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肠道微生物与哮喘中医诊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肠道微生物和哮喘的中医生理病理、证候本质物质基础以及治疗等方面相关性的研究文献,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微生物和哮喘的相关性、肠道微生物与哮喘证候本质和体质的关系以及中医药治疗哮喘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关系。[结果]现代医学中肠道微生物和哮喘的相关性,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不谋而合,现代研究结果为肺肠相合理论赋予了现代内涵;不同证型哮喘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物有显著差异,气虚质、特禀质、阳虚质和平和质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存在差异;“肺肠同治”的中医药在治疗哮喘的同时,还具有明显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结论]从肠道微生物学的角度探究哮喘不同体质、证候本质的客观物质基础以及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能够为临床诊治哮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全身心身疾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与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相契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肠-脑-皮轴"学说,及已有有关中医药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研究,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索银屑病的中医诊治机制提供了依据。将传统中医证候与客观的微生态学相结合,明确不同中医证型肠道微生态的特征性变化,探究可调节此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中药复方制剂或单味药物,通过肠道菌群与中医"方"和"证"结合研究以寻找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痴呆症状.中医"脾胃"与肠道菌群在生理、病理上均相类似,从脾胃治疗痴呆已被证明有效.目前,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防治痴呆的研究还处于初起阶段.本研究旨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为靶点,探讨从脾胃论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II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有关,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许多生理活动,对能量摄取、能量代谢、免疫甚至神经活动均有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已被证明可直接导致肥胖,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维持免疫稳态可用于防治肥胖。但肠道菌群对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还未阐明。本文主要围绕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结构紊乱不仅影响着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衡或紊乱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该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有可能从微生物层面揭露其发病机制。中医药基于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及"肺病治肠"等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自身的特色,现许多研究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出发,从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土五行的五行模式中,土行居于"中"位,调节和控制东南西北四方的木火金水四行。肠道微生态参与人体代谢的途径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理学靶点。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改变宿主的代谢状况,进而阻断或逆转心血管病的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①关于肠道微生态与机体的发病机制研究多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上,对其他系统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②在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缺乏较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随着新一代核酸测序技术、宏基因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心血管领域的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未来通过不同的方式测定机体不同物质水平,结合肠道微生物代谢物鉴定,可为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进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世界肥胖人口的剧增,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虽然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是肠道菌群与NAFLD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肥胖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生活方式干预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延缓或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9):1859-1863
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脾胃学说、肺肠相表里理论、正邪学说等基础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及宿主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来源于后天,用之于后天,受内外环境额影响,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有着和中医相似的阴阳、脏腑及正邪属性。肠道微生态是当下研究热点,其完善的理论和技术及研究结果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互相调节作用已被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的效能;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且与中医药相关的可检索文献甚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及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深入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上,为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峰  严晶  卢冬雪 《中医学报》2019,34(9):1859-1863
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脾胃学说、肺肠相表里理论、正邪学说等基础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及宿主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来源于后天,用之于后天,受内外环境额影响,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有着和中医相似的阴阳、脏腑及正邪属性。肠道微生态是当下研究热点,其完善的理论和技术及研究结果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互相调节作用已被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的效能;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且与中医药相关的可检索文献甚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及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深入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上,为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现象。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强调统一性及完整性。而肠道微生态同样也是种类繁多的菌群与宿主、环境之间互相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一个动态的平衡。功能性便秘分为虚实两类,包括热秘、冷秘、气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7个证型,临床治疗时分别给予泻热导滞、温里散寒、理气导滞、益气润肠、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温阳通便等疗法。但是,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具体调节机制及有效成分较少。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及基础实验数据来证实、揭示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中医本质,以阐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为主,其病情极易反复,迁延难愈。目前研究发现其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失衡关系密切,通过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结合文献,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湿邪阻滞肠道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各有其特点:苦寒燥湿类药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但多性寒凉,易伤阳气;芳香化湿类药物抑菌作用较弱,多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淡渗利湿药亦以促进益生菌生长为主。深入研究祛湿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制剂,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可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中医湿证的本质,丰富中医药理论内涵。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体外抑菌实验及动物实验,且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支撑,故今后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及时采用最新的生物检测技术,增加临床实验比例,提高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然而肥胖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总结中医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干预肥胖的研究进展,以期找到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等。提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应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学科、多模块的系统集成方法,发现新靶点并研究其机理,并通过大样本研究与合适的模型,确立疗效(包括快速持久效应),解析抑郁症证候的实质,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单纯性肥胖病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造成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晰。目前,对单纯性肥胖病病因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相关分子机制、遗传因素及基因分析方面。而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其代谢途径的紊乱会影响宿主的肥胖和代谢,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病相关性的发现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靶点提供思路,如脾失运化是导致肥胖的关键病因之一。未来,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脾失运化的机制,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促进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肥胖。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参与了代谢、消化、炎症及免疫等多项生理功能的调节。新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途径参与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关系密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不仅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还影响着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研究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可为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鹧鸪茶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的降脂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例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推荐的运动方法进行降脂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鹧鸪茶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此外,在治疗结束后采集2组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结果】(1)干预8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为15.0%(3/2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试验组的形体肥胖、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口淡及食少等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形体肥胖及口淡等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对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试验组的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的BMI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研究的实践与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研究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提出毒损脑络学说赋予脑梗死中医病机的新内涵;在证候规律与证候标准研究方面,应结合统计学和计算智能等方法试图研究方法学的创新,深入研究证候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将赋予证候新的内涵;临床疗效评价应在公认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特色评价体系;在实验研究方面,临床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模型的选择与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关键,研究老年脑梗死应充分考虑到增龄因素,应从多靶点、多层次揭示药物作用机制,并对其中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证候、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代谢组学的现状。研究发现,肝郁证可能与肝脏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脾虚证可能与机体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肾虚证可能与整体的支链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过度有关。中药雷公藤、黄芩、复方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四逆汤等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分别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发挥药效作用。多种分析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为发现更多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更加全面地揭示中医证候本质、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