于面部皮肤正常者(P<0.05);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感染率大于不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P<0.05)。结论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感染可能是蠕形螨感染中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蠕形螨感染人群面部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面部皮肤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该人群面部皮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刑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查螨虫。胶带置于光镜下检查,阳性片计数虫数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调查800名学生,其中蠕形螨感染者244名,占30.5%(244/800)。蠕形螨感染者有面部皮肤病者70名,占蠕形螨感染者的28.7%(70/244),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面部皮肤病发病情况在不同年龄、生源、中学居住环境、皮肤类型、饮食习惯、洗脸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者面部是否发生皮肤病,与感染年龄、居住环境、皮肤类型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利  李东杰  施雨露 《吉林医学》2007,28(13):1459-1461
目的:调查乡村居民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受检者鼻部和额部进行检查。结果:蠕形螨感染率为45.0%,男女间及不同皮肤类型人之间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共用毛巾以及洗脸次数均影响蠕形螨感染率(P<0.05),且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乡村居民蠕形螨感染率较高,同时,蠕形螨的感染与年龄及皮肤病有一定关系。蠕形螨感染存在家庭聚集趋向。  相似文献   

20.
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莆田学院医学院一年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莆田学院医学院一年级1211名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脸部疾病等相关因素作问卷调查,同时采用透明胶带单粘过夜法进行蠕形螨检查。结果在校一年级医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6.23%,男生感染率显著高于女生(x^2=7.18,P〈0.01);面部皮肤有酒渣鼻、毛囊炎、痤疮或脂溢性皮炎等患者感染率也高于面部皮肤健康者(x^2=14.59,P〈0.01);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感染率也高于不常与他人混用者(x^2=17.51,P〈0.01);春季蠕形螨感染率高于冬季(x^2=21.88,P〈0.01);而来自于城市的与来自于乡村的学生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在莆田学院一年级医学生中较为普遍,蠕形螨感染与性别、季节、个人卫生习惯有关,而与家庭背景无关,蠕形螨感染是引起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等面部皮肤疾患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