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2):181-184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因胆管结石行ERCP患者45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57例行ERCP患者中,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5例,发生率为9. 85%。其中女性、年龄<60岁、存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术中行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Oddi括约肌测压术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相关(χ~2=5. 375、3. 282、4. 538、3. 178、4. 965、3. 921、4. 971、4. 320,P <0. 05)。胰腺炎病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为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1. 121、1. 025、0. 041,P <0. 05)。结论胰腺炎病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为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与鼻胆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情况。方法:134例ERCP操作组分为7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与单纯胰管显影(ERP)组,治疗性ERCP分为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组、ERC EST取石组、ERCP 鼻胆管引流(ENRD)组及ERC ENBD组,观察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的情况。结果:术后3h、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1.1%及5.2%,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3.7%,各组之间ERP组胰腺炎发生率最高。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显影是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EST、ENBD并不增加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宝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10-33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总结其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ERCP术的331例老年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将其分为对照组298例与观察组33例,统计2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并开展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女性、胆总管结石、存在胰腺炎病史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手术熟练程度较差、术中操作时间≥1h、插管困难、行胰腺显影、胆管括约肌气囊扩张术与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需加强并发症预防意识,确诊发生胰腺炎时给予严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的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4.
宋宣芝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71-2773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连续收治的914例怀疑胆管结石且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是否合并急性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n=90)和无胰腺炎组(n=82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腺炎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是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胰腺炎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是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绪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08年8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患者6 221例.其中,38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接受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网篮取石术(ESR)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等治疗,与同时期行同样治疗的400例无壶腹周围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相比较.结果 38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为97.43%(379/389),内镜治疗后无急性重症胰腺炎,无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和碎石器机械碎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是一种具有微创、取石成功率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毕Ⅱ式)后合并胆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1例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ERCP诊疗。结果 21例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中,造影成功17例(80.9%)。17例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10例,其中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9例;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PBD)+取石术4例;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3例。无消化道穿孔、迟发出血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ERCP治疗对于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并发胆管结石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其手术成功率与操作技巧及既往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更好的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68例患者的住院资料,符合标准15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肥胖、黄疸、麻醉方式、插管次数、胰管显影次数、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置入等因素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153例行ERCP术患者中发生胰腺炎19例,发生率为12.4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所选择的25个因素中有9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意义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其中女性、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鼻胆管引流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是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鼻胆管引流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行ERCP后的风险性,进而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医院行ERCP的年龄≥60岁的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ERCP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0天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30天内是否出现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分组,未出现并发症为预后良好组,出现并发症为预后不良组。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率,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7%,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胰腺炎、胆管感染、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括约肌切开、乳头括约肌切开、导丝进入胰管、胰管造影对患者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导丝进入胰管对老年患者ERCP预后存在明显影响(P<0.05),其中乳头括约肌切开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且高于导丝进入胰管(RR=3.159 vs RR=1.402)。结论 老年患者行ERCP治疗预后较好,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导丝进入胰管是影响老年患者ERC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后胰腺炎的多种可能危险因素,便于更好地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胆管扩张、黄疸、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疸、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1),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p〉0.05)。结论行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胆、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等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通过各种预防措施,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可以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先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6.5%.术后胆管炎复发率2.4%,胆道结石复发占总数的2.4%.结论 LC+EST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分为2组,传统开放组采用开腹常规取石术治疗,微创取石组采用腹腔镜下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结石清除率、胰腺炎胆瘘、胆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取石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开放组(P<0.05);微创取石组胰腺炎胆瘘、 胆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微创取石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结石,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快速拔除引流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研究目的:在很多内镜治疗操作中,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必不可少,但同时也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 CP)后胰腺炎的高患病率相关。该研究为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而对亚组中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患者与方法:用一项回顾性图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共572次行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进行评估。并检测图表中包含的手术适应证、内镜操作、预后和胰腺炎情况。结果:5年中477例患者共行572次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括约肌切开术指征包括慢性胰腺炎(n=398)、活组织取样进路(n=52)、急性复发性胰腺炎(n=45)、胰腺假性囊肿经乳头引…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治疗成功率、治愈率,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内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15.
支斌 《当代医学》2014,(31):77-78
目的探讨采用ERCP治疗良性胆系疾病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搜集126例江西临川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ERCP治疗的良性胆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胰腺炎的患者有59例,为研究组;没有胰腺炎的患者67例,为对照组。分别调查2组患者资料,对良性胆系疾病行ERCP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分析,2组患者胰管损伤、胆管压迫、手术时间,急性胰腺炎病史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胆系疾病行ERCP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胰管损伤、胆管压迫、手术时间过长、急性胰腺炎病史、插管次数、胰管多次造影、胆总管疾病、胆石性疾病等,尽量避免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7月至2008年6月ABP微创治疗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轻型非梗阻性ABP非手术治疗缓解后1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26例轻型梗阻性ABP发病早期行鼻胆管引流/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BD/EST),缓解后1~2周内行LC或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重症非梗阻性ABP行微创腹腔置管灌洗,2~4周内延期行LC术;4例重症梗阻性ABP急诊行ENBD/EST,并加微创腹腔置管灌洗,缓解后延期行LC或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论ABP微创治疗安全有效,重症ABP早期传统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ERCP+EST+ENBD)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ERCP+EST+ENBD的26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ERCP后26例患者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其中胆囊泥沙结石占11.5%,胆囊泥沙结石合并胆总管泥沙结石占26.9%,胆总管结石占26.9%,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占23%,十二指肠憩室占7.6%,胰管狭窄占3.8%.行ERCP+EST+ENBD的24例患者随访期内无胰腺炎发作,行ERCP+EST的2例患者在1年内均胰腺炎发作.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保守治愈.无肠瘘、胆胰瘘发生.结论 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过程中对胰腺CT发现有胆胰管扩张情况应行ERCP检查,避免遗漏病因而再次复发疾病.在治疗中应联合应用EST,ENBD对避免胰腺炎复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阿方  冯文明  鲍鹰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40-1242
目的观察微创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 47例SAP患者入院后实施药物治疗,行超声引导或腹腔镜下置管术,1.25%葡萄糖乳酸钠透析持续腹腔冲洗;合并梗阻性胆管炎者同时行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或经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及鼻胆管引流(ENBD),观察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PACHE II)评分、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血和尿淀粉酶及血白细胞等显著下降。45患者治愈,治愈率95.74%;病死率为4.26%(2/45),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微创治疗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技术。方法回顾24年间采用EST技术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管结石患者30例临床经验。结果全组患者EST成功28例(93.3%),2例(6.7%)失败。2例(6.7%)合并消化道中等量出血,3例(10%)并发急性胰腺炎,无消化道穿孔并发症。结论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EST技术治疗胆管结石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184例 ,其中行急诊内镜治疗 86例 ,行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 98例。内镜组多在发病后 12h~ 3d常规急诊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 )网篮取石术。结果 内镜操作总成功率为 94 .18%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其中 4 3例同时行EST及取石术 ,33例因Oddi括约肌狭窄而行EST ,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内镜组中 39例术前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 ,均由内镜证实 ,其中 2 5例为胆管小结石或胆泥嵌顿于壶腹部。与对照组相比 ,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两组间血胰淀粉酶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快速解除胆道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优点 ,可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 ,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