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遵义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4起,病例7 243例、死亡38例;传染病事件共395起(占91.01%),食物中毒34起(占7.84%),其他中毒1起(占0.23%),环境因素事件1起(占0.23%),其他公共卫生事件3起(占0.69%).4~7月(61.06%)和10~12月(占23.73%)是高发期.发生在学校的事件共179起,占事件总数的41.0124%.结论 传染病疫情是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特别是学校,要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其次,食物中毒事件仍是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回顾性调查表,由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写2004-2006年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823起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发病33 012例,死亡151例,波及人数2 926 862人,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442起(占事件总数53.71%),发病23 216例,死亡19例,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事件337起(占事件总数40.95%),发病8 474例,死亡80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所报告事件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共报告605起,占事件总数73.51%。传染病相关事件主要发生在3-6月份,共283起,占事件总数34.39%,其中3月份最多,报告126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6、7、9、10和12月份,共201起,占事件总数24.42%。波及人群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共383起(占事件总数46.54%),发病20 699例,死亡6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波及该人群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其次波及人群以工人和民工为主的事件189起(占事件总数22.96%),发病5 286例,死亡45例,波及该人群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结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和民工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普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普洱市卫生防病网络在2002~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普洱市2002~200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2起,以传染病爆发疫情37起(占51.39%)和食物中毒35起(占46.61%)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6-9月份发生32起(占44.44%),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99.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学校和农村是普洱市传染病爆发和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地区,是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北某部1992-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规律.方法 对1992-2011年某部发生的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传染病疫情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某部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主要是传染病疫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2起(占66.67%),肠道传染病疫情8起,自然疫源性疾病1起,食物中毒2起;按事件级别统计,重大事件2起,较大事件4起,其余为一般事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在11月至来年6月,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发生在6~9月.发生人群以新兵和新学员队较多,主要发生在营区.结论 1992-2011年某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中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新兵和新学员队是突发卫生事件的重点人群.因此部队应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并作好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梁浩  刘建平  李思果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13-1814
目的对深圳市2010-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收集深圳市2010-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起,发病2 384例,死亡6例;传染病暴发疫情54起,占94.7%,食物中毒3起,占5.3%;其中4月(19.3%)和9月(21.1%)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占59.6%。结论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决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学校卫生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舆情监测和风险评估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在新的管理理念、信息挖掘技术和风险沟通格局下,如何针对新媒体开展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并探讨网络舆情监测在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高温季节高温中暑事件预防和处置为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快速风险评估,建立适合安徽省高温中暑事件快速风险评估舆情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综合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网络舆情监测、天气预报收集、WBGT指数监测、发病趋势分析、风险等级研判和综合防控策略6大模块的高温中暑事件快速风险评估体系,全面及时地向各部门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评估报告。结论新的舆情监测模式,在高温中暑事件防控中起到决策分析与技术支撑作用,并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部门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温中暑事件和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02~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7年共发生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2267人发病,10例死亡。20起为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为食物中毒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集中发生在每年的3~6月份,且大多发生在学校,占47.73%。结论梅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农民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信息,分析綦江县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綦江县2004-2008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发病(累及)754人,死亡2人。其中以传染病疫情最多,共报告16起,占了61.54%;其次为其他事件(均为狂犬伤人事件)6起(23.08%);食物中毒4起(15.38%)。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12起(占46.15%),酒楼(家庭)宴席6起(23.08%)。学校发生的事件又以传染病占最多11起,占学校事件的91.67%,酒楼(家庭)宴席以食物中毒为主(4起),占酒楼(家庭)宴席发生事件的66.67%。结论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以学校传染病疫情和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何寸英 《卫生软科学》2014,(12):802-804
[目的]对迪庆州2004-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法]收集迪庆州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发病7220例,死亡7例;传染病暴发疫情71起,占92.21%;食物中毒5起,占6.4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占1.30%。其中10月(20.78%)和4月(15.58%)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占84.42%。[结论]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北省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及趋势,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9年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石家庄市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4起,发病6 236例,死亡22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61起,占78.92%,发病4 972例,死亡2例;食物中毒20起,发病人数792例,死亡10例,其中6起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162起,其中小学校138起,占85.12%;5月、12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2004年开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态势,并于2007年达高峰,2008年开始迅速下降并形成拐点.结论 中小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是石家庄市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信息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西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219起,报告发病11 14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传染病疫情179起,报告发病10 125例,食物中毒l1起,发病579例,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远远多于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学校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和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华市2004-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40起,占85.1%)和食物中毒(6起,占12.8%)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农村地区,3月、6月和8月为高发月份(23起,占48.9%),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80.8%),5~15岁为高发年龄(占4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南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南省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起,其中传染病事件66起(67.35%),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中毒事件29起(28.57%),主要为食物中毒事件。报告高峰集中在5月和10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72起(73.47%),主要以小学传染病事件为主。结论河南省"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事件报告存在地区差异。应重点关注学校等集体单位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分析浙江省2005-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学校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浙江省2005-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浙江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55起,其中传染病事件863起(占90.37%),食物中毒事件72起(占7.5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在3-6月和9-12月表现为2个高峰,60%的事件发生在乡镇学校,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结论 2005-2012年浙江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学校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其中肺结核疫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制度和模式,从构建系统化应急法律体系、创新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改善应急组织结构、加强公众应急宣教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议,为我国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2002~2004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3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310起,占61.6%)和食物中毒(157起,占31.2%)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6~9月为高发月份(219起,占43.5%),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92.7%),5~15岁为高发年龄(占6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1年发生在兰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其中Ⅲ级123起,占64.40%;Ⅳ级2起,占1.05%;未分级66起,占34.55%.传染病183起,占95.81%;食物中毒4起,占2.09%;其他4起,占2.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160起,占83.77%,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4.38%;托幼机构次之,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37.50%.发生高峰主要以春季、秋季为主,第2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占45.55%和28.80%.发生的1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3 887例,死亡28例.结论 兰州市2008-2011年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9年间发生在绵阳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6年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发病1562例,死亡13例,罹患率4.83%,病死率0.83%.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每年5~9月为事件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农村和家庭.结论 绵阳市应加强夏秋季节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重点应放在学校和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月30日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议,随后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章通过梳理自2007年6月《国际卫生条例(2005)》生效以来,前5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尝试总结其治理经验,分析主要影响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仁和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仁和区2004-2012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9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波及8 943人,发病549例,罹患率6.14%;死亡5例(均是农民),病死率0.91%;较大级事件4起,一般级事件7起,未分级事件3起;发生季节主要在第2、第3季度;以传染病暴发疫情(64.29%)和食物中毒(35.71%)为主;罹患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是食物中毒,分别为47.06%、3.85%;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71.43%),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学生(81.42%);实验室检测确诊11起(78.57%).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平均为8.66 d,食物中毒平均为15 d.结论 加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农村家庭食物中毒和人兽共患传染病管理以及充分发挥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支持作用是仁和区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