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临床研究中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数量大功能丰富。中医药在治疗肠道疾病的过程中,肠道菌群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对近年来中医药(诸如补益类、清热解毒类、消食类)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中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峰  严晶  卢冬雪 《中医学报》2019,34(9):1859-1863
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脾胃学说、肺肠相表里理论、正邪学说等基础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及宿主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来源于后天,用之于后天,受内外环境额影响,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有着和中医相似的阴阳、脏腑及正邪属性。肠道微生态是当下研究热点,其完善的理论和技术及研究结果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互相调节作用已被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的效能;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且与中医药相关的可检索文献甚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及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深入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上,为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9,(9):1859-1863
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脾胃学说、肺肠相表里理论、正邪学说等基础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及宿主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来源于后天,用之于后天,受内外环境额影响,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有着和中医相似的阴阳、脏腑及正邪属性。肠道微生态是当下研究热点,其完善的理论和技术及研究结果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互相调节作用已被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的效能;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且与中医药相关的可检索文献甚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及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深入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上,为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全身心身疾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与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相契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肠-脑-皮轴"学说,及已有有关中医药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研究,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索银屑病的中医诊治机制提供了依据。将传统中医证候与客观的微生态学相结合,明确不同中医证型肠道微生态的特征性变化,探究可调节此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中药复方制剂或单味药物,通过肠道菌群与中医"方"和"证"结合研究以寻找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涉及影响人体能量吸收、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脾"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已逐步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以脾胃证候为多,但现行研究未能系统阐明各种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变化规律的关系;研究以单一中医证候模型多见,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各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实验鲜见。目前中医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肥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从整体层面阐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出现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和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形成菌群失调,引发疾病或者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临床,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相关性疾病尤其是小儿疾病的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体内代谢物的变化,同时在心力衰竭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以肠道菌群作为心力衰竭防治的新靶点,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结合中医药思路以心脾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肠道微生态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以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范畴。近年来针对COPD的发病及病理演变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但与明确靶向、靶点尚存在距离,无法完全揭示COPD的疾病本质,严重制约了其防控能力的提高。肠道菌群微生态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时,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以及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均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营养调整、抗生素、活菌制剂等是目前采用的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基本手段和方法。COPD归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培土生金""肺肠同治"强调了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及病理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治疗COPD的优势与特色。如何依据中医药自身的理论特征与实践优势,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索构建调控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防控COPD的研究体系,将逐渐成为COPD防控的重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肠道菌群状态的相对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肠道内各个菌种对中药的转化和吸收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更关键的是中药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也有重大影响。现对近5年内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研究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君子汤改善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中药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经盐酸林可霉素灌肠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四君子汤组,治疗后,进行组织病理学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四君子汤组中肠道菌群最大幅度增加,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显。肠道粘膜损伤修复比自然恢复组好。结论:四君子汤能够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是一种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土五行的五行模式中,土行居于"中"位,调节和控制东南西北四方的木火金水四行。肠道微生态参与人体代谢的途径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理学靶点。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改变宿主的代谢状况,进而阻断或逆转心血管病的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①关于肠道微生态与机体的发病机制研究多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上,对其他系统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②在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缺乏较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随着新一代核酸测序技术、宏基因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心血管领域的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未来通过不同的方式测定机体不同物质水平,结合肠道微生物代谢物鉴定,可为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进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情况,而肠道健康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肠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及研究报告,联系中医药古籍,总结出肠道微生态问题的中医观并给出了部分肠道微生态病症的中医药疗法,尤其针对中药靶点治疗与中药针刺治疗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药物作用原理与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6.
徐晴  郑蓉  朱戎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93-96
近年来,随着“肠-肾轴”理论提出,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紊乱的菌群通过蓄积内毒素、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及引发全身慢性炎症等途径加重肾脏损伤,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一条全新途径。中医理论认为脾肾相互为用,互为因果,“补脾益肾、通腑泄浊” 这一治则与 “肠-肾轴”学说不谋而合,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座新桥梁。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可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多途径双向联系,对大脑的生理、认知功能进行调控。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肠道微生态失调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菌群失调可引起神经免疫炎症、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失衡对癫痫的诱发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高原肠道菌群对癫痫易感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加深肠道菌群在癫痫治疗方面的认识,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探讨微生态调节剂不同的使用方法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 ①预防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组和对照组模型;②调节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再分为自然恢复组和调节组.以上各组分别在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预防菌群失调:在菌群失调下同时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②调节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作用.停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9.
戴小娜  林进  曹恒 《浙江医学》2017,39(21):1934-193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与内外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发病。RA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及调节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作用。本文对RA患者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人群的差异、肠道菌群失调参与RA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重建肠道微生态在RA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轻微型肝性脑病为危急重症的肝性脑病早期阶段,早期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是预防性治疗肝性脑病的治疗策略。肠道菌群失调与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及血氨形成增多,可促进或加重轻微型肝性脑病,目前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热点。中西医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菌群失调各具特色。笔者就目前中西医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失调进行探讨,为更好的提高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有效率、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