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钩藤中提取的异钩藤碱、钩藤碱、钩藤总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的降压作用。方法:大鼠麻醉后经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外周血压和经股静脉微量输注实验用药。结果:实验表明钩藤中4种成分的降压强度为异钩藤碱(42.0%)〉钩藤碱(32.1%)〉钩藤总碱(21.3%)〉钩藤非生物碱(12.4%)。结论:提示钩藤中主要降压成分为异钩藤碱的钩藤碱。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钩藤中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 C18(4.0×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 mmol/L的三乙胺,冰醋酸调节pH值为7.4~7.6)=55:45,检测波长为254 nm,加入1%盐酸10μL作为改性剂。温度为25℃,测定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线性关系方程。结果: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2×104-0.281×104,Y=7.6×104-0.375×104,线性范围分别为0.100~1.60μg/mL(r=0.9999),0.211~1.379μg/mL(r=0.9998),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154%,异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40%。结论:HPLC法测定中药钩藤中两种成分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及稳定性好,可以用于控制中药材钩藤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3‰三乙胺水溶液(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0 min:40% A,5 min:50% A,21 min:67% A,25 min:100% A;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DAD检测器,检测波长 25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分别在10~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0),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2.7%(n=9),异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2%(n=9).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异钩藤碱对离体兔主动脉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钩藤碱(Isorhy),钩藤碱(Rhy)和维拉帕米(Ver)对KCl,CaCl_2和NA所致的兔胸主动脉条收缩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Isorhy与Rhy的作用弱于Ver。三药对NA依赖Ca_(2 )性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Isorhy与后两药不同,尚能抑制NA依赖外Ca~(2 )性收缩。本文提示Isorhy与Rhy和Ver相似,能阻断细胞膜上的PDC。此外。Isorhy松驰兔胸主动脉条的作用亦可能与阻断ROC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钩藤中钩藤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优化钩藤药材中钩藤碱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冷浸超声法处理钩藤药材,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及梯度: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6.0)0~20 min内比例由25∶75递增至50∶50;流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钩藤碱在0.25~64.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3.64×104x-2.13×104(r=0.999 5),相对回收率为95.95%~114.40%,重复性试验RSD为6.50%,稳定性试验钩藤碱高、中、低浓度溶液室温5 d内RSD为4.62%、2.65%和4.58%.结论 本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应用于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生物碱类成分是中药钩藤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钩藤的质量,通过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可鉴别钩藤药材的质量。方法:在pH=3.4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条件下,用溴甲酚氯酸性染料显色后于410nm处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酸性染料与生物碱形成的络合物较为稳定,钩藤碱在0.68~5.6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2.0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钩藤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以钩藤中钩藤碱含量为指标,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中钩藤药材钩藤碱的含量。色谱条件:Intertsil ODSSP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mol/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到7.O)一70: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阴干与阳光下暴晒的样品中钩藤碱含量较其他方法干燥的样品高,分别为0.416%和0.408%,且含水量均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钩藤药材宜采用阴于或暴晒的干燥方法,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温干燥。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钩藤药材钩藤碱含量HPLC测定方法。方法:分别对HPLC的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摸索,对样品索式、回流和超声提取方法进行摸索,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考察超声提取的药材破碎度、溶剂浓度、溶剂量和时间。结果: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 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样品供试液制备方法为:药材破碎度为过60目筛的粉末,提取溶剂为75%甲醇,溶剂加入量为15 mL,超声处理40 min。该方法钩藤碱在0.020 9-1.672 0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0.69%(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易、准确,可作为钩藤药材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钩藤总生物碱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染色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部位中钩藤碱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钩藤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结果: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均在50%1-2上,钩藤碱在5.75-92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2%,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不同批次的钩藤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控制钩藤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Dr. Men Chunde (门纯德) , a late famous TCM expert of Shanxi Province, had engag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more than 50 years, with rich and precious clinical experiences left for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e following introduced is h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Shaoyao Gouteng Muer Tang(芍药钩藤木耳汤 Decoction of Peony, Uncaria and Dark Edible Fungus).  相似文献   

11.
从钩藤Uncariarhymchopylla总碱中又分得3个氧化嘴哚生物碱:柯诺辛和钩藤碱。通过光谱解析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其中Ⅵ和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钩藤煎剂中钩藤碱含量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煎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HypersilBDSC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波长254nm,柱温25℃。[结果]钩藤碱在0.19μg~0.9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结论]钩藤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其钩藤碱在汤药中的含量在11.4min达高峰,其后汤药中钩藤碱的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钩藤属的2种常用中药材毛钩藤Uncaria.hirsute和无柄果钩藤U.sessili fructus进行遗传分析,阐明钩藤属内不同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通过改良CTAB法对毛钩藤和无柄果钩藤进行总DNA提取,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RFLP分析和序列测定,用PAU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最大简约树。结果 获得毛钩藤和无柄果钩藤的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 Hae Ⅲ)酶切图谱以及rDNA ITS区的完整序列,其序列长度均为718 bp。结论 通过基于rDNA ITS序列进行RFLP分析、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对钩藤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钩藤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约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Ⅸ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苷元D;Ⅹ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6β,19α-trihydroxy-23-oxo-urs-12-en-oicacid(Ⅹ),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acid(Ⅺ);Ⅻ和分别为β-谷甾醇和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scopolet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甲醇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大叶钩藤根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钩藤碱(1)、异钩藤碱(2)、乌苏酸(3)、b-谷甾醇(4)、taraxerol(5)、myricadoil(6)。结论 首次报道大叶钩藤根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可为大叶钩藤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汪江涛  丁伯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24-1225,1221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该药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降血压之功能,用于风热头痛,头晕目眩,小儿惊厥,高血压等[1]。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钩藤及钩藤碱能明显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具有显著的降压、镇静、安眠、解痉等作用。目前己  相似文献   

17.
在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和尾动脉节段,钩藤碱(Rhy)和异钩藤碱(Isorhy)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K (80mmol/L)和去甲肾上腺素(NA)所致灌流压的升高。二药在肠系膜血管床的作用强度大致相同,但在大鼠尾动脉,Rhy对高K 所致灌流压升高的抑制作用较Isorhy弱,对NA作用的抑制也呈同样的趋势。Rhy和Isorhy还能对抗血管紧张素Ⅱ所致升压作用。实验结果提示.Rhy和Isorhy可直接扩张小血管,且对多种激动剂所致血管收缩有效,但Rhy对某些血管可能不如Isorhy敏感。  相似文献   

18.
动态血压分析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4h,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白天下降更明显;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有效,而且符合昼夜血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38例服用降压西药血压控制不理想,或眩晕头痛等症状非常明显的高血压患者。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症状改善和血压控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天麻钩藤饮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还可进一步将其推广到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领域的治疗中,并可在中成药研制方面有所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